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历代以来对《但以理书》第二章理解的普遍认同

【返回上级目录】

犹太人认为罗马是第四个国度。——多世纪以来,《但以理书》第二章一直被公认为是预言大纲的入门。 它最早得到诠释,被视为但以理后面四个预言的基础。此后,犹太人在基督教纪元以前就开始对《但以理书》进行注释。他们认为预言所跨越的时代是从但以理的日子起,经过四个世界大国,直到弥赛亚的国度。但以理宣称巴比伦是该预言系列的起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二个国度是玛代波斯帝国,第三个国度是希腊。

  在基督教之初,著名的第一世纪犹太史学家兼祭司和最后一批使徒的同时代人约瑟夫斯,重申了犹太人对四大帝国所公认的解释。为了避免得罪容不下任何对手的罗马,他不提被将要充满世界的“石头”所毁灭和取代“铁”的王国,在确认摧毁罗马帝国的“石头”即弥赛亚王国的问题上更显得犹豫。但犹太人约翰兰·本·撒该也是在第一世纪罗马的鼎盛时期明确指出,罗马是预言中的第四个帝国。

  权威的《塔木德》,《塔古姆》和《米德拉西》都认定罗马是预言系列中的第四个帝国。《米德拉西》和《塔木德》把后来的罗马教也包括在其内。从九世纪到十七世纪,以利以谢,萨阿迪亚,耶弗·伊本·阿里,拉希,亚伯拉罕·伊本·以斯拉,迈蒙尼德,热松尼德,亚伯拉瓦尼尔,约瑟夫·本·大卫,特别是玛拿西·本·以色列等拉比,和这段时期的基督教作家一样,对但以理的四大帝国有共同的看法,并认定石头是将要来临的弥赛亚国度。许多拉比,如亚伯拉罕·伊本·以斯拉,耶弗·易本·阿里和以撒·亚伯拉瓦尼尔,认为半铁半泥可能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但石头王国还没有来到。他们显然不会认为它是指基督教会,象大多数的罗马教徒所认为的那样。说得最清楚的是1657年去世的玛拿西·本·以色列。他创办了第一个犹太教印刷所,成为阿姆斯特丹的首席拉比。他按照公认的见解列出了四大帝国,两条腿代表罗马教和伊斯兰教,十个脚趾代表罗马所分出的各国,最后是“上帝的第五个国度”。

  早期的基督徒期待着罗马的分裂。——在早期的基督教作者中,二世纪高卢的伊里奈乌斯,曾用预言来证明圣经的真实性,讲述了四个王国的演进,最后是第四国罗马分为十个部分。他认为基督是所预言天上降下来的“石头”,将在罗马分裂以后打碎那大像。三世纪迦太基的德尔图良也认为在基督复临时将摧毁由四个部分构成的大像所代表的世俗国度,并宣称过去事件的应验确保了将来事件的的发生。

  一位古代的注释家,三世纪的波尔多斯.罗马努斯主教希波吕特斯(约于236年去世)曾写过一部著名的《但以理书》注释。他指出四个世界大国是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他声称自己的那一代人正生活在最后一个王国中。他进一步断言半铁半泥的脚趾尚在未来;砸下的石头代表基督,“从天降下来审判世界”。

  四世纪的“教会史之父”,凯撒利亚主教优西比乌斯也列举了大家所公认的四大帝国,并补充说:藉着上帝的干预,“在这四国之后,上帝的国将如一块巨石摧毁整个大像。”就连同时代的波斯哲人阿弗拉哈特也说了类似的话,称砸下的石头代表基督将来永恒的国度。

  分裂在发生时就被识别。——在罗马开始分裂的时候,五世纪阿基坦的塞维鲁最早宣称泥与铁已搀杂在一起了。他说:“这件事已经应验了。”拉丁教会的著名学者哲罗姆(约340-420年)也教导说罗马帝国的逐渐瓦解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并列举了早期分裂罗马帝国的各个蛮族。五世纪的希腊注释家,居比路主教狄奥多莱(约386-457年)说罗马铁一般的力量已因与泥掺杂而削弱了。永恒的石头基督将在复临时摧毁列国。

  奥古斯丁用石头之山来指教会。——后来奥古斯丁错误地把预言中基督永恒的统治说成是罗马教今世的统治。他认为罗马教正在成为充满世界的大山。

  宗教改革以前的注释家认为石头是在将来。——几个世纪过去了。中世纪杰出的注释家,弗洛里斯的约阿希姆(1202年去世)重新提出了有些混乱的《但以理书》第2章的解释。他认为四大帝国是一,迦勒底和玛代波斯,二,马其顿,三,罗马,四,萨拉森,充满全地的石头还没有到来。不久以后,十四世纪牛津大学的教授和“改革运动的晨星”约翰·威克里夫也说《但以理书》第2章的“四大王国”很明显是亚述巴比伦,玛代波斯,希腊和罗马。同时代的罗拉德派的沃尔特·布鲁特宣称半铁半泥的“巨像的脚”象征虽已分裂但仍残存的“罗马帝国”;石头则象征基督将来的国度。

  改革家对传统的解释基本上无异议——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时,充满活力的马丁·路德在叙述了传统所认定的四大帝国(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的演进之后说:“这一点是普遍认同的”。他也说石头是上帝将来的国度。他的这一立场得到了梅兰克吞,弗吉尔·索利斯,瑟纳克尔和奥克兰帕迪乌斯等人的支持。十六世纪的瑞士的托比亚斯·斯提默,英国的乔治·乔伊,休·拉蒂默,托马斯·贝肯和托马斯·布莱特曼都以这个立场作为改革家所公认的基础。

  反改革派否认罗马已经瓦解。——所有的新教团体一致认定罗马教是预言中的敌基督者。鉴于这种压力,罗马教在反改革运动中和之后对预言提出了相反的解释。耶稣会最出色的辩士,红衣主教拜拉明(1621年去世)设法把《但以理书》第2章预言的对象从罗马教会转移。他说,按照预言的要求,敌基督者要到罗马帝国分裂以后才出现。

  他认为预言的这一事项尚未发生。他说金属巨人的两条腿代表东罗马和西罗马。西罗马瓦解以后,东罗马的腿依然站立。而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覆灭以后,西罗马的腿已恢复为神圣罗马帝国.罗马始终有一条腿支持她站立。敌基督者必须在罗马帝国毁灭以后才出现。所以他认为罗马教不是敌基督者。

  改革时期的注释家认为石头是在将来。——如爱德华六世1553年授权发布的英国教会《简明要道问答》等,均认定石头王国还在将来。但加尔文则认为石头代表教会属灵的国度,要打破一切属世的国度。所以他产生了迫害他人的精神。

  在后改革时期,继博学的约瑟夫·米德(1638年逝世)之后,兴起了独立派教区长约翰·蒂林哈斯特,独立派牧师托马斯·贝弗里,威廉·舍温,法国胡格诺派的皮埃尔·尤里乌,艾萨克·牛顿爵士,圣公会主教托马斯·牛顿,亨利克·霍克,卫斯理在瑞士的同工让·得·拉·富勒彻尔,爱尔兰平信徒汉斯·伍德,苏格兰神学家约翰·威理森,英国不从国教者詹姆士·比切诺和德国牧师克里斯蒂安·图比等。他们都宣称有关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的传统说法是无可辩驳的。脚和脚趾代表罗马帝国所分裂出来的各国。石头则代表基督将来的国度。

  美洲殖民者支持传统的观点。——十七和十八世纪殖民地时期和美国早期的作家与欧洲的作家持相似的立场。新大陆第一位系统解释《但以理书》的作者,康涅狄格州的以法莲·惠特(1644年)维护传统的四大帝国解释,认为石头代表基督将来的国度,指出半泥半铁的脚代表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政权的混杂。同时麻萨诸塞州的著名学者托马斯·派克提出,石头王国要到基督复临时才建立起来。基督复临将使列国和敌基督者毁灭。波士顿的平信徒撒母耳·哈奇森说石头“还没有”从山上凿出来。

  多产的预言作家兼哈佛大学校长英克里斯·马瑟(1723年逝世)列举了四大王国和分裂出来的国家。他也说石头还没有变成充满世界的大山。他的儿子、公理会神学家科顿·马瑟也有类似的言论。塞勒姆的牧师尼古拉斯·诺耶斯认为金属巨像正摇摇欲坠,仿佛受到了“石头”的致命打击。同时代新英格兰的校长以西结·基佛也认为基督的国要到四大王国结束以后建立。

  康涅狄格州的医生本杰明·盖尔认为巨像的脚和脚趾代表罗马暴政的最后形式,“政府和宗教的势力混合在一起”。1789年至1791年的邮政部长撒母耳·奥斯古德认为现在已到了脚所代表的时期;石头代表着基督的复临。塞勒姆的前千年主义者约书亚·斯波尔丁也倡导传统的四大帝国解释,说基督复临时将摧毁巨像。前长老会牧师大卫·奥斯丁认为泥和铁分别代表政府和宗教势力,将在所预言的石头重击之下毁灭。

  十九世纪呈现出一幅激动人心的画面。——在十九世纪,欧洲罗马教的作家马努埃尔·拉昆萨认为,金属巨像的预言中十个脚趾代表罗马-哥特族自称信奉基督教的西欧各国;石头代表基督的国度。他强调说虽然王室之间有联姻,但还将继续分裂下去,并宣称中世纪的教会不是石头王国。

  英国有许多著名的注释家在1805年至1822年间以延着相似的线索进行解释。他们分别来自圣公会,长老会,浸信会和其他不信奉国教的宗派,都强调相同的四个世界大国,以及分裂的欧洲是半铁半泥的脚和脚趾。其中有一些注释家还提到了这些国家的名字,并强调石头就是将来基督的,上帝的或弥赛亚的国度。此外,印度的但以理·威尔逊主教,瑞士的法兰斯瓦·撒母耳·罗伯特·路易斯·高森和德国的J·H·里克特也提出了相似的解释。

  十九世纪美国人的意见几乎是相同的。——1798年至1844年间,不仅米勒耳派,而且美国大多数《但以理书》的注释家都认同预言巨像的四个部分代表巴比伦,玛代波斯帝国,希腊和罗马;半铁半泥的脚和脚趾代表分裂的欧洲各国。有人甚至说泥和铁的搀杂象征政教的联合。他们都宣称打碎列国充满世界的石头就是基督将来的国度。

  米勒耳派数以百计的宣传者都持这样的观点。他们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到处写作和传道。被广为接受的米勒耳派关于预言的立场主要是通过大约十八次的大会而达成的。参加会议的是支持米勒耳派事业的神职人员和其他领袖。他们来自各个宗教团体,如浸信会,公理会,长老会,卫理公会,圣公会,基督会,荷兰归正教会等。他们在会上作出决议,要藉着单张,小册子和书籍对世界进行宣传。他们的大流量期刊遍及北美,从缅因州到俄亥俄州,从蒙特利尔到巴尔的摩和华盛顿。共有三十多种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长期的和临时性的期刊,其发行量在当时是罕见的。这些刊物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在《但以理书》预言大纲的所有要点上持相同看法。

  在整个基督教时代有许多的见证人。——总之,两千年以来,犹太教,罗马教和改正教几乎都认为《但以理书》第2章是指从巴比伦到罗马的四个世界大国;预言中金属巨像的脚和脚趾代表分裂后的罗马帝国,延至今日的西欧各国。除了把第四个帝国认定为希腊或罗马之外,各派的主要区别在在于:一,犹太人只认定石头是将来弥赛亚的国度;二,罗马教认为石头是现在的罗马教会,必将成为充满世界的大山;三,大多数的新教徒认为石头是基督复临时所要建立的国度。

  因此安息日复临信徒与历史上解释第二章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先后兴起四个世界大国;罗马分成十个国家;他们通婚,缔约和进行无效的结盟。泥和铁的搀杂还代表政教的联合;基督再时上帝要干预人间的事务,永远结束敌基督者的统治;上帝的国将建立起来。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