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返回本卷目录】
解读:
1-3节: 以法莲的首领因為基甸没有招他们一同出战,却把他们留下来肃清逃脱的米甸人,就向他发怒。基甸婉言以"拾取剩下的葡萄",比喻他们的成就大於他自己的本族(亚比以谢族),指出这支殿后军队捉住仇敌的首领,除去了军中的元兄。有些工作并不全是眾人可见的领导角色,却是不可缺少的。许多人把企业中的一般工作看得卑微,其实这些工作对完成巨大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建造一座华丽的大厦,须有建筑师和银行家,负担设计与资金,但将这计划具体实现的却是砌砖工人。骄傲使我们想得人的重视,你对於作神的砌砖工人感到满意,还是对神赐你这工作表示忿怒呢?
5-9节: 疏割与毘努伊勒的首领不肯帮助基甸,可能因為害怕他万一失败(三百军兵要追赶一万五千敌军),米甸人会报复。他们应当知道,因為神与基甸同在,所以他必然得胜。但是他们极其担心,怕惹祸上身,以至从来没有想到神有拯救的大能。 我们可能害怕本身被卷入战争,看不出神与眾人同在,因而错过祂所赐得胜的机会。我们如果不能加入蒙神拣选、做祂工作之人的阵营,一定会尝到苦果。神的工作无论有你或没有你都必定得胜,所以要快快参加神工作之团队,献上你的时间、金钱、祷告来支持圣工。
11节: 米甸人逃到旷野,即住帐棚的游牧民族所在地,却没有想到基甸会一直追到那裡。
15-17节: 基甸照著在8章7节他所恫吓的去行。他的报复行為是否合理,或者说他应否将处罚留给神去行,我们不便妄下定论。他是神所指派的领袖,疏割与毘努伊勒的首领不肯帮助他,是因為惧怕仇敌的缘故,他们既没有信心,又不尊敬神或神所拣选的拯救者。不管自己是否得到利益,我们都应当帮助别人,因為这是理所当然的。
20-21节: 君王被少年人杀死是一种羞辱,因為这显示他们不是少年人的对手("因為人如何,力量也是如何")。这两个君王想避免羞辱,也害怕多受痛苦而死,因没有经验的刀手不会一刀两断地把他们的头砍下来的。
23节: 以色列百姓想立基甸作他们的王,但是他强调,惟有耶和华才能管理他们。儘管他的性情反覆,难与人协调,但他也知道要把神放在首位,因為他看到这对民族与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神在你的生活之中是否居首位?如果是的话,祂就不单单只影响你在教会的行為,也影响你生活的各方面。
26-27节: 极其富有的人,把饰物戴在骆驼的颈项上,以夸示财富;妇女也佩戴大量的珠宝,常戴上十五对之多的耳环。佩戴珠宝也表示行好运。在基甸掌权以后,他似乎被这大量财富弄昏了头脑,终於导致以色列人敬拜偶像。
27节: 以弗得是祭司穿在胸前的细麻布衣服或背心。人把它看作圣物(参出28:5-35;39:2-24;利8:7-8)。基甸要製造以弗得,可能出於好意(作為庆祝这次胜利的纪念品。)可惜,百姓开始把它当作偶像来敬拜。出於好意的许多抉择,竟產生反面的效果,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可能没有人周详考虑,先来研究一下"它会有甚麼错误?"或者问"它会有反面效果吗?"在你作计划与抉择时,要用点时间来预测好动机是否定有好结果。
31节: 基甸与妾侍所生的儿子,令他的家庭破碎,造成以色列全族的悲剧。基甸的故事说明战场上的英雄不一定是日常生活中的英雄。他曾经领导全族,却不能领导他的家庭。不管你是谁,道德上一旦懈怠都会產生问题。你刚刚胜过一次试探,并不表示你定会胜过下次的试探。我们须要不断地警醒抵挡试探,在你得胜之后,撒但可能会对你做更猛烈的攻击。
8:33节 巴力比利土是"以巴力(主)為盟约的主"的意思。拜这偶像可能将以色列人与迦南人的宗教混在一起。
【返回本卷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中国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