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書名 本書的希伯來文書名取自第一節的:“他們的名字記在下面”。英文和中文書名源自七十士譯本(舊約希臘文譯本)。出發(離開埃及)是本書的重要主題(比較一九1)。 作者 從約書亞時代開始,本書已經被認定為摩西的作品(書八31~35;比較出二○25),而這個結論也得到耶穌基督的確認(比較可一二26)。出埃及記本身的證據顯示作者是一個受過高深教育的人,他曾在埃及住了一段長時間,而且見證了出埃及的事蹟。他熟悉下埃及(Lower Egypt)的農作物時序(出九31,32);他的描述與已知的情況完全準確地配合(二3,12);而他所描述的細節,也只有親眼看見的人才能知道(如一五27)。 出埃及的日期 關於出埃及的日期,主要看法有兩個:約在主前1446至1440年,即亞門諾達斐二世(Amenhotep II)在位期間,或約在主前1290年,即蘭塞二世(Raamses II)在位期間(主前1299~1232年)。聖經本身的證據證明是較早的日期。這些證據包括列王紀上六章1節指出出埃及事件發生在所羅門在位第四年前的四百八十年,這樣日期便是主前約1445年了。此外,在士師記十一26節,拿弗他(約主前1100年)宣布以色列已經佔領巴勒斯坦地三百年。這樣,征服迦南的日期便約在主前1400年。反對早期說法的意見包括:(1)出埃及的事件不可能在主前1300年之前發生,因為蘭塞城是以當時在位的法老而命名的,而蘭塞到了主前1299年才上任。然而,出埃及的事件若是約在主前1290年發生,摩西當時八十歲,而由於蘭塞城又在摩西出生前建成,出埃及事件便不可能在主前1290年了,因為在主前1299年至1290年之間,摩西還不到八十歲。(2)有學者說以東人對以色列人強硬的敵對態度(民二○20,21)不可能出現在主前1300年之前,因為約但河東的南部在主前1900年至1300年仍未有人居住。然而,有一些早至主前1600年的物件和陶器,卻在該地區出土了。(3)有學者斷言夏瑣直到主前1300年才落在以色列人手中。然而,聖經說該城陷落了兩次:第一次在約書亞的年代(書一一10,11),後來在底波拉和巴拉的年代(士四2,23,24)。此外,在被發掘的夏瑣城的地區,有證據證明該城在主前1400年左右曾被摧毀。(4)拉吉(書一○32)和底璧(書一○38,39)的被毀據說是在主前1230至1200年發生,這就指出出埃及事件是在較後的日期。但約書亞記並沒有聲稱這些城被約書亞徹底毀滅了(象耶利哥那樣)。此外,法老麥那他(Merneptah)的石碑記載希伯來人受到麥那他的軍隊攻擊時,已經在迦南地定居了,所以出埃及事件應該是在主前1290年前發生。這樣,我們便沒有很強的理由不去接受較早的日期了,尤其是考慮到聖經本身證據的時候。 內容 本書的主題是從埃及被釋放,應驗創世記十五章13、14節的應許。本書記載以色列國的誕生,律法的頒布和敬拜禮儀的起源。神的啟示在全書中是至重要的。祂是控制歷史的那一位(一)祂用了一個新名字來啟示自己(三14);祂在立約關係中具有主權(一九5);祂是可靠的救贖者(六6;一五13);祂是自己子民(四14;二○5;三二27,28)和仇敵(七~一二)的審判者;祂是超凡的(三三20),但卻住在自己的子民中間(二九45)。本書最受人喜愛的經文包括摩西的誕生和蒙眷顧(二)、摩西的蒙召(三14;五1)、過紅海(一四)、嗎哪的故事(一六)、十誡(二○)、會幕(二五~二七)和金牛犢(三二)。 出埃及記大綱 壹.以色列人在埃及:服奴役(一1~一二36) 一.神揀選摩西(一1~四31) 1. 以色列人受欺壓(一1~22) 2. 摩西的準備(二1~25) i. 摩西的首四十年(二1~10) ii. 摩西的第二個四十年(二11~25) 3. 摩西蒙召(三1~四31) i. 神啟示自己(三1~22) ii. 摩西的拒絕(四1~17) iii. 摩西對神呼召的回應(四18~31) 二.神派摩西往見法老(五1~七13) 1. 與法老的第一次會面(五1~七7) 2. 與法老的第二次會面(七8~13) 三.神借十災來證明摩西(七14~一二36) 1. 第一災:血災(七14~25) 2. 第二災:蛙災(八1~15) 3. 第三災:蝨災(八16~19) 4. 第四災:蠅災(八20~32) 5. 第五災:畜疫災(九1~7) 6. 第六災:人和獸的瘡災(九8~12) 7. 第七災:雹災(九13~35) 8. 第八災:蝗災(一○1~20) 9. 第九災:黑暗之災(一○21~29) 10. 第十災:死亡之災(一一1~一二36) i. 宣布第十災(一一1~10) ii. 逾越節的設立(一二1~36) 貳.以色列人前往西乃的旅程:得釋放(一二37~一八27) 一.離開埃及(一二37~51) 二.獻上頭生的(一三1~16) 三.雲柱和火柱引路(一三17~22) 四.紅海的干涸(一四1~22) 五.埃及的追兵被淹沒(一四23~31) 六.摩西和百姓歌唱神的拯救(一五1~21) 七.百姓的不滿(一五22~一七7) 1. 對苦水的抱怨(一五22~27) 2. 因饑餓而埋怨:賜嗎哪(一六1~35) 3. 因缺水而埋怨(一七1~7) 八.亞瑪力人被擊敗(一七8~16) 九.職責的分配(一八1~27) .以色列人在西乃:啟示(一九1~四○38) 一.律法的頒布(一九1~二四18) 1. 約的提出和接受(一九1~25) 2. 十誡(二○1~26) 3. 關乎奴僕的條例(二一1~11) 4. 關乎個人受傷的條例(二一12~36) 5. 關乎盜竊的條例(二二1~4) 6. 關乎財物受損的條例(二二5,6) 7. 關乎不誠實的條例(二二7~15) 8. 關乎行淫的條例(二二16,17) 9. 關乎民事和宗教責任的條例(二二18~二三9) 10. 關乎安息日和節期的條例(二三10~19) 11. 關乎征服迦南的條例(二三20~33) 12. 約的認可(二四1~8) 13. 耶和華榮耀的彰顯(二四9~18) 二.會幕的設立(二五1~三一18) 1. 物料(二五1~9) 2. 約櫃與施恩座(二五10~22) 3. 陳設餅的桌子(二五23~30) 4. 燈臺(二五31~40) 5. 幕幔(二六1~14) 6. 幕板(二六15~30) 7. 幔子(二六31~37) 8. 銅祭壇(二七1~8) 9. 院子(二七9~19) 10. 燈油(二七20,21) 11. 祭司的聖衣(二八1~43) 12. 祭司分別為聖(二九1~46) 13. 香壇(三○1~10) 14. 贖命之價(三○11~16) 15. 洗濯盆(三○17~21) 16. 膏油(三○22~33) 17. 香(三○34~38) 18. 建會幕者(三一1~11) 19. 以守安息日為證(三一12~18) 三.律法的破壞(三二1~三四35) 1. 百姓的罪:造金牛犢(三二1~10) 2. 摩西的代求和發怒(三二11~35) 3. 百姓的悔改(三三1~11) 4. 摩西的禱告(三三12~23) 5. 約的更新(三四1~35) 四.會幕的建造(三五1~四○38) 1. 給百姓的指示(三五1~三六7) 2. 造幕幔(三六8~19) 3. 造幕板(三六20~34) 4. 造幔子(三六35~38) 5. 造約櫃(三七1~9) 6. 造桌子(三七10~16) 7. 造燈臺(三七17~24) 8. 造香壇(三七25~29) 9. 造銅祭壇(三八1~7) 10. 造洗濯盆(三八8) 11. 設立院子(三八9~20) 12. 材料的使用(三八21~31) 13. 造亞倫的聖衣(三九1~31) 14. 摩西檢查工程(三九32~43) 15. 會幕建立起來(四○1~33) 16. 耶和華親自充滿(住在)會幕(四○34~38)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