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5:1-31 底波拉之歌 学者公认这是一首古老的希伯来诗歌,诗中句子偶有残缺现象,以致 各译本的翻译略有出入;虽然如此,这首诗雄壮的气魄仍清楚可睹。 4-5 从昔日耶和华在西乃山显现的情景引申出 的大能。 这两节以西乃山为地理中心,描写耶和华自东面的西珥山(即 以东地)驾临(参申32:2);随 一起来的有各种自然景象, 如雷轰、闪电和密云 (参出19:16) , 就像这次神攻击迦南军 队时使用豪雨一样。 6 珊迦虽然杀了六百非利士人,但似乎未能使百姓完全脱离异族 的压制。 6-8 以民受迦南人欺压的悲惨景况: 1 交通系统缺乏安全 ── 「大道无人行走」(6)。 2 农村缺乏防卫的条件和力量,变得荒废了。 「以色列中的官长停职」:或译作「以色列中农村绝迹 」(吕振中译本)。 3 武备不精又不足。 10 「骑白驴的」:指社会上的富人与统治阶级。 「行路的」:指没有代步工具的穷人。 整节的含意是:底波拉邀请社会各阶层人士同来传扬神的恩典。 11 「远离弓箭响声打水之处」:或译作「在打水人中有弓箭手的 声音」,表示弓箭手从战场回来,回复平民身分,在打水处工 作时述说神的拯救。 「就是他治理以色列公义的作为」:或译作「他在以色列农村 施行的拯救」(吕振中译本)。 「耶和华的民下到城门」:指百姓毋须躲避仇敌,纷纷重返光 复的城镇。 13-15上 称赞参与战事的以法莲、便雅悯、约但河以西的玛拿西、西布伦和以 萨迦支派(拿弗他利在18才提及)。 14上 「根本」:即定居下来。亚玛力人居於南部,按理不会出现於 以法莲地,这可能是他们早在以法莲支派来到前曾居於此。 14下 或改译作「以法莲冲进山谷」(吕振中译本), 「山谷」是指与西西拉争战的地方。 15上 「以萨迦怎样,巴拉也怎样。」:或译作「以萨迦是忠於巴拉 的」。 15下-17 责备没有参战的流便、约但河以东之玛拿西、但和亚设支派(犹大和 西缅在南端,远离战区,可能未被邀请参战,不在谴责之列)。但族 在北迁之前(参18),原居地中海边约帕附近。他们因此可能在腓尼 基人的商船上作船员。 23 「米罗斯」:可能在拿弗他利境,基底斯以南。这处虽然接近 战场,但其村民畏缩不参战。 28-30 底波拉之歌虽然基本上是一首战歌,但内中亦有富人情味的一段,描 写迦南妇女焦急地等待亲人携同战利品凯旋而归。 30 「乃是披在被掳之人颈项上的」:或译作「是披在掠夺者的颈 项上的」(「掠夺者」,指西西拉)。 思想问题(第5章) 1 底波拉之歌是一首充满感谢颂赞的歌,试将它分段,看看底波拉 如何表达对神的颂赞。 这诗歌如何加添你对神的认识? 在你每日生活中,你是否常存赞美神的心? 2 底波拉之歌强调这场战争的得胜主要是因为耶和华神的帮助,然 而以色列各支派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请详加分析。这给我们什麽宝贵教训? 3 为何米罗斯要受耶和华的咒诅?参23注。 若信徒不与神同工或见死不救,後果会怎样? 4 31节的祷告「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 光辉烈烈」,对你有何警惕?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