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12:1-7 基列人与以法莲人的内战 1 「北方」:应译作「洗分」,这小镇在河东疏割与利但中间。 以法莲支派到约但河东跟耶弗他争论,问他出兵攻打亚扪人时 为何没有邀请以法莲人参加。(有关以法莲人爱出锋头一事, 见8:1-3)。他们须在约但河渡口过河。 4 以法莲人除了事後发难外,更恶意诋毁基列人。 5 显然以法莲人不敌基列人,企图从约但河渡口逃返河西属地。 把守渡口是古代战略的要著,用以截断敌军退路。 6 「示播列」:意思是洪水或谷穗,以法莲人咬音不准,将sh音读 作s音,即把「示」读作「西」。 此事显示当时各支派间发音上已有差异。 12:8-10 以比赞作士师 8 此伯利恒有别於犹大境的伯利恒,可能是在西布伦境之西北, 米吉多以北十六公里(十英里)。 9 以比赞有众多儿女,显示他有财富及地位。 12:11-12 以伦作士师 他与以比赞先後在西布伦作士师。 12 「亚雅仑」:字根与「以伦」同,可能这下葬之地与士师本人 同名,位於临门附近(参书19:13)。 12:13-15 押顿作士师 他是财富、地位兼备的一位。 13 「比拉顿」:在玛拿西境内,近南面边界。 思想问题(第12章) 1 耶弗他(12:1-2)在战争完结、献上女儿之後又要处理什麽问题? 面对接踵而来的难关,他有否气馁? 教会领袖可从中学到什麽功课? 2 以法莲人不肯帮助基列人抗外敌,但事後又想邀功,将不参战的 责任推卸给耶弗他,这种无赖作风是否今人的写照? 他们的惨败给你什麽警惕? 3 耶弗他先前尽量寻求与外敌和平共处的方法,避免爆发战争,殃 及无辜。 基列人用发音来辨别以法莲人,是否可以减低战争所造成的损害? 4 试比较耶弗他和基甸对待外敌与以法莲人的手法。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