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在神的得胜裡显露了人的失败(七章)
在第六章的末了,有一些话,我们愿意重复提一提。当神向基甸说话的时候,基甸接受神的话,但是却没有足够的信心来完全跟上神的话,他知道自己的缺欠,所以在神的面前求神给他信心,神也答应他了。这是歷史的事实,这一段歷史,在基甸的日子是绝对可行的。但是如果把基甸当日所作的,迁移到现在我们的年代,我们就不能不说那不是正确的路。
我们看到基甸当年怎麼作,他晓得神要把米甸人交给他,当然他也盼望他能成全神所托付给他的,但是他不够相信他自己能承担这样的大事,所以他就向神求,「神啊,如果你真是要这样作,我今天晚上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明天早晨若是羊毛上有露水,而其它的地方都是乾的,我就知道,你要藉著我的手来拯救以色列。」神答应了他,第二天他看到那一团羊毛可以挤出水来,如果他看见这一件事,他就应该没有什麼疑问了。但是基甸裡面还是没有足够的把握,所以他向神再求,「神啊,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偶然的,所以我今天晚上再求你一次,把这件事倒过来。明天早晨我起来,我看见羊毛是乾的,禾场的地全是湿的,这样我就真的有把握了。」结果神也答应他。
眼见是旧约时可行的方法 我们感谢神,基甸当时这样向神祈求,我们绝对可以说神悦纳他。神并没有说,「你為什麼这样的没有信心?」神没有说话,神就是按著他所说的给他成就。如果这件事,或者这样的一个原则,拿到今天我们在新约裡的人来实行,就不太準确了。我不敢说神一定完全的拒绝,但是我们不能不说,这一个不是新约寻求神的方法。因為这一个方法,完全是根据眼见来决定神的旨意。如果在眼见裡没有那一个把握,他就不知道神的旨意了。神说了话还不算数,眼见好像比神说的话还要有把握,这样在旧约是行得通的。
為什麼行得通呢?因為在旧约的时候,以色列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圣灵,他们要寻求神,他们必须要眼见,神也把眼见的原则给他们作為寻求神的方法。弟兄姊妹记得,大祭司的外袍的以弗得上面,有两样东西,一个叫乌陵,一个叫土明,这两个东西就是神给他们去求问神的方法。我们不知道乌陵和土明究竟是怎麼一个玩意儿,连以色列被掳以后的人也不知道这是什麼事实,他们只知道,神曾经用这个方法给他们去寻求神。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去领会,乌陵和土明就是一个眼见的事物,神藉著一个眼见的原则来告诉以色列人说,「这个是我的旨意。」「这个不是我的旨意。」
当然有些人说,乌陵和土明好像是两样物件,两样物件都有正面和反面,就是把两个东西丢到地上的时候,或者丢在桌子上的时候,就看它是两个正面还是两个反面,或者是一正一反。这个我们不必去追究,因為追究不出结果来的。你知道这就是一个眼见的原则就够了。当时基甸就是用著这一个原则来求问神,神也给他答应。但是我们要很明确的晓得,到了新约的时候,神领我们去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课,那就是叫我们学习用信心来跟随主。这样,我们学会了用信心来超越眼见,神领我们去学习用信心去超越眼见。主的话是这样说,那是在哥林多后书第五章裡的,「因為我们行事為人是凭著信心,不是凭著眼见。」
神在新约时引导人的方法 為什麼旧约的时候可以凭眼见呢?為什麼在新约时候神就不让我们再跟随眼见呢?因為整个属灵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旧约的日子,圣灵没有在每一个属神的人裡面,所以他们没有圣灵的引导,他们也没有圣灵啟示的条件。但在新约信徒们的身上,主的话是那样清楚的告诉我们,「我去了,就差遣保惠师来,祂来了,就要住在你们裡面。祂不仅是住在你们裡面,祂还要把你们领进真理,把我要向你们说的话,让你们明白。」
弟兄姊妹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在新约裡的每一个人,不管你得救的年日有多久,你就是刚刚得救都好,圣灵就已经住在你裡面,你就有条件藉著圣灵的引导去领会神的旨意。这是一点,另外还有一点,在新约的时候,神要向人说的话,已经说完了。虽然在使徒的日子,神说的话还没有完全说完,但是时间越过,神要说的话就越接近神把要说的话说完的时候。尤其是到了现在我们这些人的时候,神向人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你求神再说话,神也不会把一些新的话向我们说,因為祂要说的已经说尽了。
所以我们要明白神心裡的意念,你可以从神说的话裡去明白,去了解。我们感谢神,到了新约的时候,我们不再在眼见的原则裡走属灵的路。在我们走的属灵的路上,我们是学习进入信心,因為有圣灵和神自己的话作我们的轨道。所以弟兄姊妹们,你读约翰一书第二章的时候,就读到一个事实,那叫作「恩膏的教训」。说到这个恩膏的教训,那裡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你不需要别人来教导,你自己就能知道。為什麼呢?因為恩膏在你裡面给你明白。
恩膏是什麼?恩膏就是圣灵的光照,或者说恩膏就是圣灵的引导。但是这个圣灵的引导,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有一个根据的。那根据是什麼?那就是神说的话。我们看约翰一书第二章的时候,如果我没有记错,就是从二十四节开始,先是说到神说的话,然后就说到恩膏的教训把人带回神说过的话裡。这是在新约的时候,我们去寻求明白神旨意的那一条路。
事实上,我们也真看到,在使徒行传裡,神对使徒们的带领已经不再是用眼见的原则,我们看见是圣灵在带领,是神藉著祂说过的话来向人说话。保罗跟巴拿巴到外邦去,是圣灵在那裡说话作引导。彼得在外面行走的时候,也是圣灵向他说话,在哥尼流的家裡所发生的事情,前前后后都很清楚地看见是圣灵在说话作引导。到了使徒行传的时候,你已经看见,神带领人行走在祂面前的那一个方法,已经不再是乌陵和土明的原则。我们实在感谢神,因為祂知道,我们能承担到什麼地步,祂就用祂所认為準确的方法来领我们往前行。旧约的人没有这个条件,神不勉强他们。新约的人有了这个条件,神就让新约的人学这一门功课。我们感谢我们的主。
神调整以色列作战的队伍 我们回到基甸的事上来,当基甸裡面有把握了,知道神要作这件事,神要用著他的手来拯救以色列人,所以他就準备在神面前跟随祂的安排。第七章开始,我们就看到,基甸和所有跟随他的人,都聚集在哈律泉旁,安营在那裡。弟兄姊妹记得,那些跟随基甸的人是哪些人呢?第六章末了说到,有玛拿西人,有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这几个支派的人,都出来跟随基甸。这些人跟随基甸在哈律泉旁安营的时候,他们与米甸人的营正好是相对。神就对基甸说,那些跟随你的人太多了,我用不著那麼许多的人。那麼许多的人,我不把米甸人交给他们。為什麼呢?省得以色列人说,「这一次以色列得拯救,乃是因為我们手裡所作的工。」
既然是这样,怎麼处理呢?已经召聚三万多人来到这裡了。神就告诉他们说,「你让以色列人知道,如果谁心裡胆怯的,有点惧怕的,这一场仗他可以不必参加,他可以回家去。」在这个时候跟他们说这样的话,我们好像觉得领会不过来,人多一点,我们得胜的把握就明显一点。只是三万多人,跟米甸人比较起来还算是少数,怎麼可以在这个时候,把一些人打发回去说「你们不必来了」?
但是神知道,响应基甸呼召出来的人,他们的心并不是那麼準确的,只是看见神要在那裡显出祂的大能。很可能是因為基甸在那裡振臂一呼,他们就热血沸腾,「我们去拯救以色列,我们去攻打米甸人。」一时的衝动,他们就跑出来当勇士。但神知道,他们裡面有胆怯,有恐惧,因為在战场上,不是死就是伤,不死不伤的机会是比较死伤的机会小,如果不是看见神在那裡扶持他们,他们都会有点担心。要是我断了手怎麼办?我死掉了,那也没有话讲,如果我死不掉,却断了双脚,瞎了一个眼睛,那我下半生怎麼办?这些他们都会考虑的。上战场的人,考虑的问题,会比平常没有碰到大事的时候周密一点的。
神不能用心思不单纯的人来显出祂的荣耀 神要显出祂荣耀来的时候,祂不需要有任何的掺杂在裡面,祂必须要那些心裡很单纯的跟随主的人来彰显主的能力。我们读申命记的时候,就看见神给以色列人有一些的定规。有好些人,神说,他们可以免去打仗。是哪些人呢?「凡定了亲,还没有娶过门的,可以不必出战。凡盖了房子,还没有住进去的,他们也可以不必出战。凡是种了葡萄园,还没有收割,他们也可以不必出去争战。」
如果我们只是看见这几句话,你会觉得神很恩待这些人。但是你要是把那段话往下读几句,你就发觉整个事情是翻转过来的。為什麼神说,「他们不必去」呢?很简单的,就是一件事,省得他们在战场上三心两意,眾多的疑惑,他们自己不往前去,反倒影响其他一同作战的军兵。像这样的人,他们不如留在家裡好了。弟兄姊妹,如果我们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神的子民出去争战,乃是為著神的旨意的成全。现在神说有一些人,他们可以不必参加这次争战,你说这是对的呢?还是一个亏损呢?很显然的,我们看见,说通俗一点,神不能信任他们,神不能用他们,因為他们的心思并不那样单纯地向著神,他们有许多心思上的掺杂。
申命记上说得更有意思,「定了亲还没有娶的,可以不必去,免得他阵亡了,别人就把他定下的妻子娶去。屋子盖好的,你没有住进去,如果他阵亡了,别人就住他的房子。买了葡萄园还没有收割的也是一样。」弟兄姊妹,这些给提到的人在这样的光景底下,你想像得到他们的心思就是会有很多的考虑和疑惑。神说,「我不能用这些人。」对这二万多的人,神说,「你打发他们回去」。是不是都是在这种情况底下呢?我们不敢说一定是,但是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肯定的,乃是神在这裡明明的说,「如果心裡惧怕的,如果心裡有恐惧的,有胆怯的,你回去罢!」
弟兄姊妹们,如果人的心裡有这种想法,很明显的,你就看到,这些人并没有看见得胜是在耶和华。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祖宗进迦南时的经歷,他们根本没有神為他们争战这一个观念,他们只不过是跟著神的脚步来接受得胜的果实。所以二万多人就回去了。弟兄姊妹,等到我们看到第八章的时候,你又看到人裡面的情形在另一方面跑出来了。我们看到第八章的时候再说。
我為什麼特别重的来提这一个呢?因為在士师记裡,一直是说出,為什麼以色列人站在应许地上,却不能好好享用神的应许。他们已经站在神的应许这个地位上面,為什麼还是失败比得胜的多,為什麼神在他们中间并不能完全的显明神给他们的保护和供应呢?这是士师记裡面主要的信息,说出人裡头的复杂和缺欠。这样就给我们看到,每次神的拯救都是因著神的怜悯,而不是那些称為神的子民的百姓好。
神亲自编组参战的队伍 在这裡主就向基甸说了,让他们回去,省得他们在得胜回来的时候就说,「是我们的手拯救了以色列。」结果二万二千多人就回家了,但是很有意思,他们回家是回家,没有直接参加这次打仗,但是等到剩下的人打胜仗的时候,他们又再出来,他们都在那裡追赶仇敌,他们都在那裡掳掠得胜的果实。在下文我们就看到了。我们先来看神怎麼继续处理这件事,二万二千人回去了,剩下一万人,神又对基甸说,「还是太多,还是太多,一万人,还是太多,我要淘汰一些人。」
怎麼淘汰法?神告诉基甸说,「你把他们领到水边去,让他们都喝水,看看他们怎麼喝法。」结果呢,这一万人就到水边喝水,其中有一部份人,用手把水捧起来,用舌头来舔。另外一些人,他们俯身到水那裡来喝水。他们喝水的动作过了以后,神就告诉基甸说,「你看,刚才那些用双手把水捧起来舔的人,你留下他们。那些俯在水面上,低下头去喝水的人,你就打发他们回家去吧!」经过这样的淘汰,只剩下三百人。只有三百人,面对那麼强大的米甸联军,这是怎麼搞的呢?怎麼可以显出拯救的果效来呢?
我们先不说那个,我们先来看一看,神这样作了淘汰,剩下三百人,究竟是什麼原因?我们说实在话,我们不知道。当然,有些弟兄他们就推测,从他们喝水的动作就看出这些人是不是胆怯,是不是很镇定,是不是性情暴躁。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究竟神没有说,我们也没有办法能确实的知道。不过我们晓得,剩下那三百人,他们只有一个心思,要成全神的旨意。
一些弟兄们的猜测是这样的,你看大敌当前,因為在下文你就看见,他们彼此安营的距离是很近的,他们在水边安营,米甸人就在他们营的北边安营,很靠近的。在这样的环境底下,你必须要常常维持很高的警觉才可以。虽然战争还没有发生,但是那个地区已经是战地,是战场。在战场上,一个军兵他必须非常非常警醒,很有警觉才对。所以他们说,他们那些把水捧起来喝的时候,前面所有的情况,他们还是注意到,前面有什麼动静,随时可以作出快速的反应。
但是如果你整个人俯到水面去喝水,弟兄姊妹,你就晓得,那裡要是发生什麼情况,他们完全不知道,完全没有警觉。当然这是可以参考的,你把它说成一定是这样,就不见得是对。并且我们还可以看见,若用手把水捧起来喝,这个人一定比较稳,比较镇定的,他不会消极的。那些俯到水裡去喝水的,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因為已经很久没有喝水,都口渴了,所以有水喝了,他们就拼命地只顾喝水,喝大量的水,急不及待。这样的人作為一个战士,当然出事的机会比较高。当然,这些我们都可以参考,但是你不能把它说死说定。
我们感谢神,神就是选上那三百人,神就用这三百人,神在以色列人中间显出祂的拯救,并且神用这三百人去拯救以色列,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用著他们。所以我们就看到,神為什麼把话说在前头,神不让他们在那裡夸口说,是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了我们。基甸就把这些不参与作战的人打发回去,这三百人,基甸就和他们在一起。
神坚固跟随祂的人的信心 那天晚上,就是他们要发起攻击那个晚上,神先让基甸裡面有非常的把握。因為神知道,羊毛和禾场上的乾和湿那两件事情,如果是让基甸带著那三万多人去,基甸所经歷的也许能派上用场。但是现在剩下只有三百人,那个羊毛的经歷,恐怕就没有办法支撑基甸的信心。所以神让基甸去正规作战的时候,先让基甸去明白当前的敌情,也让他预先知道神怎样来作成祂所要作的工。所以祂就告诉基甸说,「你下到米甸营裡,就是在那天晚上,你到那裡了解一下,你就知道,神已经把米甸人交在你的手裡了,如果你一个人去,你感觉害怕,把你的僕人也带去。」结果基甸就去了。
弟兄姊妹,你来留意,敌人究竟有多少人?圣经没有说,只是用了一句话来形容他们,「像蝗虫那样多。」弟兄姊妹,说到蝗虫,我们就知道了,它们要就不来,一来就满天都是,的确是很多。并且它们的骆驼无数,好像海边的沙。骆驼来干什麼呢?骆驼不是打仗的,骆驼是来抢了东西以后让它背回去。这裡就说到这批米甸人的气派,他们要吞吃以色列人的所有,他们把所有的都抢走,放在骆驼上带回家。这样你就晓得,当时的米甸人,是多到一个怎麼样的光景。
神让基甸看到这种情形,但是神留下给他的,只有三百人,凭著这三百人,怎麼和强大的米甸军队来对抗呢?神说,「你不要胡思乱想,我叫你到他们营裡去看一下,你就知道了。」所以基甸就好像摸营一样,摸到米甸人的营中。他到了那一边,他听到米甸人跟他的同伴说了一些事情。因為有一个米甸人作了一个梦,梦见什麼呢?梦见一个大麦饼,辊到米甸营裡去,到了帐幕的时候,就把帐幕全都撞倒。弟兄姊妹,这个梦很古怪,但是我们晓得,这是神特意安排出来的,為要让基甸知道要作的事情要怎样发生。
说到这个梦,我们回到第六章末了那个问题上来,在旧约神也常常藉著梦来向人说话。同样的道理,弟兄姊妹们,在新约的时候,神用梦来向人说话,不是绝对没有,但是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寻求神的意思的时候,你也不要说,「神啊,给我作个梦,让我知道你要怎麼作。」如果我们真的是这样在神面前寻求,神也许会对我们说,「你这个作梦的人,你就作梦去好了。」我们感谢主,在新约的时候,主是亲自来领我们进入祂的旨意裡。
争战原来是神的 现在我们来看,米甸人所作的梦,他说,他梦到一个大麦饼,它辊到我们米甸营来,把所有的帐幕都撞倒了。弟兄姊妹,合理不合理?一点都不合理。你说一个大麦饼有多大呢?不管它有多大,也不过是麦作的,是软的,你怎麼能跟那些帐幕来相碰呢?那个大麦饼是弄出来给人吃的,不是拿来作工具的,怎麼可以来撞翻米甸人的营呢?我们实在感谢神,神让那个人作这样的一个梦,这个梦是要给基甸听的,让基甸看到,你就是大麦饼,按著你的本相,你是软弱的;按著你的本相,你并不是争战的器皿,因為大麦饼根本就不是器皿,固然就不是兵器。又不是兵器,又不是器皿,怎麼能显出争战的果效呢?
我们感谢神,神就让基甸在那一个时候心裡明白,根本不是你在争战,你是什麼?你不过是一个大麦饼,你不过是一个软弱的人,你不过是一个供应人的,你不能争战,你也不能作工,但是你有一个用处,你能供应人。你们辛辛苦苦所耕种出来的,米甸人一声谢谢也没有,不劳而获的都拿走,以色列是在飢饿当中,但是这裡的是大麦饼,是用来叫以色列得供应,此外的事情不是你的事。
这个梦本来就这麼简单,但是你若是细细看,神為什麼让米甸人作这样的梦?你就晓得当时的情形。哪裡晓得,另外一个人听见,他是这样来解说这个梦,如果我们是站在第三者来看他们作这个梦,那个人解的梦,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你看那个人怎麼回答?他说得乾脆,「这是耶和华和基甸的刀,神已经将米甸人全军都交给他了。」怎麼会想到那个人会这样说呢?你明明看见,也是神的管理在那裡,刚才我们提到,米甸人像蝗虫那样多,骆驼也多到像海边的沙,每人都想到我们这一次要大获全胜,把以色列人所有的城都扫掉的。你哪裡会想到,这个人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耶和华已经把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手裡。」显然你看到,神要藉著这一个梦来说话给基甸听,让基甸知道神怎麼作,所以基甸裡面就释放了。
大胜米甸人 在十五节那裡,基甸等不著回营,立刻在那裡敬拜神,他看见了神的得胜已经显出了。所以他回到营裡,马上就把那三百人招聚过来,告诉他们说,神已经把米甸人交在我们手裡了。他把三百人分成三队,每队一百人,每人拿著一个空瓶,裡面藏著火把,另外一个手拿著一个角,吹得嚮的角。他说,「你们跟著我,到米甸营,你看我怎麼行,你们也照著我所行的而行。」结果他们就摸黑到了米甸营那裡。到了那边,基甸就打破那个瓶子,把火把拿出来,然后就吹角。跟随他的那一百人也这样作。另外那两队人,他们不在同一个地区,他们看见火光,听见吹角,也照样作起来。
那是什麼时候呢?正好是三更的时候,那些人睡得很熟很熟。其实说起来,三百人在那裡喊,也喊不出什麼很大的声音,但是因為在黑夜,很安静的环境裡,三百人在那裡喊,那些火把在那裡一摇晃,就好像製造出一个很大的气势。他们喊什麼呢?就喊「耶和华的刀,基甸的刀」,他们就是这样喊,米甸人在营中惊醒,他们都不知道敌人从哪一个方向来,也不知道来的以色列人究竟有多少,好像到处看见火光,到处都听见喊声。结果,他们自己就乱起来了。这样一乱,就造成一个光景,因為天黑,看不见来的是什麼人,只是看见人影在那裡晃动,所以看见黑影就一刀砍过去,看见哪裡有动作就一刀砍过去,结果就是打自己人。在这样混乱的情形底下,他们就逃跑了。
弟兄姊妹注意,这样的一件事发生,那些已经回了家的人,看见剩下的基甸那几百人已经得胜了,他们又再聚集起来,参加追赶。我们感谢主,这一来,整个米甸的联军都散掉了,以色列人就一直追赶他们。我们晓得,米甸人都是在约但河东,现在他们作战的地方不但是在约但河西,而且是来到约但河的中间地带。那裡就叫作耶斯列平原,在新约时候所说的加利利那一带。你从地图上面就看见,那是以色列人的腹地,他们的中心地带。米甸人给他们打败了,就要逃回米甸,他们就要向约但河那边走,然后从约但河过河回到河东。在这一场战争的时候,基甸也许已经打发人去以法莲山地,告诉以法莲人说,「你们下来,去所有的约但河渡口等著,等到米甸人逃到那裡的时候,你们就对付他们。」我们看这一场仗打下来的结果,整个米甸全军都覆没了。
人的天然使神得胜的光彩暗淡 好,如果事情到这裡為止,那是太美了,因為压制以色列人的米甸人,已经在神的大能底下给驱赶。弟兄姊妹们,就在这一个神把祂的得胜显出在以色列人当中的时候,以色列人的弱点也就显出来了。弟兄姊妹,你留意第八章,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战果也已经数点了。好,以法莲人来找基甸的晦气了。他们找到基甸,对他说,「你為什麼跟米甸人打仗,不来告诉我们一同行?為什麼你们这样来待我们?」那个意思是什麼?他们说,「你们為什麼轻视我们,你為什麼不把我们放在眼裡?你对付仇敌的时候為什麼忘记我们?」弟兄姊妹们,你说这些话怎麼能说呢?当以色列人最紧迫的时候,他们不出头,好多支派的人都听从呼召,来到基甸那裡,连他们隔壁的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也都去了,但是以法莲人动也不动。
你看,他们在那裡把米甸人的两个首领都杀了以后,他们就来邀功。他们说,「基甸你為甚麼不理会我们?」这裡说,「他们和基甸大大的争吵」。有甚麼好争吵呢?受压制的以色列得著释放,你高兴,你欢喜都来不及,哪裡还有闲心要去跟弟兄们争吵?吵甚麼?甚麼意思都没有。米甸人对付以色列的时候,他们不出头,其他支派的人,要在那裡对付米甸人的时候,他们也不动。等到主要的战事过去了,他们就出来了。
以法莲的缺欠说出神百姓不蒙福的原因 以法莲这个支派,我们看以色列的歷史,的确是一个很麻烦的支派。我们不扯那麼远,我们就看一件事,為甚麼以色列在神的眷顾底下还会软弱?还会失败?从以法莲跟基甸的争吵这件事上面,你就看见在他们裡面只有自己,而没有神。他们只要自己的荣耀,而没有留心神的荣耀。他们只顾自己的名声,而不理会其他的弟兄们所受的难处。等到神兴起人来,对付了仇敌,他们就觉得,「我们失去了一个机会来表现我们自己。」弟兄姊妹们,这就是以法莲人一个很大的难处。
这个难处认真说起来,也不单是以法莲人的难处,在以色列人几次的失败裡,我们也能看到。自从士师记一开始,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去承受地业的时候开始,他们就已经失去了合一的见证,他们就失去了那為神争战,為神的旨意来争战的那种豪情。他们所注意的就是,我们是承受地业的,他们所注意的,是我们在以色列眾支派当中的名声和地位。从士师记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弱点在以色列人当中是非常明显。如果继续往前去看,这一个缺欠就显得更明确。
基甸的隐藏挽回弟兄中的裂痕 我们感谢神,基甸在这个事上面,他因為一再地遇见神,他裡面很清楚的知道,我们能得胜,绝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功劳,完完全全是神伸出手来所作成的工。现在以法莲人要来争功,他也真的会隐藏他自己,他说,「你们要争功,其实没有甚麼好争的,因為你们所作的,比我所作的还大。我只不过是打败米甸人,但是你们确实把米甸人的领袖的头都拿走。」弟兄姊妹们,因著基甸这样的隐藏他自己,就挽回了以色列人中间的和谐。
当留心的是神的旨意要完成 弟兄姊妹,你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结果,这些人得胜了,马上就进到另一样的失败,因為弟兄们中间失去了和谐。弟兄姊妹,以色列人这些光景,岂不是今天我们在神家中要非常非常警觉的吗?我们高举一个人是為著自己的名声,在那裡有任何的争夺是為了显露自己。我们所有的摆上,应当只是為了一个目的,就是神的旨意要完成。我个人受点委屈,那算不得甚麼。如果我个人受点委屈能让神的旨意成就,我就算委屈下去也是甘心。基甸当时不是选出来的,那一个作领袖的基甸是神定规的。
但是我们不说基甸,我们要说的是整个以色列,因為神的见证,不是透过一个人,两个人来表达。见证能维持乃是因為所有称為神名下的人,他们只有一个心思,就是以神的名為重点,以神的旨意的成全為目的。
我们实在感谢神,神把士师记留下给我们,祂不单单叫我们看见,神是我们的得胜,祂更深一步叫我们看见,我们必须在神的得胜这个事实裡维持神的见证。如果不是这样,就算你在得胜了的那一刻,却留下了破口,很快的,仇敌就抓到一个新的把柄,来叫神的子民落在愁苦裡。接下去我们看到,第八章裡说到以色列人裡面,向著神的心意很散漫,不单是以法莲支派所表明出来的,接下去我们可以看到以色列人的心不是在神的定意裡,只是停留在他们个人的安心和安全。是这样的一个以色列,怎麼能避开不发生士师记裡的失败呢?
神把当时以色列的光景显露在我们眼前,我们也真是需要主给我们有一个够敏锐的属灵的眼光,看得见他们的缺欠也可能是我们的缺欠。所以在他们得胜的路上,我们该学习的,我们要学习。但在他们身上所受的警戒,我们也该求主给我们有光照。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必写出新约士师记。在新约的日子,已经有很多称為神儿女的人在写新约的士师记。我们实在盼望主救我们脱离这样的一个心思,不让我们有份在这样的一个写作裡。但愿主怜悯我们。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