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返回本卷目录

有关祭司和先知
祭司
十八1 祭司利未人和利未全支派必在以色列中无分无业,他们所吃用的,就是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和一切所捐的。2 他们在弟兄中必没有產业,耶和华是他们的產业,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

祭司利未人和利未全支派必在以色列中无分无业:因為耶和华就是他们的產业(申十八2;民十八20)。这是很动人的一句话,但是如果没有信心,这也是很恐怖的一句话。

「他们所吃用的,就是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和一切所捐的」:这强调他们与耶和华平起平坐,耶和华吃,他们也吃;如果百姓不给耶和华吃,利未人也没得吃了。百姓怎麼会敬畏上帝?这是上帝的恩典;在正常的状况中,也是祭司利未人照著上帝的话去教导百姓。正确的教导,就有东西吃;不正确的教导,最后的伤害就是自己。也不是為了自己的打算,才教导百姓;而是眞的走在上帝的真道上,百姓、上帝和利未人都是喜悦的。

十八3 祭司从百姓所当得的分乃是这样,凡献牛或羊為祭的,要把前腿和两腮,并脾胃给祭司;4 初收的五榖、新酒和油,并初剪的羊毛,也要给他,5 因為耶和华你的神从你各支派中将他拣选出来,使他和他子孙永远奉耶和华的名侍立事奉。

《诗篇》第十六篇第5节,「耶和华是我的產业,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耶和华是我们每个人的分。就时代因素而言,有些人是比较具体的以福音养生,或者是以圣殿裡的事奉养生。这些都是百姓的奉献。得到了供养,也不要心高气傲,以為与上帝平起平坐,吃上帝的东西,作上帝的事。要知道被拣选出来作,是作侍立事奉的。「侍立」的意思,是恭敬的,像僕人一样;是不断的,还没做完。「坐下」,通常是比较尊贵的,是指事情做完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这样的心,恭恭敬敬的事奉上帝。

十八6 利未人无论寄居在以色列中的哪一座城,若从那里出来,一心愿意到耶和华所选择的地方,7 就要奉耶和华他神的名事奉,像他眾弟兄利未人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事奉一样。

利未人是分散在各地的,但不是各地都有耶和华立為名的居所,也就是中央祭坛。这段歷史在《圣经》并不是讲得很清楚,在《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有谈到一点,像吉甲、示剑、示罗,和后来的伯特利,这些地方才有耶和华的坛。

在其他地方的利未人怎麼生活呢?在没有耶和华立為名的居所,利未人就跟牧师一样,有他教导的作用,百姓平常若有些律法上的问题、家庭生活上的问题,可以去请教利未人。因為奉献是在中央祭坛,所以就没有奉献的时候可以吃;而是平常杀牛杀羊的时候,就请利未人吃。

第7节是说,如果其他地方的利未人要到有中央祭坛的地方去,他就要奉耶和华他神的名事奉,像他眾弟兄利未人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事奉一样。这节看似多餘,其实神的特别强调是有祂的用意。意思:他不是為自己的利益的服事,而是為著神的名和百性能多认识神而服事。看起来他离开原来的地方是有理由的?当然,《圣经》没有多记载,是不是有祭坛的地方之利未人的生活就比较好一点?但是我们仍可推敲一下,人為什麼要离开这地到那地?这个理由仍可以有正面、负面的。正面的就是:别的地方有更吸引人之处,例如:有祭坛的地方,百姓的奉献多,利未人就随时有得吃喝。负面的就是:原来的这个地方,百姓的纠纷特别多,常需要调解;或百姓杀牛杀羊的时候,忽视利未人,常常使他飢饿。因此神就提醒,我们的迁动或不动,都是奉耶和华的名在侍立服事,而不是為了体贴自己的肉体──留也不是这裡特别舒服,走也不是这裡特别讨厌,去也不是那裡的待遇更高。这都不是坏事,神也希望我们生活上物质和肉体都能舒适,但是不要因為这些舒适就取代了我们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所以第7节是重要的,我们服事是奉耶和华的名,而不是奉自己的肚腹、喜好和憎恶,总是神的呼召、神的带领和神的爱。

十八8 除了他卖祖父產业所得的以外,还要得一份祭物,与他们同吃。

利未人不是没有產业吗?《圣经》裡讲到,他们在郊野仍有一些牧羊的情形,所以他们可能多多少少有一些零星的產业,不是大的绩业。又因為以色列人多数的时候不是很敬虔的,所以利未人若只靠别的的捐输是会饿死的。所以当他离开,卖掉產业,到了新的地方服事的时候,他还是可以得到新地方的那一份產业。

先知
十八9 你到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之地,那些国民所行可憎恶的事,你不可学著行。10 你们中间不可有人使儿女经火,也不可有占卜的、观兆的、用法术的、行邪术的、11 用迷术的、交鬼的、行巫术的、过阴的;12 凡行这些事的都為耶和华所憎恶,因那些国民行这可憎恶的事,所以耶和华你的神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13 你要在耶和华你的神面前作完全人。

我们也多次看过,只是这裡讲得比较仔细。「使儿女经火」是异教的风俗,把儿女献上。「过阴的」,大概是交鬼,把死人的亡魂找来。这些在现在台湾都多得不得了,求神让我们谨慎。谨慎的方式不是我列出一百种基督徒不能碰的东西,像:塔罗牌、星座……。列出一百种,还有一千种,随时随地都可能碰到。我们总不是先讲负面的,而是心中要有主的话和主自己,让主的灵帮助我们,使我们越清楚明白,也越有判断的能力;这就不需要律法主义来告诉我们──哪个不可以碰,不可以摸了。当然我们总是软弱无知,还是需要一些律法给我们参考,来限制我们去接触这些异教的东西,以致心受了迷惑。当我们接触这些,神是会有宽容和提醒,如果我们还是执迷不悟,给魔鬼留地步,总有一天是要被赶出神国,到外面黑暗裡,哀哭切齿了。

作完全人
《创世记》第十七章第1-2节,「亚伯兰年九十九岁的时候,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我是全能的神,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当亚伯拉罕什麼都没有的时候,神要他作完全人。看起来很讽刺,当我们在艰辛之中,很难全身而退的时候,神还要我们全身而进。

《罗马书》第十三章第10节,「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我们有对上帝的信心,就是完全的开始。这信心產生爱心,就是完全的结束(当然没有结束的一天)。《诗篇》第十九章第13节,「求祢拦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不犯罪、不被罪所辖制,就是完全。《诗篇》第十八章第23节,「我在他面前作了完全人;我也保守自己远离我的罪孽。」所以,作完全人是一种过程,消极的就是不要让那些罪恶的、污秽的、不圣洁的邪术来沾染我们的身,影响我们对神的信靠;积极的是有神的荣耀和慈爱,荣神益人。《撒母耳记下》第二十二章第31-33节,「至於神,祂的道是完全的,耶和华的话是炼净的;凡投靠祂的,祂便作他们的盾牌。除了耶和华,谁是神呢?除了我们的神,谁是磐石呢?神是我坚固的保障;祂引导完全人行他的路。」《诗篇》第十八章第32节,「惟有那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行為完全的,祂是神。」神的道是完全的,祂和祂的话能使我们完全。

十八14 因你所要赶出的那些国民,都听信观兆的和占卜的,至於你,耶和华你的神从来不许你这样行。

那些听信观兆的和占卜的国民,不仅是污辱上帝,也是羞辱自己、迷惑自己,自欺欺人。神不许我们像他们那样行。

这些观兆的和占卜的,或行邪术的人或东西,都有一个特点:是看得到,摸得到的。这是我们的难处,我们总是希望看到、摸到;而很难去信那看不到、摸不到的。往往看得到、摸得到的,就很容易叫我们的信心大増。要知道信心是从神而来,但我们也有责任让这个信心更大。神希望我们的信心是越来越建立在那些看不到、摸不著的事上,也就是祂的权威和祂的话语上、十字架的恩典上。

但人也是软弱,所以神就用一种看得到、摸得到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当然,最好的就是有《圣经》;但是,当《圣经》不那麼普遍的时候,就需要有两种制度:一、是祭司的制度──為百姓献祭和教导神话语。二、是先知。如果这个先知是信靠上帝的,对百姓就是很大的帮助。但是任何先知也不能取代上帝。当先知逐渐取代上帝的时候,神也让先知受些打击,也要人学些功课。摩西自己就是一个例子。

十八15 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

你、你们
有时候讲「你」、有时候讲「你们」?用「你」的时候是讲我们跟神的关系是独特的,是祢我之间的。另外,我们也是群体的生活,就用「你们」。

先知
「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这裡不仅讲到以后会有先知说上帝话的这种制度;也预言耶穌基督──《约翰福音》第一章21节,第六章14节,七章40节,还有《使徒行传》第三章第22-23节,第七章第37节[1]都引摩西的话用在耶穌的身上。但是,我们也看到百姓常常就是不要听真先知所传讲的上帝的话,如同他们不听摩西一样。我们求主让教会能够更多的愿意听上帝的话。

《路加福音》第七章第16节,耶穌使拿因城裡的一个寡妇的儿子复活的时候,「眾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又说:『神眷顾了祂的百姓!』」他们不是说:「有一位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了。」而是「先知兴起」这件事,好像是叫百姓很兴奋的事,或有一件大事兴起,他们会以為是那位他们素来所盼望的先知兴起了。

我是比较喜欢先知,不喜欢祭司,因為祭司要规规矩矩的,穿个祭司袍的,要杀牛羊献祭。先知可以穿得随便一点,不在那个建制裡面。如果这样而喜欢先知,是不对的。我们还是要受神的约束。这裡没有多提祭司,可能是祭司已经有一个制度了。在这种世袭的制度之下,很容易很死板,以色列像样的祭司也不多,尤其是大祭司,甚至耶穌死的时候,也是这种建制之下的文化基督徒,很享受制度下的虚假。先知当然也有假先知,但如果是眞的,也比较奇妙、有活力一点。耶穌复活的时候,他们甚至没有说:「弥赛亚在他们当中。」而是说:「有大先知在他们当中,神眷顾百姓了。」他们很显然对伟大的先知兴起是抱著很大的盼望的,也把这个跟弥赛亚相连。

是蒙神呼召的
先知、神人、先见,都是同义字。先知,是指他知道神要他说的事。神人,是指他特别是属神的;先见,是指他特别有异象。先知,是建立在神对他的呼召或拣选,最后差遣他。在《新约》的时候,比较说「使徒」是这个样子。他们都是被神拣选要作这工作,神呼召他,他也听到使命,愿意听从神的吩咐出去,这就是差遣。摩西是先知的代表,他真是蒙神呼召的(出三1~四17)。其他的先知:《以赛亚书》第六章第8节,「以赛亚听见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耶利米书》第一章第4-5节,「耶利米说,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以西结书》第一章第1-3节,「当三十年四月初五日,以西结(原文是:我)在迦巴鲁河边被掳的人中,天就开了,得见神的异象。……耶和华的话特特临到布西的儿子祭司以西结,耶和华的灵(原文是:手)降在他身上。」第二章第1-3节,「祂对我说:『人子啊,你站起来,我要和你说话。』祂对我说话的时候,灵就进入我里面,使我站起来,我便听见那位对我说话的声音。祂对我说:『人子啊,我差你往悖逆的国民以色列人那里去。他们是悖逆我的,他们和他们的列祖违背我,直到今日。』」《何西阿书》第一章第2节,「耶和华初次与何西阿说话,对他说:『你去娶淫妇為妻,也收那从淫乱所生的儿女;因為这地大行淫乱,离弃耶和华。』」《阿摩司书》第七章14-15节,「阿摩司对亚玛谢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原文是儿子);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

这些经文大概都讲到:一、先知是神主动的拣选、呼召、差遣,也很清楚自己是蒙召的。二、而且他会因著圣灵的感动,很清楚的看到歷史中已进行的或将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但以理。三、越大、越重要的先知,越是在歷史的转戾中出现的。以利亚、耶利米都是这样的先知。以利亚的时候是天要乾旱三年半。耶利米的时候是犹大亡国,其他如以赛亚、以西结都是。因此,《约翰福音》第四章第44节,耶穌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因為他们看到的是别人看不到的,所以不受本地、亲属、本家的欢迎(比较太十三57;可六4)。在世俗上,我们也都是这样用。如果在科技上,你走在太前面,懂得比别人多太多了,你会非常的孤单,没人理你的。四、他会听从上帝的吩咐传讲上帝的话。所以,聚会所(召会)翻的《圣经》,把「先知」作「申言者」,就是「传讲上帝话的人」。这个翻译比「先知」恰当得多。因為,「先知」总有「未卜先知」的意味,容易令人误解。但「申言者」太过文邹邹了,现代的人不大能懂他的意思。

先知是蒙神呼召的。《希伯来书》第五章第4节:「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像亚伦一样。」大祭司也是蒙神呼召的。事实上,每个基督徒的工作都是呼召的。《哥林多前书》第七章第17节,「只要照主所分给各人的,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第20-24节,「各人蒙召的时候是甚麼身分,仍要守住这身分。你是作奴隶蒙召的吗?不要因此忧虑;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因為作奴僕蒙召於主的,就是主所释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僕,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僕。弟兄们,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甚麼身分,仍要在神面前守住这身分。」

先知学校训练先知领受神的话?
在《列王记下》第二章第3、5节和第六章第1节,以利沙的时候,伯特利和耶利哥有先知的门徒和先知的学校。《阿摩司书》第七章第14节,「阿摩司对亚玛谢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原文是儿子);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撒母耳记上》第十章第5节,「此后你到神的山,在那里有非利士人的防兵,你到了城的时候,必遇见一班先知从邱坛下来,前面有鼓瑟的、击鼓的、吹笛的、弹琴的,他们都受感说话。」第10-11节,「扫罗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见他,神的灵大大感动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说话。素来认识扫罗的,看见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说话,就彼此说:『基士的儿子遇见甚麼了?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看起来,好像有先知学校在训练门徒作先知,这些先知门徒是在一个先知老师下受训。老师怎麼训练?这裡若不小心讲,会有很大的错误。因為,先知看到歷史的重大事件是需要有圣灵的感动、上帝的啟示和上帝的话。

怎麼能看到?在异教,例如:台湾民间宗教的乩童和灵媒,或印度教、埃及等古老的宗教,都有类似交鬼的情形,常常他们有一些口语或动作(手法、脚步),让鬼上身,然后就神情恍惚、摇摇摆摆,说出一些怪裡怪气的话。在《圣经》裡,很少出现这些,但是好像有些地方也让我们看到这个现象──

像《撒母耳记上》第十章的那些先知,包括第十九章第22-24节[2],扫罗受感说话的时候,都有奇怪的动作发生──他脱了衣服,在撒母耳面前受感说话,一昼一夜露体躺卧。是不是先知学校也像异教一样在教导一些技巧,使你的灵和上帝的灵能达到神契联合的境界?我们不知道。当然,先知有这样的现象是因為受圣灵的感动,是圣灵的工作。可是,好像扫罗的时候,有一点点这种情形。我希望我们能避免这种现象;但如果是《圣经》让我们在某些状况下,圣灵来感动,我也不反对。

像《列王记上》第十八章第26、28节,巴力的先知在求巴力显灵的时候,「他们在所筑的坛四围踊跳。」「他们大声求告,按著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这种动作,现在在台湾也常常看到,希望藉著唱歌、跳舞、自刺,產生一种灵魂出壳、鬼灵附身的现象,有很大的能力。《列王记下》第三章当以色列王、犹大王和以东王一起攻打摩押王的时候,他们在旷野裡,军队和所带的牲畜没有水喝,就找了以利沙来。第14-15节,以利沙先把他们训了一顿,然后以利沙為了得上帝的指示,就要他们找一个弹琴的来。弹琴的时候,耶和华的灵(原文是手)就降在以利沙身上。这有点像现在「锡安堂」的聚会。再怪的事,只要《圣经有讲,就不要避免。但解释的时候,就要用全面的《圣经》来了解。但我不认為我们可以把他了解成我们只要在一些声光变化的刺激下,我们也来婆娑起舞,就像《旧约圣经》的先知一样。我觉得这不是《圣经》的普遍模式;《圣经》中基本的模式,主要是神的拣选和圣灵的感动,而且这个人是要圣洁、良善的。為什麼以利沙在这个时候需要音乐,我们不知道;我们也不抹煞音乐对他的影响,因為他说他需要这个,也眞的就有神的灵降下来了。

先知有神的灵
巴兰召神的灵降下来说预言的时候,也是有一点招魂的现象。我们也绝对跟异教相反,我们不相信我们可以把神的灵找来,是神拣选的,是神主动的。《撒母耳记上》第二十八章,交鬼的妇人把撒母耳的灵找来的时候,她吓了一跳,因為出乎她的意料之外。是有些我们不太明白的现象,但我们相信神的话是真实的,我们也不走异教的道路。先知是因為神的拣选、呼召和差遣才能说出神的话。《圣经》裡并没有多描述《列王记下》第三章15节,或《撒母耳记上》第十九章扫罗的这种特殊情形,但很确定的是有神的灵,先知才领受到神的话。《哥林多前书》第二章第11节讲,「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所以,我们要有神的灵才能了解神的事。但神的灵也不要把祂想成是很怪异的(fancy),神的灵就是让我们知道上帝的救恩,特别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这裡面是有很强烈的十字架和悟性的成分,不必把它想成是很神秘的。《弥迦书》第三章第8节,弥迦说:「至於我,我藉耶和华的灵,满有力量、公平、才能,可以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神的灵降在先知的身上,并不需要像巴力的先知那样自割、自刺。事实上,以利亚也没有这麼作。但是有神的灵,会有力量、公平、才能,而且神志清楚,非常清楚地说明指出他们的过犯和罪孽。这简直就像圣灵保惠师作的工作,因為圣灵的工作就是叫我们為罪,為义,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先知也是用上帝的话责备人,当然也包括提出盼望和人该走的道路。

先知说的是悟性的话
先知的讲道是圣灵感动的,也都是悟性的话。《尼希米记》第九章第30节讲,「但祢多年宽容他们,又用祢的灵藉眾先知劝戒他们,……。」那些先知的劝戒,也包括在所有《先知书》裡的劝戒,都是很有悟性的话,是人能听得懂的,没有什麼神秘。如果真是出自上帝的话,我一点也不排除这些方言的东西。但是《哥林多前书》第十四章说:「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著能翻出来。」把它翻出来,变成是悟性的、人能懂的,才能使教会被造就。《歷代志下》第十五章第1-8节,「神的灵感动俄德的儿子亚撒利雅,他出来迎接亚撒,对他说:「亚撒和犹大、便雅悯眾人哪,要听我说,你们若顺从耶和华,耶和华必与你们同在。你们若寻求祂,就必寻见;你们若离弃祂,祂必离弃你们。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没有训诲的祭司,也没有律法,已经好久了,但他们在急难的时候归向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寻求他,他就被他们寻见。那时,出入的人不得平安,列国的居民都遭大乱,这国攻击那国,这城攻击那城,互相破坏,因為神用各样灾难扰乱他们。现在你们要刚强,不要手软,因你们所行的必得赏赐。」亚撒听见这话,和俄德儿子先知亚撒利雅的预言,就壮起胆来,在犹大、便雅悯全地,并以法莲山地所夺的各城,将可憎之物尽都除掉;又在耶和华殿的廊前,重新修筑耶和华的坛。」先知亚撒利雅说的预言也是悟性的话,不是需要翻译的方言,或人测不透的话。《耶利米书》第一章第9节,「於是耶和华伸手按我的口,对我说:『我已将当说的话传给你。……』」原文很生动,是神把祂的话放在耶利米的口,使耶利米能一字不差的表达出来。这也不是神秘的东西。《以西结书》第二章第8节,「人子啊,要听我对你所说的话;不要悖逆像那悖逆之家,你要开口吃我所赐给你的。」第三章第1-4节,「祂对我说:「人子啊,要吃你所得的,要吃这书卷,好去对以色列家讲说。」於是我开口,祂就使我吃这书卷,又对我说:「人子啊,要吃我所赐给你的这书卷,充满你的肚腹。」我就吃了,口中觉得其甜如蜜。祂对我说:『人子啊,你往以色列家那里去,将我的话对他们讲说。』」以西结吃了神的话,就说神的话。重点还是,悟性的领受,也说出悟性的话。

如果你眞的被圣灵感动,你说的就眞的是上帝的话。《阿摩司书》第一章第1-3节,「……阿摩司得默示论以色列。他说,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发声;牧人的草场要悲哀;迦密的山顶要枯乾。耶和华如此说,大马色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為她以打粮食的铁器打过基列。」阿摩司说的,就是耶和华说的。这中间的媒介就是神的灵。《阿摩司书》第三章第7节,「主耶和华若不将奥祕指示他的僕人眾先知,就一无所行。」直接的翻译就是,「神与祂的僕人眾先知开诚相交。」这「相交」,就是《约翰一书》第一章第7节讲的,「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儿子耶穌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也就是「团契(felllowship)」、「联合」、「结合」。神的僕人一定要跟三位一体的真神有相交。这种个人与神的灵在内室裡的相交,会让他跟其他弟兄姊妹有美好的团契。神的僕人与神结合,这是先知领受、传扬上帝话的一个特点。当然这一点,在《新约》、《旧约》都是一致的。《耶利米书》第二十三章第18节,「有谁站在耶和华的会中,得以听见并会悟祂的话呢?有谁留心听他的话呢?」这个「会」,就是「相交」。「耶和华在祂的会中」,意思是当神默示先知的时候,也是要让大家领受到这个祝福,或警告,或提醒。

假先知
《申命记》第十三章讲到,「假先知所讲的教义是错误的」。第十八章说:「讲的预言若不成就,也无效验,是假先知」。《耶利米书》第二十三章第14节,「我在耶路撒冷的先知中曾见可憎恶的事:他们行姦淫,作事虚妄,又坚固恶人的手,甚至无人回头离开他的恶。他们在我面前都像所多玛;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像蛾摩拉。」道德败坏是假先知。先知(prophet)和预言(prophesy)的英文很像,人往往就误以為先知就是预言未来的。其实,先知不光是未卜先知,预言将来的祸福;先知也是在责备现在,要人悔改归向神;先知从来也不是发明什麼新道理,而是要人回到过去上帝的啟示《摩西五经》。所以不要以為先知是讲到将来的事情,先知也是很强调现在,特别是过去神所啟示的。《以西结书》第十三章2-9节说:「「人子啊,你要说预言攻击以色列中说预言的先知,对那些本己心发预言的说:『你们当听耶和华的话。』」主耶和华如此说:『愚顽的先知有祸了,他们随从自己的心意,却一无所见。……这些人所见的是虚假,是谎诈的占卜。他们说是耶和华说的,其实耶和华并没有差遣他们,他们倒使人指望那话必然立定。……』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你们说的是虚假,见的是谎诈,我就与你们反对。这是主耶和华说的。我的手必攻击那见虚假异象,用谎诈占卜的先知;他们必不列在我百姓的会中,……;你们就知道我是主耶和华。』」所以,凭己意发预言的有祸了。今天我是很担心那些在教会裡训练人说智慧言语、知识言语的,要是凭己意而说,真是有祸了。

十八16 正如你在何烈山大会的日子求耶和华你神一切的话,说:『求你不再叫我听见耶和华我神的声音,也不再叫我看见这大火,免得我死亡。』17 耶和华就对我说:『他们所说的是, 18 我必在他们弟兄中间,给他们兴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19 谁不听他奉我名所说的话,我必讨谁的罪。

第16节,百姓不要听见耶和华我神的声音。耶和华就说:『他们所说的「是」。』这个「是」,并不是说他们所说的是值得鼓励的,而是就他们现在胆怯的情形下,还是透过摩西来说比较好。事实上,我们在《诗篇》裡面,一个属灵的人是很渴慕听到上帝的话,看的上帝的异象。如果那不是一个骄傲或好奇,而是愿意更谦卑的认识神,那麼听到神的声音,或看到神的大火,都是一件好事。当神很软弱的时候,神也在歷世歷代兴起一些中间人,让百姓能够接受祂的话。当然也在这些中间的过程中產生一些失真──使人对神比较不敬畏。例如很多人自己不看《圣经》,要牧师来看《圣经》;自己不祷告,你為我祷告就好了。这就失去上帝的美意,上帝总是让我们藉著这些祂兴起的人,让我们越来越亲近祂。这些人可以有很多的层次。如果他们不奉主名向我们说话,神会向他们追讨我们丧命的罪;如果我们不听他们所传讲的上帝的话,我们必死在自己的罪孽之中(结三18-19)。

十八20 若有先知擅敢託我的名,说我所未曾吩咐他说的话,或是奉别神的名说话,那先知就必治死。』21 你心里若说:『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话,我们怎能知道呢?』22 先知託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

第十三章曾经讲过,先知讲的若不合过去讲的教义,就是假先知;现在如果他提出一个新预言,如果没有成就的话,也不是真先知。先知是在讲上帝的话,但我们也不要把先知和祭司的工作分得那麼清楚,事实上,他们有很多重叠的地方──祭司和利未人也常常要用上帝的话来教导人;而先知也常常作祭司的工作,叫神跟人和好。《圣经》裡讲到的第一个先知是亚伯拉罕,在《创世记》第二十章第7节,耶和华对亚比米勒说:「现在你把这人的妻子归还他,因為他是先知,他要為你祷告,使你存活。……」亚伯拉罕作祭司的工作──祷告,让神跟人和好。阿摩司和很多的先知虽然常常责备罪人,但《阿摩司书》裡他也是像摩西和亚伯拉罕一样,作祭司的工作──祷告祈求神叫人能得到神的赦免,叫神能跟人和好。今天牧师作的也是这两个工作。当然传讲上帝的话并不是传讲我们自己的意思,叫人跟神和好,也不是藉著请人家吃香的、喝辣的,而是藉著《圣经》的话和神的灵。

 

--------------------------------------------------------------------------------

[1]  约一21「他们又问他说:『这样你是谁呢?是以利亚吗?』他说:『我不是。』『是那先知吗?』他回答说:『不是。』」约六14「眾人看见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约七40「眾人听见这话,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徒三22「摩西曾说:『主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们兴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们所说的,你们都要听从。』」徒七37「那曾对以色列人说:『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们兴起一位先知像我的』,就是这位摩西。」

[2]  撒上十九22-24「然后扫罗自己往拉玛去,到了西沽的大井,问人说:『撒母耳和大卫在哪裡呢?』有人说:『在拉玛的拿约。』他就往拉玛的拿约去,神的灵也感动他,一面走一面说话,直到拉玛的拿约。他就脱了衣服,在撒母耳面前受感说话,一昼一夜露体躺卧;因此有句俗语说:『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

返回本卷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中国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