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创十三1】「亞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都从埃及上南地去。」 【创十三2】「亞伯兰的金、银、牲畜极多。」 【创十三3】「他从南地渐渐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从前支搭帐棚的地方,」 【创十三4】「也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 【创十三5】「与亞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牛群、羊群、帐棚。」 【创十三6】「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 【创十三7】「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亞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 【创十三8】「亞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注:原文作“弟兄”)。 」 【创十三8】亞伯兰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 此处有小字『原文作弟兄』。亚伯拉罕与罗得的关系是叔侄(创十二5),所以意译作骨肉。在原文弟兄二字含义较广,可指一切的男性亲属kinsman和朋友。创廿九15拉班对雅各说:『你虽是我的骨肉,岂可白白的服事我?』跟着也有同样的小字,中文其他本有译为骨肉之亲,词书解骨肉乃喻至亲『虽异处而相通,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
李启荣《圣经小字解》 当亞伯兰刚从埃及地――从那一次错误的旅程――回转到迦南地时,神所赐给他的那地,对于他无疑的便显得更加宝贵了!可是,他现在需要学习一个很重要的新功课,那就是:不要对属于自己的产业,紧握不舍。他也许要据理力争说:『如此珍贵的恩赐,我该付上一切的代价去保有它。』当父神将一些东西赐给我们后,我们岂不也是这样抓牢不肯放手吗?但亚伯拉罕很清楚的看见他必须放弃他所保有的,而将优先权让给他的侄儿罗得,任由罗得选取他所要的一切。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必需学习的功课。我们能否信靠神,让祂为我们保管祂所赐给我们的?我们永不可凭着天然的『占有欲』去抓住我们所得的和所有的。神既然赐给你了,祂就是赐给了你!我们不需要挣扎着去保留神所赐的。其实如果我们以患得患失的忧虑心情去维持神的恩赐,那我们就真的可能会失掉它。惟独那些我们可以放心交托给祂的,才能够在实际上真正的成为属于我们的。――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创十三9】「遍地不都在你眼前么?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我们必须看见,得着神呼召作执事的人,不能带着没有神呼召的人一同去作执事。亚伯拉罕现在看见神对于他作执事的呼召了,所以他对罗得说:「请你离开我。」他并没有伸出肉体的手来抓住迦南地,他让罗得去拣选。我们要学一个功课,就是对于神所给我们的东西,我们要相信神会保守,用不着我们用属地的方法来保守,用不着我们用血气的能力来保守。一切认识神的人,都不是自己保护自己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习相信神,要学习交托给神,要学习背十字架。――
倪柝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尽管亞伯兰是整个国土指定的主人,他却将自己的利益置于罗得的利益之下,表现出了真正的谦卑。他允许罗得想要多少土地就占有多少土地。亞伯兰为了和平而放弃了他自己的权利,但却因此而获得了我们对他最高的敬仰。 【创十三10】「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 「所多玛与蛾摩拉」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两座城市首次与罗得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这些城市似乎坐落在死海的南部。死海在亞伯兰的时代要比现在小得多(见创十四3和十九24,25)。因此,这些城市所在的河谷可能也包括在摩西所说的“约旦河的全平原”之中。在第12节中,这里被简称为“平原”。 「如同耶和华的园子」肥沃的约旦河谷布满了热带的植被。似乎可以与摩西所听说的久已失去的伊甸园,以及罗得和亞伯兰新近离开的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相媲美。 【创十三11】「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 【创十三12】「亞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 【创十三13】「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 【创十三14】「罗得离别亞伯兰以后,耶和华对亞伯兰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 【创十三14】「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 罗得「举目观看」,拣选了他所看为上好的。当他离开以后,神对那不为自己拣选的亞伯兰说:「举目观看」,并且引他注意东西南北,显然神要他观看全地,连罗得为自己所拣选的,也包括在内。凡他所看见的,神都在和他所立的约中赐给他了。这告诉我们,除了神恩典所分赐的之外,人对于他所得着的,并没有最终的权利。惟独那些凭信让神为他拣选一切的人,纔会认识他所进入的产业,是人所不能夺去的。――
摩根《话中之光》 【创十三15】「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 【创十三16】「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萨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 【创十三17】「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 【创十三17】西雅图的King’s
Garden,是一个专为青年工作的基督教机构,他们的所在地,原是一所肺病疗养院,那时美国的肺病已经绝迹,政府要出售这块土地及其上的建筑物,King’s
Garden的创办人对青年工作有负担,只是苦无尺所,故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就立刻平信心向神祷告,求神赐下。他脱了鞋,在这块地的周围走了一转,因为神应许亚伯拉罕说:『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创十三17)。到了标售那天,许多人前来投标,他也参加投标,但他只写下了两块钱,及一份青年工作的计划,结果政府委员会决定,将那地及房屋卖给他!这位弟兄凭着单纯的信心,在人看为不可能的竟况下,奇妙地支取了神的丰富,充分享受了神儿女的福气。――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创十三18】「亞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幔利的橡树」亞伯兰顺从上帝的引领,再次搬了帐棚。如果他完全相信上帝的话语,就会逐渐走遍迦南。亞伯兰最终在希伯仑附近的一个树林支搭他的帐棚。希伯来文`elone采用复数形式,表明有许多大树的存在。这片树林属于亚摩利人的酋长幔利。他后来成为了亞伯兰的朋友和同盟者(创十四13,24)。 「在希伯仑」希伯仑城位于耶路撒冷以南35公里的地方,在前往别是巴的路上。这是一座极其古老的城市,比埃及的锁安城(泰尼斯)还要早七年建成(民十三22)。但人们不晓得埃及的泰尼斯建造的年代,所以《民数记》所表述的年份我们也无从确定。希伯仑这个名字是后来才用的。在先祖时代,该城被称为基列亚巴,或亚巴之城(见创廿三2;书十四15)。这是圣经作者为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其故事而采用当时代地名的几个实例之一。 幔利的橡树(参十二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3,Name=亞伯蘭跟隨呼召(十二1~9)})在伯利恒以南约二十哩,这儿成为亚伯拉罕各项活动的中心,后来他在这附近买下了他唯一的产业,即麦比拉洞的坟地。目前,帐棚与坛成为他生活方式的缩影。──《丁道尔圣经注释》 【创十三18】「亞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希伯仑」在原文的意思是「交通」。神的家是一个生命,交通是一个生活。希伯仑是在伯特利之后的,有了神的家,然后纔有交通。凡真正认识甚么是基督的身体的人,自然而然与神的众儿女有交通。总得有一天,神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步,叫我们看见,没有交通就没有法子走前面的路。神要给我们看见,一个人不能的,在交通里就能。这是希伯仑的意思。在希伯仑有叫作幔利的橡树。「幔利」在原文的意思是「肥美」、「刚强」。交通的结果就是肥美、刚强。所有的肥美,所有的丰富,所有的刚强,都是从交通来的。――
倪柝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19
希伯仑是什么地方?状况如何?创十三18】 答:希伯仑--友谊之意,是世界最古的一座城,原名基列亚巴,距耶路撒冷南方约六十五里,距幔利的橡树不远(十三18,廿三2,19,卅五27,民十三22,书廿7),附近有以实各谷(民十三23)。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常在这里支搭帐棚,后来都以这地方为坟地(创廿三全,廿五9,四九29-31)。此地里面有回教人建立清真寺,将坟墓围在院内。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的时候,取了这城(书十36,十一21,十二10),原分配在犹大支派所得的分内,归于迦勒和他的儿子;后来分地给利未人的时候,把这地立为逃城(书十五54,廿7,廿一11,十一10)。押尼珥的坟在这地,伊施波设的首级,亦葬于这坟地的旁边(撒下三32,四1,8,12)。大卫卅岁的时候,以色列的长老们都到这地膏立他为王(撒下五5)。押沙龙也在这地自立为王(撒下十五7-10)。罗波安曾修筑这城为保障(代下十一10)。由巴比伦返国的人,都有分在这城居住(尼十一25)。现代希伯仑城人口甚多,商业发达,果园茂盛。此外,希伯仑亦为人名,为利未支派哥辖之子(出六18,民三19,27,代上六2),又是犹大后裔的一人(代上二42,43)。――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宽宏与自私(十三1~18)】 一、分家原因(1~7) 二、关系破裂(8~13) 三、神的启示(14~18) ——《新旧约辅读》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