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亚伯拉罕在迦南(13-15章,17:1-16,18章)

【返回上级目录】

01  亚伯拉罕回到迦南之后,“金,银,牲畜极多。”罗得仍与他同在一起,他们又来到伯特利,在从前所筑的祭坛旁边支搭帐棚。不久,他们就发觉随着财物的增多,而困难也增多了。过去在患难和试炼之中,他们曾和睦同居,但如今在昌盛繁荣之中,他们倒有了发生纷争的危险。那地的牧场容不下他们两家的牛群和羊群,因此两家的牧人时常相争,结果都把问题带到主人那里去求解决。很明显地,他们必须分开了。亚伯拉罕比罗得年长,在辈分,财富和地位上,都比他高;然而他却首先提出保持和睦的计划。虽然上帝亲自将全地都赐给他,他却谦逊地让出了这个权利。

02  他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创13:8--9)

03  亚伯拉罕所有高贵无私的精神,在此就显明了。多少人在这同样的情势之下,必要不顾一切地维护他们个人的权益啊!多少家庭因而离散!多少教会因而分裂,以至福音的工作成了笑柄,在恶人之中受了羞辱啊!亚伯拉罕说:“你我不可相争,”“因我们是骨肉,”不但有亲属的关系,也同是敬拜真神的人。上帝全世界的儿女都属于一个大家庭,应当具有这同样仁爱和睦和精神。我们救主的教训乃是: “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罗12:10) 我们若能养成始终如一的礼貌,乐意善待他人,正如我们希望别人对待我们一样,那么,人一生的痛苦大半就可以免除了。自高自大乃是撒但的精神;但是人心里若存有基督的爱,就必“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13:5) 这样的人必要留心听上帝的劝戒说:“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

04  虽然罗得发达的原因乃在于他和亚伯拉罕的关系,但他对自己的恩人却没有表示一点感激。他若有谦让的心,就必请亚伯拉罕先行选择;但是他没有这样行,反而自私地企图占尽一切的利益。“罗得举目看见约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象埃及地。”(创13: 10) 在帕勒斯厅,约但河流域乃是最肥美之区,人一看见这地方,就会联想到失去的乐园;这地与他们最近离开的尼罗河所浇灌的埃及平原,是一样的美丽,一样的富饶。那里有富足壮丽的城邑,有繁华的市场吸引人去买卖逐利。罗得为世俗的利益所迷惑,竟忽略在那里必要遭遇道德和属灵的祸害。因为平原上的居民“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但对于这一点,他却不知道,即或知道了,也不加以重视。“于是罗得选择约但河的全平原,……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创13:11--13) 他竟没有预先看出这自私的选择所有的可怕结果!

05  罗得离去之后,耶和华又应许亚伯拉罕,将全地赐给他。此后不久,他挪移到希伯伦,在幔利的橡树那里支搭帐棚居住,又在旁边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在那一望无际的高原上,有橄榄树林和葡萄园,有随风荡漾的麦田,四围山上有广大的牧场;亚伯拉罕就住在这里,很满意于他那淳朴的游牧生活,而任凭罗得去享受所多玛谷有危险性的奢华生活。

06  亚伯拉罕被四围的列国尊为强大的王子,和精明能干的族长。他没有与邻近的人隔绝。他的生活和品格既与那些拜偶像的人显然不同,就为真信仰起了有效的作用。他效忠于上帝毫不动摇,同时他的殷勤和慈善也引起了众人的信任和友谊,他那真正的伟大博得了他们的钦仰和尊敬。

07  亚伯拉罕并没有把他的信仰,当作一种贵重的宝物妥为保存,专供自己的欣赏或享受。真信仰是不能这样保存的;因为这样的精神与福音的原理相反。当基督住在人心里的时候,人就不能隐藏他临格所发的光辉,而那光辉也是不会消逝的。反之,那蒙蔽心灵之自私与罪恶的云雾,既天天被公义日头的光芒所驱散,那光就必越照越明了。

08  上帝的子民乃是他在地上的代表,他的旨意是要他们在这世界道德的黑暗中作他的光。他们散居在全地各城镇乡村之中,作上帝的见证人,作福音的媒介,借以将他旨意的知识和他恩典的奇妙,传给不信的世人。他的计划是要一切分享伟大救恩的人,都为他作传道的工作。基督徒的虔诚乃是世人用来批判福音的标准。坚忍地承受种种试炼,感激地接受各样福分,以及日常生活上所显出的温柔,慈祥,怜悯和仁爱,乃是基督徒的品格向世人照耀出来的光辉,与世人的私心所发生的黑暗,有着显著的差异。

09  在亚伯拉罕的流动生活中,他的信心丰富,他的度量宽宏,他的顺从坚定,他的性情谦卑淳朴;他的外交策略明敏,而且在作战时,又勇敢,又熟练。当时的人虽然都知道他是一个新信仰的教师,可是他所居住的亚摩利平原的酋长,因为那地充满强暴和压迫的事,弟兄三人都向他表示友谊,请他与他们结盟以求更大的安全。此后不久发生的事件,就使他得到这联盟的利益了。

10  十四年前,以拦王基大老玛曾侵略迦南地,使之向他进贡。这时,迦南的几个王背叛了他,因此以拦王的四国同盟带兵来想再度征服他们。于是迦南地的五王一同出来到西订谷与侵略的军队交战,结果一败涂地。大部军队土崩瓦解,遁逃的人都往山中逃命。胜利者掳掠了平原上的城邑,带着丰富的战利品和许多俘虏而去,内中有罗得和他的全家。

11  亚伯拉罕平平安安地住在幔利的橡树那里,他从一个逃亡的人得知战争的经过,以及他侄儿罗得所遭遇的灾难。亚伯拉罕并没有恨罗得对他的忘恩负义;他听了这个信息,反而爱心发动,决心去营救他。亚伯拉罕先求上帝的指示,于是准备作战。他从自己家里招集了三百一十八个仆人,都是受过训练,敬畏上帝,服事主人,精通武艺的。他的联盟幔利,以实各和亚乃也都带着他们的部下前来参加,一同去追赶侵略的军队。那时,以拦人和他们的盟军在迦南北部的边界,一个叫作但的地方安营。他们因胜利而精神鼓舞,一点不怕败军的反攻,却恣意宴乐,纵饮狂欢。于是亚伯拉罕夜间分队前去袭营。这次的攻击是那么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所以立时得了全胜。结果以拦王被杀,他那惊惶的队伍也全军溃败了。罗得和他全家以及其他的俘虏和财物,也都夺回来了,而且还获得了极多的战利品。这一次的胜利,应归功于那受上帝保护的亚伯拉罕。这位敬畏耶和华的人不但对迦南地有很大的贡献,并且显明了自己是一个勇士。可见公义并不是懦弱,而且亚伯拉罕的信仰,使他更有勇气维持正义,并保护受压迫的人。他那英勇的行为使他在四围各民族中影响极广。当这个胜利者凯旋的时候,所多玛王和他的从者出来迎接他。他请亚伯拉罕把一切财物拿去,只把俘虏还给他。按着作战的惯例,战利品是属于战胜者的;但是亚伯拉罕这次出征并不是希冀财利,所以他不肯从遇难的人身上得什么好处,只是主张他的联盟者可以收受他们应得的部分。

12  很少人在遇见这种试验之时,会象亚伯拉罕显出那么高尚的品格。很少人能胜过这个可以获得大量战利品的试探。亚伯拉罕的榜样,对利欲薰心的自私观点乃是一种责难。他重视公义和人道。他的行为已经把“爱人如己”(利19:18) 这一句受灵感的格言表明了。他说:“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耶和华起誓;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创14:22--23) 他不要人以为他出征乃是为了图谋财利,或者以为他的发达是由于他们的赐予或厚待。上帝已经应许赐福给亚伯拉罕,所以当将荣耀归给上帝。

13  另外一位出来迎接胜利之先祖的,就是撒冷王麦基洗德,他带着饼和酒来慰劳亚伯拉罕的部下。他以“至高上帝的祭司”的身份为亚伯拉罕祝福,并感谢耶和华,因为他借着他的仆人施行了那么大的拯救。亚伯拉罕“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来,给麦基洗德。”

14  亚伯拉罕很愉快地回到自己的账棚和羊群那里;但是他心中因种种的思虑烦扰而感到不安。他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尽可能地避免仇恨和纷争的事端;所以他一想起最近所见到的杀人流血的情景,就不胜战栗。他又想起他所打败的诸王势必再来侵略迦南,并以他为报复的目标。他既陷入国际间的纠纷中,他那平安宁静的生活就要被破坏了。再者,他还没有得到迦南地为业,而现在也无法希望有一个嗣子来应验上帝的应许。

15  亚伯拉罕在夜间的异象中又听见上帝的声音。万王之王向他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赏赐你。”(见创15:1--5) 但是亚伯拉罕因为前途渺茫,心情异常地沉重,以至他这时不能象以前一样,毫无疑问地相信这个应许。他求上帝给他一个可靠的凭据,证明这应许必要实现。他想如果上帝不赐给他一个儿子,那么这立约的应许怎么样实现呢?所以他对上帝说:“我既无子,你还赐我什么呢?”“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他打算收他忠心的仆人以利以谢为继子,来承受他的产业。但上帝向他保证,必有他亲生的孩子来作他的后嗣。于是上帝领他到帐棚外面,叫他向上观看天空中闪烁的众星;正当他观看的时候,上帝就向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亚伯拉罕信上帝,这就算为他的义。”(罗4:3)

16  可是先祖仍要求上帝赐给他一个看得见的记号,作为他和后代之人信心的确据,证明上帝对他们所有慈悲的旨意是必要成全的。耶和华竟俯允他仆人的要求,与他立约,而且所用的方式也竟照着人间订立严肃誓约的习惯。亚伯拉罕依照上帝的指示,献上一只母牛,一只母山羊,一只公绵羊,都是三岁的。每样劈成两半,一半对着一半的摆着,中间稍为隔开。他又加上一只斑鸠,一只雏鸽,却没有劈开。他作好了之后,就恭恭敬敬地在这些祭物中间走过,郑重的起誓,永远顺从上帝。然后他便留在畜肉旁边,目不转睛的守着,直到日落,免得鸷鸟下来弄污或吞吃了祭肉。日头正落的时候,亚伯拉罕沉沉地睡了;“忽然有惊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见创15:7--18) 于是他听见上帝的声音,告诉他不要希望立时承受应许之地,并预先指明他的后裔必须先受许多的苦,然后才能在迦南建国。上帝在这里也将救赎的计划向他展示,使他看到基督的死,就是他伟大的牺牲和他在荣耀里的降临。亚伯拉罕又看到大地怎样恢复了伊甸的美丽,并赐给他作为永远的产业,这就是那应许最后完全的应验。

17  此后,有冒烟的炉与烧着的火把,象征上帝的临格,从那些肉块中经过,并把肉块完全烧掉,作为上帝与人立约的凭证。于是上帝又应许亚伯拉罕,将迦南地,就是“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赐给他的后裔。

18  亚伯拉罕在迦南地寄居了将近二十五年之后,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我是全能的上帝,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创17:1--16) 先祖听了这话,便俯伏在地敬拜上帝。上帝又对他说:“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他的名字一向叫亚伯兰,上帝为要给他一个实现这约的凭据,这时就给他改名叫亚伯拉罕,意思就是“多国的父。”他妻子撒莱的名字也改作撒拉,──意思就是“王妃。”上帝说:因为“她也要作多国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

19  这时,上帝赐给亚伯拉罕割礼的仪式,“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罗4:11) 先祖和他的子孙都要遵守这礼作记号,表明他们专心事奉上帝,并借此将他们由拜偶像之人中分别出来,同时也表明上帝接纳他们特作自己的子民。借着这个仪式,保证在他们方面已完全履行亚伯拉罕与上帝所立之约的条件。他们不可与异教人通婚;免得他们丧失对上帝和他神圣律法的敬意,因而受引诱随从列国罪恶的行为,敬拜偶像。

20  上帝赐予亚伯拉罕极大的尊荣。天上的使者好象朋友一样,来与他同行共语。当上帝将要降灾与所多玛的时候,他也没有瞒着亚伯拉罕,于是亚伯拉罕就在上帝面前为罪人代求。他迎接天使的事,也是一个款待旅客的好榜样。

21  在一个暑天的中午,先祖亚伯拉罕正坐在帐棚门口眺望风景,忽然看见远远有三个旅客走来。但当客人们还未到先祖的帐棚之前,他们就站住了,似乎是在商量往哪一方走。亚伯拉罕没有等他们前来请求,就立刻起来,在他们似乎往别处走的时候,赶紧跑上去,以最殷勤的态度恳请他们赏光,在他那里暂且休息一下。于是他亲手拿水来,给他们洗去脚上的尘土。又亲自选择食品;当他们在荫凉的树下歇息的时候,饮食就预备好了;当款待他们时,他又站在旁边伺候。上帝认为这一次殷勤接待旅客的行为,有记在《圣经》上的价值;一千多年之后,有一位受圣灵感动的使徒,提到这次的经验,说:“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13:2)

22  亚伯拉罕以为他的客人不过是三个旅途劳顿的行人,一点也没有想到其中有一位按着诫命是他应当敬拜的主。但天上使者的真身份这时就显出来了。他们虽然是前去降灾与所多玛的,却先对有信心的亚伯拉罕说祝福的话。可见上帝虽是严于监察罪孽,刑罚恶人,但他并不喜爱降灾。毁灭的工作,在无穷慈爱的主看来,乃是一件“奇异的事。”(赛28:21)

23  “耶和华与敬畏他的人亲密。”(诗25:14) 亚伯拉罕既然尊重上帝,所以耶和华也看重他,使他得以参加他的计议;并将他的旨意启示给他。耶和华说: “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我现在要下去,察看他们所行的,果然尽象那达到我耳中的声音一样么;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见创18:17--33) 上帝原来深知所多玛已恶贯满盈;但是他用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使人能以明白他的赏罚是公正无私的。在没有刑罚犯法之人以前,他要亲自着手调查他们的行为,如果他们还没有越过上帝怜爱的限度,他必再给他们悔改的机会。

24  两位天上的使者离去了,让亚伯拉罕单独与那一位留下,这时亚伯拉罕已经知道他是上帝的儿子。于是这个有信心的人,就为所多玛的居民代求。前一次他曾用刀剑拯救了他们;现在他企图用祷告拯救他们。这时罗得和他全家仍住在所多玛;前一次亚伯拉罕曾因无私的爱拯救他们脱离以拦人的手,如今,若是合乎上帝旨意的话,他要救他们脱离上帝的刑罚。

25  亚伯拉罕极其恭敬谦卑地向主恳求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他没有自恃的心,也没有矜夸自己的公义。他没有因自己的顺从,或因自己遵行上帝旨意而付出的牺牲向上帝要求特别的恩待。他自己既是罪人,就为罪人代求。这种精神是凡亲近上帝的人所应有的。可是,亚伯拉罕却表现了儿女向所敬爱的父亲求告一般的信心。他挨近天上的使者,热切地提出他的请求。罗得虽然住在所多玛,却与城中居民的罪孽无分。亚伯拉罕认为在那人烟稠密的城中必有其他敬拜真神的人。因此他恳求说:“将义人与恶人同杀,……这断不是祢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么?”亚伯拉罕不仅求一次,乃是求了多次。他因主每次都允准了他的祈求,就越发胆壮,不断地恳求,直到上帝应许他说,若在那里能找到十个义人,也不毁灭那城。

26  亚伯拉罕的祈祷,是出于一颗怜爱将亡之生灵的赤心。他虽然憎恶那败坏之城的罪恶,但他仍希望罪人可以得救。他对所多玛所显出的深切关怀,乃是我们向不悔改之人所应有的忧念。我们应当恨恶罪恶,但应当怜爱罪人。在我们周围尽是走向沦亡的人,正象所多玛所遭遇的沦亡一样无望,一样可怕。每天总有一些人的宽容时期届满了。每一时总有一些人走到上帝怜悯所不及的境地。何处有警告和劝勉的声音,嘱咐罪人逃避那可怕的厄运呢?何处有伸出的手,将他们从死亡中拉回来呢?何处有谦卑和坚固信心的人,在上帝面前为他们代求呢?

27  亚伯拉罕的精神就是基督的精神。上帝的儿子本身就是为罪人代求的伟大中保。他既付了救赎罪人的代价,就深知一个人是多么宝贵。惟有基督的完全纯洁的性情,才能对罪恶有绝对的憎恨,而且也只有基督的无限良善,才能对一个罪人怀有绝对的慈爱。在他忍受十字架上的惨痛,并亲身背负全世界的罪担时,他竟为那辱骂他,杀害他的人代求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28  关于亚伯拉罕,经上记着说:“他又得称为上帝的朋友,”“叫他作一切……信之人的父。”(雅2:23;罗4:11) 上帝为这位忠心的先祖作见证说:“都因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又说:“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使我所应许亚伯拉罕的话都成就了。”(创26:5;18:19) 亚伯拉罕的蒙召是非常光荣的,他竟能世世代代作世上维护并保存上帝真理之子民的始祖,──所应许的弥赛亚要从这班子民中出来,使地上的万国都因他得福。而且那召选先祖的一位,断定他是配得这光荣的。那说话的乃是上帝。那从远处知道人的意念并正确地判断人心的主说:“我认识他。”(译者按:“眷顾”英文本作“认识。”)同时,在亚伯拉罕一方面,他也决不会因自私的目的而辜负他所得的真理。他必定遵守律法,秉公行义。而且他不但自己敬畏耶和华,还要在自己家中培养信德。他必教导家里的人行事公义。上帝的律法必要作他治家的南针。

29  亚伯拉罕全家的人口计有一千余名。凡受他教训而敬拜独一真神的人,都得在他的帐棚之间居住; 这里正象一所学校,他们都可以领受教育,准备作真信仰的代表。故此亚伯拉罕负有非常重大的责任。他正在训练一些家长,他的治家之法,将要在这些家长们治理自己的家庭时实施出来。

30  古时,父亲就是一家之主,也是一家的祭司,他有权管教他的儿女,即使在儿女自己立家之后,也是如此。他的子孙都要在属灵和世俗的一切事务上尊他为首。亚伯拉罕企图一直保留这种族长政治制度,因为它有助于保存认识耶和华的知识。合家的人必须联合一致,以便筑成一道藩篱,用以抵御那普遍流行而根深蒂固的拜偶像之风。亚伯拉罕尽自己的能力所及,用各样的方法防止他家里的人与外邦人接触,闭眼不看他们拜偶像的行为;因为他知道他们若与邪恶亲近,就必不知不觉地败坏信仰。所以他用尽心机抵制各种的邪教,并使人心中铭刻着永生上帝的威严和荣耀,作为敬拜的真正对象。

31  上帝曾亲自规定要他的子民尽可能地与外邦人隔离,使他们成为独居的民族,不列在万民之中,这是非常贤明的办法。他曾吩咐亚伯拉罕离开他拜偶像的亲族,使这位先祖得以训练并教育他家中的人,而不致受那在米所波大米所环绕着他们的世俗的影响,并使真正的信仰得以借着他的子孙保持着纯洁而流传下去,直到万代。

32  亚伯拉罕极爱他的子女和眷属,所以他随时注意他们的宗教信仰,将上帝律法的知识传给他们,这是他所能留给他们,并借他们传给世人的最宝贵产业。他教导众人,使他们知道他们是在天上上帝的管理之下。并说明为父母的不可压制儿女,为儿女的不可违背父母。上帝的律法已经指明各人的本分;无论何人,只有顺从上帝的律法才能得到幸福或昌盛。

33  亚伯拉罕的榜样,就是他在日常生活上所发出的无声无息的感化力,乃是一个经常的教训。他的坚贞,慈善,和无私的礼貌,就是为列王所称羡的美德,也都在他家庭里表现出来了。他生活上发出的馨香之气,就是他那高尚和可爱的品格,使众人看出他是与上天有联系的。他没有轻视过一个最卑微的仆人。在他的家庭中,并没有一为主人,一为仆人的两种律法。也没有一为富人,一为穷人的两样待遇。乃是大家都受一律公平慈怜的待遇,大家都是与他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人。

34  他必“吩咐……他的眷属。”对儿女不良的倾向,他没有不加约束的;他没有懦弱,不智,放任,偏爱的表现;也没有错用感情而放弃了悦服的本分。亚伯拉罕不但给家属以合宜的教训,而且要保持秉公行义之律法的威权。

35  今日效法这榜样的人真是何等地少啊!许多作父母的,都存着一种盲目和自私的情感主义;所谓溺爱,就是让儿女们用尚未成熟的判断力和没有约束的情感,来控制他们自己的意志。其实这是对青年最残忍的行为,对世界也是最大的危害。父母们的宽纵往往使家庭和社会的秩序混乱;并使青年人执意随着自己的癖性,而不愿顺服上帝的律法。这样,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心中就不喜爱实行上帝的旨意,并且把他们那种无信仰和不顺从的精神遗传给子子孙孙。所以作父母的应当象亚伯拉罕一样,吩咐他们的家属跟从他们。务要教导儿女顺服父母的威权,作为顺服上帝威权的每一步。

36  一般人都轻视上帝的律法,连一些宗教界的领袖也是如此,这种情形已产生了极大的祸害。有一种极普遍的论调,说上帝的律法不再约束人了;这种说法对世人道德上所起的影响与拜偶像是一般无二的。那些想要减低上帝神圣律法之威权的人,正在直接摧毁家庭和国家的基础。信主的父母们自己既没有实行上帝的律例,也就不吩咐他们的儿女遵守耶和华的法度。他们没有把上帝的律法当作人生的指南。及至儿女们自己成家立业之后,他们也就觉得没有责任将他们所未曾领受的教训来教导他的儿女了。今日不信上帝的家庭之所以如此众多,道德堕落之所以如此深重而普遍,其原因就在于此。

37  父母自身若不全心全意地遵守耶和华的律法,就不能吩咐儿女追随他们。在这一方面实在需要改正,──需要深切而广泛的改正。父母需要改正,传道人需要改正;他们需要有上帝在他们家中。如果他们想有所改进,就必须让《圣经》在他们家中有它的地位,并以之为他们的指南。他们必须教导儿女们,《圣经》是上帝向他们,所说的话,是要绝对服从的。他们应当耐心教导儿女,仁慈而不倦地教训他们应当如何生活才能蒙上帝的喜悦。从这样的一个家庭出来的儿女,就能应付不信上帝者的诡辩。他们既已接受《圣经》为他们信仰的基础,他们所有的根基就不能被怀疑派的浪潮所动摇了。

38  今日忽略祈祷的家庭实在太多了。父母们觉得没有功夫作早晚礼拜。他们不能抽出一点时间,来感谢上帝所赐的丰富恩典,──就是那使植物生长的阳光和雨露,以及圣天使的保佑。他们没有功夫祷告,祈求上帝的帮助和引领,并求耶稣住在他们家中。他们出去作工如同牛马出去工作一样,一点没有想到上帝和天上的事。殊不知上帝的儿子不愿见他们的儿女灭亡,宁可舍去自己的生命来救赎他们;可是他们对救主伟大良善的感戴,竟不及“死亡的畜类”呢。

39  那些自称爱上帝的人应当象古时的先祖一样,无论在何处支搭帐棚,总要为耶和华筑一座坛。现在正是每一个家庭成为祷告之殿的时候了。为父母的应当时常敞开心门,谦卑地为自己和儿女向上帝恳求。父亲务要作家庭的祭司,早晚向上帝献祭,而母亲和儿女们则应与他一同祈祷赞美。在这样的家庭里,耶稣是欢喜停留的。

40  凡是基督徒的家庭都应当发出圣洁的光辉。爱心应当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应当在家庭中的一切关系上,在亲切的恩慈和温柔无私的礼貌中流露出来。如今已有一些家庭实行了这些美德,──就是那敬拜上帝并存有真诚爱心的家庭。从这些家庭中,早晚有祷告犹如馨香升到上帝面前,他的慈爱和宏恩必赐给求告的人,如同早晨的甘露一般。

41  一个有规律的基督化家庭,乃是基督徒信仰的有力论据,──是不信上帝的人所不能反驳的。人人都能看出有一种影响儿女的感化力在家庭中运行着,也可以看出有亚伯拉罕的上帝与他们同在。如果那些自称为基督徒的家庭里有宗教信仰的好模范,他们就必发出有力的影响使众人得益处。他们实在就要成为“世上的光”了。天上的上帝必用对亚伯拉罕所讲的话对他们说:“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使我所应许亚伯拉罕的话都成就了。”(创18:19)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