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9:1-57 基甸儿子亚比米勒作王 亚比米勒得其母系亲属示剑人的帮助,屠杀其兄弟七十人,作示剑一 带的王。三年後,示剑人背弃亚比米勒,结果引起了一场杀戳,最後 示剑人和亚米比勒同归於尽。 2 亚比米勒游说示剑人支持他们作王,强调他的母亲为示剑人, 他自己可算是他们的骨肉。 5 为了确保没有人跟他争夺王位,亚比米勒把兄弟七十人杀掉, 只有约坦避过此难。 6 「米罗」:原文作伯米罗,可能是城堡名。 「橡树旁的柱子」:音译是以伦莫沙伯,意译可作「柱子(莫 沙伯)的橡树」。(参创12:6以伦摩利 ── 摩利的橡树, 书19:33以伦撒拿音 ── 撒拿音的橡树)。 这「示剑柱子的橡树」显然是地名,可能是当地的宗教圣地。 7-21 约坦的比喻和咒诅 7-15 当时流行用树木作比喻,约坦藉此指责亚比米勒。这比喻的含意是: 那些对人有价值、会结果子的树木都不愿意作王,就如社会上身分尊 贵、影响力大的人都不会贪慕王位,撇下他们的特殊贡献;亚比米勒 的父亲基甸便是明显的例子。至於会伤害人,不结果子的荆棘却被立 为王,就像卑微和无能的亚比米勒贪图名利,要凌驾他人之上。 9 「飘 在众树之上」:象徵运用权势。 15 荆棘矮小,不能成荫,要众树投其荫下是个天大讽刺,比喻亚 比米勒不能保护示剑人。而且,荆棘在乾燥的炎夏容易著火, 火势蔓延,会殃及高大的香柏树,比喻亚比米勒会成为示剑人 的祸患。 16-20 约坦将比喻引伸,责备示剑人忘恩负义,恶待基甸的家人。由於示剑 人并无如19节所言,善待基甸一家,所以,20节的话是对他们的咒诅 。 21 比珥位置不详 22-29 示剑人背叛亚比米勒、信靠迦勒 25 示剑人背弃亚比米勒,在交通要道上抢掠行人,使亚比米勒名 声受损,因为他不能保障过境旅客财物安全。而且,过境旅客 锐减,税收相应下降,大大削减了亚比米勒的经济来源。 27 这是收割的季节,示剑人设宴於巴力庙,庆祝丰收。 28 迦勒否定亚比米勒的统治权,指出其父不是示剑人,要使示剑 人离弃亚比米勒。这个情况与3节成强烈的对比。 29 当时亚比米勒不在场,迦勒对他说话只是假想他在附近而已。 思想问题(第9章上) 1 基甸和他的儿子亚比米勒在性格及行动上有什麽相似之处? 参8:11,本章5。 相比之下,亚比米勒性格上有什麽弱点呢? 2 为什麽亚比米勒能轻而易举的下手杀死七十个兄弟? 你对生活中潜伏著的危机是否随时留意,加以防范? 3 示剑人为何选择亚比米勒为王? 你有否因为亲友、邻舍、相熟朋友的关系而滥用权力,甚至屈枉 正直呢? 4 从约坦的比喻看来,你认为他是否反对君主政制呢? 你认为士师时代需要君主政制吗? 君主政制会带来什麽後果呢?是好?是坏? 「诚实」一词在约坦的申述中出现了数次(15-16, 19)。 究竟约坦想要强调什麽事情呢? 5 约坦演说中用何种方法提及亚比米勒呢?参15, 18节。 为何约坦要这样介绍亚比米勒呢? 由此看来,示剑人的选择是否明智呢? 30-49 迦勒和示剑人身亡 37 「米恶尼尼橡树」:或译作「占卜者的橡树」(以伦米恶尼尼 ,参6)。 41 「亚鲁玛」:在示剑附近,正确位置不详。 42 示剑人见迦勒己被赶走,以为一切平息,便如常出田间工作。 45 「撒上了盐」:是象徵式举动,表示这城以後会成为不毛的硷 地(参申29:23; 诗107:34),永远荒凉。 46 亚比米勒虽已取得示剑城,但城内的神庙仍未攻下。 按考古学的发现,这神庙是一座小城堡。庙的正面由两座高塔 拱卫,庙墙厚达四公尺半(十五英尺)。亚比米勒下令焚庙, 造成千人丧生。 48 「撒们山」此处长满林木;正确位置不详。 50-57 亚比米勒的收场 50 「提备斯」:位置不详,有学者认为这城就是得撒(书12:24) 。可能城中居民作乱,亚比米勒进军企图镇压,不料被妇人以 上磨石击破头脑骨,落得悲惨收场。 思想问题(第9章下) 1 昔日亚比米勒诱杀了七十个兄弟,如今他却遭示剑人诡诈对待。 这说明了旧约一贯的什麽原则呢? 人的行为和所受的审判有什麽关系呢?请参23-24节。 2 为什麽示剑人在短短两三年间,会从支持亚比米勒转变到敌视他? 人群的心理是否受制於理性,抑或是摇幌不定的呢? 你曾否受宣传、民意、感情的影响而失掉自己的主见? 3 以别的儿子迦勒在示剑人面前说的话,与他後来的表现(36-40 )是否一致? 你会否自视过高,在别人面前高抬自己、践踏别人呢? 参罗12:3。 4 你认为邑宰西布勒的性格和表现是否可取? 5 为什麽亚比米勒要连田间工作的示剑人 (44-45) 也杀掉, 一个 不留呢? 这种报复心理是否可取呢? 6 亚比米勒临死前的要求显示他那种性格呢? 他有否争取机会向神忏悔? 你是否把名誉、地位看为首要,为此宁愿舍弃生命呢? 7 有人认为示剑人若早听约坦的话,把亚比米勒逐出,则可避免家 破人亡的惨剧。 你处事能否当机立断,择善而从呢? 8 以色列民见亚比米勒死,就各自回家。 这显示他们那一种的处境? 你认为教会需要领袖带领会众吗?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