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忆 第1节讲他们所在的地点,与第5节是一个对比。这些地点,解经家也不太确定,我们就不去考究了。总之,我们知道:这地方离何烈山有十一天的路程。 何烈山 何烈山,或说是西乃山。在《申命记》中,除第三十三章第2节是用西乃山外,其餘有九次都是用何烈山[1]。 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满三个月就到了西乃山底下(出十九1)。在西乃山领受律法,建造会幕,有十一个月又五天(民十11)。然后离开,到了加低斯巴尼亚,準备进迦南地。 这裡特别提醒:如果以色列人顺从上帝的带领,从何烈山走到加低斯巴尼亚,只要十一天的路程。 背景:时间(一3-8) 出埃及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 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话 一4 那时,他已经击杀了住希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和住以得来、亚斯他录的巴珊王噩。 当时他们虽然还没有进到迦南地,但在约旦河东已经初试啼声,打过战了,也得了他们的地(书十二1-3),可说是排除进入应许之地的第一道拦阻。以色列与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作战的事蹟记在第二章第26-37节和第三章第1-11节,以及《民数记》第二十一章21-26,33-35节。《诗篇》第一三六篇第17-20节,诗人把这战胜的功勋和荣耀、能力都归给上帝:称颂上帝的慈爱永远长存,因祂亲自击杀了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 一5 摩西在约但河东的摩押地讲律法说: 讲律法 一6 「耶和华我们的神在何烈山晓諭我们说,你们在这山上住的日子够了; 这是圣灵感动摩西记载的。第2节,是讲三十八年以前的事;接著第3、4、5节,跳到当时的新生代;然后第6节开始,又跳回到三十八年以前,也就是他们的父母辈,在西乃山底下领受律法,準备进到迦南地的时候。 这新旧两代虽然相隔三十八年,但是都有相同的毛病—不够敬畏上帝,因此上帝要摩西再次的重申诫命。希望我们生活中不是一直重蹈覆辙,以至於神要再三的提醒我们。 耶和华我们的神 你们…… 在这个山上住的日子够了 这「住够了」到底可以发挥多少属灵的教训?按照歷史或神的心意来讲的话,以色列人并不能一直住在这山,这裡只是一个中途站。但这暂停是很重要的,是关乎永世的事,也就是上帝颁布了律法给人,叫人知道如何循规蹈矩,不得罪祂。这可以说比进入迦南地还重要。「进入迦南」是「信心」的结果,「安息」的预表(来三7~四11)。当然,律法随时可以颁布,但在这裡,上帝是藉著雷轰、闪电和密云、角声的惊骇之下,让人知道祂的全能而领受了祂所赐下的律法。领受律法以后就是各方面的遵行,包括进入迦南。 这经文如果应用在我们身上,就是:即使我们在西乃山上、变像山上跟耶穌一起,也有够了的时候。弟兄姊妹不要心有戚戚焉,以為我们读经祷告有够了的时候。就恩典来讲,我们随时随地都应该跟主同在,虽然神不断的满足我们,使我们有够了的时候;但我们从来就不会因此满足了(诗二十三),因為我们渴慕得到主更多的丰富。就形式来讲,我们不会在这世界上找到一个常存的家,或不变的环境。即使我们的个性是多麼的不希望变动,但实际的变迁却是人难以抗拒的。《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第9-10节,「他因著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我们既是主,又是客;这世界既是我们的家,又是旅馆。因為,我们没有长存的家在地上。即使是应许之地,也只是预表著「永远与主同在的福气」。就物质和今生来讲,这些地方都不是永恒的;但是,就歷史中的每件事和神真实的同在,我们又在每个地方体会到与主同在的美好。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第13-16节,「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并没有得著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為他们的神,并不以為耻,因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现在不少的神学家都很讨厌这样的话,他们认為:人在这世上不应该是客旅或寄居的;人应该实际一点,把心放在地上。因為,心在天上代表不负责任。事实上,《圣经》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人的心要在天上,在地上才会负责。我们的心在天上,所以我们会在地上尽心尽力的按神的指示做事,不会眷念地上的事。人会负责是因為我们欢喜迎接神在世上所要给我们的。我们在这世界是客旅,是寄居的,也都在找一个家乡。 无论是「家乡」、「城」和「国」,都是指著「神」。神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的「城」,也是我们的「国」。一般而言,「家乡」是我们的发源地,我们从那裡来的。「城」,是一种保障,我们住在裡面。「国」,是我们的归宿,我们是这国的子民。在《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第9-10节,就用这种游牧民族的字眼「帐棚」,来形容「家乡」、「城」和「国」。我们今生在世上所经歷的,就像「帐棚」,是会移动的;可是,将来在永恒裡,我们会有一个天上的「家乡」、「城」和「国」,是不会移动的。我们信靠主的人,一方面已经住在这个「家乡」、「城」和「国」裡面;一方面也还不完全住在这个「家乡」、「城」和「国」裡面,我们仍暂时在这地上作「寄居的」、「客旅的」。当然,整个宇宙都是我们的,但它是不断地变迁的;所以,我们等候神為我们预备一个更美的「家乡」、「城」和「国」。 《希伯来书》十三章14节,「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就算西乃山是上帝的山,那也不是长存的,它只是一个预表的作用。今天我们到西乃山,哪见得到上帝?当然就上帝的无所不在而言,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上帝。在歷史上,神是曾经选择西乃山那地方跟以色列人立约,和颁布祂的律法。但是地方并不是重点,因為上帝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地点做这事;重要的是,祂的百姓是不是听从祂的话。《路加福音》第九章第27-36节,耶穌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神的国。」之后,耶穌带著彼得、约翰、雅各上山去祷告。正祷告的时候,耶穌变像,且有摩西、以利亚在荣光里显现。门徒在变像山上亲眼见到神的国临到,也亲耳听到神说:「这是我的儿子(有古卷:这是我的爱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祂!」。但是人在世上,就是在上帝的山和变像山上也不能久留,我们还是要下山的。门徒和耶穌下山了,就面临赶不出来的鬼,但是有神的带领就是最好的。我们若顺服,在哪裡都有神的同在。以色列人的心离开上帝,即使人还在上帝的山,还是犯了拜金牛犊的罪。因此,最后离开上帝的山,到了大而可畏的旷野,他们就更没有信心,以致不断试探上帝,得罪上帝,终於惹动祂的忿怒,不能到达应许之地。 一7 要起行,转到亚摩利人的山地,和靠近这山地的各处,就是亚拉巴、山地、高原、南地、沿海一带迦南人的地,并利巴嫩山,又到伯拉大河。 ……又到了伯拉大河 至於以色列人,尤其是民族主义者常强调以色列的国界,在约书亚的时候是得了哪些地?(书十二)在大卫、所罗门王的时候又到达哪裡?(撒下八1-14;王上四21、24;代下九26)这并不是那麼的重要。在《创世记》第十五章18-21节,上帝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亚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另外,在《以赛亚书》第二十七章第12节,以赛亚也激励百姓说:「以色列人哪,到那日,耶和华必从大河,直到埃及小河,将你们一一地收集,如同人打树拾果一样。」如果我们按字面来了解,恐怕以色列人到今日都要作战到底,直等到夺得应许地之西南界尼罗河畔的埃及和东北界伯拉河域的伊拉克了。尊重上帝的话是对的,但这样的理解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即使在大卫、所罗门作王,以色列最巔峰之际,也只是统管那地的诸国而已,他们向以色列王称臣进贡(撒下八1-14;王上四21、24)[4];凭心而论,以色列仍不算真正的得著那整个应许之地。更何况,神给我们一切地上的、属物质的应许,都是应验在耶穌的身上,所以不要太看重是不是到了伯拉大河。 要起行,转到…… 一8 如今我将这地摆在你们面前,你们要进去得这地,就是耶和华向你们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赐给他们和他们后裔為业之地。 我将这地摆在你们面前,你们要进去得这地 应许赐给他们和他们后裔為业 不过在讲他们如何耽误之前,摩西又讲了一段话。 设立官长管理(一9-18) 那时 管理你们 《诗篇》第八篇第6-8节,「祢派他管理祢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现在有什麼企管硕士(MBA)的学位,但我们看一下《圣经》,管理不是什麼哈佛大学、宾州大学管理学院高材生的事,而是世上每一个人的责任;管理也不是管理一家几十百千人的公司,而是管理所有的万物。人真是有极大的荣耀,人也有极大的能力。原来早在创造的时候,神就赋予我们这样的责任、能力和荣耀。但人不服上帝的权柄,离开了上帝,就什麼都管不好。因此,神就来工作。《希伯来书》第二章第6-8节的作者说:《诗篇》第八篇这工作应验在耶穌的身上,「人算甚麼,祢竟顾念祂;世人算甚麼,祢竟眷顾祂;并将祢手所造的都派祂管理,叫万物都服在祂的脚下。祢叫祂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祂荣耀尊贵為冠冕。既叫万物都服祂,就没有剩下一样不服祂的。只是如今我们还不见万物都服祂;」(来二6的「世人」:原文就是「人子」,就是指「人」。)《约翰福音》第十七章第1-2节,「愿祢荣耀祢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祢;正如祢曾赐给祂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祂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血气,一般是指活的受造物。其实,包括矿物、无生物,万有都在耶穌的管理之下。这管理之特别:就是要把永生赐给神所要赐给他的人;这也是赎罪的工作—是耶穌成全了那算不得什麼的「人」、「世人」;更是我们主基督耶穌赋予教会的工作。 管理是件不容易且巨大的事。这原是上帝做的事,但是人居然有这种荣耀可以做这事。也不管这事是如何的巨大或艰辛,始祖亚当、夏娃只要信靠和顺服神,一定可以把万物管的非常好。因為上帝给了他们权柄,和够用的能力。可是他们悖逆,不听命於上帝,就没能做好这管理的工作。不只是亚当和夏娃,所有的人也都没能做好,直等到神差遣祂的儿子耶穌来成就这事。耶穌成就了,也赋予门徒责任和能力来做好这事。 《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第45-47节,「谁是忠心有见识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主人来到,看见他这样行,那僕人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联想到《以弗所书》第一章第11节讲的「我们在主裡面得了神的基业」。我们因著耶穌成為神的儿女。既是儿女,就要继承父业,父也就把祂创造和拥有的宇宙交给儿女管理。因此,我们这些蒙恩成為神儿女的基督徒,也是神的管家。既是管家,就要能忠心有见识的管理天父所交付的事。这就好像是回到神最初创造的时候,万物都要给人管理。《哥林多前书》第六章第3节,「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吗?」连天使也要给我们管了。 「谁是忠心有见识的僕人?」《马太福音》这段话是指主人不在之时,僕人的管理。这就跟今天的MBA,或世俗的公司、军队裡的管理不太一样,这些都是主人在时的管理。但耶穌要我们尽最大的责任管理,是在祂不在的时候。将这联想到伊甸园的时候,亚当、夏娃的管理出了状况,岂不就是主人不在的时候。亚当、夏娃岂不是连一棵树都没管好,亚当岂不是连一个女人都没管好?有解经书说:「夏娃被引诱的时候,亚当就站在旁边看。」我们从《创世记》第三章第6节,「於是女人……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看来,似乎亚当就在夏娃的旁边没错。也有人说:「亚当没有尽到他的责任?」為什麼没有?这都是我们可以自己去发挥的。如果亚当眞的在场,却没有一句劝阻的话,这责任就难以推卸了。亚当放弃管理妻子的责任,就反而被妻子所管理,而且夏娃没有讲任何话就管住亚当了。我们今天也在这个情形之下。不管是耶穌不在、上帝不在、主管不在,或不精明的主管在,我们不信靠顺服上帝,我们的管理就会管出问题来。 《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第20节,主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主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主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是主与我们同在。但从《圣经》来看,可能比较多是圣灵保惠师与我们同在。当然,就「神的三位一体」来讲,圣灵的同在,就是圣父、圣子的同在。但就另外一个意义来讲,我们的主是不在了,祂却很大胆的把祂的教会交给我们这些人去管理—包括:建造、作见证、引人归主、增长,让神的名得荣耀。从这两千年的歷史来看,教会还真是叫人捏一把冷汗。这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比一个两岁大的小孩在驾驶波音七四七还要危险。 再想想看:宇宙的形成以后,上帝把它交给人去管理。也许,人依靠上帝,有神的智慧和能力能够管理得好。但是,现在就不然了。人堕落了,是罪人一个,神怎麼能再把这宇宙给我们管。看看我们自己,把什麼事管理好了?自己的生活、时间、身体、家庭、儿女、工作,都管不好了;但是,主却把教会交给我们,要我们作个忠心有见识的管家。 从《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的上下文来看,这真是好几重的困难。因為有贼会来。这是什麼意思?一、这贼当然是来偷东西的。若从撒种的比喻来看,仇敌还会撒下稗子,破坏上帝的国度。二、这贼又是指著「主人」,就是「耶穌」。祂会出奇不意的来,像贼一样。看来,作管家的不但要防外面的贼,也要预备主的来;要管理家裡的人,也要按时分粮给家裡的人。而管理人也眞的不容易,最常发生的就是人不服管理。因為,在这罪恶的世界,人都在悖逆当中,即使是重生得救的人也会不顺服权柄。就像我们自己管理自己,会有不服自己的时候;基督徒父母教养自己的儿女,也是如此。因此,牧师牧养教会就更是难了。但是,不能因為不服,就不管了。《以西结书》第三十四章讲到:牧人的责任就是秉公牧养羊群,不管牠们服或不服,失丧的,必寻找;被逐的,必领回;受伤的,必缠裹;有病的,必医治。这就好像厉害的CEO,有本事把公司转亏為盈;牧人牧养教会也要这样。若自己没有本事,就要依靠上帝来作这管理的工作。 坏的管家,就不管了。更坏的,甚至就作个恶管家—吃喝醉酒、动手打他的同伴。但就在吃喝醉酒最是过癮的时候,贼就来了。一方面,贼若是来偷窃的话,我们就必须随时防备撒但对我们的攻击;另一方面,贼若是指著主会悄悄的来,我们就必须随时儆醒,随时预备,随时信靠,以祂的信实為粮(太二十四42、44,二十五13;可十三35;路十二40)。那我们就轻省,可以得胜了。《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第21节,当那个僕人把家裡管好的时候,「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我们常常把耶穌对末世的教导看成「末世会有哪些现象?」例如:耶穌什麼时候来、欧洲十国等,这都是看错了。重点是:要看到「在这麼混乱的世界裡,我们要如何对主尽忠」。当然耶穌是我们的救主,不管是讲到祂寻找迷羊,或服事人,或赎我们的罪,叫我们因信称义,都实在是让我们感谢主。可是,《圣经》也很实际地讲到「蒙恩之人的责任之重与难」。不仅是内有人的不顺服,外有盗贼的偷窃,又有自己的软弱和世俗的诱惑叫我们犯罪。这诱惑也不仅仅是酒肉而已,像雅各有舅舅的压榨,约瑟有主母的引诱,大卫有扫罗的怨恨,这都是作管家的难事和十字架。 要交帐 这些经文都让我们知道管家的重要。让我们依靠神的恩典和神的灵走这十字架的道路,先学习好好管理自己的生活,多结圣灵的果子,儆醒等候主的来。要知道我们的每一时、每一刻都是要向主交帐的。 靠上帝 要帮手 有圣灵和神的话 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在到达西乃旷野之前,可说是一路歷经艰辛困苦—水苦不能喝、粮食吃尽、没有水喝、与亚玛力人争战,百姓的怨言和争闹就络绎不绝。《出埃及记》第十八章第19-23节,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就為他出了个主意:「你……又要将律例和法度教训他们,指示他们当行的道,当作的事;并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百姓,……。」不但需要认识「上帝的话」,还要分层管理负责。但要选择信、德、才兼具,也就是信仰纯正、有「圣灵」,有道德和有才能的人。甚至不是不贪而已,且恨恶不义之财。 叶忒罗的建议在《民数记》第十一章得到神的肯定了。《民数记》第十一章第4-31节,以色列人离开耶和华的山(西乃山)以后,到了基博罗哈他瓦,百姓哭号著只有吗哪吃,没有肉可以吃。摩西因為管理百姓的责任太重了,独自担当不起,心裡愁苦甚至求死(民十一11-15)。16-17节,耶和华就对摩西说:「你从以色列的长老中招聚七十个人到我这里来,领他们到会幕前,使他们和你一同站立。我要在那里降临,与你说话,也要把降於你身上的灵分赐他们,他们就和你同当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独自担当。」25节,「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对摩西说话,把降与他身上的灵分赐那七十个长老。灵停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就受感说话,以后却没有再说。」神把「圣灵」分赐给这些分层管理的长老,他们就受感「说话」。「说话」,讲「神的话」,象徵「权柄」。这跟叶忒罗讲的一样,要有「圣灵」和「神的话」来管理。我们也想到,当扫罗在作一国之君的时候,也是「圣灵」降在他身上,使他受感「说话」。 事实上,《新约》更是这样。《使徒行传》第二章,五旬节圣灵浇灌下来,门徒们都说方言,显出「圣灵的大能」;大家都说话,有「宣教」的意思,但也有「管理」的意味。因為管理一定要用「话语」来讲:讲得恰当,就省很多力量;讲得不恰当,像捅马蜂窝一样,就天天要救火。《使徒行传》第六章第1-4节,当使徒非常忙碌,饭食供应出了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叫眾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為事。」智慧,从圣灵而来[6],也有用话语管理的意思。《旧约》神的僕人摩西、约书亚、但以理「圣灵充满」而有「智慧、聪明、知识」,是用「上帝的灵」、「上帝的话」,而不是「自己的血气」来管理,人便听从他们。 总之,我们有责任管理,包括管理自己的身体、家庭和教会。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别人来帮忙,这就是肢体的分工与合作。既互為肢体(弗四25),就要互相连络(罗十二5),彼此相顾(林前十二25)。 我独自担当不起 一10 耶和华你们的神使你们多起来,看哪,你们今日像天上的星那样多,11 惟愿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使你们比如今更多千倍,照祂所应许你们的话赐福与你们。 神使你们多起来 摩西曾经浪费四十年的时间。就像乌撒的手亲事亲為(撒下六6-7)一样,他狂妄自大的结果,不但不能救以色列人,还逃到米甸旷野去牧羊,误了四十年(出六11-15)。人眞的不可造次,我们没有那麼多的青春可以延误。摩西急躁自是,觉得自己满有能力,能够主持正义、救国救民。他為救以色列同胞,打死了埃及人,都对;但不倚靠上帝,就不对。 神也很幽默。当摩西距迦南就只是咫尺天涯的时候,他应该很火,因為这群不信的以色列人害他又多耽误了四十年。但他在气愤填膺、怒不可遏的时候,想到自己过去的光景,也就收敛狂傲、谦卑下来,闭口不骂百姓了。 你们今日像天上的星那样多 惟愿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使你们比如今更多千倍 一12 但你们的麻烦,和管理你们的重任,并你们的争讼,我独自一人怎能担当得起呢? 麻烦 任何一件好事,在人间都会有它的副作用。姊妹求美丽,弟兄求财富、求智慧……,多了都会有反效果。但归向上帝,副作用就会变成正面的;不归向上帝,美丽、健康、智慧、道德、财富……都会害你。所罗门的多金,后来就成了其他国家覬覦的理由了。信靠上帝,好的坏的都是好的;不信靠上帝,好的坏的都是不好的。 现在以色列有这麼多的麻烦,就是人多了。这麻烦就是人多了,争讼也多了。你还希望作牧师?作管理者吗?这是吃力不讨好的。现在这些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一天工作十几、二十个小时,觉也睡不好,慢性病也一堆,真是慢性自杀。牧养的过程是会有很多苦毒和艰辛。但我们信靠主,就知道上帝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也知道这些麻烦都是有价值的。因為,最后都会让人增长、喜悦、平安、不抱怨。 摩西最大的麻烦,恐怕就是争讼。两百万人在旷野之中,有什麼好争讼的?现在住大楼、住公寓的都需要有管理委员会调解纠纷,像:逃生梯被堵住了,防火巷被私人侵占,楼梯间被囤积用物了,谁家的管道漏水,谁家的噪音太大。那在旷野之中的两百万人,就更难避免发生纠纷。哪怕是你家的羊跑到我家,我家的小孩跑到你家等小事,都可以引起摩擦、争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Tolstoy, Leo(1828-1910)就写过一篇短篇小说,讲到一隻鸡飞到邻居的院子裡下蛋,两家就為「这蛋该归属谁家」争吵起来。 人总是自私自利,不体贴别人,佔人便宜。於是人多,争执就多,诉讼也就多。因此需要有审判,解决争讼的问题。《出埃及记》第十八章,叶忒罗就看到他的爱婿从早到晚都在那裡审判,累死了。即便是圣灵充满的初代教会也是一样。《使徒行传》第六章第1节,「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这些在人间都很难避免。如何解决呢? 一13 你们要按著各支派选举有智慧、有见识,為眾人所认识的,我立他们為你们的首领。』 这跟《使徒行传》选择执事的原则是差不多的。 选举有智慧、有见识的人 為眾人所认识的 你们选,我就立 《撒母耳记下》第五章第1-5节,大卫的作王。大卫和扫罗的作王,都经过三次的膏立。第一次都是上帝所膏的。但是扫罗从撒母耳膏立他,到全以色列人膏立他,是经过一场战争。他得胜了,百姓才觉得「你可以作王了」。大卫就更久了。他第一次被上帝膏立的时候还是童子;然后出生入死,打了许多的战,直到扫罗死了,也只有犹大支派膏他作犹大家的王而已(撒下二4、11)。直到扫罗死后七年,扫罗的儿子、元帅都死了,以色列眾支派才与他立约,膏他作以色列的王。 看来:神也是肯定民意,但不是一般人想到的那麼多。《尚书》有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地从之。」这是不对的。不是天从我们,而是我们要从天。一切要以上帝為主,既不根据民意,也不依据独裁。无论是个人的领导和全民的意见,都要根据上帝的旨意。《出埃及记》第十八章第17-23节,和《民数记》第十一章第16-17、24-25节,讲到选举的过程,都有神意,和民意,也有神的代理人在那裡掌管。 一14 你们回答我说:『照你所说的行了為妙。』15 我便将你们各支派的首领,有智慧,為眾人所认识的,照你们的支派立他们為官长、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你们。 这种层层的阶级(hieratical)管理制度,也不错。有人说:天主教的圣品阶级,是不对的;基督教的民主──圣徒皆祭司,才是对的。我觉得都有对与不对的地方。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信靠上帝,至於神在制度上的规定既没有那麼详细,也就没有哪一种制度才是正确的。这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哲学家都在讨论,我们中国就讨论得少一点。中国觉得「革君心之非」能够盛就好了,这是很幻想的。所以,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治好。有一个政治制度是不错,不过没有哪一种是标準的或绝对好的,都要信靠上帝。 一16 当时,我嘱咐你们的审判官说:『你们听讼,无论是弟兄彼此争讼,是与同居的外人争讼,都要按公义判断。17 审判的时候,不可看人的外貌,听讼不可分贵贱,不可惧怕人,因為审判是属乎神的;若有难断的案件,可以呈到我这里,我就判断。』18 那时,我将你们所当行的事都吩咐你们了。 这管理,大部份是作判断(judgment)。今天公司的管理不知道是不是还跟企划相连?听说现在大部份是讲短线作业或是蝇头小利,不太讲以后的目标和远景了。《圣经》裡叫我们要看到长、中、短程的目标。长程的目标是永恒的国度,看稍微远的也都有,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中间可能会有很多的变数,我们不知道神如何带领,或被打断,或能继续,但我们总要信靠上帝到底。 所判断的事,包括现实的,或过去已经发生的。这些事造成了争讼,要如何能够好好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判断是非对错。《士师记》裡以色列人的「士师」,英文就是Judge。他们在管理上,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判断」。这也是教会裡迫切需要的。今天教会在管理的事上作得很差劲,原因有二:一个是爱,一个是智慧。 爱到不分别是非对错,高举「不要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要吃生命树上的果子」。这都是胡说八道,我们怎能不慎思明辨,分别善恶呢?分别真神假神呢?分别真基督假基督呢?在后现代这越敌基督的社会裡才和稀泥、不分别。我们讲爱,不是就不讲真理。《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第6节说:「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我们不能判断,以致讲错误的爱,在教会裡就不敢作判断,也不敢执行判断的结果。 另外,我们也跟世上的昏君一样,缺少智慧,不会判断,常常把对的讲成错的,把错的讲成对的。《列王记上》第三章第28节,当所罗门作了一个正确的判断时,以色列人就敬畏他。因為见他心里有神的智慧,能以断案,是个好王。现在讲公平对错,常常不讲先天的是非对错,而讲一种方便之道。这都是一种功利主义。哈佛大学的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1921~2002)虽然反对功利主义,认為分配的原则就是穷人得到帮助。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圣经》讲到判断是用「上帝的话」来作準则;在加上我们敬畏上帝,上帝的灵在我们裡面,也使我们能够作正确的判断。 生活中,我们不停的要判断。包括:判断个人谁对谁错?公司要怎麼投资?学生要选哪个科系?我们应该买房子或租房子?或要选哪个地方度假?但是我们常常很容易判断错误。理由是私怨──為了自己的利益或怨恨情仇,就判断得不準。我们要判断得準确,真是要有上帝的爱、上帝的智慧和上帝的清心(清洁、没有私欲的心)。 《诗篇》第八二篇第1节,「神站在有权力者的会中,在诸神中行审判;」神审判其他的眾神,这神可能是指天使,或地上的君王、审判官。第2-4节,神审判他们的理由是因為他们审判不公平,徇恶人的情面,没有為贫寒的人和孤儿伸冤;没有為困苦和穷乏的人施行公义;没有保护贫寒和穷乏的人,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神把地上的判官说成是至高神的儿子,也给他们够多的智慧和能力,可惜他们滥用这恩典来徇私。《诗篇》第六七篇第4节,「愿万国都快乐欢呼;因為你必按公正审判万民,引导世上的万国。」这裡恐怕不是在讲最后的审判,因為审判之后就不需要再引导万国了;应该是在讲神在歷史当中作审判,也作引导。引导,也可以把它了解成管理,管理裡面就一定会有审判的部份。《诗篇》第九六篇第10-13节,也讲到当耶和华按公义和信实审判的时候,天、地、海和其中所充满的,田和其中所有的,林中的树木都要欢喜。能够公平的判断是非常宝贵的事,包公被后人追念,就是他能够判断。 《诗篇》第八二篇有讲到,判断是要帮助穷人。但是《圣经》也讲到,这判断必须要公平,不可偏心。非常希奇的,《利未记》第十九章第15节讲:「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著公义审判你的邻舍。」人要依靠上帝,才能够有公平的判断。《箴言》第二十四章第23-24节,「审判时看人情面是不好的。对恶人说「你是义人」的,这人万民必咒诅,列邦必憎恶。」我们不要因為势力作出错误的判断,也不要让钱财和性左右我们的判断。 打发探子(一19-34) 我们 那大而可怕的旷野 一20 我对你们说:『你们已经到了耶和华我们神所赐给我们的亚摩利人之山地,21 看哪,耶和华你的神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说的,上去得那地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 20-21节,摩西先说一段话,勉励这些人。 事实上,在第一章第8节已经讲了,神起誓应许以色列人要得著这地。神应许,就一定会实现。起誓应许,更确定这应许之事绝对会实现。事实上,信实的神说话,就算话;祂根本不需要起誓。起誓是拟人化的讲法,為了叫听眾更加明确知道上帝对这话的看重。神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应许裡面,尤其曾经对亚伯拉罕起誓──这记载在亚伯拉罕献以撒以后,《创世记》第二十二章第16-18节,「耶和华说:『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著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為你听从了我的话。』」《希伯来书》第六章第17-18节,「照样,神愿意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為证。藉这两件不更改的事,神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两件不更改的事:一是应许,一是起誓。神又起誓又应许,所以亚伯拉罕的子孙一定会得到应许之地。 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 对以色列人而言,那地的人可不可怕?可怕,他们会杀身体的。《马太福音》第十章第28节,耶穌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第4-5节,「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作甚麼的,不要怕他们。我要指示你们当怕的是谁,当怕那杀了以后,又有权柄丢在地狱里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正要怕他!」神在强人所难吗?是天天有强人所难的事,我们就是喜欢这世上的东西。但是,神总是把我们带回去,我们能够信下去真是奇蹟。我们不怕的理由,是因為知道上帝爱我们,我们在祂的保守中。《马太福音》第十章第31节,「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相反的,没有信心,就会疑惑上帝的带领,不信「我们比麻雀还贵重」。我们需要认识上帝的爱,用信心来克服一切的惧怕。 我们若不怕上帝,而怕这世界的东西,《箴言》第十章第20节说:「恶人所怕的,必临到他;义人所愿的,必蒙应允。」《以赛亚书》第六十六章第4节,「我也必拣选迷惑他们的事,使他们所惧怕的临到他们;因為我呼唤,无人答应;我说话,他们不听从;反倒行我眼中看為恶的,拣选我所不喜悦的。」怕丑,丑就一定临到你;怕老,老就一定临到你;怕死,死就一定临到你。人若惧怕上帝以外的东西,生活中就会有更多的惧怕,和更多的失败。《撒母耳记上》第十五章第24-25节,「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扫罗喜爱他的王位,惧怕百姓,就献了神所不喜悦的祭。同样的,彼拉多喜爱他的巡抚位子,惧怕百姓,就杀了耶穌。因為,犹太人喊著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原文是朋友),凡以自己為王的,就是背叛该撒了。」(约十九12)惧怕不该怕的,喜悦不该喜悦的,到最后就丧尽天良。《撒母耳记上》第十八章第12、15节,「扫罗惧怕大卫,因為耶和华离开自己,与大卫同在,……扫罗见大卫作事精明,就甚怕他。」过度的爱会成為偶像崇拜,也会成為綑绑—害怕失去。扫罗喜爱王位,就惧怕大卫抢去他的王位,结果就要杀大卫。怕不该怕的东西,不管是大自然的──大水、地震,或人间的──失业、外遇,或身体的──势力、癌症、死亡,或地狱的—魔鬼……,结果就是没有安全感。 要惧怕造物之主—敬畏神 亚伯拉罕為什麼杀以撒?《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第17节说:「亚伯拉罕因著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创世记》第二十二章第12节,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这裡讲得更露骨,亚伯拉罕因為惧怕上帝,就要杀以撒。换句话说,与其得罪上帝,不如杀自己的儿子。这就像歷史上的一些暴君一样,真是令人髮指。但是上帝绝对不残忍,祂是绝对的良善。让我们认识上帝的全能,就知道要敬畏祂、顺服祂。这裡,亚伯拉罕的「信心」,是跟「敬畏上帝」连在一起的。上帝要亚伯拉罕和所有的人知道,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在於我们没有全心的信靠祂、敬畏祂。 当这些非常合理的,也是上帝很愿意给人享受的事──包括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体,和喜欢长命富贵、财富、学识,成為上帝的代替品的时候,人的罪恶就从这裡而出。《诗篇》第十六篇第4节说:「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神哪需要我们奉献金钱、受苦受难……,而是在生活中这些东西成為我们的网罗,会叫我们失去喜乐和平安。当这些东西能够不成為我们网罗的时候,我们在这裡面会有极大的享受。我们常把罪恶想成吃喝漂赌、姦淫掳掠……,其实罪恶有非常美丽的一面,可能是爱我们的儿女,可能是追求学问,可能是像马克思一样希望有一个公义的社会,但是不建立在对上帝的信靠下,迟早都会出问题—包括伤天害理的事。没有信心,什麼都是问题;有信心,什麼都不是问题。上帝叫亚伯拉罕杀自己的儿子、让童子大卫面对巨人哥利亚、要以色列人面对伟人亚衲族,看起来是残酷、有乖情理,但是信靠上帝就一点也不残酷、不违天理。 另外,《出埃及记》第一章,法老下命令要把以色列的男婴通通杀掉,第17节,「但是收生婆敬畏神,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按原文直接的翻译:收生婆惧怕神,就不遵守法老的命令。法老是可以把你五马分尸而死,甚至诛你全家、九族。但杀身体的不能杀灵魂,所以收生婆不怕。因為上帝更可怕。在中文合和本《圣经》裡,通常把「惧怕神」翻成「敬畏神」,这使我们不知道那「惧怕」的强烈。《诗篇》第二十五篇第14节,「耶和华与敬畏祂的人亲密;祂必将自己的约指示他们。」《诗篇》第八五篇第9节,「祂的救恩诚然与敬畏祂的人相近,叫荣耀住在我们的地上。」看起来,上帝的亲近和同在都是祝福。我们会跟我们怕的人、或大蟒蛇、野兽,或核能电厂相近、亲密吗?对我们而言,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会跟我们喜欢的人相近。那上帝又会跟谁同在?跟谁亲密?我们会认為是爱主的人、清心的人、读经祷告的人、禁食的人、服事上帝的人,这都没错;但是,《圣经》裡讲,害怕上帝的人,上帝会亲近他,使他蒙福。这是今天基督徒和神学家特别缺少的,我们不害怕上帝。 《诗篇》第三十一篇第19节,「敬畏祢,投靠祢的人,祢為他们所积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哩!」又是一个矛盾──既是惧怕祂,為何投靠祂?神看顾谁?祂看顾有信心的人、爱祂的人、亲近祂的人,但《诗篇》第三十三篇第18节说:「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爱的人。」神怜恤谁?祂怜恤孤儿寡妇、弱小之人,但《诗篇》第一○三篇第13、17节说,「但耶和华的慈爱归於敬畏祂的人,从亙古到永远;……」 《箴言》第九章第10节,「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我们通常说「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但《圣经》说,敬畏上帝会有真正的智慧,这是上帝的恩典。《以赛亚书》第十一章第1-7节,「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祂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耶和华的灵必住在祂身上,就是使祂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祂必以敬畏耶和华為乐;行审判不凭眼见,断是非也不凭耳闻;却要以公义审判贫穷人,以正直判断世上的谦卑人,以口中的杖击打世界,以嘴里的气杀戮恶人。公义必当祂的腰带;信实必当祂胁下的带子。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牠们。牛必与熊同食;牛犊必与小熊同卧;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上帝的弥赛亚在治理,带来了新天新地。这是预言耶穌,也可以应用在我们这些跟随耶穌的人身上。因為,我们身上有耶和华的灵,这灵使我们有智慧和聪明,谋略和能力,知识和敬畏耶和华。圣灵使我们有智慧,知道上帝是何等的可畏,不会被任何事所牵绊,包括审判不会凭眼见、断是非也不凭耳闻;会以公义审判贫穷人,以正直判断世上的谦卑人,且有能力击打世界,以敬畏耶和华為乐。《以赛亚书》第十一章第3节,「祂必以敬畏耶和华為乐;」「惧怕」与「快乐」怎会连在一起?事实上,当我们害怕的对象是上帝,我们会有无尽的快乐。《耶利米书》第三十二章第39节,「我要使他们彼此同心同道,好叫他们永远敬畏我,使他们和他们后世的子孙得福乐;」 亚伯拉罕因為惧怕上帝,就献上以撒;收生婆因為惧怕上帝,就不怕法老的命令。我们生活若不够圣洁,恐怕是因為我们不怕上帝。《哥林多后书》第七章第1节,「亲爱的弟兄啊,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圣洁是因為人敬畏上帝。我们因為惧怕上帝,生活就得以成圣。可是,《约翰一书》第四章第18节,「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為惧怕里含著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我们相信《圣经》的话不是矛盾的。这裡讲到的惧怕就是惧怕刑罚。上帝叫我们不要怕任何偶像、任何环境的艰难,也包括不怕刑罚。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已经為我们承受了刑罚。第10节,「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我们因著耶穌在十字架上所作的,知道在永恒裡已经没有刑罚、痛苦、疾病、死亡了,一切我们所惧怕的,耶穌都替我们承担了,这也是我们今天可以部份经验到的;而且我们也不怕失去任何东西,因為神把基督裡一切的丰富和福分都给我们了。所以,我们没有惧怕,只有喜悦。我们所爱的、所要的、所怕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上帝。得到上帝,就等於得到一切。我们对神既爱又亲近,但我们不敢轻慢、得罪祂。因為上帝是这样的公义、圣洁、善良、慈爱、全能,这种伟大和威严叫我们作祂儿女的会惧怕—这是一种圣洁、得救的惧怕,天主教称之「孝畏」。相对的,所谓奴僕之心、不得救的惧怕,叫作「奴畏」。 当耶穌行神蹟的时候,也有这样「惧怕」的现象。当耶穌医好了瘫子,《马太福音》第九章第8节、《马可福音》第二章第12节,只讲到他们很惊奇,归荣耀与神,因為神把赦罪的权柄赐给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但《路加福音》第五章,第26节说:「眾人都惊奇,也归荣耀与神,并且满心惧怕,说:『我们今日看见非常的事了。』」 一22 你们都就近我来说:『我们要先打发人去,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23 这话我以為美,就从你们中间选了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24 於是他们起身上山地去,到以实各谷,窥探那地。25 他们手里拿著那地的果子下来,到我们那里,回报说:『耶和华我们的神所赐给我们的是美地。』26 你们却不肯上去,竟违背了耶和华你们神的命令,27 在帐棚内发怨言说:『耶和华因為恨我们,所以将我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交在亚摩利人手中,除灭我们,28 我们上哪里去呢?我们的弟兄使我们的心消化,说那地的民比我们又大又高,城邑又广大、又坚固,高得顶天,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的人。』 神用了十个大灾把以色列人带出埃及,且在旷野中用神蹟奇事带领他们。现在已经到了神所起誓应许的迦南地边界了,神他们上去得那地為业。结果他们没有得著,怎麼上帝会说话不算话呢?是人的悖逆叫上帝的话打折扣吗?从人这方面来看,是的。从神那边来看,神的旨意没有改变,在祂没有转动的影儿。我们没有好好信靠上帝,要得到的就没有得到了。 《申命记》的记载跟《民数记》有点不一样。不是矛盾,而是各有不同的强调。 你们 神所赐给我们的是美地 《民数记》第十三章第17-20节,「摩西打发他们去窥探迦南地,说:「你们从南地上山地去,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强是弱,是多是少,所住之处是好是歹,所住之处是营盘是坚城;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树木没有。你们要放开胆量,把那地的果子带些来。」(那时正是葡萄初熟的时候。)」他们去亏探那地有两层的作用:一个是军事的作用,要如何攻打好得著那地;另一个是肯定上帝的应许—那地果真是美地,好激发眾百姓的信心。这有点像我们办退修会,会先去看看场地合不合适,环境优不优美,食物好不好吃,睡舖乾不乾净,附近好不好玩。 探查结果,《申命记》第一章第25节说,探子回报:「那地是美地。」可是在《民数记》第十三章第27-29节,探子的回报分两方面:第一、「那地是留奶与蜜之美地。」第二、「然而那地之民比我们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他们的报告是诚实的,但是诚实还是要有上帝的话。第30节,「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抚百姓……」可见他们的报告已经让百姓失去信心了。第31-33节,他们更是说:「我们进不去。」所以,百姓就不肯上去了。在《民数记》第十四章第1-4节,他们就整夜发怨言,甚至要自立一个领袖回到埃及去。 诚实是对的,但天底下没有人比上帝还要信实的,也没有话比上帝的话还要诚实。「那地之民比我们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从人来看,是不可能进去。但是有上帝的应许,就可以进去。信心并不是违反事实,但有时候跟现实是衝突的。信心并不是叫我们故意的违反事实—把坏的说成好的;而是有上帝的应许,就照著上帝的话去作。可是人的缺点就是看环境,凭感觉。理性很好,但要在「上帝的话」和「信心」之下。否则,评人的理性和客观的衡量,以色列人是绝对进不去的。 发怨言 彼得是个经验丰富的渔夫,他為什麼要听耶穌,一个木匠,一个外行人的话,在大白天把船开到水深之处?按理性,那裡眞的不应该有鱼的。但彼得照著耶穌的话去作,这不是迷信、盲从。因為,在这之前,他曾经在迦拿婚筵裡,亲眼看到耶穌把水变成酒(约二1-11)。他既已经歷过耶穌话语的真实和能力,所以,即使这次耶穌的话是如何的违反情理和经验,他心裡又是如何的不情愿,但是他还是愿意听从和照著作。信心与理性绝对不衝突。但是,信心要建立在上帝的话和圣灵的见证上,走在理性的前面,如此不但不违反理性,还让我们有更正确的理性。我们承认神蹟奇事多是违反理智和经验的。但是我们既看到过、经歷过,或许没有看过,但有如云的见证人和《圣经》的话,我们就要信得过祂。我们相信神能行神蹟奇事,至於神是否要在我们身上行使,我们都交在祂的手裡,因為祂的带领最為美好。 第21节,上帝已经说了:「我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上去得那地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这是约书亚和迦勒在《民数记》第十四章第7-9节讲的:「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极美之地,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把地赐给我们,那地原是流奶与蜜之地。但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们是我们的食物,并且荫庇他们的已经离开他们。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要如何使上帝喜悦我们?就是信靠上帝,上帝就乐意把那要赏赐我们的给了我们。祈求上帝,让圣灵更多的内住在我们裡面,否则我们的个性就始终是属肉体的、属血气的,只会看环境、感觉。那一代的以色列人经歷上帝那麼多,就应该要长进。一直不长进,也就不能进去了。 同样的这些话,后来上帝也对约书亚说。摩西死了,约书亚更胆怯。《约书亚记》第一章第2-9节,上帝对约书亚说:「……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你当刚强壮胆……谨守遵行……一切律法,不可偏离左右,……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按原文,中文合和本的翻译作完成式──「已经赐给你们了」,是正确的;NIV的翻译作未来式──「I will give you」,是错误的。现在,以色列连寸土之地都还没有得到,耶和华怎麼可以说:「我已经赐给你呢?」因為在神没有先后,《雅各书》第一章第17节,「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祂既说了,就一定成就。所以,在人来看,还没成;但在神来看,已经成就了。 信心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第11-12节,「因著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她以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所以从一个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眾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这句话,几百年以前神就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说过了,现在还会实现吗?相信神说了就一定算数,这就是信心。信心是建立在上帝的话,上帝的话就叫一个不能生育的人生出子孙来了。《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三章第3节,「但主是信实的,要坚固你们,保护你们脱离那恶者(或译:脱离兄恶)。」我们信靠主,会有恶者的攻击,但祂会救我们脱离。《帖撒罗尼迦前书》第五章第23-24节,「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他必成就这事。」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圣经》的话—神是信实的,神的话是可信的。 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我们信靠上帝就好了。可是当我们看环境、凭感觉,上帝的话、上帝的灵不在我们心裡的时候,我们就爱那不当爱的、怕那不当怕的。以色列不当惧怕。但是他们怕迦南地的巨人多过怕上帝,因為他们不怕上帝,就什麼都怕,而且莽撞、发怨言。这是我们也是我们的缺点,我们很容易发怨言,就是因為我们看环境艰难、凭感觉不舒服。以色列人在旷野一直发怨言:因為前无退路,后有追兵、水苦、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只有吗哪,没有肉吃、旷野路途艰难也发怨言,现在要进入迦南地,前面城墙高大,有有巨人,如果不讲信心,不讲恩典,他们发的每一个字都很合情合理、合人性。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章第6-10节,劝戒我们不要发怨言:「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鑑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像他们那样贪恋的;也不要拜偶像,像他们有人拜的。如经上所记:「百姓坐下吃喝,起来玩耍。」我们也不要行姦淫,像他们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也不要试探主,像他们有人试探的,就被蛇所灭。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因為我们知道上帝是恩典的主,祂的带领都是美好,祂能化腐朽為神奇,就不发怨言。 以色列人是经歷艰难,但每次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春。对上帝没有信心,每遭遇新的艰难,就又怕了、怨了。人抱怨上帝可以持之有故、言之有理。一次、两次、三次……,神都赦免、恩待,但总有一次神就说:「算了,照你们所发的怨言成就吧。」(民十四22-23,27-29)怨上帝会到一个地步,就是耶和华怨我们。《哥林多前书》第十章第13节,「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於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在生活当中,我们有总总的艰难,好像神不但没有看顾,而且隐藏、失信很久了。若看环境、凭感觉,我们眞的会觉得无路可走了,走不下去了。但是有信心,就让我们能够忍受,且持守得住。 很多基督徒信是信,但是怨也很多—就是怨上帝,怕也很多──就是不怕上帝,喜欢也很多──就是不喜欢上帝,这都不是一个喜乐的基督徒。当我们不专心的信靠上帝,生活眞的就越没有喜乐。面对生活的艰难,很多基督徒口裡没有说,但脸上却写著「耶和华恨我,我恨耶和华」。因為,人在屋簷下不能不低头。大神学家加尔文也有这种软弱,所以他说:「小信的人就会觉得神恨恶我们,在生活中给我们这麼多的艰难。」从客观环境来看,好像神在恨恶我们;然良善的神既是这麼的爱我们,怎会恨恶我们?上帝的恩典是白白的,但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懒惰;乃是要更勤快、更努力、更有盼望。 我们的弟兄使我们的心消化 一29 我就对你们说:『不要惊恐,也不要怕他们,30 在你们前面行的耶和华你们的神必為你们争战,正如他在埃及和旷野,在你们眼前所行的一样。31 你们在旷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见耶和华你们的神抚养你们,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直等你们来到这地方。』32 你们在这事上却不信耶和华你们的神,33 他在路上,在你们前面行,為你们找安营的地方,夜间在火柱里,日间在云柱里,指示你们所当行的路。 不要惊恐,也不要怕他们 《民数记》第十四章第5-10节,记载摩西和亚伦俯伏在地,主要是迦勒和约书亚在对百姓劝戒。我想整个场景:可能是摩西和亚伦先讲,但百姓越来越不听;迦勒和约书亚就接著讲,结果百姓还是不听。这群百姓跟我们一样,遇鬼则弱,遇神则强。只是听到十个探子的报告,心就融化了。但看到迦勒和约书亚,就心又刚硬了,想要杀了他二人。这真是可恶,既有力气杀迦勒和约书亚,怎不把这力气用来杀迦南人呢?这就像我们存留力气来杀牧师、长执,而不是杀魔鬼一样。 在你们前面行的耶和华你们的神 第33节,神就像个伺候、探子,祂在前面看路、带路。《民数记》第十章第33-34节,很细腻地描述神的带领和照顾:「以色列人离开耶和华的山,往前行了三天的路程,耶和华的约柜在前头行了三天的路程,為他们寻找安歇的地方;他们拔营往前行,日间有耶和华的云彩在他们以上。」上帝不仅是个探子,為他们寻找安歇的地方,也在前面為他们开路。这神的使者,不仅是摩西、约书亚、也是云柱、火柱、约柜和抬约柜的人。当然这神的使者,也包括那十二个探子,因為他们在前面开路,但他们褻瀆了上帝的明。他们实在不用怕,因為他们经歷神在前面带领的事实。同样的,我们在行走天路的时候,也经歷过神差遣使者在四围安营的日子──有时候是神的牧者、弟兄姊妹、祷告同伴,在最担心、最困难的时候来帮助我们。但是人只要看环境、凭感觉,所有上帝暨有的带领都会变得不真实了,甚至忘记。真是求上帝给我们够用的信心。 神抚养你们,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 我们今天祷告「天上的父」,这在《旧约》就已有这样的观念──「以色列是神的儿子」。《何西阿书》第十一章第1节,「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出埃及记》第四章第22节,「『耶和华这样说,以色列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在《申命记》第一章第31节这裡也是一样,「神抚养你们,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以赛亚书》第六十四章第8节,讲到以色列人悖逆到神掩面不顾他们的时候,以赛亚说:「耶和华啊,现在祢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祢是窑匠;我们都是祢手的工作。」通常在讲父的时候是在讲「生」──从上帝而来,「养」──被祂所扶养,也包括「塑造」──被祂所修剪(赛六十四8)。扶养、带领,是叫我们很舒服;修剪、塑造,则叫我们难受。但是,目的都是為了我们的好处。我们原是神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10)。 你们在这事上却不信耶和华你们的神 以色列人经歷过──神為他们找安营、住宿的地方,且驱逐了一路的艰难。可惜他们不信,也不听,更是抱怨,耶和华就发怒了。 耶和华的刑罚(一34-46) 这恶世代的人,连一个也不得见我起誓应许赐给你们列祖的美地 摩西劝了,迦勒和约书亚也劝了,但他们都不听,且要强暴杀人。耶和华对摩西说:「这百姓藐视我要到几时呢?我在他们中间行了这一切神蹟,他们还不信我,要到几时呢?我要用瘟疫击杀他们,使他们不得承受那地,叫你的后裔成為大国,比他们强胜。」(民十四11-12)摩西就向神祷告说:「埃及人必听见这事,……如今你若把这百姓杀了,如杀一人,那些听见你名声的列邦必议论说:『耶和华因為不能把这百姓领进他向他们起誓应许之地,所以在旷野把他们杀了。』现在求主大显能力,照你所说过的话说:『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万不以有罪的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求你照你的大慈爱,赦免这百姓的罪孽,好像你从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们一样。」(民十四13-19)耶和华就因為摩西的祷告赦免他们,可是这一代的人除了迦勒和约书亚以外,都不能进入那地。《民数记》第十四章第26-28节,「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这恶会眾向我发怨言,我忍耐他们要到几时呢?以色列人向我所发的怨言,我都听见了。你们告诉他们,耶和华说:『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必要照你们达到我耳中的话待你们:』」这是上帝的处罚,也是他们求仁得仁,求不仁得不仁的结果。 一36 惟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必得看见,并且我要将他所踏过的地赐给他和他的子孙,因為他专心跟从我。』 当然也包括约书亚,但这裡特别强调迦勒(民十四24)。 因為他专心跟从我 一37 耶和华為你的缘故也向我发怒,说:『你必不得进入那地。38 伺候你,嫩的儿子约书亚,他必得进入那地;你要勉励他,因為他要使以色列人承受那地為业。39 并且你们的妇人、孩子,就是你们所说必被掳掠的,和今日不知善恶的儿女,必进入那地,我要将那地赐给他们,他们必得為业。40 至於你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 為「你」的缘故 你必不得进入那地 那三十八年,看来摩西、迦勒和约书亚三人最冤枉、最可以发怨言。迦勒的可贵之处,直到他进入迦南地,他从未发过怨言。面对新生的一代,又像老一代一样,儒子不可教也,摩西真是有气。因為他等了四十年,如经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他还能有多少个四十年可以等?可以走?从人性、环境来看,是无可厚非;但因著上帝的恩典,就无可宽恕。如同把身体当作活祭献上,就人性来讲,是困难重重了;就上帝的恩典,却是理所当然(罗十二1)。我们在这些事上,真是要求主帮助。固然我们跟主的关系最直接、最重要,但是我们也是互為肢体的,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十二26)。亚干一人犯罪,取了当灭的物,耶和华的怒气就向全以色列人发作(书七1)。因亚当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样,因耶穌一人的顺从,眾人也成為义了(罗五19)。我们是会影响到别人的。迦勒的信心,让以色列人大得鼓励。大卫的信心,使以色列全军战胜非利士人。少会影响到多;哪怕只有一,也会影响到多,无论是正面的或负面的。希望我们大家都在善良的影响中,能够得胜。 约书亚 《出埃及记》第十七章第10-11节,「於是约书亚照著摩西对他所说的话行,和亚玛力人争战。摩西、亚伦与户珥都上了山顶,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现在摩西的手永远地垂下,对约书亚而言,是一个很巨大的打击,很恐怖的经验。《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第13节,「摩西和他的帮手约书亚起来,上了神的山。」神也拣选约书亚上山。可是在他下山的时候,《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第17-18节,「约书亚一听见百姓呼喊的声音,就对摩西说:『在营里有争战的声音。』摩西说:『这不是人打胜仗的声音,也不是人打败仗的声音,我所听见的,乃是人歌唱的声音。』」约书亚行事贸然,不经大脑,其实不是争战的声音,而是人拜金牛犊的声音。约书亚不仅莽撞轻率,為人也心胸狭窄,《民数记》第十一章第26-29节,有二人受感说预言,「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就是摩西所拣选的一个人,说:『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摩西对他说:『你為我的缘故嫉妒人吗?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他的灵降在他们身上!』」约书亚也胆小如鼠,《约书亚记》第一章第6、7、9节,耶和华一再的对约书亚说:「你当刚强壮胆。」第18节,百姓也回答约书亚说:「你只要刚强壮胆!」看起来,约书亚不大具有领袖的资格──急躁、小气、胆小。 讲到摩西对约书亚的劝勉,也令我们想到保罗对提摩太的劝勉。提摩太也很胆小,保罗就劝勉他:「因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民数记》第27章就讲到摩西的接班人就是约书亚。第18节,耶和华对摩西说:「嫩的儿子约书亚是心中有圣灵的,你将他领来,按手在他头上;」原文「约书亚是心中有灵的」,中文合和本多加了「圣」字,「约书亚是心中有圣灵的」。是不是要加这个「圣」字?很难讲。就一切的良善是从神来,当然是因為心中有圣灵。就《圣经》裡强调不要凭著血气做事,只要凭著「灵」做事(林后十2-3)。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為愚拙;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4-15)。《罗马书》第一章第9节,「我在祂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事奉的神,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约翰福音》第四章第24节,「神是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灵和真理拜他。」好像我们的生命有一部份是「信心」,也就是「灵」的部份。但有人说,人是全人,没有分灵魂体三个部份;我是比较倾向,人有灵魂和身体两部份。但是,《圣经》裡面好像也提到有一个单独的「灵」。重点不在这些不能确定的分歧,而在於我们服事上帝是不能凭著血气。约书亚有灵,所以儒子可用也。 《民数记》第27章第19-21节,「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亚撒和全会眾面前,嘱咐他,又将你的尊荣给他几分,使以色列全会眾都听从他。他要站在祭司以利亚撒面前,以利亚撒要凭乌陵的判断,在耶和华面前為他求问。他和以色列全会眾都要遵以利亚撒的命出入。」全会眾都遵祭司以利亚撒的命令,以利亚撒是听从上帝的话。在这裡就可以看到,以色列的制度是政教两权分立。(在台湾是五权宪法;在西方民主国家是讲三权分立。)以利亚撒和约书亚各有权柄,但又各自不同。以利亚撒主要是宗教方面的权柄,全会眾都要听他(21节);在政治的事上,则是要听约书亚的命令(20节)。 不管怎样,约书亚要做一件连摩西都做不到的事情,就是领以色列人进去迦南地。在《圣经》裡很多这样的事情,就是神真是拣选了那弱小的、卑微的。摩西的伟大是约书亚无以伦比的。但摩西就是不能完成上帝的託付,需要约书亚来完成。大卫也是如此:大卫多伟大敬虔,但他就是不能够建圣殿;神却让他的儿子──花花公子、紈絝子弟所罗门来完成。神从万民中拣选了以色列人,特作自己的子民,原来他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申七6-7)。耶穌所拣选的十二门徒也是一样,都是不成气候的小民。《哥林多前书》第一章第27-29节,「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这是恩典,好叫人因信称义,无所可夸的。感谢主,上帝使用这样一个卑微的人──约书亚,就是那愿意信靠上帝,心中有灵的人;而是能干,但凭血气做事的人,来完成祂的旨意。 你要勉励「他」 这裡我们也看到摩西的為人极其谦和。上帝不但拣选了一个无名小足,且要摩西勉励他。曾经摩西对约书亚说:「你為我的缘故嫉妒人吗?」如今摩西更不能嫉妒约书亚,且要让位,勉励他。人在主裡就没有这种不安全感。愿我们都有这种心胸,不怕别人的锋芒胜过我们,或能成就我们所不能的事。 他要使以色列人承受那地為业 你们的妇人、孩子……不知善恶的儿女……必进入那地……得為业 「你们的孩子」,就是上一代的孩子;「不知善恶的儿女」,就是非常幼小的儿女。原来他们父母认為他们会被掳掠、杀掉的这一群。这裡也看到上帝拣选那谦卑弱小的,他们依靠上帝,上帝就把那地赐给他们。《马可福音》第十章第14-15节,耶穌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这真是神给我们的一个鼓励。 「你们说,你们的孩子必被掳掠、杀掉。我就要叫你们的孩子必进入那地,得那地為业。」这看起来,好像耶和华在赌气的样子。当然不是耶和华在赌气,而是以色列人自己在赌气。这是「约拿之气」。有的时候我们常常气上帝对我们不好,并不是上帝真对我们不好,而是我们认為别人都该死;或我们自己没有信心,也要把别人拖下水,结果见到上帝对别人的好,就乱发脾气了。所以,上帝就叫他们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开始三十八年的漫游。真是非常悲惨。不但进不去那流奶与蜜之地,且有三十八年的辛苦。 一41 那时,你们回答我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情愿照耶和华我们神一切所吩咐的上去争战。』於是你们各人带著兵器,争先上山地去了。 人就是这样:该去的时候,不去;不该去的时候,又执意要去。跟扫罗一样,叫他杀亚玛力人,他不杀;要他赦免基遍人,他又把基遍人杀掉。这倒不是要杀的对象错了,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大发热心去杀;而是时间不对,要你进去,你不进去;不让你进去,你因為害怕要多等三十八年,所以又争先上山地去。这都不是真心的悔改,而是恶意要违逆上帝的心,却也為自己找尽违逆的理由──「我们得罪了耶和华,情愿照耶和华我们神一切所吩咐的上去争战。」扫罗也是口说「我得罪上帝了」,心裡却是怕失去上帝所给的好处。我们的悔改跟惩罚、利益,都没有关系;我们的悔改必须是对人罪的恨恶,和对上帝爱的相信。我们对主要有信靠顺服的态度,不要用自己的情欲、想法去做事。我们的热心很好,但要被上帝的话约束,否则就只是一股血气之勇,没有益处。这让自己受苦,全部肢体也受苦。《哥林多后书》第十章第4-5节,「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以弗所书》第六章第12-13节,「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所以,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我们争战的兵器、军装是上帝的话、上帝的圣灵,是对上帝的信靠,也是上帝的恩典。 以色列人不顺从神的刑罚,硬是要去的结果,当然就是惨败不堪(民十四39-45)。 一42 耶和华吩咐我说:『你对他们说,不要上去,也不要争战,因我不在你们中间,恐怕你们被仇敌杀败了。』43 我就告诉了你们,你们却不听从,竟违背耶和华的命令,擅自上山地去了。44 住那山地的亚摩利人就出来攻击你们,追赶你们,如蜂拥一般,在西珥杀退你们,直到何珥玛。45 你们便回来,在耶和华面前哭号,耶和华却不听你们的声音,也不向你们侧耳。46 於是,你们在加低斯住了许多日子。 亚摩利人就出来攻击你们,追赶你们,如蜂拥一般 在加低斯住了许多日子
-------------------------------------------------------------------------------- [1] 「何烈」的本义是「荒凉」。《申命记》大部份称西乃山為何烈山,有一2、6、19,四10、15,五2,九8,十八16,二十九1等九处。至於其他的书卷,只有出三1,十七6,三十三6,列王上八9,十九8,代下五10,诗一○六19,玛四4等八处使用。 [2] 「耶和华的山」:一、强调「有神的同在」。二、字面意思是指锡安山。《圣经》中多次讲到,「末后的日子,多国多民要登上圣山,归向神的景象」(诗二四3;赛二3;赛卅29;弥四2;亚八3)。 [3] 大河,指伯拉大河,中东文明的发源地:创三十一21,三十六37;出二十三31;书二十四2-3;撒下八3;王上四21、24,十四15;代上一48,十九16;代下九26;拉四10;诗七十二8;诗八十11;赛七20,八7,二十七12;弥七12。 [4] 王上四21「所罗门统管诸国,从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边界,所罗门在世的日子,这些国都进贡服事他。」24「所罗门管理大河西边的诸王,以及从提弗萨直到迦萨的全地,四境尽都平安。」 [5] 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创十二7,十三15,十五7、18-21,十七8,二十四7;神对以撒得应许:创二十六2-3;神对雅各的应许:创二十八13-14,三十五12;神对以色列的应许:出三十三1。 [6] 出二十八3「又要吩咐一切心中有智慧的,就是我用智慧的灵所充满的……」出三十一3「我也以我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聪明,有知识,能作各样的工,」出三十五31「又以神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聪明、知识,能作各样的工,」申三十四9「嫩的儿子约书亚,因為摩西曾按手在他头上,就被智慧的灵充满,以色列人便听从他,照著耶和华吩咐摩西的行了。」赛十一2「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但五11「在你国中有一人,他裡头有圣神的灵,你父在世的日子,这人心中光明,又有聪明智慧,好像神的智慧。你父尼布甲尼撒王,就是王的父,立他為术士、用法术的和迦勒底人,并观兆的领袖。」但五14「我听说你裡头有神的灵,心中光明,又有聪明和美好的智慧。」徒六3「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林前十二8「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弗一17「求我们主耶穌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啟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他;」 [7] 出二十八3,三十一3,三十五31;申三十四9;赛十一2;但五11、14;徒六3;林前十二8;弗一17 [8] 《出埃及记》第二十三章第20-23节,「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护你,领你到我所预备的地方去。他是奉我名来的,你们要在他面前谨慎,听从他的话;不可惹(或译:违背)他,因為他必不赦免你们的过犯。你若实在听从他的话,照著我一切所说的去行,我就向你的仇敌作仇敌,向你的敌人作敌人。我的使者要在你前面行,领你到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迦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那裡去,我必将他们剪除。」
□ 本书版权所有---中国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