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在旷野里

【返回上级目录】

 存心节:你当心里思想,耶和华你上帝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儿子一样。申8:5

 

本课综缆:根据民15:32-36;申2:1-14利24:10-23民20:1;和《先祖与先知》第36章及民数记《本会圣经注释》等。

 

从加低斯到加低斯在旷野飘流三十八年的日子,这段历史是灰色的。其中仅仅记载几件事,而都是违背上帝命令和让人痛心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上帝的慈爱始终没有远离祂所爱的人;倒管教、苦炼、试验下一代的人,使他们准备得以进入应许之地(申8:5,2-3)。

 

安息一、三十八年的飘流

 

1、到了加低斯已经是到了迦南地的边界?以色列因不信的缘故,不得马上进入那地,后来往哪里去?申2:1

 

    “此后,我们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我的。我们在西珥山绕行了许多日子。”

 

2、他们在旷野绕行的时间有多长?申命记2:14

 

    以色列人无声无息的在旷野飘流达三十八年之久。…在这些年中,百姓时常想起自己是在上帝的遣责之下。他们在加低斯的背叛中弃绝了上帝;所以上帝也一时弃绝了他们。他们既然不忠于他的约,所以他们就没有受那约的记号,就是割礼。他们要回到为奴之地去的愿望证明他们还不配得自由,所以他们也不得遵守那记念蒙救脱离奴役的逾越节典礼。”《祖知》323面

 

3、这段时间的飘流有何意义?申命记8:2,3

 

    在旷野的飘流不但是为上帝所定,作降在那些叛逆和发怨言之人身上的刑罚,也是作下一代人的教训,使他们准备得以进入应许之地。”《祖知》323面

 

安息二、上帝的眷顾

 

4、上帝对于以色列人的眷顾,在这些被弃绝和流浪的年代中有没有减少?尼9:19-21,申32:10

 

    “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

 

 “会幕里的礼节还是继续举行,表明上帝还没有完全弃绝他的子民。而且他仍然养活他们。” “然而你大发怜悯,全然灭绝他们,也不丢弃他们。因为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上帝。”《祖知》

 

5、以色列民既然屡次藐视上帝,不信他的应许,上帝为什么不会全然灭绝他们呢?还继续地眷顾他们吗?尼希米9:31 

 

安息三、被处罚的咒诅者

 

6、在旷野的飘流中,除了可拉的叛乱,又有发生什么其他背叛上帝的事没有?利未记24:10-12

 

    “有一次,有一个以色列妇人的儿子,他父亲是埃及人,是同以色列人从埃及人从埃及出来的间杂人之一,这个儿子离开他自己扎营的地方,到以色列人的盘那里,声称他有权利在那里支搭他的帐棚。这是上帝的律法所不准许的。因为埃及人的后裔到第三代子孙才可以入耶和华的会。于是他与一个以色列人起了争论,这事就呈到审判官那里,审判官断定这埃及人的儿子为有罪。

 

    他对于这个判决大为愤怒,就咒骂审判官,而且在盛恕之下,他竟亵读了上帝的名。于是就有人立该把他送到摩西那里。上帝曾给他们命令说:“咒骂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出21:17)但对于这个案件琐没有规定应如何处理。这个人所犯的罪是那么严重,所以大家觉得必需向上帝求问特别的指示。”《先祖与先知》324面

 

7、上帝宣布了一条什么律法来应付这一类的罪呢?利24:15-16

 

    “有一些人或许要为一个人在盛怒之下所说的话受到那么历害的刑罚,而对上帝的慈爱和公义发生怀疑。但是上帝的慈爱和公义都必须声明这一点:就是那出于恨恶上帝而说的话乃是大罪,那降在第一个罪人身上的报应可以作他人的铿戒,使上帝的名可以受人尊敬。但上帝若放过这人的罪而不予以刑罚,则他人也必效尤而致败坏风纪;结果难免牺牲许多人的性命。”──同上

 

上帝所规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要求并不是什么可以随便地当作一个旧约的定例而被抛弃的东西。正是在此原则上,今日的政府才得以成立的。如果对罪恶没有任何惩罚的话,社会的状况会比现在的状况还要坏。“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罪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吗?”(罗13:3)。

 

  “但如果对罪恶有惩罚的话,惩罚应如何被断定呢?答案乃是惩罚应与罪行相称。因此,“打死牲畜的,必赔上牲畜,以命偿命”。这似乎非常的公平。这就是公义与平等。”利未记《本会圣经注释》

 

8、这个咒骂圣名的人,最后如何被处死?利未记24:23

 

    “于是摩西晓谕以色列人,他们就把那咒诅圣名的人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以色列人就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安息四、典型的干犯圣日

 

9、上帝在旷野用吗哪的神迹使以色列民每周可以想起他们对于安息日的神圣本分,但百姓是否完全顺从?民15:32

 

“以色列在旷野飘流的时期,第七日生火乃是严为禁止的,可是这禁令在他们进入迦南地之后,就不再生效。因了那里的天气严寒,人往往必须生火取暖;但是在旷野中天气温暖,就没有这个生火的需要。这个人的行为乃是故意违犯第四条诫命──他的罪不是出于疏忽或无知,而是出于胆大妄为。”这个人的举动显然是非常放肆,他故意违反了安息日。《先祖与先知》325面

 

10、这个案件上帝如何处理?民15:33-36

 

    “亵读的罪和故意违犯安息日的罪受了同样的刑罚。因为二者同是轻蔑上帝权威的表示。”──同上   

 

这是对重大犯罪的刑罚(利20:224:14)。至少就圣经的记载而言,这个人是律法颁布之后第一个违反安息圣日的人。正是他那挑衅的态度给他带来了严重的惩罚。《本会圣经注释》

 

11、这个可怕刑罚的教训,对今天的信徙还能适用吗?

 

    “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来13:8;雅1:17

 

“在我们的日子,有许多人拒绝创造的安息日,认为这是犹太人的制度,并竭力主张,如果安息日必须遵守,那末违犯这日的人也就必处以死刑。但我们知道亵读的罪像违犯安息日一样受到刑罚,难道我们因此就作出结论说,第三条诫命也因为只适用于犹太人而必须废除么?然而人根据以上的死刑所得的结论原可应用在第三条,第五条,实在说来,几乎可以应用在十诫中的每一条上,正如第四诫一样。虽然上帝今日没有以肉体的死刑来刑罚违犯他律法的人,但他已宣布罪的工价乃是死;而且在最后执行审判的时候,必可看到死就是那些违犯他圣律之人的分。”──同上

 

安息五、从加低斯巴尼亚到加低斯巴尼亚

 

12、再临加低斯,以色列人入迦南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民20:1

 

    以色列人从加低斯回到旷野之后,他们在旷野飘流的时期终于结束了。加低斯是三十八年前初次窥探迦南地的人回来报恶信的地方(民13-14)。他们再次来到加低斯安营,从埃及出来的那一代已所剩无几,新一代的人不久就可以进入迦南地了。

 

“米利暗死在这里,也埋葬在这里,从红海边上欢乐的景象,就是当以色列妇女出来唱歌跳舞庆祝耶和华的胜利时起,直到旷野的坟墓结束了,她一生的飘流为止──这也是千千万万抱着大希望从埃及出来的人的命运,罪恶曾把他们嘴边的福杯夺去。”《祖知》326面

 

13、第二代的人是否能从米利暗的死学到教训?诗78:32,34

 

    “虽是这样,他们仍旧犯罪,不信他奇妙的作为,因此他叫他们的日子,全归空虚,叫他们年岁尽属惊恐,他杀他们的时候他们才求问他,回心转意,切切的寻求上帝。”

 

预备日、得蒙保守不至失脚  24节

 

    14、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林后13:5诗62:2

 

“主凭他自己的美意将人置于某种境地,以便他能试验他们的道德力,显露他们行为的动机,使他们可以加强自己所有正直之处,并弃绝凡不正当之点。上帝甚愿他的众仆人要熟悉他们自己心中道德的机能。他为玉成这事往往准许患难的烈火攻击他们,使他们得以炼净。……基督徒的品格并不是因脱离试炼,而是在试炼中培植发展的。”《奇妙的神恩》1118

 

  15、务要警醒,立稳了:可14:38 帖后2:16-17

 

但愿每一位生灵都要留意。仇敌在跟踪你们。务要警戒,认真地警醒,免得不知不觉你们就要陷在什么隐蔽而巧妙的网罗里。惟愿疏忽与不关心的分子要警觉,免得主的日子如夜间的贼一样忽然来到。《教会证言》卷八原文第99-100

 

放任属灵的骄傲,不圣洁的欲望,邪恶的念头,或凡足以拆开我们与耶稣亲密而神圣之交往的任何事物,都危害我们的心灵。……我们若要“持定永生,”就必须“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提前6:12)我们乃是“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必能得着救恩”的人。(彼前1:5 《奇妙的神恩》1122

 

思考问题:

 

1、从以色列人绕行旷野的历程中,你吸取了几点教训?

 

2、地上的迦南尚且需要具备许多的条件才能进入,何况天上的迦南,更是需要具备足够的条件。你如今,具备了多少呢?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平阳县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