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1-6: 《基督教育之研究》59,351;《教育论》36 (提前5:13):干预别人工作被处死——上帝喜欢看见祂的工作尽可能做得完善。在旷野中,以色列人必须学会准确而迅速地完成与军营的秩序,特别是与圣幕及其装饰物有关,和与崇祀有关的工作。所有的人都必须学习,才能完成这项对他们来说是新的工作。他们必胜先经过训练,才能按照上帝的设想工作。当时有人提意见,出主张,要干预圣幕的安装和拆卸工作。他们疏忽了自己的任务而去干预他人的工作,以为自己有特别的智慧知道怎样做。结果这些人被处死了。要让每一个人懂得,做每一件所托付的事时迅速行动和准确的重要性。他们必有记住并认识到做每一件事都必有一定的时候。 这就是上帝古时候给祂子民的纪律。这也应是我们的教会,学校,出版社和疗养院的纪律。上帝希望人看出自己的弱点,并以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它,而不是视而无睹(《怀氏文稿》1887年24号)。 怎样完成工作?——以色列人在埃及终日为奴。虽然他们中间不乏能工巧匠,但从来没有学过建造圣幕所需要的神妙技艺。他们知道怎样制砖,却不知怎样制作金银物品。怎样才能完成工作呢?谁有资格做这些事呢?这些都是摩西所考虑的问题。 于是上帝亲自解释怎样完成这项工作。祂一一提出担任某项工作的人选。比撒列担任建筑师。他属于犹大支派,这是一个上帝所乐意尊重的支派(《怀氏文稿》1908年29号) 2,3: 《基督教育之研究》314页 2-6: 《天路》349页 2-7:不依靠有技术的埃及人——古时上帝指示摩西为祂造一个圣所。百姓要提供材料。要寻找有技术的人来处理这些宝贵的材料。在他们中间有埃及人。他们曾经担任这类工作的监工,完全知道该怎么做。可是工作不能靠他们来做。上帝要与人合作,赐给他们智慧精巧地工作。(引用出31:2-7) 今日为上帝服务的工人应当向祂求智慧和精明的眼光,使他们能够完成他们的工作(《怀氏文稿》1903年52号)。 3: 《今日的生活》110;《证言》卷七162 3-5: 《证言》卷七132 12-13:《证言》卷八117 2-16: 《基督教育原理》449;《证言》卷九212 12-17:《医疗布道论》164;《证言》卷九17 12-18:《布道论》232;《证言》卷九16 13: 《对作者和编辑的勉言》117,《教育论》250;《基督教育原理》507;《医疗布道论》121;《给传道人的证言》137;《证言》卷六350,361;《证言》卷八198;《证言》卷九230 (25:8):在建造时遵守安息日——上帝指示建造圣幕,使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进时能够崇拜祂。上天的命令是:圣幕的建造不可以推迟。由于各项工作的神圣性和迫切性,有些人主张在安息日也要造圣幕,以便尽早完工。上帝对他们说:“你们务要守我的安息日。”虽然建造圣幕的工作必须尽快进行,但不可把安息日作为工作的日子。即使是建造圣所的工作也必须让位给严肃地遵守主的安息日。上帝就是这样不许忽视对于祂创造的纪念(《评论与通讯》1902年10月28日)。 13-14: 《给传道人的证言》134 13-14,17:《先知与君王》184 13,17: 《先知与君王》184 13-17: 《先知与君王》179:《证言》卷七105;《证言》卷八94,210 15-17: 《给传道人的证言》135 16: 《医疗布道论》215 16,17: 《证言》卷六349;《证言》卷八196,198;《证言》卷九94 16-18: 《基督教育原理》507 17: 《布道论》538;《善恶之争》437;《传道良助》149;《救赎的故事》141 18: 《善恶之争》前言第六面;《先知与君王》181。《成圣的人生》49;《救赎的故事》48,153;《证言》卷六10 律法的原版在天上的约柜中——我警告你,不要用你的影响来反对上帝的诫命。这律法与耶和华写在天上殿中的律法是一样的。人类可以践踏其在地上的副本,但其原版却保存在天上上帝的约柜中。在约柜的上面,就是律法的上方,是施恩座。耶稣站在约拒前为人类代求(《怀氏文稿》1886年6A)。 律法保存在约柜中——“耶和华在西乃山和摩西说完了活,就把两块法版交给他,是上帝用指头写的石版。”写在石版上的字一点一划也不能抹掉。这份律法的宝贵记录存放在约拒之中,现在仍在那儿,被安全地隐藏起来不为人所知。但到了帝所指定的时间,祂会使这些石版出现,向全世界作见证,谴责人藐视祂的诫命,谴责伪安息日的偶象崇拜(《怀氏文稿》1901年122号)。 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上帝律法的不变性。这是上帝用指头写的,决不能涂抹或毁灭。上帝现在把法版藏了起来,到了审判的大日必要让它重现,就象祂当时所写的一样(《评论与通讯》1908,3,26)。 当审判开始的时候,书卷要打开,每一个人都要按照书中所记载的受审。然后上帝一直隐藏的法版要出现在世人面前作为公义的标准。人人都会看出他们得救的先决条件就是顺服上帝完备的律法。人要按照律法的公义标准,接受他们的生死判决(《评论与通讯》1909,1.28)。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