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26 《先祖与先知》第493-498 《证言》卷一第122页;《证言》卷三第239,264页;《证言》卷四第564页2-4 《先祖与先知》第493页 4 《证言》卷三第264页 5-12 《先祖与先知》第494页 6 《证言》卷三第266页 6,7 《证言》卷三第264页 6-9 《证言》卷四第491页 7 约书亚的怀疑和不信——约书亚为尊荣上帝表显出真正的热情,但是他的祈求却掺杂着怀疑和不信。约书亚认为上帝既带领祂的子民渡过了约但河,怎么又把他们交在外邦势力的手中。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符合以色列民领袖的身份。约书亚的沮丧和不信是不可原谅的,因为上帝曾为拯救祂的子民而施行了大奇事,并一再应许祂必与他们同在,赶出那地的邪恶居民。 但是我们慈悲的上帝并没有因祂的仆人的过失而生气。祂慈悲地接纳约书亚的自卑和祷告,同时又温柔地责备他的不信,向他说明他们失败的原因(《时兆》1881.4.12)。 10 《证言》卷四第493页 10,11 《证言》卷四第492页 10-12 《证言》卷三第264,520页 10-13 《给传道人的证言》91页 11-13(书22:15-24) 上帝憎恶偶像崇拜——上帝在此表明祂对偶像崇拜的憎恶。那些外邦民族不敬拜永生的上帝,反而尊崇鬼魔。神龛、殿宇、美丽的雕像、昂贵的纪念碑以及一切最精巧而贵重的艺术品,都体现了他们甘心受制于撒但欺骗的思想感情。 人心自然倾向于偶像崇拜和自高自大。异教崇拜的华丽物品很讨人喜欢,会引诱以色列民离开对上帝的事奉。为了排除这个试探,上帝吩咐祂的百姓销毁这些偶像崇拜的物品,否则要受到上帝的憎恶和咒诅(《时兆》1881.4.21)。 12 《证言》卷三第239,267页 12,13 《给传道人的证言》428页 13 《证言》卷一第140页;《证言》卷三第267页 16-19 《先祖与先知》第495页;《证言》卷三第268页;《证言》卷四第492页 16-26 必须查出罪恶并予以斥责——亚干的历史是一个严肃的教训,就是一个人的罪可能使上帝的怒气临到整个民族,直至罪恶被查出来得到处罚为止。罪恶是具有腐蚀性的。一个患上致命的麻疯病的人,可能感染成千的人。百姓的监护人若不忠心地查出罪恶并予以谴责,他们就是不忠于职守。许多人不敢谴责罪恶,唯恐失去自己的职位或声望。有人认为谴责罪恶有失仁慈。上帝的仆人不可以把个人的情绪带进他奉命所作的责备中。他负有最严肃的职任,要传达上帝的话,而不顾人的好恶。他必须直言无隐地指出罪恶。凡因疏忽和冷漠使上帝的名受到自称为祂子民者羞辱的人,必与犯罪者同列,在天上的记录册中与他们的罪有分。…… 上帝的爱决不会导致对罪的轻视。它决不遮盖和原谅未经承认的过错。亚干悔之已晚。律法与它的创立者一样是不变的。它涉及我们的行为,思想和感情。它追踪我们每一个秘密的动机。人因放纵罪孽而轻看上帝的律法。许多人向同胞隐瞒自己的罪,还自慰说上帝不会严加监察。然而祂的律法是公义的伟大标准。到了上帝审判的大日,人的一举一动都要与律法进行对照,包括不论善恶的每一个秘密。心灵的纯洁会导致生活的纯洁。犯罪的一切借口都是无效的。上帝若指证人有罪,谁能为他辩护呢?(《时兆》1881.4.21) 20 《证言》卷三第271 20-23 《先祖与先知》第495页 20-21 没有悔改的认罪是无价值的——许多自认为是基督徒的人,象亚干那样认罪。他们笼统地承认自己的不配,却不肯承认内心的罪恶。这罪已使上帝的子民招致祂的不悦。许多人就是这样隐瞒了自私,欺骗,对上帝和邻居的不诚实,家中的罪,以及其他需要公开承认的罪。 真正的悔改来自对罪恶性质的认识。笼统的认罪不是在上帝面前虚心的结果。这种认罪使罪人与以前一样自我满足,直到良心变得十分刚硬,不再害怕过去使他恐惧的警告了。过了一段时间,犯罪的行为也显得无罪了。到了他一切的罪被查出来以后,已经为时太晚。那时再也无法用祭牲和供献来洗刷了。查出来以后的认罪和私下向上帝认罪是大不一样的(《时兆》1881.5.5)。 亚干不觉得有责任——亚干所不以为然的事情,给以色列的领袖们带来了很大的忧伤和痛苦。上帝对祂的子民发怒的时候,情况总是这样。负责工作的人深深感受百姓罪孽的沉。他们因上帝的责备而忧伤地祷告。但是亚干作为有罪的当事人却并不感到有何责任。他处之泰然。我们在圣经记录中找不到他有伤心的表示和悔恨或省察的证据。他说:"我实在得罪了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他并没有问,"我们被打败难道是因为我偷了那条金子和漂亮的示拿衣服?"他没有想到藉着认罪和痛悔而改正错误(《怀氏信简》1893年13号)。 证明了上帝处理的正确性——亚干的认罪,虽已为时太晚,救不了他,却证明了上帝处理亚干的正确性,关闭了不断困扰以色列民的试探的门户,使上帝的仆人担负起祂亲自布置的工作(《怀氏信简》1893年13号)。 20-25 《证言》卷三第268页 21 《先祖与先知》第496页;《证言》卷三第239页;《证言》卷五第157页 亚干养成贪欲——亚干在心中养成了贪欲和不诚实,直至对罪的知觉变得迟钝,很容易落入试探。那些明知故犯的人,更容易第二次失败。第一次犯罪既向试探者敞开了门户,他就逐渐打破一切的抵抗,完全占据人心的堡垒。亚干曾多次听到对于贪恋之罪的警告。上帝的律法明文禁止偷窃和一切欺骗的行为。他没有被发现和受到公开的责备,就变得更加大胆了,警告对他的作用越来越小,直到他的心被黑暗的锁链缠住(《时兆》1881.4.21)。 以生命为代价——为了一件示拿的衣服和区区的金银财宝,亚干竟把自己出卖给罪恶,招致上帝的咒诅,丧失了迦南的产业,将来的一切希望,和新地球的不朽继承权。他的确为非分之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时兆》1881.5.5)。 上帝要求清洁的生活——现今有许多人认为亚干的罪是小事,他的过失应予以原谅。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罪的性质及其后果。他们没有认识到上帝的圣洁和祂的要求。常常有人说,上帝不会在意我们是否听祂的话,顺从祂神圣律法的全部诫命。有关处理亚干的记录是给我们的警戒。祂是不会放任罪恶的。…… 宣传真理的人若心怀罪恶,他们维 护真理的斗争,就不会取得成功。人们可能精通圣经知识,熟悉经文,就象以色列人熟悉约柜一样。但他们的心若没有在上帝面前摆正,他们的努力就不会成功。上帝也不会与他们同在。他们对天上律法的义务,没有很高的认识,也不明白他们所教导之真理的神圣性质。主指示说:“你们扛抬耶和华器皿的人哪,务要自洁。”(赛52:11) 单单为真理辩护是不够的。真理价值最显著的证据是从敬虔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否则,最有力的论据也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我们的力量在于藉着上帝的圣灵而与祂联合,而罪恶则切断我们与能力和智慧之源的联系(《评论与通讯》1888.3.20)。 24-25 父母影响的后果——为什么亚干的家人也受到上帝的惩罚?因为他们未曾按照上帝律法的伟大标准接受训练和教育。亚干的父母教育他们儿子的方法,使他认为可以随便不服从上帝的话语。他生活中所养成的原则使他也这样教育他的儿女,使他们同样也败坏了。心与心是相互作用的。惩罚包括亚干的家人证明他们与他一样是有罪的(《怀氏文稿》1894年67号)。 25,26 《先祖与先知》第495页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