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作者:摩西 日期:主前1410年 书名 英文和中文书名(源於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的意思是“第二次颁布律法”。这书名来自第十七章18节的误译,经节的原意是“这律法的抄本”。希伯来文圣经的书名(意思是“话语”)来自第一节,而该节是古代宗主条约中的典型开首语(参看出一九3的脚註)。书中许多材料都按照宗主条例的模式来编排,详述以色列人作為神之约民的责任。其中重复很多记载於出埃及记、利未记和民数记的律例。 历史背景 本书记载摩西临终前的几次讲话,当时以色列人正值进入应许地之前,正安营在摩押平原。百姓面对战争、试探,以及一种新的、定居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有赖约书亚这位仍未有经验的领袖。站在摩西面前的会眾并没有亲身经歷过红海的拯救或西乃山的律法颁布;摩西必须把神的能力和神的律法告诉他们。 第三十四章的作者问题 第三十四章有关摩西之死的记载不可能出自摩西手笔。然而,这明显的事实却绝对不能否定本书其余部分是摩西所写的。在一个伟人最后的著作里加上讣告是常有的做法,因此有人(最大可能是约书亚)在摩西最后的遗作里加上这样一个附录也绝对不是不合理的。 内容 本书可被视為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定居后之神权统治的宪法。其结构跟当时典型的宗主条约相同:(1)前言(一1~5);(2)歷史序言(一6~四49);(3)主要的条款(五1~二六19);(4)咒诅与祝福(二七1~三○20);(5)延续此约的安排(三一1~三三29)。耶穌基督曾引述本书来驳倒魔鬼(太四1~11)和总结律法(太二二37)。新约二十七卷书里面,有十七卷都曾引述申命记。一些特别重要的经文包括:五6~21(十诫);六4~9(示马:“以色列啊!你要听”);一三1~5(假先知);一八9~15(假的占卜预言者);二九1~三○20(巴勒斯坦之约)。 申命记大纲 一.引言(一1~5) 贰.摘述以色列人飘流旷野的要点:歷史方面(一6~四43) 一.以色列人在西乃(一6~18) 二.以色列人在加低斯巴尼亚(一19~46) 三.以色列人从加低斯前往摩押的旅途(二1~三29) 1. 前往约但河东(二1~23) 2. 征服约但河东(二24~三11) 3. 约但河东的分地(三12~29) 四.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四1~43) 1. 呼吁顺服(四1~40) 2. 逃城(四41~43) .复述以色列人的律法:法理方面(四44~二六19) 一.有关神的命令(四44~一二32) 1. 十诫(四44~五33) 2. 当爱耶和华的命令(六1~25) 3. 毁灭迦南人的命令(七1~26) 4. 记念神过往善待的命令(八1~一○11) 5. 呼吁投身(一○12~一一32) 6. 有关中央圣所的命令(一二1~32) 二.有关假先知的命令(一三1~18) 三.有关食物的命令(一四1~21) 四.有关什一奉献的命令(一四22~29) 五.有关安息年的命令(一五1~23) 六.有关节期的命令(一六1~17) 七.有关领袖的命令(一六18~一八22) 1. 审判官(一六18~一七13) 2. 君王(一七14~20) 3. 利未人(一八1~8) 4. 占卜与行法术的人(一八9~14) 5. 弥赛亚(一八15~19) 6. 先知(一八20~22) 八.有关人际关系的命令(一九1~二六19) 1. 逃城(一九1~13) 2. 地界(一九14) 3. 见证人(一九15~21) 4. 战争(二○1~20) 5. 杀人案件(二一1~9) 6. 婚姻与家庭生活(二一10~二二30) 7. 圣会(二三1~18) 8. 保护软弱者(二三19~二五19) 9. 初熟的土產(二六1~19) 肆.以色列之约的确认(二七1~三○20) 一.必要的礼仪(二七1~26) 二.祝福的应许(二八1~14) 三.咒诅的说明(二八15~68) 四.巴勒斯坦之约的规定(二九1~三○20) 伍.总结(三一1~三四12) 一.与摩西有关的责任和委託(三一1~29) 二.摩西之歌(三一30~三二47) 三.摩西的遗嘱(三二48~三三29) 四.摩西之死(三四1~12)
□ 本书版权所有---中国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