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
我们今天要看士师记的十七章了。从第一章到十六章说到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以后,他们就一步一步的走到失败晦暗的光景裡。他们的失败甚至把神的工作压缩到一个地步,从团体的工作成了个人的工作,越过越显出以色列人在神面前离弃神的心思很远很远。在十六章我们看到参孙的事完毕以后再没有士师给兴起来,可以放在士师记裡。不是神不能在以色列中间实行拯救,而是以色列人他们好像也不希罕神的拯救。特别是在犹大支派要把参孙抓起来,捆绑起来送给非利士人这一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以色列人落到那种光景,只是顾个人或少数支派的安全,不理会神的见证在地上被摧毁,也不留心神的子民在神的面前不蒙记念。所以到了参孙以后,按照社会的结构系统来说,士师还是有的,但是这些士师都没有放在士师记的记录裡。
為甚麼他们进入迦南以后会落到这样一种光景呢?如果我们读申命记的时候,我们很早就看到神给以色列人非常严肃的提醒。还没有过约但河,神就告诉他们,「你们要很谨慎的在河西那边生活,特别是在维持与神的正常关系的这一点上」。神说了很多的话,但是以色列人好像听不进去。他们进入迦南不久,就出事了,整本士师记都是记载他们在神面前的愚昧。从时间上来说,约书亚离世不久,事情就发生了。
不给神有地位是偏离的根本原因 為甚麼他们那麼快离弃了神呢?有点像加拉太的眾教会那时的光景,起初他们很热烈的接待保罗,很尊重保罗。但是过不久,他们就离弃神的真道,连保罗他们都要拒绝了。所以保罗写加拉太书的时候,他在圣灵的感动底下留下了他的惊讶。他说,「我希奇你们这麼快就离弃了基督的道理,去随从别的福音。」如果说在新约的时候,信主的人都是经过重生这一个经歷,而结果还是那麼容易的离弃神的道,那麼在旧约裡的人,他们离弃神的道就好像并不太希奇了。但是我们不能这样看,虽然在新约裡的人有了主的生命,有了圣灵的内住,他们会是比较容易持守神自己的话,而旧约的人没有这样的条件。但问题不在乎有没有这种条件,问题在乎人在神面前用甚麼心思来向著神,用甚麼态度来对待神的权柄,用甚麼样的态度来对待神的话。虽然我是从几方面来提到这个,其实是一个事实,就是他们没有让神有地位。
在旧约的时候,人没有让神有地位,他们下去,这个我们能瞭解。新约裡的人,按理他们不应该不让神有地位。但是我们在新约裡,确实看见不少人,他们也跟著在旧约裡的人那种光景,没有给神有地位。人不让神有一个準确的地位,那个结果定规是人渐渐地偏离神的道。在旧约的人有律法,在新约的人有圣灵,若是我们不遵守神的话,那我们可以把律法放在一边,那是旧约的人所作的事。我们在新约的人呢,我们也可以忽略圣灵的感动和管理。
显露以色列人属灵的光景 因此我们看士师记十七章的时候,我们就留意到,士师记的内容產生了一些变化。从第一章到十六章,说到以色列人长期的那一种堕落的歷史趋势。从十七章开始到末了,仍然是记载一些个别的歷史,但是透过这些个别的歷史,反映出整个以色列在神面前是怎样来对待神。十七章和十八章说一件事,十九章到末了是说另外一件事。但是这两件事情都是有同一原则在贯穿著。我们先要指出一个问题来。从十七章到末了,神的灵记录下这麼一些事,基本的原因不是让我们去知道歷史上曾经发生过这些事,而是要藉著歷史上所发生的这些事来指出以色列人在神面前的属灵的光景。
我们能够瞭解他们属灵的光景是怎样,我们就能明白為甚麼从第一章到十六章这一大段时间,四百多年的时间裡所发生的事情是这样叫人丧气。不是神不给他们恩典,也不是神不给他们拯救,神都给了。不单是给一次,多次都给了。被神拯救过来,他们又下去。神再一次拯救他们,又再一次的下去。就是这样一直的往下坠下去。十七章到末了圣灵就给我们看到那个根本的原因。
我们从第一章到十六章,我们所看到他们失落的原因乃是因為跟从外邦人拜偶像。十七章到末了是先告诉我们他们為甚麼会跟随偶像,因為他们跟随偶像是有原因的,不是平白就跟随偶像的。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见一个这样的事实,如果人在神的面前没有一个準确的心思向著神,那个结果一定是会走到拜偶像裡面。在旧约的歷史是这样的真实,在新约的属灵的原则也是这样。那好,我们瞭解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在从前开始的时候稍微提了一下,现在我们要再提。
各人任意而行 弟兄姊妹们,你看到十七章说到一件事,先说了一个开场白,然后就下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整本士师记的结论,因為这个结论的话在士师记裡,特别是在末后的几章裡出现不止一次。弟兄姊妹留意十七章第六节,「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这个就是士师记一直往下坠的关键。我们晓得神在西乃山传律法给他们的前前后后,神从来没有跟他们提到说我要作你们的王。但是以色列人在那些经歷裡,他们都很知道神是他们的王。因為传律法以前,神就这样告诉他们,「你们若是遵行我的律法,我就要以你们作我的百姓,你们要成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成為祭司的国度是大事,因為以色列要成為神与万民中的那一条桥梁。万民要来寻求神,他们必须要通过以色列。神要向万民显明神的恩惠,神也定规了是通过以色列来带出来。
这个祭司的国度的事实,的确是一件大事,把人和神连接起来。作圣洁的国民,这一点就说出整个以色列要成為神自己的发表。神是圣洁的神,以色列就成了圣洁的百姓,是神承认他们是圣洁的百姓。弟兄姊妹,这些都是大事。如果我们真实的认识人和神中间的那一些问题,我们就能体会给带到祭司的国度的地位上,能成為神圣洁的百姓,作属神的子民,这实在是很大很大的一件事。但是我们留意到,要叫这样的事实能显明出来有一个条件,要确实的遵行神的话,以神的话作标準,以神的话作根据,这样的跟随神的话来行走,就带出那个结果,圣洁的百姓,祭司的国度,属神的子民。这是在传律法以前,神向他们说的。
王的实际表明在律法裡 等到传律法的时候,那律法摆出来,一条一条在那裡说得很清楚。从十条诫命开始,到典章和律例都非常清楚的,一样一样列举在那裡。神就告诉他们说,你们必须要常常遵守这些,如果你们不常常守著,那麼你们就会经歷神的管教,经歷神的鞭打,甚至在一些很突出的条例上面,那些违反的人当场要用石头给打死,或是给掛在木头上。弟兄姊妹,我们看到这个事情的严肃。為什麼那样严肃呢?因為在律法裡就显出一个权柄,这个权柄就成了他们生活為人行走的根据。这是在西乃山上所发生的事。经过四十年的漂流,就到了讲述申命记的那一段的时候。申命记上面所说的,乃是把神从前所说的重新再说一遍。所以我们从西乃山以前,西乃山的当时,和约但河东的河岸边这三段不同的时间,三段不同的歷史,都是说出一件事情。虽然神没有说,「我要作你们的王。」神只是这样说,「我要作你们的神,你们要作我的百姓。」王这个事实确实是隐藏起来。但是你碰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不必一定要把那个王的事实显明,人都碰到王的实际。
所以到士师记,神给以色列人下结论的时候,祂就说,「以色列中没有王」。这个「没有王」不是说他们在政治的组织上还没有王的制度產生,因為在那个时候,以色列人中就是没有王的政治制度。没有王的政治制度,当然就没有王了。那说这句话有什麼意思呢?我们感谢神!虽然没有政治的王的制度,但是确是有神作他们的王的事实。但是以色列人没有以神為他们的王,没有以神作他们的王,產生出来的结果就是「各人任意而行」。因為没有王,没有权柄,没有标準,那人还得要活著,人还得要作事。这个活著作事有什麼规范呢?既然没有王,我自己就是王。我以為对的就是对了,我以為不对的就不对了,我以為模棱两可,就是模棱两可了。
伊甸园堕落的效应 弟兄姊妹们,这结果是肯定的,如果不是神作我们的王,人自己就要出来作王。这样的一个光景是有根据的。那根据在哪裡?在伊甸园的堕落。弟兄姊妹,我们读神的话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创世记第一、二、三章。如果创世记一、二、三这三章我们读得通的话,我们就看到整本圣经就在这三章所发生的事情的原则裡继续往前发展。现在士师记就突出了这个事实,「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我们就没有办法忘掉人在伊甸园堕落的那一个光景。因為当撒但来试探人的时候,诱惑人的时候,都显明的在那裡宣告的,「你们吃的日子不一定死」。这个我们不去管它,我们要管的,不是说不管它,我是说我们看到以色列人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这个事实的时候,我们不必管那个「吃的日子一定死」,我们要管的是撒但诱惑他们的时候,所给他们的应许。牠说,「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会明亮,你们就能如神」。怎麼如神法?「可以分辨善恶」。弟兄姊妹你看到士师记就反影这个事实。
士师记的光景反影了伊甸园堕落的那一个焦点问题了。撒但诱惑人,要人离开神,不尊重神,抬举人,让人看见如果你不尊重神,你就能像神一样,因為你就是神。弟兄姊妹们,这是撒但的那一个诱惑的主要内容之一。「你们就能像神」。既然你们与神一样,你们就不需要神了,你可以自己作主了,你们就是王了。现在士师记就反影这个事实。以色列人不以神為王,那个结果就是他们自己冒出来要作王。既然是人冒出来要作王,而神是独一的神,祂只有一个旨意,所有尊重祂為主的都跟随祂的旨意。
各人任意而行的结果 但是现在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一个人就是一个王,十个人就是十个王,一百个人就是一百个王。在这样的光景底下,什麼是标準呢?什麼是根据呢?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根据,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标準,所以那个结果就是自己就是标準。这就是士师记,这也是人堕落了以后那一个实际的光景发表出来的样子。我们留意了这一句话,不仅是出现在十七章,你看十八章一开头第一节,「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又是没有王。我个人以為十八章的这一句话,应该摆在十七章的末了。因為我们看士师记后面的一大段,都是说出了一个事实以后,就给这个事实下了一个结论。所以十八章第一节的那一句话摆在十七章末了,那正好就是又把十七章所说的另外一个事实下了一个结论。然后十八章的末了,我们又看到另外的一个事实,这一个事实就把「没有王」的那一个事实表达出来。将来我们看到那裡的时候,我们才详细看那个歷史。
现在我们要先注意圣灵给他们的结论,让我们很有把握的确定,当时以色列人的属灵光景。十八章的最末了那一节,「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这是什麼?简单的来说,与神对抗。神的殿在示罗,神的帐幕在示罗,人若要敬拜神,寻求神,就得到示罗去。但是但支派却為自己在但这个地方,就是在拉亿这个地方,就是以色列的最北部,在那裡设立了一个敬拜的对象。神的帐幕在示罗多少日子,这个与神对抗的,与神分庭抗礼的侍奉和敬拜的地点也就在但多久的日子。这不是明明与神顶撞吗?明明的与神对抗吗?
这是十七,十八章两章的裡面所说的一件歷史事实,圣灵就一而再,再而三的下了这样的结论。然后从十九章,到二十一章,十九章一开始又是那句话了,「以色列中没有王」,因為没有王,就发生了底下那一件事情。那一件事情是人的主意完全代替了神的意思。我们详细看那段歷史的时候,我们就能瞭解搞出来的事情可大了,几乎把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当中的一个支派完全的抹掉,教十二支派成了十一支派。最终还是神自己的管理,那一个支派到了衰微的光景,还不至於给消灭。不然的话,以色列人以后就不能说「我们十二个支派」了。因為他们只剩下十一个支派。但是神為著祂自己的见证,祂自己的旨意,神干预了这件事。所以便雅悯这个支派就没有给消灭掉。到了末了,我们看到士师记最末后的那一句话「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又再一次出现。「没有王」这一句话贯穿了十七章到二十章,「各人任意而行」表达出了这一段时间裡,就是整个士师记的时间裡以色列人属灵的光景。这样的一个光景就造成整本士师记的悲惨的歷史。
属灵光景堕落在什麼时候开始 我们现在能掌握了这一点,就再注意另外一点,这种光景是在什麼时候开始?十八章说,「那时…」,二十一章的总体的总结还是说,「那时…」。究竟「那时」是什麼时候?弟兄姊妹们,我们千万要脱开这个错觉,因為我们看士师记从第一章看到十六章,都是按照歷史的次序来记录的。在我们的观念裡,士师记也就是属於歷史,那十七章就是接上十六章的时间,十八章接上十七章,二十一章就是接上去直到末了。弟兄姊妹这是个错觉。十七章到二十一章的那个时间并不在参孙以后,圣经没有给我们看到準确的时间,但是这几章的经文裡所提到的事,给我们显示了这些事情发生的那一个时段是在什麼时候。
十七章到末了的这些事都是发生在他们进迦南后不久,当然我们有理由肯定在约书亚逝世了以后不太久。我们怎能知道这裡面所发生的事情是在那一个时间呢?我们如果肯定了这样的时间,我们就能领会这一个时候离开他们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的时间结束以后并不太久。走过旷野漂流的那些经歷,恐怕还有好些人还活著。这一点我们肯定一定是的。因為你看下去的时候,你看到提到一些人物,他们是在旷野走过四十年的,他们也是经歷过迦南的争战。在那样四五十年的明显的歷史过程裡,他们也能在神的面前偏离,我们就知道这个偏离是非常严重的。而在进入迦南后那麼早就发生了这些,难怪士师记以后越过越糟糕。因為以后的以色列人,他们实在风闻神在他们祖宗身上作了什麼事,却没有亲自经歷神在他们身上作事。如果神在他们身上亲自作了事的人也能偏离神的道路,就难怪那些没有经歷神的人,他们偏离得越来越远。
摩西的孙子 我想弟兄姊妹们,你留意了,在十七章,十八章裡,有一个第一副主角,不是第一主角,却是第一副主角。这个副主角是谁呢?摩西的孙子。弟兄姊妹们,摩西的孙子那不是应该在进迦南后不久还存活的吗?当然了,这个绝对是很清楚的。因為你看摩西四十岁的时候就逃到旷野,在第二个四十年裡就娶妻生了儿子,那第三个四十年他就带著以色列人在旷野裡漂流。摩西的两个儿子都是在第二个四十年裡生下来的,所以摩西的孙子,如果不是在第二个四十年的末了生了下来,也不能不在第三个四十年裡生出来。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十七章所发生的事情是在他们进迦南以后,约书亚死了以后发生的。弟兄姊妹,你注意了,在哪裡看到摩西的孙子?在十七章裡没有交代他是谁,只是说他是一个利未支派的一位少年人。但是到十八章,你就看到為了设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孙子革顺的儿子约拿单和他的子孙作但支派的祭司。那这个少年人是谁呢?是约拿单,是摩西的孙子,革顺的儿子。那个时候约拿单还给称為少年人,你就看到那时候并不是很长远的事,而是在以色列人进迦南分地以后不久。
非尼哈在约柜前侍候 然后第二件大事情,那是十九章到二十一章那裡发生的那样大的事情,几乎把一个支派完全灭掉。这个事情发生在什麼时候呢?我们看一个人物,你就知道了。弟兄姊妹你先看二十章二十八节,「那时,神的约柜在那裡,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弟兄姊妹你看到后面那三章所发生的大事,是非尼哈还活的时候。非尼哈是以利亚撒的儿子,是亚伦的孙子。
我们还记得他在没有进迦南以前,作了一件很特别的事,就是民数记裡以色列人差不多到了约但河东边,就是那个巴兰的计谋,叫那些摩押人的女子,亚捫人的女子,来到以色列人当中,引诱他们拜偶像犯奸淫。这一件事情是怎样来停止呢?弟兄姊妹你读到民数记,你就会记得就是非尼哈所作的事。他看到一个西缅的首领,跟一个摩押的女子进了帐篷,他就拿著枪跟著进去,用枪把他们两个一枪刺透。是这样使神的怒气在以色列人当中就止息了,这次瘟疫就死了不少人。
你看到十九到二十一章的事发生的时候,是非尼哈作祭司的。那是进迦南不久的事,以利亚撒进迦南不太长久的时候就死掉了,非尼哈接上他就作了大祭司。所以从这些人物的出现,我们看到士师记后面五章所记载的事都是发生在士师记最开头的时候。
不再尊神為大 我们若是掌握了这样的一个时间,我们就留意了。為什麼以色列人那麼快就偏离神的道?那麼快就离开了神的见证?我们看到从士师记第一章就说他们不行了。他们在迦南地的争战,从起初的团体争战到了个别支派的争战,已经不在那合一的见证裡来作出发点了。他们各自為自己所得的来争战,而不是為著神的民和神的旨意去争战。所以在第一章我们就看到他们在灵裡面已经出事了,以致当地有铁车的人,他们就赶不掉。那些居住在山地的,他们也没有办法把他们赶走。现在我们就看到那个问题了,他们并不尊神為大,他们不依靠神,他们不以神作為根据,他们都凭著自己去争战。
失去了身体的感觉 弟兄姊妹你记得第一章以色列人说要出去的时候,犹大就对西缅支派说,「好不好你也陪我一块去,将来你出去争战的时候,我也陪你去」。你看到了,那时候已经没有了十二个支派是一个整体的事实了。若是弟兄姊妹说,「犹大这样作是他们求问神的结果」。他们求问神说,哪一个支派该先上?犹大支派先上,他们是跟随神的话。弟兄姊妹们,我们看这段歷史,你不要从当中看起,我们必须从整个开始的时候开始。神从来没有告诉他们说,你们可以个别去争战。弟兄姊妹记得约书亚记。就是攻击艾城那麼小的一个地方,神还是告诉他们说,要全军出去。他们起初以為说,艾城这个小城,用不著那麼许多人,三千人就可以解决问题了。结果他们就给打败了。当然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造成他们失败,但是不能说他们轻看艾城而不站在那个合一的见证裡出发没有一点的责任。
我们感谢主,很早神就给他们一直的带领,不管是大小战役都是全军出动。弟兄姊妹应该很清楚的记得,他们每次出动都是从吉甲这个地方开始的,等到争战完毕了,他们又回到吉甲来。全军回到吉甲,下一次出去争战的时候,仍然是从吉甲出发。我们在读约书亚记的时候,这些事实应该留给我们很深刻的印象。但是一进到士师记,你看见这些在以色列人当中都不再成為他们所跟随的。你说為什麼呢?现在我们读到末了这五章的时候,我们看到属灵的原因。因為到了那一个时候,他们不再尊神為大,他们不再根据神自己。如果我们再细细看到裡面的内容,你看到一个事实,第十七章,十八章是直接在对付神的地位。如果我们看得严肃一点,那是对付神的本身。因為十七,十八章不管是一个家庭也好,是一个但支派也好,他们都作著同一个原则的事,在神以外另立一个敬拜的对象。其他的支派也默认这个事实。
以别样代替神 弟兄姊妹你记得十条诫命的第一条是什麼?第二条是什麼?这些都是很严肃的。十条诫命已经是很严肃的,十条诫命的头两条更是严肃的。应该说清楚,一、二、三,这三条都是很严肃的,因為是表达神自己。但是在十七,十八章,弟兄姊妹你看到了,他们所作的不管是个别人作的,或是一个支派作的,直接就是抵触一、二、三条。第一条诫命,神说祂是独一的真神,现在他们在独一的真神以外製造一个神。第二条诫命说到神是没有形象的,因為祂是灵。人不能為祂造像。但在这两章,人就是给神造像。第三条,不要妄称神的名,神的名字不是人随便可以喊的。现在看到他们在那裡造一个偶像,硬把神的名字塞到偶像的身上,把神变成偶像了。
弟兄姊妹你看到了,十七,十八这两章明明是在那裡对付神的本性。严重不严重呢?如果从律法的观点上来看,那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但是堕落以后的人,一直在这一条线上来得罪神,一直到现在还是在这条线上得罪神。不认识神的人固然在这条线上得罪神,就是称為神名下的人,有些事是在有知裡,有些事是在无知裡,就是在这条线上得罪神。因此我们说,我们读了士师记的时候,不是在那裡单单读歷史,我们是在读一些属灵的法则。以色列曾经再三的冒犯过这些法则,製造了士师记的歷史。我们要求主救我们脱离这些冒犯,我们不甘心在我们身上製造今天的士师记。
為我们写下的鉴诫 然后你看十九,二十,二十一这三章裡的事。那是很具体的在对付神的律法,诫命,律例,典章。这些律法的原则都给他们在那裡对付著。我们看到那几章的时候,才一一点出来。弟兄姊妹们,如果我们看到了这五章所摆列出来的事实并不是只是一个歷史的记录,而是在那裡指出人在神面前堕落的轨道。你在这轨道上跟著走,那就非堕落不可。我们感谢神!神為了我们的原因,神把这些话记录下来,我们才瞭解罗马书十六章那裡所说的,「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為著我们来写的。怎麼為著我们来写呢?要叫我们在其中看到从正面来说是跟随主的道路。负面来说是认识背弃神的道路。
我们实在感谢主,在士师记这最末了的五章裡,我们先把这五章裡的基本内容交通。我们掌握了这些原则,我们看这裡的事实,我们就看得很清楚。啊!為什麼会这样?原因在哪裡呢?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个準确的心思和态度来向著神。他们有神的律法,却没有活在律法的指导下。他们有认识神的知识,但却没有让那些知识指导他们跟随主的路。他们有神在他们中间作过大事的经歷,但是他们却不领会这些经歷是要叫他们毫无保留的接受神的权柄。就是因著这些原因,我们看到士师记裡面都是乌烟瘴气的。
当然主给我们看到圣灵留下士师记的目的,我们也仰望我们的主在祂的怜悯和体恤下,救我们脱离士师记的危险。巴不得我们先在这一方面确定了我们寻找的方向,这样我们看士师记末了的五章,就看得很清楚,很轻鬆,就不会给裡面那复杂的内容弄得我们好像不领会它说的是什麼。我们掌握了这些原则,我们就看到那裡面的许许多多的复杂只是说出人堕落以后那天然生命的混乱。所以感谢主,我们看到最末了的时候,仍然是那句话,「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给人有指望的神 以色列还有前途吗?神在以色列中还作工吗?人在神面前还有路吗?我们感谢主!上一次我也轻轻提到了路得记,如果从属灵的歷史的顺序来看,它应该是士师记的结束。但是把它分别出来也是很明显说出一件事,因為你看士师记的末了,裡面说没有前途了!没有指望了!但是感谢神,路得记给我们看到人可以堕落,但是神仍然是他们的指望。我们以后读完士师记,接下去要读路得记。虽然它对我们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一卷书,但是我们能照著神的心意来读路得记,我们会发觉神在歷史的掌管是那样清楚。因為路得记的起头是什麼?「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就是士师记裡面的事情。
路得记的结尾是什麼?路得记的结尾就是大卫。感谢主,我们看见士师记是给人很灰暗的感觉,但是路得记却叫我们在灰暗裡看到了光,这光完全是神的怜悯带出来的。我们以后慢慢一点一点看过去,我们就更能体会。我们感谢主,士师记末了的五章,今天就先作一个概略的交通。下礼拜回来,我们就按照那裡说的事实一点一点的来交通。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