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论拜偶像和领袖的问题 十七1 凡有残疾,或有甚麼恶病的牛羊,你都不可献给耶和华你的神,因為这是耶和华你神所憎恶的。 「凡有残疾,或有甚麼恶病的牛羊」,这不也是我们所厌恶的。你给上帝的东西是不是你不要的?不把上帝当作至宝,或我们唯一的依靠,就不会把一切最好的献给祂。祂把一切最好的赐给我们,我们却捨不得把最好的献给祂。 十六2 在你们中间,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诸城中,无论哪座城里,若有人或男或女,行耶和华你神眼中看為恶的事,违背了他的约,3 去事奉敬拜别神,或拜日头,或拜月亮,或拜天象,是主不曾吩咐的;4 有人告诉你,你也听见了,就要细细地探听,果然是真,準有这可憎恶的事行在以色列中,5 你就要将行这恶事的男人或女人,拉到城门外,用石头将他打死。 我们也提过亚哈王的情形,两三个人的见证又都可靠吗?也可能是被收买的,最起码我们不是凭著一个人。 十七6 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将那当死的人治死,不可凭一个人的口作见证将他治死;7 见证人要先下手,然后眾民也下手将他治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 我们也知道,不一定能除掉。除掉,必须是我们心中有上帝的话、有上帝的灵。而且最好是领导的阶层有。 有关审判官 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去见祭司利未人并当时的审判官 我们也一再的说,判断、分辨是非对错,不是一件错误的事。今天教会裡也还有那种看来敬虔,但非常后现代的讲法──「不要吃分别善恶的果子,要吃生命树的果子。」说这话的时候,就在分别善恶了。不可能不判断,但总是要认识上帝,在判断的时候不要自义,要有怜悯的心,甚至在惩治的时候,要知道我们总有缺点、错误的可能,就更多的倚靠上帝。要去哪裡找谁去判断呢?我们也讲过,能够作审判官、士师的,不仅是能够领导的,也要是祭司和利未人,今天来讲就是牧师和长老。我很希奇,很多基督徒在世界上是总经理、董事长的,但一到了教会就糊涂起来,不会判断。很多牧师在判断的事上,也迷迷糊糊的。我觉得这都是对上帝不敬畏。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对上帝不敬畏。《圣经》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一般人不敬畏上帝,空讲「爱」和「包容」,所以很多商家都争著和教会、福音机构作生意,只赚不赔。 我认為《圣经》裡面,一个属神的人,应该是能判断的。包括《箴言》三十一章第10-31节讲的「才德的妇人」,她在投资和买卖的事上会判断。包括所罗门王敬畏上帝,就有智慧聪明,能够判断那孩子究竟是谁的(王下三16-28)?我们判断之所以会有错误,就是因為私欲。欲令智昏,当我们越敬畏上帝,就越没有私欲,越不会因為私欲判断错误。在《诗篇》第八二篇,「神站在有权力者的会中,在诸神中行审判;」诸神就是世上的这些审判官。他们都是因為有权柄,却没有好好敬畏上帝,不但审判不秉行公义,没有為贫寒和穷乏人伸冤,还常常在欺压人。求神叫我们在判断的时候是敬畏上帝的。不管我们是不是法官,或在教会作採购的,或在家中為孩子的争执作判断,求神帮助我们判断,而且能正确的指导他们。 不听的,就必治死 有关立王 我要立王治理我,像四围的国一样 《士师既》第八章第22-23节,以色列人对基甸说:「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基甸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意思:「我不要作你们王,我儿子也不要作你们的王。」不要孤立的看这句话,也不要因為这人是神的僕人,就以為他说的是正确的。从上下文来看,基甸的话未必是正确的,他的话不足為法,虽然听似敬虔,但是他跟著就讲:「你们把所夺得的金耳环给我。」然后他就作了一个以弗得,把整个以色列人带入行邪淫的罪恶中。基甸口说不要作王,但他要一个偶像在他的身边,可能是人家来求问敬拜的时候就能谋利,我们不知道,但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有贪婪的嫌疑。后来基甸的晚年,因為亚比米勒的事情,他的儿子全都被杀了。这跟这件罪恶脱不了关系,因為八章27节说:「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所以,基甸讲的话,我们未必可以採用。 另外,在《撒母耳记上》第八章,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时候,第6-9节,「撒母耳不喜悦他们说,「立一个王治理我们」,他就祷告耶和华。耶和华对撒母耳说:「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自从我领他们出埃及到如今,他们常常离弃我,事奉别神。现在他们向你所行的,是照他们素来所行的,故此你要依从他们的话,只是当警戒他们,告诉他们,将来那王怎样管辖他们。」看起来撒母耳非常的不高兴,但这裡面似乎有很强烈的自怜的情绪,因為撒母耳的儿子也的确很不成器。好像耶和华也很不高兴,因為立王是厌弃耶和华。耶和华叫撒母耳依从他们的话,可以有两个意思:一是你根本就无法抗拒,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另一个,我也要从他们不好的盼望,作出奇妙的事情。 到底立王这件事对不对呢?从这两处来看,好像立王是错误的。特别是从《撒母耳记》来看,那是学外邦的风俗,所以不好。但从《申命记》第十七章这裡来看,好像「我要立王治理我,像四围的国一样」不没有什麼不好,神也没有阻止立王。因此,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小心,必须从整个《圣经》来了解。从整个《圣经》来看,任何一件事情未必不可以学,甚至都可以成為很正面的,包括外邦人的作法。甚至我们也不是从《圣经》裡学会「微积分」、「唐诗三百首」、「写字」,这世界有很多东西是神藉著一般啟示,让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来认识祂的。所以基督徒在这世界上,我们对这世界的文化态度,也就是伦理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基本上,我们承认这世界是敌挡上帝的,但是我们更承认这个世界在上帝的掌管中。所以,我们对这个《圣经》裡的上帝尽忠,全然的信靠。这个上帝不是神学家乱讲的上帝,是忠於《圣经》和传统的上帝。基督徒忠於三位一体的神,忠於《圣经》,就可以像但以理和约瑟一样,在异教裡也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包括立王的制度。 从路德来讲,「你有信心,就凡事都可以作」。当然我们也知道有信心就可以作任何忠於上帝的事,不是行恶的事。如果,我们不慎行了恶,我们认罪悔改,还是可以看到主赦免的恩典,而且在这挫折中的长进。 从奥古斯丁来讲,「你有爱心,就什麼都可以作」。这两个也被后世的人误解、乱解、强解。他的意思是,在上帝的权柄、慈爱、审判和对上帝的信靠当中,我们是可以作各样的事,包括立王。君主政治、民主政治都不是神的国度,但都可以採用──可以在某些时期多用,某些时期少用,某些时期不用,或修改的来用。基督徒有很大的自由,又有很大的不自由;自由是建立在不自由上。不自由的是我们单单只依靠上帝,以上帝的话违圭臬。这十架的窄路,从不信主的人来看,这是很大的不自由;但走了之后,就知道是非常的宽大──我们可以学各样的东西,摩西、但以理和约瑟都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立王不一定是坏事情,周围的列国也不一定是坏事。神的怒气是在人不信靠祂──他们不是在信靠上帝的情形下来作这事。在《撒母耳记上》,以色列看到周围四国的强盛,就认為自己的不强大是因為没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政。因此,他们想要依靠这个政策和制度让自己强大起来。这并不是依靠上帝,所以神并不喜悦。 十七15 你总要立耶和华你神所拣选的人為王:必从你弟兄中立一人,不可立你弟兄以外的人為王; 这裡讲到的是百姓的责任。 要立耶和华你神所拣选的人為王 我们也讲过《使徒行传》第六章,执事或管理饭食的被按立,和《使徒行传》第一章,犹大的使徒职位被取代,是有人的意思──有时候在前,有时候在后。看起来:在选犹大的接替者,好像人的意思在前,人先选出两个,实在是势均力敌,再交在神的手裡,用拈鬮、抽籤的。但有的时候,又好像是神的意思在前面,例如大卫、撒母耳的被膏,是神在先。又扫罗的被膏,是人先开始的,人先要立王。所以,从人来看,哪个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必须在每一件事情上,把神放在第一位。 如何知道神拣选谁呢?当然可以说是圣灵的感动。但感动可以非常主观的。包括:在中国歷史上,汉朝是一个转戾点。一方面,佛教是从汉朝的时候传入;一方面,汉武帝和汉文帝非常迷信,所以很多的作假。那我们如何知道谁是神拣选的?我们可以说,在今世没有一个客观保证的方法。因為所有你说是神拣选的,都还有我们主观的成分。即使天上显出几的大字,说:「我拣选大卫。」我们又怎知这些大字不是人做出来的。在人间很难说,任何所谓的客观,都有可能是人捏造出来的。包括我们自己怎麼是神的拣选?当然加尔文就会说:「我们有圣灵在我们裡面為印证,我们就有把握了。」这是对的。但我们还是分不清楚是圣灵在我心裡作见证,还是我的心理作用。常常我们很有信心的时候,我们会说:「圣灵在我们裡面让我确信耶穌是救主。」这种一飞冲天,认為神给异象,要大张旗鼓要作事的人,常常也容易跌入谷底,不但不容易爬起来,也很难以扶起来。就算看起来,他一身都很稳健,你又怎麼知道那真是圣灵的工作,也许他天然的个性就是如此。我们在这些事上,恐怕一方面要更谦卑,知道是在神的手裡;一方面也要更有把握,相信自己是得救的人,相信耶穌是救主,相信我们信的是眞神。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严刑峻法之下,或天天都很倒楣,今天死这个人,明天病那个人,我们是不是就失去起初所信的。我们是很软弱的,凡是说我不会软弱的人,你长期生个病、受打击看看,都会动摇的。我们求神保守。 这裡的重点是「你要立耶和华你所拣选的人」,我们实在没有一个客观的标準。当然我们可以说,他的战功要如何,道德要如何,是不是口头上信主,行為上有见证……,这些都是我们的参考,但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到底谁先选,谁后来决定?上帝在歷史中又怎麼用人来筛选?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不过,笼统的说,仍有一个大方向,我们要立的人是耶和华所拣选的人──最少,他所活出来的样是和生命,要合乎《圣经》、十诫、十字架道理的,也是合乎基督心意的。 从你弟兄中立一人,不可立你弟兄以外的人為王 十七16 只是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為要加添他的马匹,因耶和华曾吩咐你们说:『不可再回那条路去。』 所罗门犯的罪正在这裡,这记在《列王记上》第四章第26节,第十一章第1-4节。 「加添马匹」,在汉朝的时候,皇帝特别喜欢千里马,因為牠象徵强壮、强大的力量。这不是坏的事情,但当它变成耀武扬威,為自己建立权威,去侵略别人,这就很坏了。所以,「不可為自己加添马匹」,看似小事,但代表的却是所谓英明的君主和帝国主议的特徵──要自己强大。「加添马匹」,跟美国、苏俄要加添飞弹和坦克车是一样的。这是可憎的事情。我们承认在罪恶的世界,某种防御的方式是需要的,但是不断的加添武力,只是不断的自大和不安全感。越自大,越穷兵黷武,伤害人,就越没有安全感,怕人家来伤害。越怕人家来伤害,就越穷兵黷武,就越树立敌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裡「加添马匹」就是虚荣、骄傲和强权政治。是神所禁止的。 另外,常常良马都生在不毛之地,包括我们中国,所谓的良驹都在塞外。很奇怪,在不毛之地,像阿拉伯国家,不是有良马,就是有石油。这也是一种力量。这在神学上是不是有什麼意义?是不是神在这些贫瘠之地也有一些一般恩赐?我们不知道。在埃及有良马,是以色列人可以得到良马的地方。这就把埃及的意义扩大了,埃及就是象徵那奴役我们的世界,但又提供我们一些享受──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的地方。以色列人在旷野,常想要回去埃及,因為有吃有喝。虽然是奴隶之地,却是有工作保障的。这对失业的人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在旷野,就没有这些东西,而且大而可畏。所以,埃及不仅提供物质的需要、肉体的温饱,也提供精神上的安定。在大而可畏的旷野漂流,说是自由,也是很恐怖的。 我认為:所有不认识上帝的人,不会爱自由的。因為,自由代表了很重的责任,代表我们不能像公务员、传道人的方式生活──混水摸鱼,混到领退休金,在生活中没有正面的、强烈的、主动的依靠上帝。埃及所代表的就是这种混、不长进、不跟随上帝的、奴性的,有东西吃就好了。上帝的带领常常是恐怖的,不知道明天是如何的?在旷野,明天要走哪一条路并不知道──是经过死阴幽谷或青草地、溪水旁。这种信心,是我们这些没有安全感的人不愿意踏出去的。埃及就是提供这些叫人不去跟随上帝的享受或需要。所以,回埃及就是不要好好信靠上帝;另一方面,对王而言,回埃及就是加添马匹。去埃及的路,基本上就是回世界的路。基督徒应该拒绝。不过,所罗门没有犯这样的罪──让百姓眞的回了埃及;但是所罗门的妃嬪使百姓陷入网罗──拜埃及和外邦的神,他们的心回了埃及。所以,重点不在身体上的回不回埃及,而是我们的心是不是倚靠上帝。 《耶利米书》第四十二章第13节~四十三章第7节也讲到说,他们在亡国的时候,神也禁止他们回埃及,寧可去巴比伦。重点不在埃及或巴比伦的好与坏,而在他们是不是顺服上帝的领导。 百姓的责任在选耶和华所拣选的人,不要选那些陌生的、你不认识的人,以免把异教带进了来。王的责任就是不要穷兵黷武,不要霸道,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全国的百姓為了某种的好处,心就回了埃及,被奴役。加拉太的人却是这麼快就回去了──他们离弃信仰,去从别的福音(加一6)。保罗就责备他们。 十七17 他也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恐怕他的心偏邪,也不可為自己多积金银。 王常常是代表国家。什麼样的人,就选出什麼样的县市长、民代、立委、总统。我们常常是「自作孽,不可活」。当你在骂政治人物的时候,其实都是自作自受。如果你觉得无奈,你所选的并没被选上。你的无奈只有归向上帝,因為大家都是瞎眼的,所以福音工作比政治重要的多。当然神也不是叫每个人全时间传福音,神给你的责任,或是在政治、在社会、在其他方面作清流,也很好。不过人如果不依靠上帝,你作的也只是应声虫,不会真有正面的作用。 「多立妃嬪」、「积蓄金银」,也是王容易犯的毛病。王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国容易犯的毛病。因為什麼样的王,就有什麼样的百姓。什麼样的百姓,就立什麼样的王。谁也不能怪谁。 多立妃嬪 所罗门立妃嬪的事,我们也没有看到《圣经》很直接的责备。比较多的责备是那些妃嬪勾引他拜偶像。如果这些妃嬪没有勾引他拜偶像,搞不好《圣经》就没有记载了。因此,在《旧约》的时候,或异教国家还没有接触福音的时候,除了耶穌的话以外,《圣经》没有太多经文去责备「一夫多妻」。当然,如果我们从耶穌的话来找「一夫一妻」的证据,就没有任何问题。因為《新约》、《旧约》都是一致的,神的心意绝不会改变。耶穌很肯定、很权威的说:人不应该休妻,也不应该离婚──「从一而终」就是神的心意(太五31-32;十九3-9)。有人说:《旧约》的时候,因為人的软弱,不好教导,神就容许这些政策。这些话我都同意,但我觉得基本上要因著耶穌的话,当然这也就够了。 有人说:「不可多立妃嬪」,就是反对多妻,反对君王有妃嬪。我觉得这说法这有点牵强。「不可多立妃嬪」的意思,似乎暗指「王可以有妾室」的,只是「不可多立」。但什麼叫「多」,后宫三千,或后宫三十,这就很难讲。当然从今天来讲,两个就算多了。因此,如果要说「君王只能有一个妻子」,必须从《新约》耶穌的话来讲,因為《旧约》并不是那麼明确。总之,王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这是好色;也不可為自己「加添马匹」,这是好强、好斗、好勇。这对个人、国家、君王而言,都是很坏的风气。 恐怕他的心偏邪 多积金银 失业是很可悲。但很多人在失业的时候,反而更亲近主;在忙碌於事业的时候,却远离上帝。我们都希望今生作财主,来生作拉撒路。不是不可能;但如果是这样,最基本的,恐怕还是我们要能赤裸裸的只要上帝,而且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这态度。 这裡并没有说「王贪污」,而是「王為自己多积金银」。个人、国家、君王,谁不希望国家所得增高。可是弱小的国家在看到美国国家所得增高的时候,就会说:「这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跨国公司……。」这些道德名词在社会主义对大国的批判就很多。我们台湾不是对中国也也些批评吗?「那是泡沫经济。」我们台湾过去不也是泡沫的很。 金银、马匹,都不是坏事;是不是眞的信靠上帝、敬畏上帝,才是重点。国君因為有权力,常常就在马匹、妃嬪、金银等三件事上,特别有能力堕落。我们可以把这个清单继续扩大下去,包括你的知识和儿女成群。有的时候看到一些见证,老大是哈佛的,老二是律师,老三是医生,就说:「神的祝福真是满满。」我们的观念常常是「世界」,再掺一点点的「十字架」和一点点的「耶穌宝血」,这是「四不像」。求主帮助,希望我们爱主的心是成比例的增加,而且更多的增加。 十七18 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為自己抄录一本,19 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 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 抄录、诵读 「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祭司和利未人的责任不只是献祭,也包括教导人律法。 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 十七20 免得他向弟兄心高气傲,偏左偏右,离了这诫命。这样,他和他的子孙便可在以色列中,在国位上年长日久。 心高气傲,就偏左偏右 他和他的子孙便可在以色列中,在国位上年长日久
□ 本书版权所有---中国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