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ii. 犹大的疆界(十五1~12) 在十三~十九章中,犹大和便雅悯是得地最多的两个支派。这里的疆界是由南方的沙漠开始,反时针方向记载。在以色列的古史中,东方的边界一直不变,但南方与北方的边界却时有变动。西边朝向沙斐拉(低丘陵地)一带,尤其是沿平原一带,只提到极少数的地名,显示这一带一直未被征服,直到大卫作王,才纳入版图中。508犹大的疆界列在表十(a~d)。 表十:犹大的疆界(十五1~12) 十(a):犹大的南界(十五1~4)
十(b):犹大的东界(十五5a)
十(c):犹大的北界(十五5b~11)
十(d):犹大的西界(十五12)
508 K. Elliger, 'Tribes, Territories of ', 704页。 509 这便是寻的旷野,请参看前面的说明。 510 七十士译本为加低斯。 511 Kallai, 119~120页认为,这个地方太靠南,他看中在约但河谷内的一处溪谷。他主张这里的吉甲便是约书亚记一~十二章的吉甲,靠近耶利哥。 512 R. Boling, 'Where Were Debir 2 and Gilgal 3?' ASOR Newsletter, July-August 1976, 7~8页。 513 同前书。或许与约书亚记一~十二章的吉甲不同。这里与十八17的基利绿应该是相同的。 514 希伯来文的子音也可以读为“马尼他(Merneptah)的水源”。马尼他是主前十三世纪末埃及的法老。参增注:“进入迦南的日期”{\LinkToBook:TopicID=158,Name= 增註:進入迦南的日期}。 iii. 迦勒的地业,第二部分(十五13~19) 这一段也记在士师记一9~15,是接续约书亚记十四6~15。请参阅该处对迦勒、亚巴、亚衲族与基列亚巴的说明。约书亚从犹大的地业中,给犹大人迦勒一块地。迦勒赶出的三个亚衲族,族长之名为示筛、亚希幔、挞买。515 15. 此处提到底璧的第二个名字(从前叫基列西弗),这并不罕见。在应许之地的最早征服记录中,有些著名的地点都曾提到第二个名字。例如希伯仑(基列亚巴)、伯特利(路斯)、但(拉吉)和耶路撒冷(耶布斯)。提到两个名字,或许有双重目的: 第一,它反映出这些有坚垒的中心,种族相当复杂,由从前的名字(如:耶布斯、路斯,或许基列亚巴也可算在内)可以看出,他们的祖先来自北方,或者原是何利人。因此,两个名字暗示,除了迦南人之外,还有其他种族的人(如:比利洗人、耶布斯人等),他们或许是来自北方的人。 第二,它突显出这些征服之地的重要性,因为这些城几乎都是具战略性的城。以色列的重要先祖也都有两个名字(亚伯兰/亚伯拉罕;雅各/以色列;撒莱/撒拉),可为参照。 16~17. 以底璧作为征服该地的赏赐,这作法成为大卫征服耶路撒冷的先例,见撒母耳记下五6~15。在这两个故事中,全军的统帅都作出应许,要给拿下该地的人特别的奖赏。在撒母耳记下第五章,大卫原来是以希伯仑为基地,而他要搬到耶路撒冷。底璧离希伯仑很近,这或许意味,大卫有意仿照约书亚记十五章的记载,来描述他如何以希伯仑为根据地,而征服了另一座城。在这两个故事中,所征服的城都成为参与征服者的产业。 18~19. 押撒要求水泉的故事,让人想起利百加与以撒的相会(创二十四61~67),当时利百加也是 (1) 骑牲口而来; (2) 下牲口;516(3) 提出一项要求;517(4) 从与她接触的那位得着了所想要之物。两则故事都包括了承受神所应许给亚伯拉罕的福。这里特别提及此事,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俄陀聂的后代以此为凭,声称水源(在南方沙漠非常重要,参:诗一二六4)是属他们的,因为当初得这块地的人,是合法得着它的。 对基督徒而言,押撒代表一位不肯放弃产业的妇女。她与福音书中的一些妇女一样,那些妇女来找耶稣,尽管群众和耶稣的门徒都想赶她们走,她们却不气馁。结果,她们终于为自己,或为家人得着了救恩、医治与祝福。(参:太九20~22,十五21~28,二十六7~13;可七24~30,十四3~9;路二36~38,七11~15、36~50,八43~48,十三10~17,十八1~5)。 515 有关这些名字的背景,参导论Ⅲ “古老性”{\LinkToBook:TopicID=108,Name= Ⅲ 古老性}。 516 字根 snh,只出现在这里,以及记同样故事的士一14,和士四21中。这个字的意思不太肯定,但这样译不比别的译法差。参 Butler 的探讨,180~181页。 517 在19节向迦勒提出要求之前,18节先有一句话(NIV)说:“她劝他向她父亲要一块地”。我根据 MT 而不采用七十士译本,那里是俄陀聂劝押撒提出要求。押撒可能是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向迦勒要求。或许她趁某个吉祥的时刻“说服了”他,就是在拿下底璧之时。参 P. G. Mosca, 'Who Seduced Whom? A Note on Joshua 15:18//Judges 1:14', CBQ, 46, 1984, 18~22页。另一种可能为,R. Westbrook 用押撒的故事作例子,声称在古代的以色列,妻子对其嫁妆保有某种程度的权利,不过这些也都成了丈夫的产业。这里的经文正是这种模棱两可的例子。押撒劝她丈夫向她的父亲迦勒要她的嫁妆。不过,她是直接向她的父亲再多要水源。Westbrook 的看法,可以从古代近东类似的法律和婚约中找到支持。参 R. Westbrook, Property and the Family in Biblical Law, JSOT Supplement 113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1), 152~153页。 iv. 犹大城邑清单(十五20~63) 迦勒的征服与得地,是其他地区和其分配的前奏。不过,细节不再详述,只列出一个地区的城邑名。从前对犹大清单的研究,强调各城所组成的地区,以及这些地区的日期与数目。南方一带(21~32节)与西缅的清单可相辉映(十九2~8)。阿尔特认为,西边丘地,就是沙斐拉(33~44节),便是亚杜兰、拉吉、和基伊拉等城市王国所控制的地区。518雷尼注意到,这些地区是依照山地当中东西向的谷地组合起来的。519因此,北边一带包括梭烈(Soreq)与以拉谷(Elah Valleys),梭烈河成了犹大北方的边界。中间一带从以拉谷水界以南,到拉克希施河(Nahal Lakhish)的水界以北。南方一带跨过拉克希施谷,向南到南地(Negev)。还有一区在西边,沿着地中海(45~47节)。这地区在联合王国之前,是不可能被以色列人占领的。南方的山地一带有三个区(48~51、52~54、55~57节),其中包括底璧和希伯仑。58~59节出现了靠北的一个地带。七十士译本在这里还保留了第十二个地区(包括伯利恒),这是 MT 里面没有的。沿着死海的旷野一带,出现在61~62节。根据调查与挖掘,这一带在主前第八世纪之前,还没有人居住。520 有些学者曾主张,便雅悯或但,原来所有的一块地区乃是犹大的一部分。他们注意到,犹大和便雅悯都列有基列耶琳和伯亚拉巴,而犹大和但都列有以实陶和琐拉。521阿尔特把便雅悯和但都算入犹大的清单,而把日期定在约西亚之时。522柯劳斯与莱特认为,但的清单不具历史性,而是边界描述与城邑清单的刻意收集,以填补犹大、便雅悯、和以法莲相交之处的空缺。523他们保留了便雅悯的清单,视为犹大的一部分,将它分为两区,并把日期定在约沙法之时。 卡莱提议,便雅悯清单属于亚比雅时期,而犹大清单则为希西家时期。524阿哈隆尼也将整个写作日期定在希西家的时代。525阿哈隆尼与卡莱把这些清单中伯示麦的漏列,与该地的考古数据联系起来。526卡莱注意到,在希西家背叛西拿基立之前,即主前705~701年,亚实基伦是希西家的盟友,而以革伦、亚实突和迦萨则不是。这三个城都列在这里,因为后来他们被希西家制服。伯示麦没有提到,因为它〔像亚雅伦、基低罗、梭哥、亭纳,和金琐(Gimzo)〕已经于前几代被以革伦征服,现在是以革伦境内的一部分。这个看法的弱点是,它假定虽然希西家已经在政治上控制了以革伦,清单上却没有提到。但依据圣经和古代近东的记载,重新征服了的失土,该城邑总是会列在征服者的版图内,而不再属于被征服之城国的领土(如:以革伦)。它会恢复到“原来”的地位,属于耶路撒冷的一部分。 纳曼主张日期为主前第八世纪。527他偏向于将犹大城邑清单定在一个世纪之后,就是约西亚之时。纳曼认为,约书亚记的作者是在犹大和便雅悯不再分开之时,把城邑清单放在一起的。这两个支派的区分是人为的,反映出要将后期城邑清单与从前支派疆界描述统一的努力。城邑清单并未反映出各家的地业,因为迦勒人在希伯仑之外,还得了三个区(代上二44~45)。这些清单是根据一般性的地区管理而来,将犹大分成南地、沙斐拉(低丘陵地,与非利士人的交界)、山地和旷野,而以便雅悯和耶路撒冷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区。528纳曼否定卡莱的建议,认为不可能在希西家时,因为伯示麦和亭拿两地的 lmlk 瓶盖的印记,都显示在西拿基立入侵之前,这几座城是在直接的行政管理之下,而若说希西家将非利士人的城归并在自己的版图内,历史上却又缺乏证据。529纳曼观察到,约书亚记第十五章的城邑清单,与第八世纪的先知(以赛亚和弥迦)对这地区的说法,和考古学(lmlk 各遗址)之间,关系非常之小。他又注意到,第七世纪亚拉得和拉吉的公文,以及第七世纪“蔷薇封口”式的瓶子所发现的遗址,与这里很接近。耶利哥等遗址被收在西缅的城邑清单中,但耶利哥本是北国的一部分,后来并入亚述。等到亚述于第七世纪从该地撤退之后,约西亚才可能把这里算作他的版图。最后,伯示麦在第七世纪还没有人住,这也可以说明为何它未列在城邑清单中。 有几点值得留意: 第一,这些城邑清单原先只是家族的地业分配,后来发展成为管理文件,这点由约书亚记十二~二十四章的立约情境可以看出,不过,这并不是说,家族的地点就从此不变,尤其是在王国的末后时期,变动乃是常事。 第二,如果这些文件经常在用,成为王国法律系统的一部分,那么,其内容必会因着新城邑的出现而扩张,增加一些细节。这种现象可能一直持续到它不再继续使用为止,就是王国结束之时。 所以,阿尔特与纳曼所观察到的,就是经文中王国晚期的特色,可以显示这些列表一直在使用,但不能以此来指证这些经文的来源。因此,定居的过程和城市清单乃是两回事。这些清单的起源与地业的分配有关,后来则用于管理,这可由其形式看出。530然而,这些分区和地业分配的起始,不应当只从可确认的遗址内之考古遗物来鉴定日期。这些地点的开发,或许是代表迦南地后期的征服过程。表十一(a~l)提供了这些清单的摘要。 {\Section:TopicID=216}表十一:犹大的城邑清单(十五21~62) 请注意,七十士译本的亚历山大版与梵谛冈版,两者约书亚记十五21~62的城邑清单略有不同。在七十士译本栏目下,A 代表亚历山大版内有,B 则代表梵谛冈版内有,AB 表示两者皆有,而“无”则表示两者皆无。梵谛冈版与 MT 的差距,无论是可读的形式,还是子音的形式,都比亚历山大版要大。 十一(a):南方的南地(十五21~32)
经节 地名(NIV) MT 七十士 阿拉伯名 以色列 地图号码 21 甲薛 有 AB 以得(亚拉得)531 有 AB T
Arad T
Arad 162076 雅姑珥 有 AB Kh
el-Gh-arrah? 148071 22 基拿 有 AB Kh
Gazz-e? Kh
Uza 165068 底摩拿 有 AB Kh
edh-Dheiba? Kh
Taiyib 164079 亚大达(亚略?) 有 AB Kh
Aroer532 Kh
Aroer 148062 23 基低斯(加低斯巴尼亚) 有 AB Ain
el-Qudeirat 096006 夏琐 有 B 以提楠533 有 AB 24 西弗 有 A Kh
Kuse-fe?534 提炼 有 AB 比亚录 有 AB 25 夏琐哈大他 有 无 加略希斯仑(夏琐) 有 AB Kh
el-Qaryatein? T
Qeriyot 161083 26 亚曼 有 AB Bir
el-Hamam?535 Be~er
Nevatim 141070 示玛 有 AB 摩拉大 有 AB Kh
el-Wa-ten? Kh
Yittan 142074 27 哈萨迦大 有 AB 黑实门 有 无 伯帕列 有 AB 28 哈萨书亚 有 AB 别是巴 有 AB T
es-Seba536 T
Beer Sheva 134072 或
es-Seba 或
Be~er
Sheva 或 130072 比斯约他537 有 A 29 巴拉 有 AB 以因 有 AB 以森 有 AB Umm
el-Azam?538 148051 30 伊勒多腊 有 AB 基失 有 AB539 T Umm
Betin 138076 何珥玛 有 AB Kh
il-Me-shash 或 T
Khu-weilfeh T
Masos 或 T Halif540 146069 137087 31 洗革拉 有 AB T
esh-Shari ah 或 T
es-eba541 T
Sera 或 TBeer
Sheva 119088 或
134072 麦玛拿 有 AB Kh
Tatrit 143084 三撒拿 有 AB Kh
esh-Shamsaniyat 140083 32 利巴勿 有 AB 实祈(Sharuhen) 有 AB T
el-Farah S.
或 T
Sharu-hen 100076 T
el-Ajjul 094097 亚因542 有 无 临门 有 AB Kh
Khu-welifeh? T
Halif 137087 十一(b):西方丘地:第一区(十五33~36)
十一(c):西方丘地:第二区546(十五37~41)
十一(d):西方丘地:第三区(十五42~44)
十一 ( e) 西方丘地:第四区(沿海平原)(十五 45~ 47 )
十一(f):山地:第一区(十五48~5 十一(g):山地:第二区548(十五52~54)
十一(i):山地:第四区(十五58~59 十一(j):山地:只出现在七十士译本的城邑(十五59a) 十一(k):山地:第五区(十五60) 十一(l):沙漠(犹大旷野)(十五61~62)
518 A. Alt, 'Judas Gaue unter Josia', KS, II, 276~288 (286) 页。 519 A. F. Rainey, 'The Biblical Shephelah of Judah', BASOR, 251, 1983, 7页。 520 Z. Greenhut, 'The City of Salt', BAR, 19/4, July/August 1993, 32~35, 38~43页。 521 十五33、60~61,十八22,十九41。 522 A. Alt, 'Judas Gaue unter Josia'。 523 F. M. Cross and G. E. Wright, 'The Boundary and Province Lists of the Kingdom of Judah'; Fritz, 164页。 524 Z. Kallai-Kleinmann, 'The Town Lists of Judah, Simeon, Benjamin and Dan', VT, 8, 1958, 134~160页。 525 Y. Aharoni, 'The Province Lists of Judah', VT, 9, 1959, 225~246页。 526 亦参 Kallai, 374~375页;Svensson, 43页。 527 N. Na'aman, 'The Kingdom of Judah under Josiah', Tel Aviv, 18, 1991, 3~72页,尤其5~33页。 528 书十五21、33、48、61,十八21。Na'aman 将其与书十40,十一2、16,十二8;申一7;耶十七26,三十二44,三十三13比较。 529 lmlk 封印曾被定在希西家的时代。这些可能代表宫廷分配给全国各个行政中心的用品,以抵挡亚述的围攻。 530 R. S. Hess, 'A Typology of West Semitic Place Name List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Joshua 13~19', 待出版。 531 七十士译本读作“亚拉得”。请注意,这里的地点乃是以色列的亚拉得,与十二14晚铜时期迦南的亚拉得不同。 532 参 Fritz, 165页。L. E. Axelsson, The Lord Rose up from Seir,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Traditions of the Negev and Southern Judah, CBOTS 25 (Stockholm: Almqvist and Wiksell, 1987), 19页,批注,不过,这里还未发现第八世纪之前的遗物。 533 七十士译本将夏琐和以提楠合并成一个地名。参 Fritz, 156、166页。 534 N. Na'ama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ons of Simeon', ZDPV, 96, 1980, 136~152页(145,注38)。他不认为在 Kurnub(Mampsis)一处的遗址是这个地方,因为那是在别是巴谷以南,而这一区没有扩及那么远。L. Axelesson, The Lord Rose up from Seir, 76~77页,依据从前的地理学者,以Kh. Ez-Zeife为这个地方,在亚拉得以南十九哩。参 Svensson, 32页。 535 N. Na'ama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ons of Simeon', 146页。 536 前书,149~151页,建议这是 Bir es-Seba,在今日的 Beer-Sheva 城下面。 537 由于这里与尼十一27平行,G. A. Herion,在 'Biziothiah' in ABD, I, 753页中主张,这里的读法有错误,应当读为“别是巴和它的女儿们”(b noteyha)。 538 Fritz, 165页,根据 Albright, JPOS, 4, 1924, 146、154页,而主张这是可能的地点。 539 B, βαιθηλ。撒上三十27曾提到这一带的一个城叫伯特利,而 N. Na'aman 认为它是 T Umm Betin,参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ons of Simeon', 147页;Fritz, 165页。 540 Na'ama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ons of Simeon', 142~143页提出此一可能性,因注意到 Masos 从第十世纪直到第七世纪都是荒废的。亦参 Fritz, 165页。 541 V. Fritz, 'Where is David's Ziklag?', BAR, 19/3, May/June 1993, 58~61、76页。 542 根据代上六59“亚珊”的读法,W. F. Albright 提议,应当读为亚珊,见 'The List of Levitic Cities' in Louis Ginzberg, Jubilee Volume on the Occasion of His Seventieth Birthday (New York 1945), 49~73 (61)页。 543 这个遗址和下两个遗址,是沿着 Nabal Yarmut 发现的。Fritz, 175~176页。 544 在以楠的前面。 545 Svensson, 38页;Fritz, 166页。 546 Fritz, 166页,把这些地方的位置定在北以 Qubebe 河为界,南达 Kh Khuwelifeh。 547 七十士译本 A 读为 Rennah;七十士译本 B 读为 Rannah。 548 C. R. Krahmalkov, 'Exodus Itinerary Confirmed by Egyptian Evidence', BAR, 20/5, September/October 1994, 60~61页,指出希伯仑、雅农、和亚非加,都出现在主前十三世纪埃及法老兰塞二世的征服城邑清单中。 549 MT 为 Rumah。七十士译本 A 为 Roumah;七十士译 B 为 Remnah。在七十士译本的 AB 版中,度玛和以珊的顺序正好颠倒。 550 两版的七十士译本中,撒挪亚和该隐都是连起来的;A 版为 Zanoakim;B 版为 Zakanaim。 551 V. R. Gold, 'Maarath' in IDB, III, 196页。 552 H. Eshel, 'A Note on Joshua 15:61-62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ity of Salt', IEJ, 45, 1995, 37~40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