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返回本卷目录

无理要求?(十12~十一17

思想 圣经中有许多要求,你认为有哪些是属于「无理要求」呢?

  神对以色列人的要求,可概括分为五方面:敬畏祂;行在祂的路上;爱祂;事奉祂;遵守祂的诫命、律例(十1213),这包括他们的内心态度、外在行为,总意是他们要全心全意的顺服跟随神(十一13)。神有此要求,并不是无理的,每个要求都是理由充足的。

 .一切属神(十14)。这里所指的是神拥有一切,包括一切生物在内,这也是我们所当承认的。

 .至大的神(十1718)。这段经文描述神的伟大与至高,超越一切;祂又观看人的内心,为受屈者伸冤;并赐食物予缺乏的人。

 .拯救者(十19)。神自埃及救他们出来,是他们生命的重造者、国度民族的创造者。

 .赐福者(十22)。自列祖七十人以致无数的人民百姓,均是神所赐给他们的福分。

  以上四个原因,足够神要求百姓作出全心全意的事奉,神既是那位万民的拥有者及独一的神;祂也是以色列人的保守者、创造者,那么,事奉祂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十一117再将以色列人的蒙恩过程细述,用以再作更深入的提醒:以色列人的历史(17);应许地的美好(十一812);美地的丰富(1317)。这一切,是神对以色列人要求的基础,无论是回顾或前瞻,神是真实与可信的。对于这样的一位神,你愿意接受这一切「苛刻」的要求吗?你以为神这样对以色列人作出要求,是合理的吗?

祈祷 主,我要全心全意的爱、事奉、行的道、遵行的律例典章,又以敬畏的心度日。

 

得福与受诅(十一1832

  1825节是重述一些前面已经讲过的话,比较18与六819与六7、四91020与六921与六2、四4022与六1723与四38、九124与一7825与二25、七2324。上述摘要的重述,表示作者十分重视这些要点。凡是人以为重要的地方,也必多方重复,盼望在听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尝试集中思想2632节的意思。摩西嘱咐以色列人在取得迦南地后,要在两座山之上,大声宣告咒诅与祝福的话,其进行情况可参看約书亞记八章。选择这两座山可能有两个重要的含意:

   基利心山位于南面,代表丰盛繁茂;而北面的以巴路山则代表缺乏;

   基利心山树木覆盖;而以巴路山则显得光秃,因而从外表与地理的位置上,均有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神为得福与受诅的因由提出界线:若要得福,只要遵守神的诫命律例;若要受祸,则偏离神和事奉别神吧。一切的诫命,实则只指明属神的人当以真心对待神,单以祂作为人生的指引、标准与依赖者。今日当我们寻求神的福气与恩典的时候,你愿否以爱神作为你生命的基本质素呢?得福与受祸乃在乎人心意的转变,若人的心专向神,就会像以色列人一样蒙受丰富的恩惠;偏离神,也必从神手中领受祂的惩治与祸患。

  今日也是我们该作决定的时刻,犹疑乃表示我们仍有很多事物不能放下;不愿立刻活在神的里面;不愿以全心全意爱我们的神。弟兄姊妹,你选择甚么呢?

思想 你以为自己今日是在得福还是受祸的光景中呢?你愿意得更多的恩典吗?──《新旧约辅读》

 

  你要爱耶和华你的上帝,常守他的吩咐、律例、典章、诫命 这是本段经文上帝向选民要求作爱的反应之总结语。但按现有经文的排列和分章,却把它当作是下一段,即十一章的导言。

{\Section:TopicID=381}12~十一1

  在回顾以色列人于何烈的叛逆,指出上主听允了摩西的代求,没有将他们灭绝,乃重新赐下由摩西凿出的两块石版上,上帝给予以色列人的诫命后,证明了上帝对他们有立约的慈爱,所以作者语重心长的要求与上主立约的百姓,要敬畏上帝,亲爱祂,事奉祂,遵守祂的一切诫命礼仪,并从心里行割礼,成为新造的人,看顾孤儿寡妇,善待在他们中间的外国人。

五 陈明祝福与咒诅的话 十一232

  这一大段经文(十一232),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首一部分是225节,是以一种怀旧的情怀,指出以色列人曾经亲眼看见上主所作的大事,所以要求他们当遵守所吩咐的一切诫命,使他们好在应许之地得蒙看顾。第二节分为2632节,不但是本大段经文的结束语,也用来作为一至十一章的总结话,就是陈明达致祝福和咒诅之道。

  我们之所以认定这一大段经文,是承接十12起的语句,为来自南国的编修,是因为1317节和何二813的主题相近;而27节又和被掳前晚期的申命记派的智慧训诲诗,即诗七八篇类似。在这大段经文的第一部分(225节)中,其具有礼仪律的形式,亦与被掳前的王室诗,即诗七十二篇,甚为合。

{\Section:TopicID=383}1 你们亲见上帝的作为 十一27

{\Section:TopicID=384}十一2

  你们今日当知道 请参看四39的注释。

  我本不是和你们的儿女说话 申命记是以立约的形式来讲述上帝的律法。律法是在人活的时候,才管得人(参看罗七1)。因此,这立约和诫命,不单不是与他们的列祖立的或颁布的,乃是与今日在场存活之人立的(参看五23的解释)和颁布的。同样,这立约之律法的话,虽然要他们用来教训儿女,却不是只为他们的儿女说的,乃为当日的听众和读者而讲而写。申命记的作者,是承受了先知的衣钵。先知虽然讲论过去和预言未来,却是用为教训今日的人而发的。

  因为他们不知道,也没有看见…… 事实上,在摩押平原与上主重新立约的人,也不知道且没有亲自看见上帝在埃及、过红海,和旷野中怎样对待以色列人的事。他们是崭新的一代;那亲眼见到出埃及的事迹者,除摩西、約书亞和迦勒之外,都在旷野中死光了(二14)。但这句话的暗示,乃认为听者是知道,也看见过上主的这些管教、威严、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的。不错,他们是知道,且看见\cs8了,是藉立约的纪念,在这仪式上,把出埃及,过红海和在西乃立约的事,都一一的重现在他们的脑海和眼前了。

{\Section:TopicID=385}十一35

  他在埃及中向埃及王法老,和其全地所行的神迹奇事 有关这些神迹奇事,请参看出埃及记七至十五章。有关法老,请参看六21的注释。

  将他们灭绝直到今日 这句话明显的并不单指那记在出十四2131,有关埃及军兵被海水淹没的事,也暗示是在亚述(或甚至巴比伦)已经强盛,埃及已被制服的时代。

{\Section:TopicID=386}十一67

  并他在旷野怎样待你们 有关旷野,请参看一19的注释。上帝在旷野中,使他们一无所缺(二7),给他们引导,赐他们吗哪,令他们在四十年中衣不破、脚无肿,且多方试炼和管教他们(参看八25)。

  吕便子孙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 有关吕便,请参看三12的注释。关于大坍和亚比兰,并他们的家眷与帐棚,和他们的一切活物,为地裂口吞灭的事,记在民数记第十六章。该章经文,原记述可拉和其同党敌挡摩西和亚伦。但因可拉是利未人,而申命记的作者,既与祭司利未人有极大的关联(请参看本书绪论中有关「编写者」项),所以这里完全不提可拉的名字。

  惟有你们亲眼看见耶和华所作的一切大事 前面第2节的看见,并不用亲眼,因为按历史事实,当年聆听摩西在摩押平原讲话的人,是新的一代,而他们的儿女也只能在仪式的纪念上「眼见」出埃及所发生的一切。但可拉党人,伙同大坍和亚比兰等人反叛摩西、亚伦之领导的事,却可能是亲眼看见的。不过,在生活背景上言,这第67节的话,却可能暗示北国以色列于主前七二一年被亚述国吞灭的事。为这原因,作者就不必提及民十六章中的叛党首领为利未人可拉了。

{\Section:TopicID=387}十一27

  爱上帝的人,就当常守上帝的吩咐和其一切的诫命典章的话,并不是只为教训他们的儿女而说的,因为他们是没有亲眼看见上帝大能的作为。当年听这话和看这著作的人,不论是从历史事实上所讲的在摩押平原的以色列人,或从生活背景上所说到的在北国被亚述吞灭后的犹大人,都亲眼看见了上主所作的一切大事。

2 遵守诫命就必蒙福 十一817

{\Section:TopicID=389}十一89

  所以你们要守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诫命,使你们胆壮…… 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基因于内在的心意。心意清洁纯良,其气便刚,其胆也壮。若内心虚怯,其气便衰,其胆也弱。内心虚怯的原因,主要就是心意不正,作虚弄假,违背上帝的诫命而来的。所以,遵守上帝的诫命,是使以色列人胆壮,能以进入迦南,得那应许之地的重要根基,也是今日之人的成功之道。

  并使你们的日子,在耶和华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给他们,和他们后裔的地上,得以长久 不但是得应许之地,须靠遵守上主一切的诫命,藉得气强胆壮,持守应许之地而不被外邦人逐出,亦靠赖这同一的与上主的关系如何而定。因为遵守上主的一切诫命,则与上主的关系良好,反之就关系破裂,会遭上主怒气而藉外邦人来作惩罚。

  那是流奶与蜜之地 这是通常用来形容应许之地的丰富出产的话。请参看六3的注释。

{\Section:TopicID=390}十一1012

  不像你出来的埃及地……用脚浇灌,像浇灌菜园一样 埃及是不下雨的地方。在埃及耕种,完全是靠尼罗河在每年四至六月间,因上游有大雨而来的水涨作为灌溉。河水不涨时,便须到河里去担水来作浇灌之用,所以是用脚浇灌

  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 这是把应许之地和埃及比较的另一幅美景图。凡到过这两地旅游的人都会觉察到:埃及是一片沙漠地带,其山不高,其谷不深;迦南地却有超越一万呎的高山,也有低于海平面一千三百呎的洼谷。埃及无雨,到处都干燥异常,尘沙飞扬;迦南地,特别是在北部和高山区,雨水充足,大地滋润,草木茂生。为这缘故,主前二千多年的一位埃及将军北征,到米吉多后刚遇下雨,使他惊奇的派人回国急报说:迦南的尼罗河是在天上。

  是耶和华你上帝所眷顾的…… 这数节经文,对应许之地的描述,与前面六1011和八710的描写迥然不同。前两处仅讲述应许之地的城市和出产,这里却把它和他们自那里出来的埃及相比,并亟言上主的看顾和眷爱。

  从岁首到年终 这词组不单用来形容上帝整年都对迦南地眷顾,乃表明终生和日日的照拂的意恩。

{\Section:TopicID=391}十一1315

  我必按时降秋雨春雨,在你们的地上 这是遵守上帝的诫命之蒙福的一种。注意原文用我,所指的乃上主。作者似乎忘记了,这第二篇讲词的演讲者乃摩西。为这原因,和合本将这我字,改为他字。但为存真起见,在小字里仍注明「原文作我」。另一要注意的,是秋雨春雨的原文,乃前雨后雨。前雨通常在阳历十月,后雨则在阳历的四月。按这说法,则可知这作者是在大卫、所罗门改用秋历为国历之后,并在主前六○四年约雅敬臣服巴比伦而改行阴历,即使用春历之前的这段期间的人(请参看本书绪论的「用词方面」和「编写者」)。以色列地在秋雨后,地土便被扒松。冬天播撒的种子,全靠充沛的春雨和阳光的交织,藉有丰富的收成。

  使你们可以收藏五谷、新酒,和油 我们中国人称五谷时,通常指的是稻、麦、黍、稷、菽。这些东西,在以色列都有出产。新酒指的乃是由葡萄汁酿制而成的葡萄酒。油有多种,但以色列地最著名且产量最丰的,乃是橄榄油。这些产品,都是在秋雨前就收藏了的(请参看十六13的注释)。

  并使田野为你的牲畜长草 申命记很有人道精神,不但要求选民要善待孤寡和寄居的,且申述上主的恩慈,是眷顾及于牲畜禽兽的。所以在为人的食用储备之外,也道及为牲畜长草作食物。

{\Section:TopicID=392}十一1617

  这两节经文,是这段警戒谨遵上主诫命才能蒙福的结束语。原文的谨慎,不只是在消极上不做甚么,乃是在积极上要注意些甚么。要注意内心不受迷惑,而隔离上帝,以致去事奉敬拜别神。不谨慎,受迷惑,隔离上帝而事奉敬拜别神的结果乃是: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上主怒气发作的表现乃是:天闭塞不下雨(旱灾),地也不出产(饥荒),你们……速速灭亡(死难临到)。

{\Section:TopicID=393}十一817

  这段经文,以埃及和应许之地作比较,来指出上主向以色列人的列祖起誓应许所赐的迦南,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美地。藉此以劝勉以色列人遵守上主的诫命,使得时降甘霖,滋润大地,而可适时播种,秋收冬藏。否则的话,上主会以旱荒和死难来显示祂的震怒!

3 当恒忆上主之言 十一1825

{\Section:TopicID=395}十一1819

  你们要将我的话存在心内 古以色列人也和中国人一样,不但认为心为思维的所在,也是储存记忆的地方。将上帝的话储存,不但为记忆,亦藉以能作反复思想的资料。

  留在意中 原文的意字是 nephesh ,就是前面六5的「性」字。原意亦可作存在皮囊之内的真我,或内里的人。这意思就是说,要把上帝的话放在你里面的真我之内,使它发生果效,而不只是摆在外面挂一个招牌而已。

  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请参看六8的注释。

  也要教训你们的儿女……都要谈论 请参看六7的注释。

{\Section:TopicID=396}十一2021

  又要写在房屋的门框上,并城门上 请参看六9的注释。

  使你们和你们子孙的日子……得以增多,如天覆地的日子那样多 这句话虽然可以用中国人的俗话来形容为「长命百岁」,或「天长地久」。但原意却不只在人寿的久长,乃在于能长久的住在应许之地,就是永不被逐出迦南的意思。

{\Section:TopicID=397}十一2223

  你们若……行他的道,专靠他 这第22节是条件子句。这子句有四个条件:(一)留意谨守遵行诫命;(二)爱上主;(三)行他的道;(四)专靠他。满足这些条件,就会有如下的结果:

  他必从你们面前赶出这一切国民……你们也要得他们的地 这些国民,所指的当然就是七1所提到的那七国的人。上帝会为以色列人把他们逐出迦南,将他们的地赐给以色列人为业。从人看来,这原是无法做到的事,因为他们原是比以色列人为更大更强的国民

{\Section:TopicID=398}十一2425

  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都必归你们 这是指凡以色列人走过的地方,都要归他们控制。但这也有个范围,就是:

  从旷野和利巴嫩 旷野是指埃及和西乃以外的沙漠地,就是通常称为犹大旷野的。利巴嫩\cs8按以色列人的观念,并非指全部利巴嫩山脉,乃是利巴嫩的黑门山(请参看三89的注释)。这是指南从犹大旷野起,北至黑门山止。

  并伯拉大河直至西海 伯拉大河就是幼发拉底河,乃在以色列地的东面;西海指以色列地西边的海,就是地中海。这意思是指以色列的境界,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迄地中海,都包含在内。

  必无一人能在你们面前站立得住 这是在争战的事上,无一国或一城的人,能与以色列人对抗的意思。

  使惧怕惊恐临到你们所踏之地的居民 这表明是圣战,是上帝为以色列人争战,因此应许之地的原居民,会闻风披靡,再也无胆量来与以色列人争战。

{\Section:TopicID=399}十一1825

  虽然后期的犹太人,为表示虔诚敬畏上主,会把这段自十一1321的话,写在经文盒子中,系在左手前臂和额上,作为「佩戴的经文」,但作者的原意却在于将上主的话紧记于心,反复思想,并作为行为的南针,也教训儿女如此遵行,藉得久居应许之地。为使读者对这观念印象深刻,作者更重复强调,以色列人若如此遵行上帝的道,专靠上主,则他们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仇敌要闻风披靡,因为是上帝自己为他们争战,24节所言的境界,也是大卫和所罗门时代的国境,这也成了其后以色列人心目中的国境目标。

4 基利心山的祝福和以巴路山的咒诅 十一2632

{\Section:TopicID=401}十一2628

  祝福 请参看一11的「赐福」和十8的「祝福」之解释。

  咒诅 在原文,这词最常用 ~a{rar 和 Qa{lal 这两个字。原义是用言词希望他人受害,或用为证明自己所言为真,否则自愿受害。但当使用在上帝对人的咒诅时,却包含上帝对罪恶的谪发(参看民五2123;申廿九1920);对罪恶的判断(参看民五222427)和因这判断而遭致的结果(参看耶廿九18)等。按古以色列人的观念,言语并不单是一种声音,乃是在发出以后会发生果效,且其果效是常存的。因此,不论是祝福或是咒诅,只要在这言词发出之后,便会产生言词所包含的意义之果效,且是不能更改的果效。为这原因,咒诅乃是一件很严肃而且是非常严重的事。

  你们若听从耶和华你们上帝的诫命,就必蒙福 这已是申命记一再重现的词句,并特别是与十诫的颁布有关联(请参看五10)。

  你们若不听从耶和华你们上帝的诫命……,就必受祸 这也是申命记一再重现的语句,并特别与颁布十条诫有关联(参看五9)。特别要注意的乃是,这不听从诫命乃主要的以违背上帝的道而事奉他神为更大的罪恶,因此受祸也更大。

{\Section:TopicID=402}十一2930

  基利心山 这山在古示剑城西北约三公里处,与北面之以巴路山把山谷路径形成一个瓶颈地带,为保护进入耶京的一个防守重点。基利心山最高处海拔二八四九英尺,约坦曾站在这山上讲比喻谴责示剑人(士九7起)。按撒玛利亚人的传统,基利心山就是亚伯拉罕要献以撒的摩利亚山(创廿二2起),也是申命记所指的中央圣所所在地(十二5),故此是他们认为应当礼拜的地方(参看约四20)。因本段经文和廿七1112的叙述,书八3335就记述約书亞于进入迦南后,就在这地按摩西的吩咐行了祝福的礼仪。

  以巴路山 这山在基利心山之北,且为较高的一座,海拔三○七七英尺之高。摩西吩咐要把写有律法的石头竖立在这山上,并在此筑一石坛为献祭之用(廿七18),且要有六个支派的人站在这山上来宣布咒诅的话(廿七13)。所以在进占迦南后,約书亞便遵命而行(书八3035)。

  在约但河那边,日落之处 这是说明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均在河西。

  在住亚拉巴的迦南人之地,与吉甲相对 按这话,是把这两座山放在约但河谷,而不是在中部的高原区,便是在地理上的错误。这错误的来源,可能是把中央圣所与吉甲的对面之耶利哥平原守节相混了的缘故(参看书五115)。

  靠近摩利橡树 这摩利橡树地,却又的确是在示剑地区(参看创十二6)。

{\Section:TopicID=403}十一3132

  你们要过约但河……在那地居住 这是以摩西在摩押平原向以色列人劝勉的说法,要他们进应许之地,住在那里,而不以约但河东所得的两支派半之地为满足。

  你们要谨守遵行我……的一切律例典章 这是结束这大段经文时常用的训勉。但这训勉之听从与否,却关系他们之蒙福与受诅,是极为重要的关键。

{\Section:TopicID=404}十一2632

  在结束这大段经文时,编写者指出摩西语重心长的将祝福与咒诅的关键,重复的向以色列人指陈:听从上帝的诫命,遵守祂的律例典章,就必蒙福;反之,偏离上帝的道,随从事奉别神,必将受祸。为证明这祝福与咒诅的确定,摩西特别指定迦南中部高原区的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为确证。这两山至今仍矗立示剑,即现代的那不列斯(Nablus)之北端,且仍为原居民撒玛利亚人的神圣之地。每年的逾越节和住棚节,均仍在基利心山上举行庄严肃穆而极为繁复的献祭和礼仪。但因申命记的修订者和五经的编辑者,均在被掳时代于巴比伦完成其工作,所以将这传统与吉甲对面耶利哥平原的传统(书五章)相混合,以至把这二山说成是在约但河谷之地。──《中文圣经注释》

返回本卷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中国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