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返回本卷目录

摩西逝世

   

读经:申34章

内容:

一、俯瞰迦南

34:1  摩西从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与耶利哥相对的毗斯迦山顶。耶和华把基列全地直到但, 

34:2  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犹大全地直到西海, 

34:3  南地和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琐珥,都指给他看。 

34:4  耶和华对他说:“这就是我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之地说:‘我必将这地赐给你的后裔。’现在我使你眼睛看见了,你却不得过到那里去。” 

本章讲述摩西的逝世。开头这里,摩西虽然多少有些遗憾,因为只能观看却不能进入,但遵照神的吩咐攀登尼波山,爬上了毗斯迦山顶。神按着逆时针方向从约旦河东迦南北境的基列全地,经西海(今地中海)和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死海南端的琐珥,全部指给他看。毗斯迦山很可能是尼波山的一座高峰(32:49;民23:14)。此山海拔800米,从山上远眺,东边只可见到基列的高地,两边也只及犹大的群山。但是在神的帮助下,摩西是可以将迦南地巡视一番的。相信他在看的时候,心中满了喜乐,为神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美地而感恩。

二、死在山上

34:5  于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34:6  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 

34:7  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 

34:8  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为摩西居丧哀哭的日子就满了。

摩西眺望迦南全地之后,就逝世了。一代属灵伟人,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之后撒手尘寰,被神接到乐园之中(比较太17:3)。他逝世的年龄是120岁(31:2),临终前仍然精神矍铄,眼明心亮。神将他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山谷中(3:29;4:46),但是他的坟墓没有任何人知道。据犹太人传统,神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避免后人去敬拜他的骸骨,陷于罪恶之中。山下的以色列人得知摩西的死讯之后,像对待他的哥哥亚伦那样,也为他哀哭了30天(民20:29)。

问题是既然没有人知道摩西葬在哪里,那么他逝世的情景又是怎么被人知道的呢?山下的百姓又是怎么得知他的死讯呢?显然这些内容不会是摩西所写。很可能他并不是单独上山,像往日一样有约书亚陪同(参出24:13;33:11;民11:28);而他逝世的情景是由约书亚亲眼目睹之后,下山告诉以色列人(但遵照神的吩咐不透露摩西的墓地),并且加以记录。就是说,约书亚不但担负起领导以色列人进军迦南的重任,也担负起写作圣经的重任。

5节中称呼摩西为“耶和华的仆人”,这是旧约首次出现的称呼,也是摩西五经中唯一的一次(比较民12:7-8)。

三、顺从新领袖

34:9  嫩的儿子约书亚,因为摩西曾按手在他头上,就被智慧的灵充满,以色列人便听从他,照着耶和华吩咐摩西的行了。 

摩西逝世了,以色列人就顺服神所立的接班人约书亚,准备进军迦南地。

四、评价摩西

34:10  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 

34:11  耶和华打发他在埃及地向法老和他的一切臣仆,并他的全地,行各样神迹奇事, 

34:12  又在以色列众人眼前显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

本章最后,对摩西的品格和能力作了高度的评价。他与神的关系极其亲密(“面对面”,见出33:11;民12:6,8),行神迹无人能及。他是所神拣选的伟大领袖,是神的发言人和代表,集先知、审判官、祭司和行政首长于一身。神通过他给以色列人颁布了一部充满人道精神的律法,为现代法典的模范。

神最初差摩西往埃及去见法老时,他不肯去,因为他自觉是个“拙口笨舌的人”(参出4:10),但是他对以色列人所作的三次晓谕,却成为一卷《申命记》。神赐给他大能,使他由不善辞令的牧羊人变成民族领袖、一位词锋犀利的演说家;藉着他的勇气、谦卑、智慧,将作奴仆的以色列人,塑造为一个大民族。不过摩西倒是个不矜夸的人,他不把这些成就放在心上而沾沾自喜。直到临终的时候,神仍然是他最崇敬的。在他一生之中,他对神的敬爱、尊重与日俱增。他知道,不是由于自己伟大才带来一切成功,乃是由于他所信靠的是伟大的全能者,才有如此的光景。在以色列的王国时代,虽然有许多大有能力的先知,如以利亚、以利沙等,但是直到一千多年以后,才有一位比摩西更伟大的先知出现──他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参18:15, 18)。

五、反省反思

1、既然没有人知道摩西葬在哪里,那么他逝世的情景又是怎么被人知道的呢?

2、摩西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当向他学习哪些?引以为戒的又是哪些?

返回本卷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中国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