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14:1-45 选民抱怨神和摩西的代求 本章记载探子的恶信所带来的恶果;以色列人竟然想另立领袖回埃及去(1-4), 虽然约书亚向以色列民苦苦哀求(5-9),但他们仍冥顽不灵,终於激发了神的愤怒 (10-12)。 神本欲消灭以色列人,但经过摩西恳切的代求 (13-19) , 到底宽容了他们。神应许的约仍然不变,要成就在他们儿女的一代,至於他们那一代(二十岁以上),则要死在旷野中 (20-35) 。 当百姓看到可怕的惩罚临到报恶信的探子身上时,再不敢有回埃及的念头,甚至在一时冲动下立即要上应许之地,但因行动违反神的指示,没有神的同在,这一仗落得惨败收场(36-45)。 1-4 回埃及的念头 百姓从西乃山起行後,发出了连串的埋怨,并在这次达到顶点,所以神的惩罚也特别严厉。他们以前曾表示怀恋埃及的享受(11:5), 而这次竟打算折回埃及,完全与神的拯救计划背道而驰。他们害怕即将倒在刀下。情愿老早死在埃及或旷野中;这种邪恶的咒语结果真的应验,成为他们所得的惩罚(29)。 5-9 约书亚的哀求 面对会众的埋怨,摩西和亚伦缄点不语,因为在人看来探子实地探测後的建议应该是最可靠的。虽然从信心的角度,摩西和亚伦知道探子的意见是错的,但会众不会相信他们,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俯伏在地求神的怜悯。最佳的发言人还是探子中的成员。迦勒和约书亚知道摩西和亚伦进退两难的处境,冒生命危险凭信心说话。 6 「撕裂衣服」:悲哀的表示(参创37:34)。 10-12 神的愤怒 拿石头打死别人是执行死刑方式之一,而会众参与行刑即表明此罪行是公认严重的和可憎恶的。在摩西和亚伦孤立无援的危险时刻,惟有神及时的显现才能拯救 的仆人。百姓不尊重神所立的领袖就是藐视神,而且目睹众多神迹後仍怀疑神的应许乃是不信的表现,这两件都是大罪,理应全体被神击杀。但神为了保全与以色列人先祖的约,继金牛事件中的提议 (见出32:10) , 再次表示要兴起摩西的後裔成为大国。神这样做并不违反 对列祖的拣选和应许,这也是摩西尊荣的福分,但摩西没有接纳这个建议,因为他已经与百姓连结为一,不分彼此了。他接著下去的代求,表明他关心神的名声和百姓的利益过於自己的好处。 13-19 摩西的代求 摩西的祷告蒙神悦纳,因为他摸到神的心意及抓紧神的属性。神的心意是叫 的名得荣耀,若以色列全会众灭亡,只剩摩西一家,外邦列国会耻笑耶和华的无能,这是神不能容许的。摩西回忆上次百姓拜金牛犊的罪蒙赦免时,神宣告了 慈爱和公义并存的属性(出34:6-7),这时他照样抓紧神的属性,因他知道这是百姓一直以来获赦的基础(19)。 20-25 神的赦免 赦免是神单方面平息了怒气,以慈爱怜悯待以色列民,但他们仍要为他们的罪恶受惩罚(32-33)。 22 「十次试探神」:包括: 1 六次为水和食物埋怨神(出15:23; 16:3, 20; 17:2; 民11:3-4); 2 两次不顺服领袖(利10:1; 民12:1); 3 两次最严重的罪恶是拜金牛(出32:7)和探子报恶信。 (民13:32) 除了迦勒、约书亚和二十岁以下的一代,其他的人都要为这连 串罪恶受罚,要死在旷野,不得进入应许之地。为成就此事, 神指示他们转头,由原路回到旷野去(25)。 26-35 公义的惩罚 27 较畅顺的意思应为:「这恶会众向我发怨言要到几时呢?」神 并不容忍罪恶,所以向摩西、亚伦发出这问题。结果神照百姓 埋怨之言待他们:既然他们情愿死在旷野 (2), 神就让他们 的尸首真的倒在旷野 (此句在本段复述四次,29, 32-33, 35) ;但他们担心会被迦南人掳掠他们的儿女,神却要领他们进应 许之地(31)。 34 「一年顶一日」:强调神对罪恶的严厉,正如成语所谓:「一 失足成千古恨」。 36-45 惨败收场 十个探子遭瘟疫死亡而约书亚和迦勒得以存活,印证了耶和华向摩西和亚伦所说的话。百姓这时虽有悔意(39),但并没有以信心顺服神的指示,反而出兵攻打亚玛力人和迦南人。既没有神的同在(约柜没有出营),他们第一仗便溃败,须退到何珥玛。 45 「何珥玛」:意思是「完全毁灭」,位於别是巴东面六点三公 里(十英里)。 思想问题(第11-14章) 1 米利暗的遭遇(12)给我们一些属灵教训: a 人发怨言时表面上的理由可能冠冕堂皇,但隐藏的动机却自 私败坏。 b 攻击神仆人者有被神击打之虞。你有否反省自己对别人的怨 言和批评呢? 2 试拟一图表,将以色列人所发的四次怨言(11, 1-3, 4-9; 12:1-3; 14:1-4),就内容、摩西反应、神的解决方法、事件影响,作一 比较,你从中学到什麽功课?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