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返回本卷目录】

                               学习未曾认识的战事(二16至三2)

 

二章末了的那一段话,我们感谢神,祂用了一些话来说明士师记歷史的背景,特别是重在他们属灵上的光景,然后就说出了神因著他们的偏离而作的一些处理。我们感谢神,神的处理是严肃的,因為把他们交在外邦人的手裡,让外邦人辖制他们,叫他们感觉苦恼。的确,他们应该感觉苦恼,因為他们知道自己是神的选民,他们也知道他们当时是活在神的应许当中,他们脚掌所踏的乃是应许地,这个应许裡面总的内容就是「流奶与蜜」,都是满了神的恩典和丰富。他们既然是脚掌踏在这样的一块地上,他们应该没有苦恼,他们应当是非常愉快的往前行。
 

但是因著他们在主面前的一些愚昧,惹来了神的管教。不仅是管教,我们说得更重一点,乃是神的鞭打。那麼,如果光从外面来看,管教也好,鞭打也好,实在是很可怜。神為什麼会这样出手呢?感谢主,祂给我们看到,祂出手不是為了报复,乃是為了要挽回,乃是為了把他们带回準确的路上,乃是要叫他们进入神為他们所预备的丰富。所以他们所站的地位必须要对。现在他们所站的地是对了,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个与对的地位相称的生活。这就是他们的难处。
 

感谢主,从第二章十六节开始,神就说出来了,虽然神给他们管教,但是神给他们看到,这一个管教乃是一个拯救,因為在他们感觉困苦的时候,神就兴起士师来作拯救。士师就是审判者,就是有权柄判断事情的,他代表神在人面前宣告什麼是对的,什麼是不对的。这些人在当时给称為士师,实际是宣告神的审判。神兴起这样的一些人来,给他们作拯救。但是很可惜,士师还活的时候,他们很听话,但士师离世了,过不了太久,他们又故态复萌了,又转去拜偶像,不再理会神。一而再,再而三,就是这个样子。在约书亚还没有离世以前,这种跡像已经出来了,我们读约书亚二十三和二十四章的时候,就看到那种光景,等到我们读到士师记第二章的末了,我们就更清楚地看到那个事实。
 

耶后华后悔了
 

在约书亚还没有离世以前,神就已经改变了神起初的一些安排,不再把迦南七族所剩下的那些人完全的灭掉或赶掉,我们没有看下去以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心思上的难处,因為我们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经文的字句说「耶和华后悔了」。后悔了?神是不会后悔的,神是不改变的神,现在祂改变了?弟兄姊妹们,如果我们从字句上面来留意这一个,我们就已经有点费解了。主怜悯我们,我们再读进去的时候,我们就发觉这个事实原来是这样的,这裡所说的神后悔,原来的意思不是说「我作错了事,我有点后悔」。人会是这样,但神在这裡表达的不是这样,因為这个「后悔」,在圣经裡的意思乃是「改变心意」。
 

既然是心意改变,还是改变,怎麼可以说是神永不改变呢?弟兄姊妹们,我们要注意,说神是永远不改变,乃是说到祂的信实,乃是说到祂的能力,乃是说到祂的荣耀,乃是说到祂的尊贵,说到神本性裡面所有的一切,都不会改变。但是当神在人中间作工的时候,神作工的方法是可能会改变的。神作工的方法改变,并不等於神改变。不单是神没有改变,就是神作工的目的都没有改变,只是在神作工的过程裡,神会转换一些方法。我们实在感谢神,我们看神作工的方法在旧约和在新约就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旧约裡是律法的,律法就是神在旧约的日子裡作工的原则。在新约的时候,神作工的方法就不再是律法,乃是恩典。但是不管是恩典作工也好,律法作工也好,神作工的目的没有改变。神用律法来作工,是要把人挽回到神起初的目的。人赶不上来那是人失败的问题,不是神的问题。神用恩典来作工,仍然是把人带回神起初的目的。
 

弟兄姊妹你看到,在神作工的歷史裡,神会转换工作方法,但是神从来没有改变祂作工的目的,也从来没有改变祂的信实。我们感谢讚美我们的神,所以在这裡我们看到的「耶和华后悔了」,祂不是作错了事情后悔,祂是看到当时的事情有了转变,祂就改用另外一个方法作工在祂所拣选的以色列人身上。為什麼神改变祂的方法呢?起初神说,你们若谨守遵行我所吩咐你们的,你们就永远承受那地作產业。但现在以色列人不是这样,以色列人他们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五,六,七那样子,来用背向著神,所以神就按照祂的宣告,不让他们在那地好好的享用应许。
 

神就给他们管教,神给他们鞭打,但这个还是在神的宣告裡,因為我们读申命记的时候就很清楚了,如果他们谨守遵行神的话,神领导他们是一点没有难处;如果他们不遵守神的话,他们用背来向著神,神的管教就来了。从工作方法上面来看,我们看见神好像是转变了。但如果你从神的心情来看这个事实,神一点点改变都没有,我们感谢主!我们的神是不改变的神,改变的是愚昧的人。这些人带著许多的愚昧显露在神的面前,但神还是没有让人的愚昧来影响祂去改变,所以我们就看见神的挽回。正因著人更多愚昧的显露,神的怜悯和恩慈就更丰富的显明在士师记裡边。
 

所以第二章开头的时候,神的使者来宣告神不再赶走那些没有给灭绝的迦南人,乃是因為以色列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神面前没有跟上神的安排。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约书亚还没有死,以色列人还不敢那样明目张胆,但是却不等於他们心思裡没有偏离神,只是在外面不敢明目张胆,给人一个感觉说,他们还是跟随神。但在神的鉴察裡,神看得清清楚楚。这些人已经偏离了神,所以才有约书亚最末了的那些交通。
 

现在来到士师记第二章的末了就说,神没有把那些剩下没有给灭绝的迦南人交付给以色列人,甚至是说到,没有交付给约书亚,这就说出了,虽然以色列人在当时还没有明目张胆,但是神全看见了,所以神就改变祂的作工方法,不马上把那些外族赶走。上次我们就提到,神不将他们速速地赶出去,也没有把他们交付给约书亚的手,因為他们以色列人在神面前已经完全显露了是背逆神。
 

神留下几族的人让百姓学习功课
 

现在我们从第三章开始看下去,就说出神留下这几族人的意思,或者说留下他们的目的是什麼,虽然在第二章末了已经轻轻提了一下,為要藉此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肯照他们列祖谨守遵行神的道不肯。弟兄姊妹你注意,我们中文圣经把它翻成「试验」,你读英文圣经的时候,你读到另外一个意思。英文圣经那个意思比较正面一点,中文圣经是比较消极一点。
 

我们感谢神,你不要以為这两个字差别不太大,但原来的意思是英文圣经的意思,乃是「印证」,「印证」说出神还是肯定他们会跟随神的旨意的,所以留下这些来给他们一个印证。中文圣经说「试验」,这也是事实,不过是消极一点,只是在那裡试试看,看他们的结果是怎麼样。如果是说「印证」的话,你就看到神的心思还是记念著他们,给他们有机会好好的学习遵行神的话。最低限度,这就是神心裡面所等候的。若说是「试验」就好像连等候都没有了,只是看看你还成不成。
 

我们实在感谢神,有的时候我们读神的话,能从原来的意思裡来领会,你就更能领会到神内心对人的感情,感觉和心思。现在我们从第三章裡留意到,第一节说,「耶和华留下这几族,為要印证那不曾知道与迦南争战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后代,又知道又学习未曾晓得的战事。」弟兄姊妹你看到了,如果把这事看作试验的话,你就很难领会怎麼第二节可以连在一起。但因為这个是印证,所以神就给他们有一个机会,让他们去表达他们对神的拣选。
 

神给百姓管教的意义
 

现在我们注意,神留下这几族,目的在什麼地方呢?我们先把士师记的大概来归纳出几个事实,然后我们再看进这一段歷史的本文。从第三章开始,神宣告了祂的目的以后,我们就看到士师记的歷史真正的开始。在士师记的歷史裡,你就很清楚地看见神的管教。从第三章第八节开始,神的管教就开始了。我们记得,士师记一共有大约四百五十年,这是从约书亚死了以后开始,一直到撒母耳记上扫罗作王的时候為止。这段时间大概有四百五十年,我们看保罗在徒十三章裡见证的那段话可以知道。在士师记裡记录下来他们的堕落,和他们受管教的年数,就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一共有一百一十一年,神是把他们放在管教的底下。
 

弟兄姊妹,这就很清楚看到一件事,在四百五十年裡管教了一百一十一年,还有多少?还有三百三十九年,三百三十九年是平安的,是享用神的恩典的,路得记就是发生在这个三百三十九年当中的。四百五十年中间,有一百一十一年是给管教的,有三百三十九年是享用恩典的。弟兄姊妹你就看到了士师记的特点,神是在管教他们,但在管教裡还是带著恩典,并且恩典是丰盛过於管教。
 

因此我们就看到神管教的目的,神管教的目的在哪裡呢?不是把他们推到绝望的境界,乃是把他们推回神的恩典当中。这一点是我们需要很明确的领会的,正如我们读希伯来书十二章的时候,那裡就说到神的管教,管教的目的乃是要叫我们在神的性情裡给带起来,要叫神的儿女在神的圣洁上有份。那裡的「圣洁」,我还是坚持我平常所说的,在神的神圣的性情裡有份,那就是像神。神的管教乃是為著要叫我们像神。现在我们看士师记就看到这个,在士师记的年数裡,你看到那个管教和享用恩典的比较上,就能明白这一点。
 

难处也是神给人造就
 

另外一面,我们要留意的,乃是神在这段歷史裡,显明了神的造就。若是有缺欠,那是管教,缺欠带来管教。没有缺欠,有些时候也碰到一些难处,这些难处绝对不可能是管教,既然不是管教,又没有缺欠,為什麼又会有难处?我们感谢主,我们看到有难处的时候,是神管教,叫我们的脚步回到主的路上。没有缺欠的时候,神允许难处来到,乃是要我们去接受教训,叫我们更认识主,叫我们更多知道神做工的法则是怎样。
 

我们实在感谢主,你留意,神留下这许多民族,祂说要叫这些以色列人的后代,又知道又学习未曾晓得的战事。这些话很有讲究,现在我们还没有交通到这句话,我们只是笼统的说说。在整个士师记的歷史裡,神显明几方面的事情,我们待会再看这句话。我们感谢主,神允许难处临到我们,在一方面也许是管教,但是在另一方面,那个很可能是神的造就。然后我们也看到,刚才已经提到了,神让他们经过这样的歷史,这段不容易的歷史,神又让他们经过好长的平安的歷史,神给他们这样好像不平安,又平安,又不平安的歷史,经过这样的歷史光景,神就让他们学习神的法则。
 

 

学习认识神的法则
 

说到神的法则,一面是神作工的法则,一面是关乎神性情的法则。不管是作工的法则也好,是显明神的性情的法则也好,这都是关乎神的信实的。作工的法则是外面的,神性情的法则是裡面的。神在外面的工作,和在人裡面的光照,都是要我们知道神的法则是如何,让属神的人知道如何跟随神的道路。我们实在感谢主!我们在看到士师记裡的歷史的时候,反复给我们看到这光景。
 

我先举个例子,那个叫作基甸的人,神差遣他,他信不过来,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在神面前向神有所求,求神说,今天晚上,我把一把羊毛放在场地裡,明天早晨我要看到那个场地是乾的,羊毛是湿的。神就照他所说的给他。但是他还相信不过来,第二个晚上他又跟神说,我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偶然的,今天晚上你再给我一个印证,反过来,明天早晨起来,羊毛是乾的,场地是湿的,也许我把这个事实反过来说,但是不必管它,反正就是他把一件事翻过来,翻过去,神也照著他那样的要求去作。
 

好了,好多读经的人就把羊毛乾,场地湿,或者场地乾,羊毛湿,这一个看作神作工的法则。但他们忘记了一件事情,这样的光景是一个缺少信心的人的愚昧,但是神却答应了。神答应了,不等於说神作工的法则是这样,神这样作,乃是要叫基甸很清楚的知道,神说出来的,是就是是,你不需要再作这些试验,你只要抓牢神的话,你跟著神的话行走,那就是準确。弟兄姊妹,你看神的法则在这裡,不是在羊毛乾,场地湿,或者是场地乾,羊毛湿。
 

还有,弟兄姊妹,以后我们会看到一个叫耶弗他的人,神兴起他来拯救以色列人。他发起热心来,他向神许愿,他若得胜回来,「我回到家裡,头一个给我碰到的,我就把他献上给你作燔祭。」结果糟糕了,他以為回家头一个看见的会是一头牛,或者是一隻鸡。哪裡晓得,又不是牛,又不是鸡,而是他的女儿。糟糕了,他就為难,但许愿的事还是要作。弟兄姊妹们,你看到神从来没有叫人在神自己的话语以外来為神出主意的。你就是碰到一头牛,神也没有叫你说,你得胜回来就把它献上去。神要你献燔祭是要人从心裡面开始,不是依据外面的事情开始。你裡面有真实寻求神的心意,你献燔祭就对了。倒不是说,神先赐福给你,给你尝到神的一些甜头,然后你就回来说,「神啊,我给你一个燔祭。」
 

如果他回去碰到一隻鸡的话也是很糟糕,也许人以為鸡肉很好吃,神并不是要这个,你要是把那隻鸡拿到神面前献祭,你就惹神的怒气。弟兄姊妹看到了,如果把人拿去献祭,这是讨厌得不得了的事。这是什麼?神要让他们知道神的法则,神的法则不是人的想像,神的法则完全是在神的话裡发表出来的,你没有看到神的话,你就碰不到神的法则。
 

我们感谢神,神让以色列人在士师记裡发生那麼许多的事情,从外面来看,他们真是苦恼。四百五十年裡,绝大部份是享用恩典的年代,但当中有一百一十一年是苦恼的。虽然在比例上是三比一,但弟兄姊妹们,你在喜乐裡面过三百多年,你觉得很快,但是你在苦恼裡过一百一十一年,你就觉得日子為什麼那麼长?弟兄姊妹晓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就结束在诺曼底的登陆,在诺曼底登陆以前,德国在那边守卫的总指挥是隆美尔,在盟军还没有登陆以前,他说了一句非常有能力的话,不过很可惜,这句有能力的话没有兑现,虽然没有兑现,但是说出一个事实。
 

他说什麼呢?他说,「如果他们敢来欧洲登陆,我就要让他们去尝尝最长的一天的滋味。」怎麼会有最长的一天呢?一天二十四小时,為什麼会有一天特别的长?弟兄姊妹,他的说法就是,他们敢来这裡登陆,我就让他们尝到苦头。他们尝到苦头就晓得那二十四小时很难过,那就是最长的一天。中文把它翻成「碧血长天」,这个译名词很美丽,但是事实上他说的那一天裡都是人在流血。
 

感谢我们的主,祂带领以色列人走过这一段不太容易的路,但是神还赏给他们一件事,不单是拯救他们脱离辖制他们的人,同时也把神自己的法则赏赐给他们,让他们认识神是怎样的一位神,让他们知道神作工的方法是根据什麼。
 

掉转人的脚步归向神
 

还有一样,在士师记裡,我们看到,神允许难处临到他们,神允许管教临到他们,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摆在那裡,那是神把他们催逼回到神的面前去。弟兄姊妹你晓得,人的天然是很讨厌的,我们承认我们的天然到现在还是那麼讨厌的。你说,要叫我们的天然很自动自觉地常常到神的面前,不是说不可能,但是要经过好多好多的事情,我们才会给带到这样自动自觉爱慕活在神的面前。因為人的天然都是喜欢能离开神的面,因為有我们自己的自由,也能有我们自己喜爱的满足,但是到了神的面前,我们就受约束了。
 

但是感谢主,我们的天然虽然是这样喜欢用背向著神,但神却用祂手中所作的来催促我们回转到祂的面光底下。弟兄姊妹们,提到这一点的时候,在士师记裡有一些事是很有意思的。但是以色列人很可怜,他们一再在神面前接受一些属灵的教训,说严重一点就是属灵的管教,他们却学不到功课。所以整个士师记给我们看到的都是灰暗的,如果不是神主动地显明神的拯救,我们不要说以色列人当时看不见他们有出路,我们今天读士师记也看不见他们有出路。事实上我们看士师记也没有看到他们有出路,他们就是没有路。
 

感谢主,裡面有一个事实,一面是说出神作工的目的,一面也给我们看见,神对祂选召的人,不管他们落到一个怎样黑暗的地步,神一次拣选了他们,神就不放弃他们。这实在是叫我们很得安慰,弟兄姊妹你注意,从第三章开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以色列人在士师记裡,六次给交在外邦人的手裡,这六次中,他们有五次会在神面前祈求。这给我们看到一件事情,我现在总的提它一下,我们再看下去的时候,就不再提这一点。
 

他们给外邦人压榨得很吃力的时候,他们就求告神。第三章第九节有一次「以色列人就呼求神」,在第四章第三节的末了又再呼求,底下还是再有一次呼求。我们看到一件事情,什麼时候他们呼求,什麼时候神兴起的士师就出现。但是到了第五次的时候,他们不是「呼求」了,他们是「哀求」,那是在第十章第十节,以色列就哀求了。从「呼求」到「哀求」,从这裡你就可以看到一件事情,因為到了第十章的时候,以色列人就哀求,圣灵把他们哀求的话都记下来,「我们又得罪了你,神啊!」前面那几次他们就没有这样作。
 

你说,也许他们当时也是这样说,圣灵没有把这些记下来,我不敢说不可能是这样,但是现在这裡圣灵留下的记录,只有在这一个地方有那麼一句话,同时也说出他们向神祈求的时候那种情绪。以色列人当时的确是给吓到一个地步,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他们在神面前祈求,也不知道神会不会因著他们的愚昧而不听祷告?在情绪上,他们是不是很低,所以在神面前的「呼求」就成了「哀求」?
 

始终是神的怜悯
 

这还算好一点,弟兄姊妹,你再看下一次的管教,就是到参孙作士师的时候,糟糕,连哀求都没有了。没有呼求,也没有哀求,什麼都没有,一直在咬著牙根去忍受非利士人的欺压。弟兄姊妹们,你说,这样,以色列人还有希望吗?你不呼求神,神怎麼来答应你呢?你在神面前哀求的时候,你就觉得自己很可怜,不晓得神还要不要听,结果神还是听。现在落到一个地步,连哀求都没有了,这就使人觉得,这是他们的家常便饭,没有什麼可以大惊小怪的。只是他们到了这地步,他们还有路吗?还有盼望吗?
 

弟兄姊妹们,我们读士师记,你要是看人,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灰暗,如果你看神,你永远看见还是有指望。因為在参孙那个时候,以色列人连呼求都不会了,连哀求都不能了,神的拯救来不来呢?还是来,并且是神主动的来。弟兄姊妹,你看神这个主动,有些时候我们就觉得我们要说,「神啊,你主动多作一点好不好?你不要让你自己那麼被动,好吗?」
 

弟兄姊妹记得,我们不是有提过吗?神在地上作工的方法裡,有一个法则是这样的,神既然一次把地的权柄交给人,人可以失信,神不能失信,所以神在地上作工,一定先寻求有人跟祂表同情。这是我们常常都提的,这也是為什麼马太福音那裡,我们的主说,「你们在地上捆绑的,是在天上给捆绑了的。」那句话所说的,天上要作一件事,但在没有执行以前,天上在寻求响应,哪怕那个响应是很微弱,只要有响应就行了。因為神就是要从地上看见有响应,神就说「行」。因為祂还尊重人,你说祂尊重人也好,或者说祂尊重祂自己也好,无论如何,神不因著人的失信,而叫祂成為不可信,这是提摩太后书裡所说的,「我们纵然失信,祂仍然是可信的」。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常常说,如果我们在地上不与神表同情,那是我们堵塞了神作工的路,我们能承担得起那麼大的属灵的责任吗?
 

感谢神,如果地上真的是人落到这种光景,连一个与神表同情的人都没有,那一个时候,神就不再理会那一个把权柄交给人的事实,但是只要神在地上能等到一个人向祂表同情,神都等在那裡。我们瞭解到这个事实的时候,我们就懂得以西结书裡面神的叹息,「我在犹大家寻找一个站在墙垣那裡堵住破口的,如果能找到一个,我也不把犹大灭绝,但是我一个都找不到。」弟兄姊妹你就看到,神的叹息為什麼那麼重,你看神好像让步让步,让到那样一个地步,地上也没有人与神响应。到了这样的光景,神还是伸出手来,越过人与神表同情这一点来作神所要作的工。
 

弟兄姊妹你记得约柜被掳的那件事,正是这一类事情的原版。在以色列中没有一个人与神表同情,神就只好自己伸出手来,但是祂必须让以色列人知道他们的愚昧,所以祂允许约柜被掳到非利士人的手裡,但祂却不让非利士人的偶像可以在祂的面前站得住。在属灵的歷史裡,神一再的给我们看到这样的事,所以到了参孙的那个时候,人没有哀求,也没有了正常的呼求,因為那个时候,好像他们都不知道他们的拯救在哪裡。至於参孙自己呢?他知道那个能力的源头在哪裡,但他却不尊重这一个能力的源头。他是一个士师,自己的生活却是一塌糊涂。
 

有些时候叫我们真是觉得很难去领会神的心思,像参孙这样的人,祂没有办法去使用他一下,你看到神為难的地方。但是感谢主,神虽然是為难,但祂没有放弃祂的责任,祂也没有让祂的尊严受亏损,所以在参孙的身上,神让他受管教,也让人看见神虽然可以用参孙,但神绝对不悦纳参孙这个人所作出来的事。参孙是士师记所记载的士师最后的一个,但他不是最末后的一个,只是士师记的记录裡最末后的一个。真正最末后的士师是撒母耳。
 

神以恩典為作工的出发点
 

我们要看到这样的一件事,你真的背弃了神,真的是到了一个地步,从人的角度来说,他们不配接受神的拯救。但是感谢神,神显明祂的作為,既然祂是在恩典裡作出发点,就是在旧约律法的日子,神工作的出发点,仍然是恩典。所以祂所作出来的,不是根据人配或不配,只是根据神作工以后,这些人怎麼在神面前有反应。我们说到这一点,你从雅各身上就看得很清楚,在士师记的歷史也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实在感谢我们的主!
 

在士师记裡,我们实在领会到,神是怎样来记念祂所拣选的人,祂不能不管教祂所拣选的人。许多人以為我们是属神的人,神就会纵容我们。从来都没有这样的事!正因為我们是属神的人,祂才管教我们。与神没有关系的人,神根本就不理会他们,神已经把他们放在「任凭」裡,等候那个大审判的日子再作了结。神肯管教我们,我们还要感谢主。神肯管教我们,就说明祂不放弃我们,我想这样的话说够了。
 

未曾晓得的战事
 

我们回到第三章来,耶和华留下这几族,為要印证那不曾知道与迦南争战的以色列人。弟兄姊妹你留意,神这样作,乃是為著那些不知道迦南争战的人。我们晓得迦南地的争战,我们已经提过了,那是约书亚记裡的歷史,整个约书亚记裡的歷史,几乎我们可以说,以色列人是在那裡坐收渔人之利的。表面上看来好像他们也在争战,他们也都是上战场,但是事实上是神為他们争战,然后他们就接受神争战的得胜。整个约书亚记除了艾城的那一件事,全都是如此。如果我们从广义那方面来看,包括在约但河东的那些争战,也应该列在其中。
 

但士师记裡的那些以色列人,他们固然没有亲身参与那些争战,好像他们的长辈也不太重视那些争战,所以才不会给他们的后代提到那些争战的事。上一代不提,第二代就不知道。第二代不提,第三代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以后的就更没有条件知道。在那一个时候,就是在士师记的日子,迦南地的以色列人,多半是这样的人。所以在第二章裡就提到,甚至有人不知道耶和华的名字。
 

弟兄姊妹们,就是对著这样的人,所以神就把几族留下来,让这几族成為他们的难处,那样他们就尝一下他们所不知道的争战。所以接上去的第二节,「好叫以色列人的后代,又知道」,不单是知道,「又学习」,知道什麼?学习什麼?「未曾晓得的战事」。他们是不知道的,不认识的,不领会的。你说有什麼战事是人不能领会的?是不是所有的战事,都必须要人亲身在那裡经歷过的,才能叫作知道和晓得?如果是一般的战事,你要去认识它,有很多的方法。你亲身去经歷,当然没有问题。你要是没有亲身经歷,你读一些战争的小说,或者战争的文学,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刚才提到的「碧血长天」,还有很多歷史上以战争為背景的名著,你都可以知道战争是怎麼一回事。
 

你就是不知道这一些,有些时候你看见电视上的记录,比方说珍珠港,把当年的记录都放映出来了,你看到战争就是这麼一回事。但弟兄姊妹你注意,士师记说的是什麼?是他们不晓得的,不知道的战事。你说,怎麼会有一些事情不知道的呢?怎麼会有一些战事是不会晓得的呢?弟兄姊妹,如果我们对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整段事情掌握得住,你实在看见,因為这裡说他们不晓得的战事,乃是耶和华的战事。我们诗歌本裡有一首诗歌,不是我们这裡常唱的。那首诗歌怎麼说呢?「争战不是你的。」是谁的?是神的。争战既然是神的,那我们為什麼还常常提「属灵的争战」?
 

弟兄姊妹们,神就是让我们在属灵的争战裡摆一个样子,要显明在属灵的争战的事上你站在哪裡?这是神要求我们作的,但真正的争战是神自己作的。弟兄姊妹你看,我常常都提那次在河东打仗,黄蜂在前面把敌人都螫得根本不能战斗。进攻耶利哥,只是在那裡团团转并呼喊,耶利哥城就塌了。在基遍的争战,也是日头停在那裡,天上掉下的那些冰雹专门击打夏琐的联军,他们好像认得谁是以色列人,谁不是以色列人。比方说,某人是以色列人,那个大冰雹向著他那裡衝射过去,但它会发觉这不对,这个是以色列人,冰雹就好像会拐一个弯,往旁边那个人压过去。
 

就是这样的争战,没有人见过,只有亲身经歷过的人才会知道。上一代不说,第二代就不懂。第二代不懂,第三代就无从知道。以色列人就是这样,根本不认识神的作為,耶和华就留下那几族人,让他们晓得,让他们知道。我们感谢神!神作一些事情,我们没有领会过来的时候,我们觉得神為什麼会这样作?但是我们领会过来的时候,你就不得不承认一件事,神作的每一件事,都是為著属祂的人的好处。我们是时刻在享用这些好处,我们实在没有话讲。我们一生的年日,天天在享用神的好处。所以多少神的儿女们,他们会说,「福也好,祸也好,只要是从神的手出来,我们都说好。」感谢主!
 

巴不得我们读士师记的时候,我们读到人的灰暗,我们从人的灰暗裡,读出我们该受的警戒。我们更仰望主,在人以為灰暗的光景裡,我们看见那一个大光,是叫我们永远有盼望的光,因為祂是负我们的责任的,不愿我们走弯路,只叫我们走正路的。我们实在感谢主!
 

有的时候我们是知道神的心,我们就是跟不上。我们也会唱那首诗歌,「我的目的乃是神自己」,我们也会唱「因到神的路必须是直达」,但是我们常常会走弯路。感谢主,什麼时候我们走弯了,路走歪了,神就调转我们的脚步,把我们带回正路上去。我们感谢神,士师记一面是叫人看到灰暗,一面是叫我们看到明亮的光,叫我们不致长久失望灰心。我们今天晚上就交通到这裡。

【返回本卷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中国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