第十章
【创十1】「挪亚的儿子闪、含、雅弗的后代记在下面。洪水以后,他们都生了儿子。」 【创十2】「雅弗的儿子是歌篾、玛各、玛代、雅完、土巴、米设、提拉。」 「玛各」此名称的认定十分困难。结卅八、卅九章说玛各的一个王歌革是上帝子民的的残酷敌人。公元前十五世纪巴比伦王写给一位埃及法老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歌该亚蛮族,可能就是玛各族。这一民族据推测为居住在黑海北部地区的民族,可能在玛各的兄弟歌篾的后代附近。 「玛代」米堤亚人或玛代人在公元前九世纪的亚述碑文中首次出现,作为生活在亚述东边伊朗高原上的一个民族。在古代世界中他们期扮演次要角色。公元前七世纪在西阿克萨里王的统治下他们突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与巴比伦人联合推翻了亚述帝国。玛代人获得了北部的省份,统治着从伊克巴他拿(即圣经中的亚马他,见拉六2)直至小亚细亚的哈里斯河的辽阔疆界。西阿克萨里的儿子亚士他基被波斯王居鲁士所征服并取代。居鲁士巩固了玛代波斯国的统治并随后推翻了巴比伦国。在历史中,世界的霸权首次落在了印欧人种的手中。 「雅完」希腊人或爱奥尼亚人是雅完的后裔。早期的爱奥尼亚人在赫梯人的记载中首次提到,为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的居民。这正是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摩西撰写《创世记》的时候。在亚述碑文中,他们被称为雅乃(Jamnai)。 「土巴」希罗多德所说的提巴利尼人以及楔形文字的亚述文献中所提到的塔巴拉人都应被认定为土巴的后代。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的碑文中所提到的土巴被称为是与Muski(米设)和Kaski联盟并试图征服美索不达米亚东北地区的民族。撒缦以色三世在公元前九世纪首次提到一个被称为塔巴拉(Tabal)的国家。一个世纪之后的碑文确定了塔巴拉人的位置在迦帕多家南部的外托鲁斯山脉。后来,他们被赶到了亚美尼亚。古典时期的希腊作者们正是在这里与他们建立了交往。 「米设」可能是希腊古典作者所说的摩斯克人(Moschoi)的祖先,或亚述碑文中的穆施库人(Mushku)。这些碑文将塔巴拉人和穆施库人说成是盟国,正如结卅八章所说的那样。穆施库人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一世在位时,首次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出现。此后不久,他们便定居在弗吕家。从那时起,在他们的王米塔的率领下于公元前八世纪与撒珥根二世交战。在与亚述人的交战中,迦基米施的末代皇帝曾向米设王米塔求救,却没有成功。穆施库人在安纳托利亚北部统治了一段时期之后失去了对该地区的控制,先是被西米里族人征服,然后被吕底亚人征服。 「提拉」可能是土耳森人(Tursēnoi)的祖先。提拉人居住在小亚细亚的西海岸,成为有名的海盗。他们可能与意大利的蒂尔森人(Tyrsenians)有联系。他们曾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埃及碑文中出现,被称为土鲁沙人(Turusha)。他们在前希腊化时期的沿海移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0
歌篾、玛各、玛代、雅完、土巴、米设、提拉,他们的后裔状况如何?创十2】 答:这些人是挪亚之子雅弗所生的儿子,他们的后裔所住的土地、邦国分布状况概要如左: 1. 歌篾--完全之意,就是高卢,包括今日之法兰西、比利时、德国、荷兰及瑞士之一部分地区,又是英国韦尔斯人的始祖。先知何西阿之妻亦名歌篾(何一3)。 2. 玛各--意即北边的地方,就是古时的西古提人。圣经只在新约中提过一次(西三11)。此族原居于俄国南部黑海与里海附近之地,及高加索之北部,并为鞑靼人的始祖,即为契丹的西北族,后为蒙古的一部。他们的后裔多住在现今的俄国和亚西亚,先知和使徒曾用玛各之名为比喻(结卅八2,卅九6,启廿8)。 3.玛代--中间之意,就是古时玛代人的始祖,位于波斯国之西北,东临印度,西至亚美尼亚与亚述,南至波斯与旷野,北至欧亚二洲的里海。以色列人被掳到亚述时,曾被安置在玛代的城邑(王下十七6,十八11)。在旧约圣经中关于玛代人的事迹有多处记述(赛十三17,廿一2,耶廿五25,五一11,18,但五28,31,拉一1-4)。 4.雅完--意即幼稚的,就是希腊人的始祖。他的后裔多住在希腊(赛六六19,但八21)、亚兰和马其顿,又是阿拉伯南部的一座城。先知们常说雅完人贩卖以色列人为奴仆,此地贸易甚为繁盛(结廿七13,19,珥三6)。 5.土巴--意即散布,这人与其弟米设先居于亚述地,其后裔徙居到黑海的南方,以后又散居南边和北边,西班牙人也是土巴人的后裔,先知以西结亦曾将土巴与他的弟兄雅完、米设相提并论(结廿七13)。 6.米设:--意即拔出来的,和玛各地的歌革、土巴等国相连属(结卅八2),后来居处靠近黑海。作诗的人说,寄居在米设的人有祸了(诗一二○5)!先知以西结豫言米设、土巴必要被杀、倾败(结卅二26,卅八2-3)。米设的后裔,就是现在的俄国人。 7. 提拉--意即渴望,就是土国南部音的特拉加人字Thracian,今则以为系古爱琴海上之海盗,属投先挪族:Tursenoi(代上一5)。――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创十3】「歌篾的儿子是亚实基拿、利法、陀迦玛;」 「利法」利法由于其与歌篾、亚实基拿和陀迦玛的关系,可能是迦帕多家另一个印欧民族的始祖。但他的名字却没有在古代碑文中出现过。约瑟夫将他的后代认定为帕弗拉哥人。他们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哈里斯河下游的西岸,其首都为西诺皮。 「陀迦玛」他迦玛(Tagarma)或他迦拉玛(Tagarama)的祖先,曾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的赫梯文献中被提到过。他们就是亚述碑文中所说的提迦利穆人(Tilgarimmu),位于托鲁斯山脉的北部。撒珥根的儿子西拿基立在提到他们的同时也提到了生活在小亚细亚哈里斯的基拉克人(Chilakki)。这两位亚述王都声称曾经征服他们的国土。以西结讲述(结廿七14)他们带着马和骡子来到腓尼基人的市场。陀迦玛曾在结卅八6节中作为玛各的盟国之一出现。亚美尼亚人的家谱一直追溯到陀尔根(Torgom)的儿子海克,因此似乎是陀迦玛的后代。 【创十4】「雅完的儿子是以利沙、他施、基提、多单。」 「他施」在圣经中经常出现。根据赛六十六19和诗七十二10,他施是一个“辽远”的地方,与推罗有密切的贸易关系,推罗从那里进口银、铁、锡、铅等(结廿七12)。当上帝差遣約拿去尼尼微时,他想要逃往他施去(拿一3)。它可能是遥远的腓尼基殖民地,位于西班牙南部的矿区。希腊和罗马人称之为塔特索斯(Tartessus),位于贝提河(Baetis,现在的瓜达奎威尔河)的中下游。“他施”的意思就是“冶炼厂”或“精炼厂”,可能指腓尼基人当时与希伯来人进行金属贸易的几个不同的地点,这种贸易是用“他施的船只”进行的(诗四十八7;见王上十22节注释)。 「基提」许多圣经注释家将基提认定为塞浦路斯,因为塞浦路斯的一个首都叫做基提恩。这正好与赛廿三1,12节吻合,其中提到基提离推罗西顿不远。在耶二10节和但十一30节中,基提泛指希腊人。但其较早的含义,如在以赛亚的时代,似乎是较为狭窄的。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基提就是塞浦路斯或希腊附近的其他岛屿。 「多单」如果此拼写是正确的话,那它就是希腊文中的达尔单人(Dardanians),居住在小亚细亚西北岸。但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拼写却是罗底人(Rodioi)。代上1:7节的同一地名多单在希伯来文中是罗单。如果确是罗单的话,那可能就是罗得岛上居住的希腊人。 【创十5】「这些人的后裔将各国的地土、海岛分开居住,各随各的方言、宗族立国。」 【根据创世记十5、2O、31的记载,人类说多种方言;但创世记十一1却说:「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这两句经文如何能和谐一致?(D*)】 创世记第十章记载在洪水之后,挪亚的后裔开始在地面繁殖,而发展出不同的种族及分散至各地。这段记载包括了种族发展及散居的全部过程;在时间方面,则延续至主前二千年刚开始的时候,恰好在亚伯拉罕出现之前。 在简略地作一个综览之后,创世记作者转而记载一段在较早时期发生的事情,就是在洪水以后,当时的人尝试建巴别塔但不成功(创十一1-9),接着便是他们的口音变乱了。这件事情必定在洪水之后数世纪内发生。 闪、含及雅弗的后裔的不同种族,都说同一种语言(大抵是挪亚所说的言语),但他们极小心地保持着自己的种族的独特性。那时候,神要将他们傲慢自大的人性及「世界整体」的措施终止(他们背叛神,尝试离开神而自己生活);于是,神便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一个种族不再能了解另一个种族的说话,当时的人类便没有可能进行他们的集体工程了。 我们无法知道巴别塔事件之前全人类所共有的语言,是否保存在巴别塔事件以后的其中一种方言里。(有人认为希伯来文就是这种最原始的语言,以致在创世记三及四章内有「亚当」、「夏娃」、「该隐」等等的名称。然而,因为希伯来文明显是由西北闪族语系发展出来的较后期语言,又或是在这语系之下的迦南语言类。由此看来,圣经的希伯来文似乎不是全人类语言中最原始的一种。) 我们只能推断,在巴别塔事件以后,不同的种族拥有不同的语言,这种语言上的差异使各种族之间不能沟通。但在巴别塔变乱口音的事件之后,各种族仍按自己的谱系而保持团结,由此可看出每个种族都被赋与自己的语言,使同族人可以互相沟通。──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创十6】「含的儿子是古实、麦西、弗、迦南。」 「麦西」埃及人是含次子的后代。希伯来语的麦西一词的来历不明。尽管此词在亚述语、巴比伦语、阿拉伯语以及土耳其语中是完全相同的,但类似的原始名称却从未在埃及文的碑文中发现过。埃及人自称他们的国家为“黑土地”,表示尼罗河两岸的肥沃地带,与称为“红土地”的沙漠相对应,或者自称他们的国家为“两地”,表明它过去分成两个国家。麦西一词在希伯来文中带有双数的后缀,是否反映了“两地”的说法,在学术界仍有争议。现代的埃及人使用名词Misr(米斯尔)和形容词Misri(米斯尔的)来指埃及。 「弗」弗传统上被认为是利比亚人的祖先。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时代。此译本将弗译为“利比亚”。这种看法很可能是错的。古埃及碑文提到一个非洲地名叫做蓬特(Punt),在巴比伦文献中叫做普塔(Puta)。埃及人自古就派遣远征队到那里去获取没药树、豹子皮、乌木、象牙和其他稀有产品。因此,蓬特很可能是位于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的非洲沿海地区,也就是本节经文中所说的弗。 「迦南」公元前二千年时期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碑文将迦南的位置确定在西靠地中海、北临黎巴嫩、南接埃及的地域。而且,迦南是对巴勒斯坦人、腓尼基人、以及叙利亚北部赫梯城邦人口的统称。腓尼基人和住他们中间的北非迦太基人,在他们的钱币上一直自称为迦南人直到罗马时代(见第15节)。尽管迦南是含的儿子,但迦南语却是闪族语──正如迦南人的文字所显明的那样。他们似乎从其历史的初期就接受了闪族语。 【11
古实、麦西、弗、迦南,他们的后裔分布状况如何?创十6】 答:这些人是挪亚之子含所生的儿子,他们的后裔所住的土地、邦国分布状况概要如左: 1. 古实:--意即黑色,含之长子,为建造巴别(巴比伦)、尼尼微各城的宇录之父。其后裔所居之地,属于非洲东部,为埃及南边的一国(代下十四9,赛十一11,十八1,四五14,耶十三23,结廿九10),在新约中称为埃提阿伯(徒八27),希伯来人称这国的北边叫西巴,与古实长子之名相同(赛四三3,创十7)。在旧约中所说的古实,是土耳其东边底格里斯河东的地方(番三10),又名古他,被掳的犹太人有安置在这地方的。古实又是属于阿拉伯北部靠近红海的地方,又名古珊(民十二1,哈三7)。在便雅悯支派中,有一人与古实同名(诗七小引)。 2. 麦西--埃及之急,是含之次子,他的后裔住在埃及国(代上一8-11)。麦西为埃及之复合名,指上、下埃及,位于地中海之南、红海之西,立国最早,为有史以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巴比伦、印度、埃及)之一(出一1-5)。 3 弗--意即受苦的,是含之第三子。弗之名在后世亦有用作国名或是族名的。先知们说到弗人之勇敢,大都是关乎埃及的势力,古实人和弗人(又作吕彼亚人,参142题),均系执盾者(耶四人9)。他们为挪亚们人之助手(鸿三8-9,结廿七10),豫言他们与埃及人同遭败亡(结卅5)。弗人之地,似为阿比西尼亚Abyssinia以东之地,位于非洲之东部。 4 迦南--鄙陋之急,是含之第四子,他的后裔为迦南地的诸族(创十15-20)。迦南是因他父亲的罪受了咒诅,便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创十20-27
,参9题)。在旧约中所提到的迦南,原系指地中海东边的平原(创十19,20),长三百六十里,宽三十余里,那里四境的人民是非利士、腓尼基、推罗、西顿等地的人(番二5,太十五22)。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迦南人所住的原地,乃是从地中海到约但河全境之地,也就是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西所分之地。――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创十7】「古实的儿子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玛、撒弗提迦。拉玛的儿子是示巴、底但。」 「哈腓拉」除了圣经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文献提过哈腓拉。许多经文表明这是一个离巴勒斯坦不远的阿拉伯民族。创廿五18节称以东的东部边界为哈腓拉。这也是扫罗攻打亚玛力人时所到达的东部边界(见撒上十五7)。关于洪水前的哈腓拉,见创二11节注释。 「撒弗他」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撒弗他是阿拉伯半岛南部国家哈得拉毛特的首都撒伯他。其他学者认为它是托勒密所说的在波斯湾的撒夫他(Saphtha)。人们无法给予准确的认定。 「拉玛」由于示巴和底但这两个阿拉伯部族起初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部,因此拉玛人很可能也生活同一地区。以西结在谈论示巴时一并提到了拉玛,说他们在推罗的市场上进行香料、宝石和金子交易。他们很可能就是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所说的拉曼人(Rhammanites)。他将他们的位置确定在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部。一个著名的阿拉伯碑文提及他们。碑文的内容是将赞美归于当地的神祗,因他拯救米拿人脱离示巴和豪兰的攻击,从玛阴直到拉玛。 「撒弗提迦」人们对这个儿子和他的后代一无所知。有些人试图将他们的家乡认定为波斯湾的撒母达克。这种观点是不可信的,因为古实族的阿拉伯人似乎都定居于阿拉伯半岛的西部。 「示巴」示巴的后代示巴人在圣经和其他文献中经常被提到。在旧约时代,示巴是一个富有的贸易国家。人们普遍认定该国的女王曾对所罗门王进行了一次国事访问。后来,示巴人成为了阿拉伯半岛南部最重要的民族,位于现在的也门。大量的碑文,绝大多数尚未公开出版,记载了他们的宗教、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化。通过修建大坝和广泛的灌溉系统,示巴人极大地提高了其国土的肥沃和富饶,以至于成为古典时代著名的阿拉伯乐土。对这些大坝的忽视和毁坏最终导致了示巴国逐渐的解体。 「底但」古实的这个孙子成为了一个南阿拉伯部族的祖先。人们对此民族所知甚微。此民族不可与亚伯拉罕由基土拉所生的孙子所形成的民族相混淆。由基土拉所生的孙子所形成的民族生活在以东的南部边界,而以东则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北部(创廿五3;代上一32;赛廿一13;耶廿五23;四十九8;结廿五13;廿七15,20;卅八13)。 【创十8】「古实又生宁录,他为世上英雄之首。」 「英雄之首」这种说法表示一个人因大胆勇敢的行为而出名,也含有“暴君”的意思。 【创十9】「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所以俗语说:“像宁录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 【创十10】「他国的起头是巴别、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拿地。」 「巴别」宁录的第一个王国就是巴比伦国。巴比伦人认为他们的城邑是他们的神天上的居所在地上的缩影,所以给它起名为巴比鲁(Bab~ilu)意思是“神的门”(见对创十一9节的注释)。巴比伦人的传说将该城的建立等同于世界的创造。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位早期的闪族国王撒珥根无疑知道这个传说,所以才从巴比伦取了圣土建造了另一座类似的城邑。即使是到了亚述统治的后期,巴比伦城仍不失其为美索不达米亚之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但其最伟大的声望和荣耀是在尼布甲尼撒王在位的时期。他使其成为世界上的第一个大都市。当巴比伦城被波斯王薛西斯毁灭之后,城市的部分地区变为了废墟(见对赛十三19节的注释)。 「以力」巴比伦的吾鲁(Uruk)即现代的沃尔卡(Warka)。新近的发掘证明这是最古老的城邑之一。人类发现的最早期的文献是在这里找到的。巴比伦人认为吾鲁位于吉迦美施施行大能作为之地的附近。这似乎证明吉迦美施的传说事实上是对宁录早期成就的回顾。 「亚甲」早期国王撒珥根和纳拉姆辛的王座所在地(第135页)。该城遗址的位置尚未被确认,但一定是在巴比伦城的附近。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古闪族人被人们称为亚甲人,而巴比伦语和亚述语则被统称为亚甲语。 「甲尼」尽管甲尼尚未确定,但很可能就是尼普尔,即现今的尼弗尔。相当多的苏美尔文献都是在这里发现的。这里被苏美尔人称为恩利勒基(Enlil~ki)“恩利勒[神]之城”。巴比伦人将该名称的两部分位置颠倒,在最古老的碑文中称该城为基恩利勒(Ki~Enlil),后来改为基伊利那(Ki~Illina)。这可能就是希伯来文“甲尼”的起源。仅次于巴比伦城的尼普尔城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最神圣的城邑,并以其重要的神庙而自豪。从最早的时代到波斯后期,该城一直是一个文化和广泛贸易的中心。 「示拿」前面所提到的城邑都位于示拿地,旧约中通常用此词来表示巴比伦国,包括南部的苏美尔和北部的亚甲(见创十一2;十四1,9;书七21,来原文为“示拿衣服”;赛十一11;亚五11;但一2)。此地名的含义比较含糊。以前人们以为此词来源于苏美尔一词,即古苏美尔,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最南端。但此词更可能来源于某些楔形文字文献中的珊哈拉(Shanhara)一词。它的具体位置尚未确定。有些文献似乎暗示它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而不是南部。尽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示拿就是巴比伦国,但此词的起源不清楚。 【创十11】「他从那地出来往亚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 「利河伯」其字面意思是“宽敞处”或“城市街道”。可能是某些楔形文字文献中所提到的尼尼微的一个郊区,名叫利比特尼娜(Rêbit~Nina)。但其准确的地理位置仍无法确认。有些学者认为它位于尼尼微的东北部,而其他的学者则认为它在底格里斯河对岸位于现代的摩苏尔遗址。 「迦拉」即古亚述国的卡勒忽(Kalhu),位于大萨伯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汇流处,在尼尼微的南面约32公里远。其现代的名称为宁录,为纪念其创建者。宏伟的宫殿曾一度是该城的骄傲。该城曾断断续续做过亚述帝国的国都。在其辽阔的废墟中保存了巨大的石碑和一些最精美的亚述雕塑。撒缦以色三世的黑色方尖碑就是在其中的一个宫殿中发现的。上面有最早的一位以色列王和其他希伯来人的形象。方尖碑上的碑文记载着以色列王耶户在公元前841年进贡的事项。 【创十12】「和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大城。」 【创十13】「麦西生路低人、亚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 「亚拿米人」亚拿米人可能生活在埃及的大绿洲,名叫凯尼米特(Kenemet,k的声音在希伯来语中通常被辅音`ayin,因此形成了`Anamim一词)。但阿尔布莱特于1920年根据亚述文的亚拿米(Anami)得出了一个不同的结论:是古利奈。 「利哈比人」可能是利比亚人(在埃及碑文中称为Rbw,可能读作列布Lebu),早期的文献证明其为居住在埃及西北部的民族。后来他们占领了北非的大部分地区。在圣经中他们显然也被称为“路比人”(见代下十二3;十六8;但十一43;鸿三9)。将利哈比人认定为利比亚人否定了前面提到的将路低人误认为路比人的看法。 「拿弗土希人」此民族尚未确认。最有可能的是将其认定为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埃及人。在埃及碑文中,这些人被称为Na~patuh,可能就是圣经中所说的拿弗土希人。 【创十14】「帕斯鲁细人、迦斯路希人、迦斐托人,从迦斐托出来的有非利士人。」 「迦斯路希人」尚未确定。他们是否有可能是埃及西边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居民尚未确定。 「非利士人」摩九7节说非利士人来自迦斐托。由于迦斯路希和迦斐托是同一位父亲的儿子,所以非利士部族的一些人可能起源于迦斯路希,其他的则起源于他的弟弟迦斐托。从克里特岛经过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进入巴勒斯坦的非利士人可能最初居住在北非。作为南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的居民,他们在希伯来人的历史当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迦斐托人」这个民族还在申二23节,耶四十七4节和摩九7节中提到。公元前二千年期间的埃及碑文明确地称克里特岛上的居民为凯弗提乌(Keftiu),从广义上说也包括小亚细亚和希腊的沿海居民。凯弗提乌一词的这种用法暗示非利士人在克里特岛的居住和向沿海地区(包括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迁移。非利士人是这些所谓之“海上民族”的余民。 【12
从迦斐托出来的非利士人为何等人?创十14】 答:迦斐托--意即串珠,原是非利士人所住的海岛,或沿海之地(耶四七4,申二23,结廿五16,番二5),或是革哩底岛的别名(徒廿七7-13,多一5),也有人以为这海岛就是旧约的基提海岛(创十4,赛廿三1),也就是新约的居比路(徒四36,廿七4),今名塞浦路斯,原属英国,为地中海中部之一岛,于公元一九六○年宣布独立,成为共和国。非利士--打滚之意。这里首次提到非利士人。从迦斐托出来的非利士人,就是革哩底人或居比路人。这是真非利士人所移居的地方(士三3,书十三2),西滨地中海,东靠迦南, 南连埃及,长约一百二十里,宽约长的半数。居民除移居来的非利士人外,还有亚衲族土人(书十一21,22),他们先前本是迦南人,以后才迁来此地的;此外,又有基述人(原为约但河东边的一个小国的人)(书十二5,十三2,13)。――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创十15】「迦南生长子西顿,又生赫,」 「赫」赫人的祖先,被埃及人称为凯塔(Kheta),在楔形文字的文献中被称为哈提(Hatti)。赫人的首都在小亚细亚中部,于公元前十七世纪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他们统治了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在向南扩张的过程中与埃及的城市发生了冲突。这一中央集权的赫梯帝国后来被“海上民族”所消灭而分解体为许多的叙利亚城邦。亚述人称叙利亚为赫人的国度。赫梯文的文献是用一种既包括象形文字又包括楔形文字的印欧语言写成的。这些文献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此国家历史、法律、文化的大量信息。赫的后代很可能是较早期的“原始赫人”,其语言被称为哈提利语(见第137页)。 【13
西顿、赫、耶布斯人、亚摩利人,他们的后裔状况如何? 创十15,16】 答:这些人是挪亚之孙迦南所生之子,及其后裔诸族之名,他们所住的土地,邦国分布状况,概要如左: 1. 西顿--设防之意,是迦南的长子(15),他的后裔居于西顿地方(创十15,19)。西顿为迦南地最古之城,建于海滨,在推罗以北约六十六里,也是地中海一大码头。以色列人进迦南时,西顿为推罗的旨城,在迦南一带的人民都是称为西顿人(书十三6,士十八7,28)。 2.赫--恐惧之急,是迦南之次子(15)。赫族人身躯矮小,极为强健,在以色列人夫进迦南的时候,此赫族住在迦南的北方,就是今日的小亚细亚等处。另有赫族数家人,迁到亚摩利地。建立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就是赫族人和亚摩利人所生的后裔(结十六3,45)。 3.耶布斯人--耶布斯(16)意即打谷场。耶路撒冷曾为耶布斯人所盘据(士十九10,书十五63,代上十一4)。该族人是迦南的后裔(创十16,十五21),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们住在迦南地。以色列人进迦南时,耶布斯王被打败了(书十1-26)。后来大卫王攻取了耶路撒泠(撒下五67),耶布斯人亚劳拿曾献禾场给大卫筑坛献祭(撒下廿四16-24,代王三1)。耶布斯人后来又作了所罗门王服役的奴仆(王上九20,21)。 4.亚摩利人--亚摩利(16)意即善说者,为迦南后裔中之一大族,凡住在迦南地的别族,都要与他们订立和约。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南方的一族强盛,耶布斯为其坚固城之一(书十3)。以色列人进迦南时,先后在约但河东、河西之战争中,亚摩利人及其五王皆被歼灭(民廿一21-35,书十1-43)。以后亚摩利人就不能再兴起了。(16革迦撒人,参23题)。――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创十16】「和耶布斯人、亚摩利人、革迦撒人、」 「亚摩利人」先祖时代居住在从埃及边境到巴比伦边境之间的一个强大民族。他们是巴比伦第一王朝的创建者,其中最著名的国王就是伟大的巴比伦法典制定人汉穆拉比。现有的证据显示他们是在公元前近两千年前侵入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并且推翻了当地的统治阶级。当希伯来人侵入巴勒斯坦时,他们只遇到了从前强大的亚摩利人的一些余民而已(民21:21)。 「革迦撒人」只在圣经中提到。该民族是在巴勒斯坦本土的一个迦南部族(书24:11)。 【创十17】「希未人、亚基人、西尼人、」 「亚基人」此民族居住在腓尼基的港口城市伊尔卡他,位于黎巴嫩山脚下的特里波利城东北部约25公里。法老图特摩斯三世于公元前十五世纪征服了整个地区。公元前十四世纪的亚玛拿书信所表明,它在埃及人的统治之下至少有一百年之久。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三世于公元前八世纪提到该城是一个向他进贡的民族。 「西尼人」该民族生活在西亚努城和附近的地区。提革拉毗尼色三世于公元前八世纪提到过该民族和其他腓尼基诸侯一起被列为属国。其具体位置尚不为人知。 【创十18】「亚瓦底人、洗玛利人、哈马人,后来迦南的诸族分散了。」 「洗玛利人」也是腓尼基人的一个部族。洗米拉(Simirra)在亚述、巴勒斯坦、和埃及文献中是一个由商人组成的富有城市。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和塞提一世分别于公元前十五和十四世纪征服了该城。但在亚述帝国称霸的时期,洗米拉和其他的腓尼基城邑一样成为了提革拉毗尼色三世和其继承者的属国。 「哈马人」哈马是一个著名的古城,位于叙利亚的主要河流俄隆提斯河上。此民族在埃及和亚述的文献中均有提及。提革拉毗尼色三世征服了该民族,但他们很快又重新获得了独立并与亚述的其他敌国相联合,与亚述帝国展开了一场漫长而未能取胜的斗争。 【创十19】「迦南的境界是从西顿向基拉耳的路上,直到迦萨;又向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的路上,直到拉沙。」 【创十20】「这就是含的后裔,各随他们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国。」 【创十21】「雅弗的哥哥闪,是希伯子孙之祖,他也生了儿子。」 【创十21~31】闪族,现在场地已理清,准备好介绍旧约最主要关切的一族人。其中希伯('e{b[er,显然为希伯来之名的字根;见24节注释)立刻被单独列出(21节)。为了说明这一支族,此处的表迅速简化到亚法撒(22、24节)的家族,以致连于希伯(24节);而这个家族中较显赫的一支(法勒族)暂时被保留,到十一10以下才更多说明;约坍(26节以下,他是许多阿拉伯种族的祖先)则按照本书的标准手法,是首先被处理的(见本章开头的评注)。──《丁道尔圣经注释》 【创十22】「闪的儿子是以拦、亚述、亚法撒、路德、亚兰。」 「亚述」亚述占据了底格里斯河谷的中部,向北延伸到亚美尼亚的山区,向东到玛代高原。闪的儿子亚述的名字依次作为亚述人的主要神祗、该国最古老的国都(即现在的卡拉舍尔迦特)和其国家本身的名称。亚述在历史记载中是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出现的,直到公元前七世纪的后半叶被玛代人和巴比伦人所毁灭为止。亚述在最昌盛的时期,曾给一切国家带来灾难。它对被征服者的残酷是空前的。以色列国就是被亚述人所消灭的,连南方的犹大国也险些被它消灭。 「亚法撒」被一些圣经注释家认定为位于玛代和亚述之间的亚拉法(Arrapha)。更有可能是指位于吾珥米亚湖与梵湖之间古代的亚拉帕基提斯国(Arrapachitis),其国名可能是根据亚法撒一词(Arpachshad)而来的。 「路德」与第13节中的路低人不同。路德可以被认定为吕布底国(Lubdi)。在古代文献中该国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游之间的地区。 「亚兰」亚兰人的祖先。在公元前近两千年,该民族占据了美索不达米亚的西北部地区,但他们后来向南扩张了。 【14
以拦、亚述、亚兰、乌斯,他们的后裔状况如何? 创十22,23】 答:这些人是挪亚之子闪所生的子孙,他们的后裔所住的土地、邦国分布状况,概要如左: 1.以拦--隐藏之意,是闪的长子,其后裔住在叙利亚的南边、波斯地的东边,以拦人和波斯人都是他的子孙(22)。在亚伯拉罕的时代,以栏国业已强盛(创十四1),先知们曾豫言以拦人必要分散到四方(耶廿五25,四十九34-37)。到了巴比伦王伯沙撒年间,以拦果然隶属于巴比伦省,名叫书删城(但八2)。在圣经中尚有多处记述以拦人的事迹(赛廿二6,耶四十九35,徒二9,拉二7,八7,十36)。 2.亚述--平地之意,是闪的次子(11,22),国人称他为神,也称他们的国为他们神的国,京都基勒,其原名就是亚述,国境东至玛代,南至迦勒底(参15题),西至底格里斯河(即希底结河,创二14),北至亚美尼亚。其南两边都是山地,为牧刍之所。在亚述境内建有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利鲜四座城(创十11,12)。关于亚述的事迹和史实,在圣经中有很多叙述(王下十五19,29,十六7-9,十七5,6,十八9-11,十九全,赛廿1-4,卅六全,卅七全,代上五26,代下卅三11)。亚述国富、重商(王下十八32,赛卅六17,结廿七23)、拜假神和暴虐成性(王下十九37,赛五二4),为选民不应来往的国(耶二18,36,结十六28,廿三全,何五13,七11,八9,十6,十四3),最后必遭败亡(赛十5-19,结卅一3-17,鸿全,番二13,14)。 3.亚兰:--意即高地,是闪的第五子(创十22,代上一17),他的后裔系住于巴勒斯坦东北边的高原上,比地中海面高约一百五十丈,其宽从黎巴嫩山直到伯拉大河(民廿三7,代上二23),这样似将米所波大米和叙利亚都包括在内了。其中间有黑门、何珥两座大山,又有亚罢拿、法珥法两大河流(王下五12)。在旧约时代,亚兰分为数小国,像大马色、琐巴、哈抹、两河之间的亚兰、巴旦亚兰、玛迦、基述、伯利合等,这些地方在大卫与所罗门年间,与以色列国常有交兵(王上十一23-25,十九10-19),到了先知以利沙的时代,关系最为奇特(王下五1-7,六全,七全,八7-15,十二17,18,十三全,赛七1-6)。亚述为应犹大王之要求,攻破亚兰国首都大马色后,将之改为行省。此后,亚兰有时属亚述,有时属巴比伦、波斯或希腊。到了新约时代,便为罗民国的一省,定名为叙利亚(路二2,太四24)。日后保罗旅行布道曾走遍这地方(徒十五41,十八18,廿3,廿一3,加一21)。 4.乌斯--意即耕种之地,是闪的孙子,亚兰长子的名字,及其族名与所居之地的名字(创十23,代上一17)。此族与拿鹤、密迦、亚伯拉罕为近族,与西珥、底珊关系亦相同。在他们的后裔中,也有人叫乌斯(创廿二21,卅六28,代上一42)。此族与何利、亚兰族为混合血统,其他又是約伯的家乡(伯一1),叙利亚南部之国,靠近犹大,曾有数王治理乌斯地,当时的地位亦颇为重要(耶廿五20),以东人曾住过那里,但彼此相去不远(哀四21),其地曾遭迦勒底人及示巴人(参98题)杀戮劫掠(伯一15,17)。总之,乌斯地当在巴勒斯坦之东北。犹太史家约瑟夫(Josephus、A.D.37-100)曾谓乌斯建设特拉可尼及大马色,故知乌斯是在叙利亚沙漠中,位于大马色及以东两地之间。――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创十23】「亚兰的儿子是乌斯、户勒、基帖、玛施。」 【创十24】「亚法撒生色拉;色拉生希伯。」 「希伯」关于希伯与非圣经文献中所提到的哈比鲁人可能的联系,见第21节注释。 希伯显然是希伯来(`ib[ri^
^)一字的起源,这名字似乎取自动词 ~a{b[ar(经过);在古代近东有一个类似的名字 habiru,指在社会上没有安全地位的一种阶层。这个名称究竟是否原来为族名,后来具社会意义,或「希伯来」与「habiru」究竟是否有关系,仍然未有定论192。所能肯定的是,「希伯来人亞伯兰」(十四13)与其他闪族人同为希伯的后代。──《丁道尔圣经注释》 【创十25】「希伯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名叫法勒(注:就是“分”的意思),因为那时人就分地居住。法勒的兄弟名叫约坍。」 「约坍」法勒的兄弟约坍是另一个重要民族的祖先,就是约坍阿拉伯人。西部或古实族阿拉伯人的后代记载在第7节中,亚伯拉罕后代的阿拉伯人的家谱记载在《创世记》后面的章节中。这里所记述的第三类阿拉伯人似乎定居在阿拉伯半岛的中部、东部和东南部。人们对这他们的了解远不及对其他两族阿拉伯人。 【创十26】「约坍生亚摩答、沙列、哈萨玛非、耶拉、」 「沙列」可能是一个阿拉伯民族,被托勒密称为撒拉毗尼斯(Salapenes)。 「哈萨玛非」即南阿拉伯碑文中所说的哈得拉毛特。这是一个盛产香料、没药和芦荟的国家。其古代民族热心于崇拜月神辛和他的信使霍勒。阿拉伯的耶拉部族,不详。 【创十27】「哈多兰、乌萨、德拉、」 【创十28】「俄巴路、亚比玛利、示巴、」 【创十28、29】示巴(Sheba,若这与
Seba 相同)及哈腓拉已经在含族表中出现过(7节);这表示,这些地区曾有不同的族住过,或这些人是两族混合的。二11提过另一个哈腓拉(这名字是形容词,意思也许是「多沙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15
迦勒底的吾珥与哈兰是什么地方?那里的概况如何?创十一28,31】 答:1.吾珥--即光之意。迦勒底(意即破土者)乃希伯来之古名,又称卡斯丁Kasdim。就其广义言,乃指全巴比伦;狭意乃指巴比伦之南部。吾珥(与勇士以利法勒的父亲同名,代上十一35)是迦勒底一个最繁华的城市,为亚伯拉罕的诞生地(创十一28,31,十五7,尼九7),大约是巴比伦国伯拉大河西岸的吾珥城,其名含有地沥青之母的意思,今多称为乌路玛Urumma,有古卷称为乌路Uru,据说已经被证实,就是阿拉伯人现今称为耶勒母该亚Almagayyar这个地方。它在亚伯拉罕的时代,极可能是幼发拉底河口一个海港,距离传说的伊甸园遣址12哩;但是在过去的四千年中,因那条河流的泥沙所冲积的三角地带,愈来愈广,于是吾珥渐渐隐没,终至葬身沙漠,它的废墟现在已是位于内陆一百三十哩了。 2.哈兰--意即山地的居民,为古时巴旦亚兰的一座城,位于吾珥西北约八百哩、迦南东北约四百哩,与伯拉大河相隔不远,亚伯拉罕出了吾珥,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直到他的父亲他拉死在那里(创十一31,32,徒七2,4)。此城大约就是亚伯拉罕之仆人,为以撒物色妻子的拿鹤之城(创廿四10)。雅各躲避以扫就是逃到此地,并且在此与拉结相遇(创廿七43,廿九9)。古时住在这地的人,都崇拜月神。到了先知以赛亚的时代,这地为亚述所管辖,乃亚述王所毁灭的诸城之一(王下十九12,赛卅七12)。先知以西结的时代,这地隶属推罗所管辖,与推罗通商,贸易繁荣(结廿七23,24)。哈兰亦为人名,为他拉的儿子,乃亞伯兰的兄弟,罗得的父亲(创十一27-31)。迦勒的妾以法所生的一个儿子(代上二46),及利未 人示每的一个儿子,亦名哈兰(代上廿三9)。――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创十29】「阿斐、哈腓拉、约巴,这都是约坍的儿子。」 【创十30】「他们所住的地方是从米沙直到西发东边的山。」 【创十31】「这就是闪的子孙,各随他们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国。」 【创十32】「这些都是挪亚三个儿子的宗族,各随他们的支派立国。洪水以后,他们在地上分为邦国。」 邦国的观念,由是出现在圣经中。他们都出于同一个族类,然而由于生养众多,就分成不同的支派、宗室、邦国,各有其特殊的性质。在神圣的安排里,神要他们借着彼此的交通,使这族类更丰富。在神的心意中,邦国的原则,乃是合作。圣经末了说:「列国要在城的光中行走」(启廿一24)。列国都为着别国的福分,献上特有的能力和富源。这是神极其美丽的心思──一切受造之物,在神的荣耀里,和谐的生活。――
摩根《话中之光》 对于上述各国的名字、认定和其他信息的详细探讨,证明圣经的国名列表是一份古老而可靠的文献。许多的名字出现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非圣经文献中,有些甚至远至公元前2000年或更早。由于古代的记载往往是残缺不全的,所以有些国名只在较晚期的记录中才出现。例如玛代人在世俗文献中直到公元前九世纪才出现。这并不是说该国在此以前并不存在,而是说他们所写的或有关他们的记录没有被发现。有些民族,如约坍阿拉伯人可能与我们拥有记录的国家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可以预料,对古代历史原始资料的不断发现,将进一步蒸明创10章的内容。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