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美索不达米亚考古与圣经

【返回上级目录】

罗林森等人解读楔形文字的最初成果之一是在欧洲高级考据学派似乎无人应战的时候有力地维护了圣经。他们发现了当时只在圣经里提到亚述国王撒珥根的名字(赛20:1)。由于古典作者都没有提到过他,一些高级考据学者就认为撒珥根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也有人认为他是撒曼以色的另一个名字。如今,这位自称征服过撒玛利亚并掳走其居民的撒珥根已被确认为亚述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

  上面已经提到乔治·史密斯于1872年发现的巴比伦洪水的故事,及其对当时宗教界的影响。本节要阐述这个故事的一些细节,因为巴比伦洪水的故事要比其他民族的洪水传说更加接近于圣经的记载。

  巴比伦洪水的故事是长篇史诗的一部分。这部史诗描写主人公吉尔伽美什追求永生。在寻找“长生草”的过程中,他探访了阴间,遇见了遭遇过洪水的巴比伦英雄犹他纳皮舒提姆,听他讲述洪水和他从洪水中得救的故事,以及他如何在众神之中获一席之地的经历。

  犹他纳皮舒提姆本是幼发拉底河边书鲁帕克的国王。由于人类的罪孽,众神决定要毁灭所有的人。犹他纳皮舒提姆奉命拆掉房屋建造一只船,并得到了有关船尺寸的指示,叫他带各类动物一同上船。然而他奉命欺骗他的同胞,对他们说马尔杜克神咒诅了他,他再也不能住在马尔杜克的领土中了,必须坐船离开这里。这一点是巴比伦的故事与圣经记载的最大区别之一。巴比伦传说中的英雄没有象挪亚那样向同胞传道多年,而是被神明利用去欺骗洪水以前的人类,使他们更易成为灾难的受害者。

  犹他纳皮舒提姆造好船并在其中安置好各种用品,动物和他的家人之后,就把航行的任务交给船长普苏尔·亚穆利。洪水很快就来临了。风暴和洪水甚为猛烈,连诸神都因他们带给世界的灾难而惊恐不已。诸神因洪水而害怕。他们升到阿奴的天庭。诸神象狗那样蜷缩在外墙上。

  暴风雨持续了六天六夜,毁灭了一切生物,使之“回归尘土”。犹他纳皮舒提姆看到这么大毁灭的场面时,就跪下哭泣。过了一天,一个小岛出现了。船停在尼西尔山顶上。犹他纳皮舒提姆等了一周。到第七日,他放出一只鸽子,鸽子没有歇脚的地方就回来了。他又放出一只麻雀。麻雀也回来了。他再放出第三只鸟——乌鸦。它再也没有回来了。犹他纳皮舒提姆既知道地面已经干了,就离开了船献祭。诸神闻到祭物的香气十分高兴。他们就赐给他永生并列入众神之中。

  这个故事在整体上甚至在一些细节上与圣经中的记述(包括《创始记》和《新约》中的一些记载)惊人地相似。下面列出其共同之处:(1)洪水的主人公,即圣经的挪亚和巴比伦文故事中的犹他纳皮舒提姆,都得到了神关于洪水危险的警告。(2)洪水是神对罪恶的惩罚。(3)蒙拣选的主人公必须建造一只船,并放弃自己的财物以救他的命。(4)他们奉命把动物和家人带到船里。(5)他们得到了有关船只大小和建造方法的指示。(6)主人公都得到并服从了有关其同胞的信息,尽管信息的内容完全不同。(7)下令进船,并提到一个门。(8)一场可怕的风暴和大雨造成了洪水。(9)不在船里的人都被毁灭了。(10)洪水消退以后,船停到一座山上。(11)把鸟放出去了解地面是否已经干了。(12)下船后献祭。(13)祭物被神悦纳。

  圣经和巴比伦故事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有以下两点:(1)圣经所记载的上帝是公义的,而巴比伦故事里的神则是彼此争吵的。(2)圣经的挪亚被称为“传义道的”。他警告人即将来临的洪水,使他们有得救的机会;而在巴比伦文的故事中,诸神欺骗了世人,以便毁灭他们。(3)上帝与挪亚立约是圣经故事的重要部分,巴比伦的故事中却没有提到。(4)还存许多细节方面的微小差异。如方舟的尺寸不同,放出去鸟类的次序不同,着陆的地名不同,时间不同,还有其他一些故事情节也不同。

  但两个故事之间的相似处足以证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关于这种明显的联系,学者们提出了三种主要的解释:(1)许多现代学者认为犹太人在被掳期间抄袭了巴比伦的故事,并按他们的思维方式进其改写。凡是相信《创世记》是摩西在以色列民被掳前一千年前受上帝启示所写的人完全不接受这种解释。(2)一些保守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巴比伦人抄袭了希伯来人的故事。然而,由于现存最古老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要比摩西的时代早好几个世纪,这种解释也不可能是正确的。(3)第三种观点认为两个故事最初出于同一来源。这无疑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关于一场全球性洪水而只有一家人得救的故事流传了许多世代。当巴比伦人用文字进行记录的时候,这个故事经过口头多次转述和受巴比伦异教多神论的影响已大为改观了。反之,圣经故事则是在圣灵默示下写成的,故表现出一位一神论作者纯洁高尚的情操。

  这两个故事之间的异同大都是因此而造成的。由于洪水后最早的历史事件大都发生在美索不达米亚或其附近地区,故当地的居民对洪水比较了解,所保留的故事也要比其他较远民族更加准确。另一个因素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最早用文字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但我们把它与圣经的故事相比一下,就会发现它的格调要低得多。圣经故事的道德内涵在巴比伦的传说中是完全没有的。圣经为我们提供的是历史,而巴比伦人则把历史变成了传说。

  1901-1902年冬天,一支法国考察队在圣经中的书珊城废墟上进行发掘。这是犹太女子以斯帖成为波斯帝国皇后的地方(斯2:5等)。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断为三截的八英尺长的黑色闪长岩石柱。上面有三十九段碑文,共记录了3,624行法规。这些法规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先祖时代巴比伦帝国的一位伟大的亚摩利国王汉穆拉比所搜集,并发布在这个石柱上的。这部古老民法的发现引起了神学界的轰动。《摩西五经》的司法制度一直受人质疑,因为人们认为在摩西的时代不可能存在如此高水准的制度。但《汉穆拉比法典》表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摩西的时代以前就已拥有类似的法典了。我们仔细对照圣经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制度,就会发现这些法律最初源于那位神圣立律者。只是它们在异教拜偶像的人手中败坏了。

  《汉穆拉比法典》还表明,圣经先祖的故事所反映的生活方式,在许多细节上与当时近东所存在的状况吻合。撒拉把她的使女给了亚伯拉罕,想通过使女得到上帝似乎不让她生育的后代(创16:1),这在今天看来好象不可理喻,但她的做法却符合当地的风俗,是完全合法的。法律规定了成为妾的使女以及她所生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见《汉穆拉比法典》第144145170171条)。当夏甲因将要为主人生子就小看她的主母时(创16:4),受到了撒拉的惩罚,这也是是完全合法的,见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第146条的规定。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这一特别重大的发现对于了解先祖时代大有帮助,并证实了圣经故事的可信性。这部法典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地所提供的第一个伟大的见证,证明众先祖并不是神话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圣经所描写先祖的生活环境与我们现在所了解的事实完全相符。

  当高级考据家,亚述学家阿尔弗莱德·耶利米亚斯在研究了《汉穆拉比法典》的法规,将之与圣经先祖故事所反映的习俗进行比较,得出了以下惊人的结论:

  正如碑文所证实的,我们已经说明了先祖故事中的环境与当时古代东方文明的状况完全相符。……威尔豪森曾认为先祖的故事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的发生的。但现在证明它们都是可能的。如果亚伯拉罕确实存在过,他只能生活在圣经所描绘的环境之中。历史学的研究必须与此相符。威尔豪森可以想一下他自己所说过的话(《旧约头六卷的写作》第346页):如果(以色列的传说)是真实的话,只有傻瓜才会考虑其他的可能性’”(《古代东方背景下的旧约》,纽约,1911年,第2卷,第45页)。

  在上面提到对努斯的发掘中,发现了更多这方面的证据。有一份文献说一个人为了得到三只羊解除眼下的困难而卖掉了将来的继承权。这马上会使人想起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卖掉长子名分的故事(创25:33)。其他的努斯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与雅各在哈兰的经历类似的记录,包括他与其岳父拉班的关系,还说明每一个女儿,象利亚和拉结一样,在出嫁时会得到父亲所送的一个婢女作为嫁妆的一部分(创29:24,29)。努斯文献就这样为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一些奇异风俗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先祖的故事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而不是根据含糊不清的传说或神话。

  W·F·阿尔布莱特在提到这些对了解先祖时期大有帮助的大量考古文献资料时强调说:

  我们可以列举许多知名的学者。他们都认为《创世记》1150章的内容是后人编造的,或至少是把列王时期所发生的事,推到了后来的作者所无可考证的远古。

  过去世代的考古发现改变了这一切。这些资深学者中除了极少数顽固者之外,几乎没有一位圣经历史学家不对支持先祖传说历史真实性的资料迅速增加而赞叹不已(《犹太人的历史,文化与宗教》中的圣经时期,路易·芬克勒斯坦编,纽约,1949年,第3页)

  由美索不达米亚的发现提供了大量佐证的另一个时期是以色列和犹大列王时代。在亚述碑文中提到的第一位以色列国王是亚哈。他是与先知以利亚同时代的。撒曼以色三世说亚哈在夸夸战役中率两千辆战车和一万名士兵与亚述国王交战,其兵力超过当时与他结盟的任何其他国王的军队。这位亚述国王后来还描述另一位以色列国王耶户向他纳贡。亚述碑文中提到的以色列国王还有约阿施,米拿现,比加和乌西雅。乌西雅在位期间,撒玛利亚被攻克,居民被掳走。这一事件也在一位亚述国王的编年史和碑文中留下详细的记录。

  出现在亚述碑文中的犹大国王有约阿施,亚撒利雅,西底家和玛拿西。亚述国王西拿基立为我们留下了公元前701年他对耶路撒冷的围攻。他夸口说把犹大国王(西底家)围困在他的京城里象笼中之鸟。但他却不敢说自己攻占了耶路撒冷或俘虏了国王。后来他再次入侵犹大时,军队遭受了惨痛的损失(在《旧约》中提到过三次:王下19:35;代下32:21;赛37:36)。西拿基立只吹嘘自己的战功,自然不会提他的军队在巴勒斯坦所的惨败了。

  一些尼布甲尼撒帝国首都巴比伦的不显眼的收据证实了年轻的约雅斤王被掳到巴比伦的事。这些泥板上的收据只是说该国王和他的儿子们收到了王宫库房所配给的油。还有其他许多文献记载了犹太人被掳时期和回归后所发生的事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柏林博物馆内的一块泥板经检验发现提到了苏萨城(即圣经的书珊)薛西斯宫廷中的一位高官末底改。这表明《以斯帖记》的故事并非虚构,而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

  甚至枯燥的私人商务文书也为圣经的故事提供了佐证。从尼普尔出土了“穆拉舒之子”大商行的一批会计记录,表明该商行与犹太人有着广泛的商业往来。他们中有许多是波斯王治下有地位和财富的人。这证明了圣经记录的正确性。圣经记载许多犹太人在被掳回归后变得富有并拥有地位。

  上述佐证圣经的发现只是那些再现圣经画面的大量美索不达米亚出土文物中的一小部分。圣经中所提到的每一位亚述,巴比伦或波斯统治者几乎出现在当时代的文献之中,使我们得以充分了解他们的历史。我们拥有撒曼以色,提革拉毗尼色,尼布甲尼撒,久已失传的伯沙撒,居鲁士,大流士大帝,薛西斯和其他许多帝王的碑文。甚至圣经里所提到的一些官员的名字,如尼布撒拉旦(王下25:8)和尼甲沙利薛(耶39:3)也在当时的官方文件中有出现。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