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返回上级目录】

1-26:《布道论》232;《先祖与先知》305-310;《救赎的故事》140-148;《证言》卷九211

1:   《福山宝训》73 

1-6:《证言》卷三296

1-17:《善恶之争》前言第6面;《今日的生活》163;《证言》卷五445

    (尼9:6-15):圣父站在圣子旁边——在颁布律法的时候,天地的创造主站在祂儿子旁边,藏在山上的火和烟之中。律法在这里不是第一次颁布,而是向那些因与埃及拜偶象者交往而思想混乱的以色列人重申,使他们想起律法的条款,明白怎样才算真正敬拜耶和华(《时兆》1896,10.15)。

    亚当和夏娃是知道律法的,——亚当和夏娃在被造的时候是知道上帝律法的。律法刻在他们的主中。他们明白律法对他们的要求(《怀氏文稿》1902年99号)。

上帝的律法在人类被造以前就已存在。它适用于圣洁的生灵,连天使也受其约束。人类堕落以后,公义的原则并注有改变,律法中并没有拿掉什么,其圣洁的条文也没有一条改动。律法从太初就已存在。它将继续存在到永远的将来,诗人说:“我因学祢的法度,久已知道是祢永远立定的”。(《时兆》1886.4.15)。

  律法适应于圣洁生灵的状况——第四诫的安息日是在伊甸园中设立的。上帝创造了世界,在地上造了人以后,为人设立了安息日。亚当犯罪堕落以后,并没有从律法中拿掉什么,十诫的原则在堕落以前就已存在,并适应圣洁生灵的状况。堕落以后,律法的原则并没有改变,只是增加了一些戒律以适应人类堕落的状况(《属灵的恩赐》卷三295页)

  解释以适应堕落的智力状况——耶和华的律法可以追溯到创造的时候,包括在两条大原则之中:”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这两条伟大的原则包括:体现人对上帝之责任的头四条诫命,和体现人对同胞之责任的后六条诫命。这些原则在人堕落以后更加清楚地向人阐明和解释,以适应人堕落的智力状况,因为人被罪弄瞎了心眼(《时兆》1875.4.15)。

上帝的律法在人类被造以前就已存在,否则亚当就不能算犯罪了。亚当犯罪以后,律法的原则并没有改变,但经过一定的编排和阐述以适应人堕落的状况。基督与天父商量以后制订了献祭的制度,使死亡不立即落在罪人身上,而落在祭牲身上。祭牲则是上帝儿子伟大而完全之牺牲的预表(《时兆》1878.3.4)。

  赐下律例以维护十诫——由于人类不断地犯罪,上帝在西乃山赫赫威严之中重申了道德律法。基督赐给摩西宗教的律例以管理日常生活。这些戒律详细的阐述是为了维护十诫。它们不是象征性的规条,随着基督的死而取消。这些戒律对各世代的人都有约束力,直到永远。它们通过道德律法的权威预予实施,同时又清楚地解释了道德律法(《时兆》1875.4.15)。

  (赛58:13,14)每一条规定都体现上帝的品格——天上的上帝已经把福气赐给遵守祂诫命的人。我们是要作一班特殊的上帝子民呢?还是践踏上帝的律法,说它不再有约束力了呢?若是这样,就等于上帝把自己废除了。律法的每一条规定都是无穷上帝品格的体现(《怀氏文稿》1894年12号)。

  律法监察最微小的罪——上帝已经赐下祂的律法来管束民族,家庭和个人的行为。犯罪的人,不论其行为多么细微而诡秘,都逃不过律法的监察(《怀氏文稿》1879年58号)。

    是圣洁的体现——我们顺从这部律法的责任要成为传给世界最后一个慈怜的信息。上帝的律法并不是新的东西。律法不能制造圣洁,而是圣洁的体现。这是怜悯,良善和仁爱之原则的法典。它向堕落的人类表现的上帝的品格,清楚地说明人类的全部责任(《怀氏文稿》1897年88号)。

  (约14:15)十诫是十条应许——十条“当”和“不可”的诫命乃是十条应许。如果我们服从管理宇宙的律法,这些应许就是赐给我们的。“你们若爱我,就当守我的诫命 ”。这里指出了上帝律法的实质和总纲,列出了每一个亚当儿女得救的条件(《怀氏文稿》1896年41号)。

   基督在西乃山所宣布的的十条圣诫体现了上帝的品格,宣布祂对于全人类都拥有管辖权。十诫的律法表现了上帝对于人类最大的爱,是上帝从天上对人发出应许的声音:“你若遵守,就不再受撒但所控制。”若面上看,律法似乎是消极的,实际上并非如此。遵守就必存活(《怀氏信简》1898年89号)。

  (罗12:1;彼后1:4)一道保护墙——上帝在十诫规定了祂国度的律法。违犯自然的法律就是违犯上帝的律法。

  上帝赐下祂的圣诫作为祂所造之人的一道保护墙。凡是不让自己被食欲和情欲所败坏的人,就与上帝的性情有分。他们会有清醒的头脑,知道怎样保持一切机能的健康,以便奉献为上帝服务。上帝能够使用他们,因为他们明白使徒的话:“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助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怀氏文稿》1899年153号)。

1-19:《基督教育原理》237,287,506,《先祖与先知》336,366

2:   《先祖与先知》305;《救赎的故事》140

3:《使徒行述》151;《给管家的勉言》123,145;《教育勉言》248;《基督教育原理》312;《给青年人的信息》316;《先知与君王》177,182,210,624;《先祖与先知》305,317;《救赎的故事》140,299,《论节制》388,《证言》卷一484,486,506;《证言》卷二45;《证言》卷三340,547;《证言》卷四632;《证言》卷五173,250;《证言》卷六10

   依靠自己就是拜偶象——上帝的话宣告拜偶象的人为有罪。他们的愚妄在于依靠自己得救,向自己的手所作的东西屈身。在上帝看来,那些依靠自己的智慧,计谋,依靠自己的财富和能力去争取成功,靠着与世人称之为伟大,却又不认识上帝律法要求的人联合,以求加强自己力量的人,都是拜偶象的(评1906,3,5)。

  对上帝的误解就是拜偶象——我们是敬拜耶和华,还是拜巴力?即使外表上没有神龛和看得见的偶像,我们仍可以拜偶象。我们可以把所喜欢的观点和物体当作偶象,就象做木像和石像一样。成千的人对上帝及其品性有错误的见解,他们和巴力的仆人一样,是在事奉假神(《评论与通讯》1908,12,3)。

  撒但把自己的座位设立在天地之间——撒但成功地使人类堕落了。从那时起,他的工作就是从人心中抹去上帝的形象,并印上自己的形象。他既掌握犯罪的最高权力,就声称自己拥有这种权力,要求他的臣民效忠于他。他无法把上帝排挤出祂的宝座,可是藉着拜偶象的制度,他在天地之间,在上帝与人类之间设立了自己的座位(《评论与通讯》1895,10,22)

3-17(箴4:20-22):顺从上帝的律法就有健康——耶稣的爱在人心中,就会消除一切的仇恨,自私和嫉妒;因为上帝的律法是完全的,能改变人心。顺从上帝的律法就有健康。顺从的意念来自上帝。我们若仰望主耶稣,就会彼此鼓励和服务。有基督的爱充满我们的心,我们中间就不会有纷争(《怀氏文稿》1901年152号)。

  没有其他的民族公开表示遵守诫命——古代犹太教会是大蒙上帝喜爱的民族。他们从埃及被领出来。上帝承认他们是特别蒙祂眷爱的人。所赐给他们许多伟大宝贵的应许,乃是犹太教会的盼望和依靠。他们相信这些应许,对自己的得救满有把握。没有其他的民族公开承认受上帝的诫命所管束(《救赎论》35页)。

4:《先知与君王》100;《先祖与先知》305,336;《救赎的故事》140

4-6:《早期著作》211

  第二条诫命与图片——有些人反对图片,说图片是第二诫所禁止的,说这一类东西都应当毁掉....。第二条诫命禁止拜偶象,但是上帝自己也使用图象和表号向众先知彰示祂的训海,好让他们传给百姓。比起其他方式,这样做更容易明白。祂赞同图解的办法。预言中的历史就是用表号赐予但以理和约翰的。这些表号是要清楚地画在图表上,让看的人可以明白(《本会史略》212页)。

5:《先知与君王》100;《先祖与先知》305,306;《救赎的故事》140;《证言》卷四249;《证言》卷五300

6:《先祖与先知》306;《救赎的故事》140;《证言》卷四250

7:《早期著作》70;《福山宝训》102;《今日的生活》282;《先祖与先知》306;《救赎的故事》140

8:《历代愿望》283;《早期著作》34,65,85;《善恶之争》605;《怀氏传略》95,101;《今日的生活》287;《医疗布道论》49.50;《先祖与先知》336;《成圣的人生》54;《证言》卷二703;《证言》卷四299;《证言》卷六353,359;《证言》卷九212

8-10:《今日的生活》231

8-11:《早期著作》217;《善恶之争》434;《先祖与先知》111,307,336;《救赎的故事》140,380;《给传道人的证言》135;《证言》卷一76,532;《证言》卷二583,《证言》卷四247;《证言》卷六38;《证言》卷八197

  (创2:9,16,17;出16:19):安息日是忠诚的试石——每一个人都要象在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一样经过考验。分别善恶树怎样放在园子中间,照样,安息日的诫命也放在十诫的当中。有关分别善恶树果子的禁令是:“你们不可吃.....免得你们死”(创3:3)。关于安息日,上帝说,你们不可玷污它,而要守为圣日....分别善恶树怎样作为亚当顺从的试石,照样,第四诫乃是上帝所赐考验一切上帝子民是否忠诚的试石。亚当的经验要永远作为我们的警戒。它警告我们不可以接受世人或天使所说要废掉耶和华圣律法一点一划的任何话语。(《评论与通讯》1898,8.30)。

9:《医疗布道论》50;《证言》卷四249

9,10:《早期著作》255;《证言》卷四252

10:   《给管家的勉言》66;《早期著作》33,39;《善恶之争》447,576;《怀氏传略》101;《医疗布道论》215;《先祖与先知》525;《证言》卷四114

10,11:《善恶之争》437

11:    《教育论》250;140

11-14:假神的崇拜就是属灵上的奸淫——切假神的敬拜都是属灵上的奸淫。第二条诫命禁止拜假神,这也是一条要人敬拜上帝,单单事奉他的命令。上帝是忌邪之神,是轻慢不得的。祂已经指示了敬拜祂的方式。祂禁止拜偶象,因为其影响是败坏性的。它会污损人的心灵,导致放纵情欲和各种罪行(《怀氏文稿》1901年126号)。12:   《复临信徒的家庭》283,292,299,302,360;《历代愿望》146;《基督教育原理》101,104,403;《今日的生活》287;《给青年人的信息》331,444;《先祖与先知》308,337;《救赎的故事》141;《证言》卷一217,401,498;《证言》卷二80;《证言》卷三151,232,294;《证言》卷五108,125

13:《福山宝训》89;《先祖与先知》148,308;《救赎的故事》141

14:《复临信徒的家庭》55,327,346;《福山宝训》93,99;《先祖与先知》308;《救赎的故事》141;《证言》卷二457;《证言》卷四138,141,215

15:《复临信徒的家庭》58,392;《健康勉言》283;《基督教育原理》102,《告青年书》446;《先祖与先知》308;《救赎的故事》141

16:《复临信徒的家庭》250;《健康勉言》284;《福山宝训》104;《服务真诠》193;《先祖与先知》309;《救赎的故事》141;《证言》卷四312,331

    (加6,7):轻率的话语可能成为假见证——诽谤的含义要比我们所想象的广泛。“不可作假见证。”这条命令其意义要超过我们所认识的。轻率的话语一再地作出假见证,甚至牵连到上帝所差遣的工人。嫉妒,邪念和恶语的种子会发芽结果,为撒种的人所收获。“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怀氏信简》1892年9号)。

17:《给管家的勉言》145;《先祖与先知》309,365;《救赎的故事》141

18-23:《救赎的故事》142

19:《基督教育原理》506;《给传道人的证言》99;《证言》卷四514

19-21:《先祖与先知》310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