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

【返回本卷目录】

                               静我也错,动我也错(二十章)

 

我们现在来看士师记末了的二、三章的经文,我们看到当以色列人没有王的时候,当以色列人看不见谁是他们的王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作了王。所以就发生了许多的难处,各种各样的难处。我们看到末了的时候,就看到因著便雅悯支派裡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以色列人自相残杀,我们看这几件事不能只是作為歷史的过程来看。我们知道以色列人进迦南,是神给他们各种各样的应许,这许许多多的应许都围绕著一个点,如果他们尊重神的权柄,他们在应许地裡就承受一切在应许地裡的祝福。如果他们不尊重神的权柄,他们虽然人是活在应许地上,但是神应许的一切却与他们无关。
 

以色列人在旧约所经过的一切,很明显让我们看到在新约裡神给我们看到的光。救恩把我们放在一个蒙恩的地位上,地位是对了,是不是就真的照著神的安排和计划那样来承受救恩裡的丰富呢?那就不是一个地位可以解决的问题。因為在神的设计裡,祂是先把我们放在一个对的地位上,然后让我们在这个地位上来显明这个地位所要求的实际。旧约没有说这样的话,但神却是照著这个法则来带领祂的百姓。
 

我们从新约裡回过头看的时候,看见神的工作方法不一样,但是神作工的原则没有变动。现在我们看到以色列人在他们所站的地位上,作了许多不太对的事,这些事就令他们有很多的亏损。我们上次已经看到了,十一个支派起来对付便雅悯。便雅悯支派是不是需要对付呢?毫无疑问是需要对付,但并不等於现在对付便雅悯的十一个支派,他们自己就没有该受对付的地方了。
 

不是在主裡面的同心
 

弟兄姊妹们请留意,二十章裡那利未人将这消息带回以色列地,以色列全部的人,除便雅悯人以外的十一个支派都聚集在米斯巴。二十章第一节说,「於是以色列从但到别是巴,以及住基列地的眾人,都出来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弟兄姊妹们先注意,他们出来这些人的范围,是从但到别是巴,就是从极北到极南,就是从以色列人聚居的地方的极北到极南,特别提到在基列地的那些人。大家都知道基列地就是约但河东。你就看见地理的环境并没有阻挡著以色列人团聚在一起,约但河也没有阻隔河东的以色列人来别是巴。
 

他们来到别是巴的时候,情绪很高昂。圣经说「他们如同一人」,团结在一起的许多人如同一人。这样的描写不只是在这裡,在十一节裡也是这样写,「於是以色列人彼此连合如同一人,聚集攻击那城。」哪一个城?是基比亚。我们现在来留意,他们这样的动作,从外表来看那真好。现在我们一直在说,神的儿女们要合一,但是你又看见这个合一是何等的困难的给显出来。不要说全地的神儿女们要合一,缩小一点,湾区的神的儿女们要合一,再小一点,在神的家裡聚会的儿女们合一,合一到如同一个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没有办法。但当时以色列人聚集在一起如同一人。圣灵一直在那裡為他们作记录,而圣灵也承认他们真实如同一人。从外表来看,如同一人真的是好极了。
 

人情绪高涨并不能代替神
 

弟兄姊妹们,你看见以色列人当时所作的事,没办法去说如同一人是错了。怎麼可以错?错在什麼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他们实在是错了,不是错在他们要处理那一件事。他们要处理便雅悯支派带出来的难处,这件事没有错。因為在神的子民中间不能容让罪的存留。但在对付罪这件事上,它的根基是什麼?应当根据神的审判,应当是神的定罪。神定罪这件事,神不喜悦这样的事情,我们就把那些事情从我们当中拿掉,这就对了。
 

弟兄姊妹们,我们在这裡看到以色列人当时作这些事,是不是根据这一个?我们很难在记录裡看到他们是為了彰显神的圣洁而作这事。他们既不是為著神的圣洁而作这个事,他们根据什麼来作呢?他们这件事作得很大,很兄,也很厉害。他们的根据是什麼呢?在圣经裡,我们来看看圣灵是怎样记载。当那一个人把事情说过以后,眾民都起来如同一人,说,「我们连一人都不回自己帐棚,自己房屋去。」第三次如此提起,按顺序应是第二次,我们从实际光景来说,就把它放在末了。「眾民都起来如同一人,说,我们连一人都不回自己帐棚,自己房屋去。我们向基比亚人必这样行,照所掣的签去攻击他们。」他们什麼都没有作,就已经定规了怎麼作了,他们是根据什麼这样作呢?是根据神的公义吗?他们或许有这个知识,但他们这样的定规却不是根据这个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情绪。
 

落在自义的激动裡
 

弟兄姊妹请留意,在那裡传给以色列人的第一个信息:「你们看以色列出这样可耻的事,你们都来了,你们听听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听了以后你们看该怎麼作?」听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就火了。弟兄姊妹们,你们看他们火了,很火了,火到一个地步,几乎马上就要行动了。都不回自己的帐棚,也不回自己的房屋,我们现在就行动,就去攻击基比亚。怎麼基比亚可以这麼糟糕,我们就不可以让他们这样糟糕,我们不是这麼糟糕的人。
 

以色列人裡面有一个东西,这一个东西我们姑且说是自义吧!我们都是很听神话语的人,怎麼基比亚人就这样无聊,不可以那样,对付他!攻打他!弟兄姊妹,他们就在这种情绪裡来显出他们要作的一件事,这一情绪是一种自义的情绪,也不错,基比亚人是有问题,但不见得以色列人就没有问题。弟兄姊妹们,看到这裡时,你们有没有想到,我们的主在约翰福音第八章说到那个在行淫时被抓的妇人那一段话?当时,一班人来到主面前,七口八舌并指指点点那妇人说,怎样不该,怎样根据律法等等。那光景不就是以色列人现在的光景。当我们的主轻描淡写的在那裡说,「好啊!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结果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的都跑掉了。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来比较一下,你会看到有很相似的地方。在主的话下面,他们发觉在主面前,我们也有问题。但以色列人在这裡没有看到自己的问题,他们只看见基比亚人的问题,却没有看见自己有问题。我们有时候就有点迷了,他们在那裡是主持正义的,怎麼还说他们有问题?弟兄姊妹们,在歷史上看两件事,我们马上就看见他们在自以為义的情绪上来作这件事。
 

只会意气用事
 

我们先说一个具体的事,就在以前不久,约书亚还未离世,他不是让约但河东的两个半支派回家吗?他们回家去了,以色列人在此就自己去继续进行為得地而争战。这两个半支派回到河东,他们当然心裡很开心,因连年的战争,离家也很久了,回来不单家人团聚,同时也真正在那边承受產业。但在他们安顿下来,就发觉有些不对了。我们住在河东,其他的弟兄住在河西,一条约但河把我们分隔了,如果我们要敬拜神,我们要到河西去,因為帐幕在那边。现在问题还不大,将来我们不在了,子孙长起来了,那边的弟兄也不在了,他们的子孙也长大了,他们的子孙会说,你们生活在河东那边,不是在神的应许地上,我们不能接受你们一同敬拜神。这怎麼可以呢?结果他们就想出一个办法来,我们要作出一件事物,见证我们也是属於河西会幕裡的神,所以他们在河东也建造一个坛,他们定规用这坛作见证。
 

他们没有意思在这坛献祭,但在河西的弟兄们看到了,就说他们造坛作什麼呢?以為他们另外建坛敬拜神,那事情就太大了。如果他们真的是这样,神一定会向我们发怒,我们怎麼能承受得了?我们好不容易经过四十年旷野路,如今稍稍安顿一下,被他们这样一搞,我们又要落到神的管教和鞭打裡,我们怎能承担得起呢?他们就说,必须很明确来处理这件事。当时他们也準备去动武力,他们认定约但河东的两个半支派背逆神,所以要去管教他们。当时他们也是预备这样作的。
 

以神的话作指导
 

弟兄姊妹,翻开看约书亚记,他们没有行动以前,他们找到河东的两个半支派的长老,首领,去瞭解清楚究竟是為什麼要建这个坛。他们就直接说了,我们怕以后你们的子孙不承认我们,所以就建一座坛在这裡作见证,因為我们都是耶和华的百姓。他们说清楚,一场弟兄的相残的事也就停止。约书亚在世时也几乎弟兄相打起来,但结果没有打成。為什麼这事会给连到士师记上的事?
 

弟兄姊妹,如果你读申命记,就很清楚有这个印象,神告诉以色列人,你们进入迦南地,你们要与敌人打仗的时候,先去跟他们说和睦的话,如果他们听从你们,你们就接纳他们,若他们不听从你们,然后再攻打他们。这是申命记二十二章的话,我们就看到了,约书亚的时候,他们记住神这样吩咐他们,跟人打仗时,要先说和睦话,不要马上动手,要把事情说清楚。不然的话,莫名其妙就动起手来,错了怎麼办?神不让他们作错事,所以神就给他们这样一个条例。感谢神,这条例救了约书亚记的以色列人,没有作弟兄相残的事。
 

又是不理会神的话作指导
 

但来到士师记,你看这个时间与约书亚的时间,我们说差不多。因这些事发生时,在二十章就看到,非尼哈还活著作祭司,所以跟约书亚记的时间距离并不太久。你就能看到了,这就是以色列人在他们自以為义的情绪下,却没有了神的话对他们的约束。也许他们不知道神的话,对以后的以色列人我不敢说,在这个时候的以色列人,他们不该不知道,因為离他们进迦南地不是很久。离在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上宣告咒诅和祝福的时间也不太长,他们就是不精通也该模模糊糊的知道。但是他们在这裡的反应,根本就不用问,一听见了就不理那人说的是真是假,是否可信,他们都不问。因為他们听见那人说,又看见那十二块尸身,就肯定是真的。
 

但我们的神带领祂的百姓,从不叫他们用耳朵听见,用眼睛看见就肯定是正确的。神说一定要有见证人,最少也得找两三个见证人。在这裡你有没有看到,他们该作的都没有作到。你看到一件事,他们一听就马上说,「我们不回家了,马上去攻打。」弟兄姊妹们,对敌人尚且讲和睦话,现在是向著弟兄,怎麼一下子就去了?你还看到一件事,上次已经提过了。他们并没有求问神,自己就决定了,一直到开战时才去求问神。
 

自作审判官
 

当时他们的光景就是这样,那光景是因什麼原因发生?从原则上来说,没有以神作他们的王,他们自作主张。其次我们要留意的,他们也不尊重神的话,神的话就说在那裡,他们觉得这个话不该是我们听的,是别人听的。他们应该去跟便雅悯人打招呼,但他们没有,所以我感觉他们是在自义的情绪下来作这件事。他们一到那边,不是去瞭解情况,一去就宣判了。好像一个审判官,一到那裡就审判了。你看他们怎麼说,「你们中间怎麼作了这样的恶事呢?现在你们要将基比亚的那些匪徒交出来,我们好治死他们,从以色列中除掉这恶。」他们在那裡宣判死刑。当然是指著作那事的人,你们竟容让这样的事发生也不管?我们这些圣洁公义的人来到你们中间,你们便雅悯整个支派都不是人。
 

我就想,假如有些便雅悯人也愿意来处理这事情,但他们一到那裡就把便雅悯人的自尊心一脚踩到底。他们原来也没有什麼,结果他们也给惹火起来了,火对火就打起来了。这是很糟糕的事。更糟糕的是以色列人自以為他们自己所作的都是对的。因為他们没有王,他们自己就是王,他们所作的就是对的。他们认為不对的就是不对,完全凭著自己来行,结果就打起来了。
 

行在自己所定的路上
 

好了,上次也提到了,以色列人就去打了,到了去打才求问神。怎麼样去求问?他们不是问说,「我们是不是真的这样打?神啊,你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我们不打,也能叫他们服下来?」他们去问什麼呢?「神啊,我们為著你的圣洁、公义,我们出兵了,你告诉我们,哪个支派先上阵?」你们看,根本就没有留下时间和地位让神说话。上次我就说过,他们递上一份计划书让神签字,他们当时的情形就是这样。在他们心裡完全没有神的地位。结果,神说,「你们要打就让犹大先去。」结果打输了,死了很多人。
 

他们想怎麼会是这样。再去求问神,「我们是不是再去打?」「去吧!」又输了,也死了很多人。他们就丧气,刚开始的那些火焰也不知到哪裡去了。眾人如同一人的光景也不见了,要為神伸张公义的精神也没有了。在这种光景裡,他们才到神面前去献祭,去寻求神,才去问该问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应该与我们的弟兄便雅悯打仗?」已经打了两仗了,才问该不该与弟兄打。神说,「去打吧!明天我就把他们交在你们手裡。」第三天,便雅悯就被打败了,并且败得很惨。
 

弟兄姊妹,我们来留意一件事,如果我们没有看清楚,我们就觉得困惑了。叫他们去,结果叫他们受那麼多的死伤,直到他们都丧气了,神才让他们成功。為什麼会是这样?你们继续看下去,看整个过程,就会看出来了。头两天是神在管教以色列人,第三天才对付便雅悯人。你们千万不要这样想,他们為著神的圣洁公义出兵,神為什麼不祝福他们?神的管教是因為他们在名义上是為神,实际上是行走在自己的路上。如果开始就让他们打胜,他们的气焰就更大了,神要让他们甦醒,要让他们知道,你们不能冒失开口说打就打,你们不能这麼凶残,毫无怜悯之心来对待自己的弟兄,如是成功了,也是亏欠神。他们经神的管教,终於明白过来,是没有求问神而走在自己认為是对的路上,他们看到自己的缺欠,才显明神要作的。
 

当时以色列人前后三天,实际是经过两天,他们的豪气就不知到哪裡去了。我们再去看二十八节,他们再去求问耶和华说,「我们当再出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呢?还是罢兵呢?」这个话不容易说出口,但他们说了。你们从他们裡面看到了,走在自己的路上,就有那麼大的亏损,现在进退两难,进又不是,退有好像没什麼面子。神啊!你说该怎麼办?是不要再打呢?你说不打,我们也好像有个题目退兵。不管他们当时的光景是如何,你看到他们在神的光中看到自己的缺欠。原来我们以為是作一件好事,结果在神的光中还是作了神不喜悦的事。
 

还是脱不出自己的定规
 

结果「你们明天去打吧!」你看,当神说「你们明天去打吧」,他们又越过界线了。第二天他们的确打赢了。但他们怎样对待便雅悯人?在战场上的,我们不说,因為在战场上你不杀我,我就杀你了。我们说的是不在战场上的,你看他们是如何把便雅悯打下来的。第三天他们用一些战略战术,他们把便雅悯的人暂时引诱离开了基比亚,然后他们有另一批军兵杀进基比亚。进到基比亚以后,你们看到什麼?我们用「屠城」这个词还是说得不够清楚。我们知道在中国的歷史中,有清朝灭明朝,他们曾经把扬州围困了,明朝的最后的忠臣史可法在那裡指挥,结果清朝的军队也失去很多人才把扬州攻下来。进城以后,清兵统领下令把扬州屠杀十天,就让他部下见物就抢,见人就杀。十天的屠城也没把扬州人全杀光。再看看基比亚,他们没有十天,就把城裡的男女老少全杀光了,那是真的屠城。
 

不体会神的心意
 

弟兄姊妹们,他们屠杀的是什麼人?上面说,「我们还要与我们的弟兄便雅悯作战」,上面还说是「弟兄」,进城以后就杀个清光。你们看三十七节,「伏兵急忙闯进基比亚,用刀杀死全城的人。」你看,神没有让他们打仗,他们就打上了。神让他们打胜,他们就过了界线,结果,便雅悯支派差不多全给灭掉了,整个支派只剩下六百人。这六百人是在战场上逃脱的,他们逃到山上就躲在那裡,保存了这六百人。我们再去看四十八节,「以色列人又转到便雅悯地将各城的人和牲畜,并一切所遇见的,都用刀杀尽,又放火烧了一切城邑。」这是对待弟兄的作法吗?
 

不错,便雅悯人有不是之处,但是,是否需要把整个支派来屠杀掉?神没有让他们这麼作。在旧约裡,神藉摩西传给他们律法,哪裡可以看到神说可以随便杀人呢?神一再告诉祂的百姓,杀人流血是祂不喜欢的,因為人的血流到地上就污秽那地,所以杀人是不得已,不能随便。但以色列人在这裡忘记了神怎样说,在律法上神一再要他们学习用爱去待你周围的人,用怜悯,用同情来接触你所要接触的人。这是律法上的话。
 

神叫人得释放的心意
 

我们看律法上的典章,在出埃及记就读过典章的第一条就是释放奴僕。什麼是释放奴僕?我们不注意内容,从这一件事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神一直让以色列人在主人和奴僕这关系上去学习爱,同情和怜悯。人把自己卖给你,他服侍你六年,第七年你就要让他自由出去,不要為难他。弟兄姊妹,你们看到,在这条例的细节裡,全说出神对人的怜悯和同情。在律法裡,神告诉以色列人,在收割的时候,麦穗掉在地上,不要拾起,留给你们民中的贫穷有缺乏的人,给他们作粮食。不只是掉在地上的,田角上的根本不要收割,让有缺乏的民去享用。律法上的许许多多的安排,一直是叫神的百姓在那裡学习体恤,同情和怜悯。如果我们再从律法裡多看,还会看到更多在那裡流露出神爱的信息。
 

但现在以色列人在对付便雅悯的事上,我没有说便雅悯人不该受对付,他们是该受对付。但怎样对付?对付的界线在哪裡?这都是问题。便雅悯人需要受对付,所以就把整个支派都灭掉,一个都不留?以色列人知不知道神这个定规呢?你能说他们不知道吗?如果不知道就没有二十一章的事情了。他们是知道的,但在二十章他们没有作到。為什麼他们没有作到呢?用一句广东人的俗话,那时的以色列人是火遮眼了,他们火到了某种程度,眼睛就什麼也看不见了。
 

好像也难怪他们火遮眼,第一,他们头两天丧失了很多人。在此一战,他们总认為自己出师有名,你们是该受对付,而你们反抗,还杀了我们很多弟兄。第二,现在那个自义和自尊两件事都让他们觉得便雅悯这支派该在这地上灭掉不可。结果带出来的却是弟兄相残到了一个地步,几乎连神的见证也弄出个大破口。弟兄姊妹们,我们实在需要我们的主给我们有明亮的光,从士师记二十一章我们看到以色列人的问题出在哪裡。
 

人以為对的不一定是神要作的
 

為什麼二十一章有许多好像是自相矛盾的事.如果我们单看人这一面,那的确是自相矛盾,但是我们要留意的,是这事情的背后是神在管理。神是要显明祂的圣洁和公义。但是神不要人出手来替祂执行祂的圣洁和公义。人要出头替神去作,结果作出来的是人要作的,而不是神要作的。虽然神要作的和人要作的好像目的是一样,但动机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
 

我们承认,神把士师记当时那种属灵的光景留下来,对我们今天称為教会的团体来说,不是单叫我们知道歷史上发生过这样的事,而是要让我们从歷史所发生的事上去领会神带领人的法则。不在神的法则裡作事,对的也成為不对的,不对的当然不能成為对的。如果不是按照神的管理、带领来作神要作的事,好事也成坏事,那是以色列人在士师记的日子所发生的大毛病。
 

当以色列战事整个结束以后,他们安定下来了,按一般人来说,那就是打扫战场了,收取战利品了,这个时候应该是很快乐的时候。但是弟兄姊妹,当你进入二十一章,你很快会看到,不是收取战利品的喜悦,也不是享受凯旋的那种欢乐,是什麼?糟糕了,我们又作错事了!他们再次在神的光裡看到他们又得罪了神。怎麼回事呢?他们把以色列十二支派的一个支派灭掉了。我们也许会说,没有啊,还剩下六百人,还可以成长起来。但是在他们出发时的心高气傲,他们如同一人的时候,除了要去惩罚便雅悯以外,他们早就定意要灭掉便雅悯,不然他们就没有二十一章的事了。
 

冒失开口闯的大祸
 

他们攻打便雅悯的时候,眾人发过一个毒誓,就是把便雅悯人都杀光。如果杀不光,剩下来的,我们歧视他们,不把我们的女儿嫁给他们,什麼意思?让他们绝种。他们不会娶外邦女子,那是当初他们刚进迦南时,他们没有想到要讨外邦女子的事,他们只看见他们十二支派是神拣选的子民,什麼事都是十二支派。现在我们不把我们的女儿嫁给他们,让他们自行消灭。
 

当他们安定下来时,他们发觉自己又错了。弟兄姊妹们,诗歌本上有一首诗歌,以前经常唱,现在没有机会唱,也没有多少人有条件唱。不是说他们不会看曲唱,是诗歌裡面的话他们吃不消,他们不懂,所以唱也唱不出来,唱出来也不知道是什麼味道。诗歌怎麼说?裡面有几句话,「静我也错,动我也错」,作也不是,不作也不是。「不说不安,说又太过」,进退不得。我们说怎麼会有这种事?不是神的儿女绝不会有这样的事,是神的儿女也不一定会有这样的事。是什麼光景会有这样的事?是神的怜悯在我们身上发动的时候,我们在神面前有一个透彻的心思,要追求神的喜悦,让神的生命成长。虽然有这个心思,也的确是有点成长,但还没有长到成熟的地步,连接近成熟也不到,那就是说,仍然是活在自己裡面,一面会觉得我不愿不讨神的喜悦,另一面,我又觉得不能脱离自己。我又想满足神,但又没有办法忘记要满足自己。在这种光景底下,也就碰到了,静也错,动也错,不说不成,说了也不成。怎麼办?这就是人落在自己裡面的光景。
 

以色列人当时的情形就是这样,所以圣经一再指出那个问题,「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结果一定是糟糕,过程也一样糟糕,就像把人带到一个地步,作也不是,不作也不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但愿主怜悯我们,让我们从以色列人进迦南开头的那段歷史裡,也看到现在我们追求生命成长裡要学习的功课。
 

我十分相信神的灵把士师记末了的几件事情留在圣经裡,绝对不是只让我们知道这些歷史,也绝对不是神让我们看见神给他们定了罪。当然好像是定了罪,但定罪的那批老人早就不在了,在这裡定他们的罪也没有什麼作用了,所以神留下这一些也不是為了要定罪,而是為了我们以后读圣经的人明白属灵的路该怎麼走,在生命成长的过程裡,我们怎样来定规我们的脚步。但愿主怜悯我们!

【返回本卷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中国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