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返回本卷目录】

  士师记的歷史背景简介(一1-8)

 

士师记起头是在约书亚被主接去以后不太久的一段时候。那时,以色列还没有王,这是士师记非常突出的一个事实。我们几乎可以说,整本士师记就是说「以色列没有王」的事实。他们那种光景,当然,说到这个王,并不是说到我们心思裡,或者是在我们眼见裡的那些在地上执掌权柄的王。士师记裡说到那个「没有王」的王,乃是说到神的自己。
 

士师记的歷史主题
 

我们先看士师记最末了的那一句话,那是在二十一章最末了的那一节。这节经文就说出士师记的特点,士师记的特点,就是这两句话。「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这是说到他们裡面的光景;「各人任意而行」是说到他们外面的实况。因為裡面「没有王」,所以就產生外面「任意而行」的表现。
 

我们留意士师记的时候,我们晓得,士师记裡所记载的,几乎可以说是以色列人的失败,以色列人对神的偏离。如果我们把士师记所记载的事情,先作一个瀏览,从第一章到十六章,乃是说到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以后,他们外面生活的记录。这个生活的记录,用最简单的词来表达,就是混乱,失败。但是他们究竟是神的选民,所以在他们偏离神,而落到失败的光景裡的时候,神也给他们拯救。所以在士师记开头的上半部份,就是从第一章到十六章这个部份,乃是记录了以色列人七次失败的循环。在那裡说出他们因為远离神,他们失败了;然后,神就给他们拯救,所以他们又有了一点的甦醒和复兴。但是,过了不久,他们又偏离神,又下去了。就是这样,失败,拯救,甦醒;又失败,又蒙拯救,又再甦醒,接连七次是这样的进行。
 

这七次的进行,并不等於说是整个士师记裡所有的歷史,不过,藉著这七次的记录,来指出在士师记这一段时期,以色列人在神面前的光景。弟兄姊妹,你可以晓得,从使徒行传十三章,保罗所传福音的话题裡,就说出了以色列人进迦南以后,士师管理他们大概有四百五十年。在这四百五十年裡,那光景就像这七次循环一样,生生不息。士师记只是选了其中七次的歷史记录下来,这七次的歷史,可以说是那一段时期,他们非常非常典型的光景。
 

圣灵把士师记的歷史,就是以色列人失败的歷史记录下来,目的是在什麼地方呢?并不是单单在歷史的本身,而是透过这些歷史来指出,人在神恢复的工作裡,不管在哪一个时候,都会在这一种原则裡面出毛病。
 

士师记的歷史渊源
 

我想弟兄姊妹们,你先这样去瞭解它。以色列人进迦南这一件事情,我们应当往后追寻到亚伯兰被召的时候作起点,因為亚伯兰被召的时候,神对他所说的话,乃是「你要离开你的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这是创世记十二章裡所记载的,还有「我要叫你成為大国,我要叫万国因你得福。」弟兄姊妹,你注意这裡,虽然主当时说的话并不是这几句,但你从这两句话裡,可以看到亚伯兰被召,乃是神有一个非常大的计划在裡头。「我要叫你成為大国,我要叫万国因你得福。给你祝福的,他们就必蒙福,给你过不去的,他们也在我的面前过不去。」不仅是亚伯兰叫人得福,连亚伯兰的子孙都带著这样的祝福。我们多读一点神的话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清楚的知道,神应许给亚伯兰的那一个国,明明是说到在新约裡我们所说的天国,或者是说到国度这一件事。神要在地上建立一个国度,这一个国度,裡面不单是充满神自己的恩惠,权柄,尊贵,能力和荣耀,并且这一个国,也是流出荣耀,尊贵,权柄。但这一个国的中心呢,就以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為主要成份。意思就是说,神要先把祂的祝福,先把祂的荣耀和尊贵,显明在亚伯兰和他的子孙们的身上,然后,就在地上显明祂的国度。
 

这一个国度是在什麼地方显出来呢?这就和神告诉亚伯兰说,「你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的那个地方发生关系。神说,「我要建立一个国,我要叫万国因你得福,但是你必须要先履行一个条件,你要到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所以亚伯兰就去了,亚伯兰去了那个地方,他经歷了不少的事情,神就给了他一个很明确的应许,尤其是当罗得离开他以后,神就告诉他说,「你要举目观看,东西南北的观看,你看到了以后,你就起来行走,纵横的走遍这地。」
 

他就在那裡从东往西看,从南往北看,看完了以后,就纵横在那个地上走过。如果我们灵裡面是比较甦醒的,你就看见那个十字架道路的啟示。藉著十字架这样的奔跑,就叫神要设立祂的国度那一块地,归到亚伯兰的名下。这一块地是什麼地呢?我们不知道几千年前,这一块地实在的光景是怎样,我们不能拿现在的那一种景像来推想那个时候的事。因為如果我们这样推想的话,你没有办法能想像到,约但河东有什麼好处。但是那个时候,以色列人就有两个半支派不肯到约但河西,因為他们看见约但河东的水草丰富,好像耶和华的园子,就像没有毁灭以前的所多玛跟俄摩拉一样。但是现在你要跑到这个地区去看的话,这个地区虽然不能说是荒芜,但是却并不怎麼富裕。所以我们要认识当时神所应许给亚伯兰的地,我们必须要回到神的话裡面去寻找。
 

我们看到,以色列人下了埃及,神要把他们领出来,回到迦南,就是从前祂领亚伯兰所到的地方,也就是祂叫亚伯兰东西南北,纵横走遍的那一块地方。以色列人要出埃及以前,祂就藉著摩西告诉以色列人,神要领我们到那「流奶与蜜的地」。地要流出牛奶,也流出蜂蜜,这说出那地是如何的丰盛。现在我们要注意神这个应许,对以色列人来说,神是完全的,神把他们从埃及领到迦南,他们当中的过程我们不提了,因為不在士师记的范围裡,我们要从士师记的立脚点来开始。
 

弟兄姊妹,当你在那裡思想,以色列人已经进到迦南地了,以色列人已经在信心裡也分取了迦南地了,虽然迦南地实在的承受过来,在士师记裡还要经歷一些争战,但是主要的争战,在约书亚还活著的时候,已经打过了,剩下来要争战的,都不是大战役。当然,也不能说是小战役,我们就说它是不大不小的战役。虽然是如此,我们就看到,整个士师记裡所给我们注意到的,乃是以色列人已经站在迦南地,以色列人也已经是活在迦南地。
 

享用迦南的应许
 

迦南地是什麼呢?是神的应许。迦南地的内容是什麼?是流奶与蜜的地方。我们读申命记所记下的,摩西临终以前,跟以色列人所说的那一番话,说到迦南地,如果是神的祝福能显出来,那就处处都是丰富,每一样都是很丰富的。现在以色列人就活在这一块地上面,他们的脚就是踏在这地方。但是我们看士师记的时候,我们就会发出一个问题,以色列人是站在迦南地,活在迦南地,但是他们好像并没有享用到迦南地有关的一切应许。他们很苦恼,他们很受压,他们的日子也过得不舒畅。如果我们从士师记的光景来看,我们好像没有看到,神的应许有什麼可羡慕的。我们也没有看到,神的应许有什麼可以值得我们仰望和等候的。因為在士师记裡给人看见的,都是人的失败。
 

我们感谢神,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一个点,我们就碰到一个很实际的属灵的问题。神给人的应许,每一样都是带著神的丰盛怜悯的。也可以这样说,也是带著神非常丰盛的供应的。我们几乎是可以这样说,所有神的应许,都是让神答应人说,祂要用祂自己所有的荣耀和丰盛,来作人的享用。但是很可惜,我们看到以色列人的歷史,或是说我们看到我们自己属灵的奔跑,好像是以色列人从前他们所走过失败的路。他们走进贫乏裡的光景,也是我们现在在神面前那种属灵的光景。神在基督裡给我们的应许,都是荣耀,都是丰富的。但是我们看看我们今天的光景,看看我们实在的情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落在属灵的贫乏裡。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一件事,神一切的应许,都是把祂的荣耀和丰富给我们,為什麼我们不能享用神的荣耀和丰富呢?当然在新约裡我们是有答案的,但在旧约裡,神就留下许许多多歷史的记录给我们看见那个具体的答案,士师记就是这个答案裡的一个很重要的部份。因為在士师记裡,神不单是叫我们看见士师时代的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的失落,神也在士师记裡给我们指出他们失落的原因。所以我们读士师记的时候,我们的重点不放在那个歷史是怎样经过。我们的重点是注意在这个歷史裡所显露出来人的愚昧,究竟那根源是在哪裡。同时我们又不能忽略,虽然人在神面前是这样的愚昧,他们又凭什麼能在神面前没有给丢弃呢?我们感谢主,这些在士师记裡都很明确的给我们留意到的。我们这次读士师记,就朝著这个方向来读进去。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
 

感谢神,士师记最末了给我们指出来,他们整个的问题就是「没有王」。你说,「没有王,立一个王就可以了。」事实上,神的话在那裡不是指这一个政府行政上的王,士师记裡所说的「没有王」,如果我们用新约的话来说明,就非常容易领会。因為这个王不是在他的行政系统上来显明他的地位和权柄,而是在他们生命中要显出王的事实。
 

我们感谢主,在新约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明白这件事。我们的主是要在我们生命中作王的,所以祂向著我们所显出的职事是基督。弟兄姊妹,你也晓得,基督其中一个很明确的意思就是王,尤其是对现在我们这些已经在基督裡的神的儿女们来说,祂如今在我们身上所显明的,不是祭司的工作,也不是先知的职事,这些职事祂老早就给我们成全了。如今祂在我们身上要显明的,乃是祂作王的事实。
 

神藉著律法在以色列人中作王
 

因此我们回过头来看士师记,以色列中没有王,不是指著行政系统上的王,而是指著在他们的生命中,他们没有让主来作他们的王。弟兄姊妹们,我们回头再来看士师记以前的歷史,我们晓得,他们离开埃及以后,到了西乃山就停下来。在西乃山那一个地区,他们从神那裡接受了两件大事,一件大事就是接受律法,另一件大事就是建造会幕。
 

弟兄姊妹们,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接受律法,乃是说接受神的权柄。神告诉他们说,神把这个律法给他们,是让他们有一个根据,有一个范围,有一个指导,来活在神的面前。因為律法裡所带出来所有的内容,都是神向人的要求,也可以说是神向人所存的意念。神要求人按著祂的心意来活在祂的面前,人不知道神的心意是什麼,人也不知道神心裡面想的是什麼,人也不知道神在地上要作什麼。但神把律法给他们,让他们知道神要作什麼,也让他们知道神要怎麼作。这个就是律法。虽然律法分起来的时候,有诫命,律例和典章这三个部份,但这三个部份都是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人知道从各方面来準确的活在神的面前。
 

以色列人不让神作他们的王
 

因此传律法是一件事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乃是神把祂作王这个事实,显明在以色列人中间。神没有说祂要作他们的王,但是神把律法给他们,已经让他们明白神是他们的王。但圣灵在士师记那裡记录下来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那时他们不让神作他们的王,这个事情发展到士师记最末后的日子,就是撒母耳作士师的时候,他们就自己要求设立王。撒母耳為这个事情很难过,然后神就向撒母耳说话。弟兄姊妹你记得,神向撒母耳说什麼话?「撒母耳,你為以色列人的愚昧忧伤到几时呢?他们要求一个王,其实他们是厌弃我作他们的王。」
 

弟兄姊妹,你看神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以色列人所以要设立一个王,乃是他们根本就不认识神是他们的王。就算有人认识神该是他们的王,他们也不让神作他们的王。这个是士师时期裡一个很突出的光景。所以到了士师时期最末后的一个士师撒母耳的时候,就完全的显露出来。既然他们不以神作他们的王,很自然的,谁作王呢?人自己作王,人自己就在那裡出头,人自己就在那裡出各种各样的主意来代替神。当他们出那些主意来代替神的时候,他们的心思裡面,还以為他们是在服事神。这是最危险的那种光景,也最可怜。
 

我们以后读到从十七章到末了这一部份,就是说到他们具体的裡面失落那种光景,我们就会看得非常清楚。我们看,从一章开始,看到十六章,我们好像只是看见他们所有的毛病是根据一件事,就是跟随外邦人拜偶像,就是接受外邦的偶像来作他们的神。弟兄姊妹,这个是外面的光景,所以会產生这个外面的光景,乃是因為他们裡面没有神的地位,他们没有让神作王。
 

以色列人忘记了神在他们身上所作的工
 

弟兄姊妹,对别的民族来说,他们不认识神,还有可原谅的地步。但对以色列人来说,他们不让神作他们的王,他们以人為神,真是没有可原谅的条件。為什麼呢?尤其是在士师记这一个时间裡,活著的以色列人,对他们的祖宗从出埃及到进迦南这一段的事情,他们不可能那麼快就忘记。虽然不是他们自己本身的经歷,但是因為距离那个时间并不太长久,他们总该知道,神用十个灾来击打埃及人,领著他们出埃及。你说,虽然经歷那一件事情的那一代人都已经死光了,但还有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的年青的一代和在那一代出生的人,进迦南的时候,或者说,在进迦南以前,摩西在申命记裡跟他们提到的事情,那些都是他们亲身的经歷。「你们这四十年在旷野,你们在那裡绕圈。四十年过去了,有一件事实在你们身上是很真实的,你们的鞋子没有穿破,你们的脚没有肿,你们的衣服也没有残旧。」对人来说,这可能吗?四十年在旷野裡绕圈子,没有挨饿,没有穿破鞋子,没有穿破衣服,可能麼?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他们自己的身上。这对他们来说是不能给抹掉的。
 

等到过约但河了,他们怎麼过约但河呢?弟兄姊妹也记得,最低限度,他们总知道约但河曾经為著他们要过河的缘故而断了流,他们是在约但河的河床裡走乾路过去的。还有一件事情是神要他们作过的。你们到了河中间,你们要把从河东带过去的石头放在那裡,你要带十二块石头,每一块石头代表一个支派,十二个支派就带了十二块石头,表明他们是从这条路上走过的。然后在约但河的当中,另外拿起十二块石头,把它们带到河西,陈列在那裡作记念,河东那十二块石头就留在约但河河床裡。
 

弟兄姊妹,你看神当时要他们作这件事情是什麼原因呢?明明藉著这一件事告诉他们,你们原来该淹死在约但河的,你们该死在那裡的,但是神领你们过来,你们没有被淹死。你去看一看在岸上那十二块石头,你想像一下,你们所带到河中间那十二块石头,现在不是被水淹没了吗?你们从河床裡带上来的那十二块石头,现在不是立在约但河西?在那裡你们就看见,那不就是你们的光景麼?弟兄姊妹,还有许许多多,他们才进迦南的时候,他们怎麼攻打耶利哥,他们怎麼经过许多场大的战役,结果他们都得胜了。他们就从迦南人的手裡,把那地土拿了过来。
 

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真实的,如果他们不让神作他们的王,他们就完全没有可原谅的地步。但是你没有想到,到了士师记的时候,你说,啊!歷史已经太远了,他们没有办法能瞭解那些。到了士师记的时候,有这些经歷的人,也许都不存在了。弟兄姊妹们,错了,在士师记最开始的那一段,绝大部份渡过约但河的人还活在那裡,在迦南地经过十几年争战的人,那个时候还活在那裡。虽然约书亚已经离世了,但是经歷约但河,和在约但河西争战经歷的大部份的人还活在那裡。
 

弟兄姊妹你留意,怎麼知道他们还活在那裡?看第一章,我点出来,让弟兄姊妹去留意。在以色列当中,神兴起的头一个士师是谁?那是俄陀聂。俄陀聂是谁?俄陀聂是迦勒的女婿。迦勒是谁?弟兄姊妹应该知道,是在约但河东的那一批被数点的人当中,能进迦南的仅仅留下的那两个人当中的一个。一个就是约书亚,一个就是迦勒。这个俄陀聂就是迦勒兄弟的儿子。所以就是过河的第一代,他做了第一代人的士师。弟兄姊妹,你就看到,这个距离他们过约但河的时间并不是太长久的,二十年,三十年,大概差不多是这个时间。因為俄陀聂在迦南地的争战裡,他也是一个勇士,所以他讨了迦勒的女儿作妻子。
 

还有,我们如果到十七章以后去看,从十七章到二十一章,说到他们灵裡面的失落的光景的时候,有两个人物,你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什麼时候的人。一个就是非尼哈,非尼哈是谁呢?非尼哈是亚伦的孙子,是以利亚撒的儿子。你看到非尼哈还在那个时候作大祭司,所以那时是他们进迦南以后不太长久的时间所发生的事。另外还有一个人物,虽然我们对他很不熟悉,但是我们一提到他的关系,我们也知道,也是很近期的事,那是十七章开始说的那个世代当中的一个主角,那个人叫作米迦,他為自己立了一个祭司。这个人设立的祭司是谁呢?他就是摩西的孙子,是革舜的儿子。
 

弟兄姊妹你看,这一个摩西的孙子,他的名字叫约拿单。圣经记载说,他是少年人,当然,在圣经裡,特别是在旧约裡说的少年人,他可能已经到了四十几岁了。就算他到了四十岁,那也是过了约但河以后不是太久的时候。弟兄姊妹你看到,圣经裡面所记录的那些事情,绝大部份是在他们过了约但河以后二、三十年间发生的事。弟兄姊妹们,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点,我们就知道,士师记那一个值得我们去留意的事实是什麼?也因為有士师记,我们才能瞭解,约书亚还没有离世以前,他招聚以色列的长老来谈话,说了很多的话,其中有两句话是弟兄姊妹们很熟悉的,那就是「至於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為什麼约书亚说这个话呢?很清楚的,从约书亚跟以色列人所讲的话裡,我们已经看到那个时候的以色列已经没有把神放在準确的位置上,他们的心思已经转到外邦的偶像那裡去。所以约书亚临死以前,把他们招聚过来,很严肃的跟他们说,「你们看,神在我们身上作了什麼事情,你们必须要以神為神,但是我知道你们不会以神為神的,你们也不能以耶和华為神的。但是我不管你们怎麼样,我把那个利与害告诉你们。」然后就说到他自己,就是「我和我家,我们定规事奉耶和华的,我们不会偏离神,你们要留意你们属灵的前途,你们要為你自己选择一条準确的路」。这是约书亚在临死以前,给以色列人交通的话的主题。结果呢?约书亚死了不久,果然以色列人就出毛病了。
 

裡面对神先发生了偏离
 

我们看看,他们出毛病是从什麼地方先开始?当然是从外面的一些事物来表达,但是那些外面的事物,就是裡面的实际的发表。对我们属神的人来说,我们应该很清楚这点,正如我们的主所说的,你裡面的是什麼,你外面就发表什麼。你外表发表出来的,就反映你裡面所有的是什麼。我们说了那麼许多的开场的话,我们回到士师记本文来。弟兄姊妹,从第一章开始,我们就看到一些跡像。第一节,「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就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我们就从这裡开始,我们在这裡要看见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我们对神在埃及领他们离开,一直到约书亚还留在地上这一段时期,你看到神在以色列人中间的带领,一直是带领他们活在神的选召乃是一个以色列的事实裡,如果用新约的话来说呢,那就是说到合一的事实,与神联合的事实。以色列在神的面前是一整个,所以神说,「我拣选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他的后裔」。
 

放弃合一的见证
 

弟兄姊妹你注意到,亚伯拉罕不只是一个儿子,但神所注意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雅各一共有十二个儿子,但是神就没有特别选中其中的一个来接上雅各。一提到雅各的时候,一提到以色列的时候,你就晓得,雅各也好,以色列也好,就包含十二个支派。弟兄姊妹,这个是神选召的见证,神藉著这一个见证来完成祂的工作。
 

弟兄姊妹们,你留意到在西乃山传律法以前,神向以色列人说的话,是把他们看作一个整体。那是在十九章,我常常喜欢和弟兄姊妹们回到那几节的经文裡,因為那几节经文实在太重要。在神那永远计划裡,还是那麼重要;到了现在新约教会显明出来的时候,那几句话也没有失去它的重要性,一直到将来国度在地上显明,那几句话还是準确。那几句话是什麼呢?我们翻去看看出十九章,我们从第三节唸一唸。「摩西到神那裡,耶和华从山上呼唤他说,你要这样告诉雅各家,晓喻以色列人,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也看见我如今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為圣洁的国民。」
 

不尊重神的权柄是失去见证的主因
 

弟兄姊妹,你留意在这段话裡,以色列人在这一个时候,应该是有二百多万人来到西乃山。但是你留意,神在这裡跟他们说的话,「你们要作祭司的国度」,这是一个国。「要作圣洁的国民」。弟兄姊妹你留意,这裡是说「国民」,你说它是国家也好,民族也好,你都看见,也是指出是一个。是十二个支派,是二百多万人,神的工作在那裡显出来的时候,神要他们显出是一个,一个祭司的国度,一个圣洁的民族。弟兄姊妹你看到,这个是神起初选召他们的时候就说明的。当然他们能显明这一个事实,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听从神的话,遵守祂的约」。这是关乎神的权柄在人身上显出的问题。只有一个条件,这一个条件,也就是亚当所失落的,亚当没有达成的。亚当的失落是因為没有接受神的权柄,现在神要恢复祂的工作在人中间,祂就要求那给恢复的人去接受祂的权柄。
 

接受神的权柄才能作成神要作的工
 

好了,因著这样的一件事情,弟兄姊妹,你就知道,在约书亚带领他们进攻耶利哥的时候,他们是怎麼打那场仗呢?很不合理,从来没有人那麼打仗的。神告诉他们说,「不必动刀动枪,只要你们全体的官兵,把那耶利哥城围绕,一天围绕一次,就回到帐棚裡睡觉。第七天就绕七次,绕了以后,就大声呼喊,耶利哥城就给你们拿下来。」弟兄姊妹,耶利哥有多大?当时也许算是一个大城,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耶利哥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地方,也许还没有圣布诺这个镇大。我们那年去耶利哥的时候,看看,耶利哥并没有什麼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就算它比圣布诺大,它没有办法大过圣马刁整个县。你说,这麼一块小小的地方,要动用六十几万的兵丁去围绕?这说得过去吗?用六十几万人绕那个城?主就是叫他们这样绕。
 

原因在哪裡呢?圣经没有说,但是我们从以后的事情可以看到,神一直带领他们进入迦南的争战,都是在这样的安排裡。只有艾城那一次不是这样,结果以色列人就垮了。经过了那一次,以后每一次战役,你都看到以色列人是全体出动,战争结束了,就回到他们扎营的地方。我们要是继续的读约书亚记,就更清楚看到这一点。
 

我们感谢神,神藉著这一些事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要显明一个整体的事实。用新约的话来说,那就是真理的见证。用士师记上面的话,也有一句话很好的来表达这件事。但是很可惜的,那句话表达的是神的意思,不过他们却站错了地位。我们在士师记裡看到有一句话,「以色列人眾人都起来,如同一人。」弟兄姊妹们,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神领他们进入迦南的时候,一直是按著这个法则来带领他们。因為按著人来看,实在觉得不需要这样作的,為什麼攻打一个耶利哥,要动用六十几万的兵力?
 

难怪新派的人有这麼解说,「以色列人攻打耶利哥这一段歷史,从考古学上发现,耶利哥城的倒塌,真的是整块墙这样倒下来的。当然,一个比较合理的想法就是说,突发的大地震,把城震倒了。」但弟兄姊妹们,这个是不合理的。為什麼?难道地震只是影响耶利哥人麼?那麼紧紧的围绕著耶利哥城的以色列人不受影响吗?神要城墙倒塌,就是倒塌,我们也不必问為什麼要倒。但是那些不信圣经的基督徒怎麼说呢?他们说,「这个我们能瞭解,六十几万人围绕著那个地方,一起在那裡发出大喊叫,你想想,六十几万个嘴巴所发出的声浪,合起来的时候,那个力度有多大?那些声波的震动就把城墙震倒了。」弟兄姊妹们,我们不去想这个是或者不是,因為神没有告诉我们说,城墙就是这样倒下来。
 

只看重自己就看不见神
 

我们要留意,就是,那一个小小的地方,神要那麼许多人去围绕,这是什麼意思?到了士师记,我们就看到了,在士师记一开始的时候,你马上就看见,在以色列人中间,这一个身体的见证没有了。虽然他们在那一个时候离开神并不是太远,他们要去把未得之地拿过来,但是他们已经不再是全体出动了。也许用人的想法去解说,也可以找出一个解说来,这个解说正好说出人的愚昧和无知。人可以说,在约书亚临终以前,指出进迦南那段争战,那时,地还没有分给每一个支派,所以他们眼睛所看的,是全迦南地,他们就同心合力出去。等到后来以色列人在信心裡拈鬮把一些还没有得著的地都分了,这块地是犹大的,这块地是但的,那一块地是以法莲的。「好了,现在我们要去得了!你们可不可以与我们一起去?」「你要去,你自己去吧!」「这块是我的地,我要去得,就怕力量不够。若不去得,又怕给别人拿去。」
 

弟兄姊妹们,如果这个解说是可以成立的,也不过是说出人的愚昧。但是这个解说不能成立的,為什麼呢?因為在约但河东的那两个半支派,他们在河西没有承受地业,但他们要拼命打前锋。所以根本的问题不是说那地已经给分了的问题,如果他们仍然看见身体见证的话,这些事情不会出现的。若是你没有看见身体的时候,你没有看见神所要的是一整个见证的时候,当然就落到你管你的,我管我的。
 

所以一开始你就看到士师记是怎麼开始呢?他们要将拈鬮得著的地取回来,他们就去求问神。如果他们没有失去身体见证的光,他们不会在这时求问神。因為虽然现在去攻打犹大所得的地,但是还是我们九个半支派一块去,因為那个时候,那两个半支派约书亚已经打发他们回到约但河东了,只是剩下九个半支派。这九个半支派要在一起出征,但是他们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身体的见证,虽然他们还没有离开神,但已经把神要他们持守的地位放鬆了,所以他们才去求问,「神啊,现在我们要去攻打,哪一个支派先去?」
 

有些时候,我们好像弄得有点迷,既然是这样,神為什麼要回答他们呢?神乾脆就回答他们说,「全体出动」,那不是很好吗?但弟兄姊妹你留意,他们是怎麼求问神?他们已经不甘心全体出动,所以才有那个求问。「我们当中谁当首先上去?」弟兄姊妹看到吗?裡面已经没有了光。但是当神要把以色列地给他们,神并没有收回祂的应许,神也没有改变祂的旨意,神就说,「犹大先去吧!」為什麼是犹大先去呢?神也没有说,这个只是推测,也许是因為将来神的国度建立,犹大支派要作领头。一个比较实际的情形就是,到了那一个时候,犹大支派是站在长子的地位上,也许是这个原因,但是我们也不必去深究,这话有什麼实际的意思。既然他们要个别出去,神告诉他们说,「犹大先去。」
 

弟兄姊妹们,你可以看到他们一动手,就失去了见证的地位。然后犹大看看自己,我们只是一个支派去,我们的力量就恐怕不够应付。他就跟西缅支派的人说,你们好不好跟我们一起去,好帮助我们,将来你们去攻打你们的地的时候,我们也帮助你们。这是只顾自己的感觉,用新约的话来说,他们的肢体感觉太欠缺了,没有跟得上神在他们中间原来的带领。弟兄姊妹们,你看看,一开头就发生见证上的难处,一开头就失去了神对他们带领的原则。虽然这次他们的战争是得胜,那是因為神的怜悯,神的记念,不让他们在这一件事上面失败。
 

弟兄姊妹们,如果我们看下去,你就发现一件事,他们虽然有神与他们同在,但是他们没有完成整个的要求。我们今天就不再看下去,弟兄姊妹,你光是看这一个,你就已经知道,他们已经没有让神在他们中间作完全的掌管,他们没有跟随神带领的法则来前行,他们看环境而不敢去攻击他们该得的產业。下个礼拜我们再详细的看,今天我们只轻轻提一下。他们看见对方有战车,我们没有。他们有战车,是机械化部队,我们都是步兵,没有办法跟他们相比,那就不拼了。
 

弟兄姊妹,谁叫他们去拼呢?神从来没有叫他们去拼,神只是叫他们前行。我们看,他们在迦南每一个战役,都是神行在他们前头,他们就跟著神前行,他们就把那地拿过来。弟兄姊妹们,你看到,為什麼他们会失去他们享用得胜的条件?因為神在他们中间没有了那準确的地位。这是大概的说到当时的情形,但这个不只是犹大一个支派的光景,整个以色列的每一个支派都是这种光景,这个只不过是失落的起头,有了这个不準确的起头,事情就越过越糟糕,一直到了士师记的末了。
 

我们感谢神!神把士师记留给我们,叫我们看见跟随主的路,让我们毫无保留的跟上主。小小的,一点点的保留和更改,起初就会看见有过不去的感觉,但是,慢慢,慢慢,你就看到事情越来越糟糕,糟糕到一个地步,整个都乱了,整个都失落了。但愿主给我们读士师记的时候,我们受了警戒,也蒙了光照,叫我们在跟随主的路上,一定要走得正直。我想我们今天晚上就交通到这裡。

【返回本卷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中国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