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目录】
波阿斯的事迹
在《路得记》的第二章开始,出现一位重要的人物,就是波阿斯。在本书的第一章让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以利米勒死了,他的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相继死了;儿媳妇俄珥巴回娘家去了;只剩下拿俄米和路得二人回到了犹大地的伯利恒。依人的眼光看,这个家毫无希望,像一盏将残的灯火,似乎快熄灭;哪知这盏暗淡无光的灯却如火挑旺起来,这是与波阿斯有关。
经上讲到波阿斯是个财主,他也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有关波阿斯的事迹分地下两方面解释;
一、为信徒之模范
波阿斯身为犹太人,但是他无论是在言语、爱心,行为方面都作信徒的榜样。在本书中我们找不出他的缺点,或有错误的地方。
㈠ 波阿斯的心愿
① 愿神与人同在(得2:4)波阿斯正从伯利恒来,对收割的人说:“愿耶和华与你同在。”
『耶和华』是他祖宗亚伯拉罕所侍奉的神,他的名是耶和华。耶和华乐意与侍奉他的人同在,他当初在路斯旷野应许雅各要与他同在。他曾经在埃及与约瑟同在;他又对门徒说:“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所以,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
※ 有神同在的人是不犯罪的;(约一3:9)
例如:约瑟,他在埃及波提乏家作总管;当他在这个家庭中最受人关注的时候,试探来了。但是试探他的,要他犯罪的就他的主母;管家和主母天天要见面的,而且主母的地位比他高,这实在是很难拒绝的试探。况且约瑟又是一个孤身的青年,远离家人亲友,波提乏又已经把一切家务都交给他管理,他就是答应主母的要求,也不会有什么人知道。倘若他一定拒绝主母的要求,那后果是可以猜想得到的。后来果真被主母诬告下在监里。
至于对青年人最带有危险性的试探,就是男女关系的试探。一个青年人,在一个很方便犯罪,完全不会有第二人发觉的环境中,天天受到这方面的诱惑,竟能完全得胜,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神与他同在。有些信主多年的人,怎么会时常犯罪呢?正因为他心中没有神;心中若有神同在的话,就不敢犯罪,并且也不能犯罪。
使徒约翰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
由神而生的人,是称为神的儿女;神的儿女,是住在神的家里。永生神的家,就是教会;因为神与他的教会同在,与他的儿女同在。那么他们就不会犯罪,好像孩子在他的父母身边是不敢犯罪的一样。
※ 有神同在的人是不害怕的;(诗23:4)
死阴的幽谷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地方,那是每位信徒必须经过的地方。这地方不是所有基督徒已经经历过的;因为灵程的距离有远、有近、有前、有后的差别,但经过死阴的幽谷的弟兄姐妹,他必定知道它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经过了又有什么反应?大卫王说:“我虽然经过死阴的幽谷,也不遭害怕……。”
有的人在家也感到害怕;我想世上没有任何地方比家更安全,更舒适的了。他(她)害怕的原因是孤身一人,没有神的同在。
亲爱的读者!大卫王虽然经过死阴的幽谷,为什么不怕遭害,因为有神与他同在。有神同在的人还怕什么呢?我们若有惧怕,若有胆怯;说明我们没有完全相信有神与我们同在,他在暗中保护我们;白日的太阳必不伤我们,夜间的月亮也不害我们。耶和华神要保护我们,免受一切的灾害,他要保护我们的性命……从今时直到永远。
可见,人是多么需要神的同在,所以有首诗歌说:我需要主与我同在,因不敢独自前进;我愿救主常施恩待,伸出圣手常引领。跟从主不怕受苦,随主领我到何处,我乐去,决不出怨言,跟从救主永不变。
※ 有神同在的人是不孤独的;(约16:32,8:29)
耶稣在世上曾受到人的藐视和诽谤。他的慈爱没有人领会,在他面临十字架的苦难之前,他对门徒说:“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其实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为孤儿,因为我常作他所喜悦的事。”
神与他的儿子耶稣用在,是住在他里面。有一天,腓力对耶稣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
耶稣对腓力说:“腓力!我与你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14:8-10)
亲爱的读者!耶稣在世共有三十三年半时间,他常作父所喜悦的事,所以父也常与他同在。当耶稣担当了全人类的罪,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父神就远远的离弃他,耶稣见十字架底下的人在讥诮、辱骂他,至爱的门徒也远离他;父亲又掩面不敢看他;他心里极其悲痛,便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
可想而知,神离弃耶稣的原因; ① 是神不忍心看到耶稣所受的痛苦;② 是因耶稣担当全人类的罪;
先知以赛亚说:“但你们的罪孽是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赛59:2)
神既然乐意与我们同住,也不撇下我们为孤儿;假如我们的心充满罪恶和不义,那么他也必远离我们。因为经上记着说:“神是圣洁的,非圣洁的没有人能见主。”(来12:14)
若有神与我们同在,那么我们无论在何处何方,就不感到孤独。所以,波阿斯对收割的人说:“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
② 愿神赏赐于人(得2:12)
波阿斯对外邦的女子路得说:“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
波阿斯的心愿是如此,他的口就流露出来;这句话对于一个孤身无助的女人有多大的鼓励和安慰啊!她不仅需要人的帮助和鼓励,更需要神的祝福和赏赐。
波阿斯不仅仅用口来表达自己的心愿,也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倘若只用口对她说祝福的话,却没有解决她实际的困难,这与没说有什么区别呢?
耶稣的兄弟雅各说:“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有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回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2:15-17)
神赏赐于人;既然是使天降甘霖、雨露、阳光等,却不使天降银币,也不会为了外邦女子路得从天上降下粮食给她,像当初降吗哪给以色列民一般,乃是要藉着财主波阿斯来供给她。所以对路得说:“女儿啊!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要常与我使女在一处。我的仆人在哪块田里收割,你就跟着他们去。我已经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得2:8-9)
亲爱的读者!一个人的心愿若是美好的话,他必凭着力所能及的帮助人家。但愿我们的心愿也是如此,希望人人都能得到神的赏赐,尽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些无助的人。
波阿斯既是一个大财主,又是神特选的子民,若不以爱待人,尽管口说的那么动听,路得的心也不会受感。所以我们不但对别人说祝福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愿,也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所侍奉的神。
㈡ 波阿斯的精神
①
不轻视仆人(得2:4)波阿斯正从伯利恒来,对收割的人说:“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他们回答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
收割的人,他们是财主波阿斯用银子买来作仆人的,还是用银子雇来作临时工的。不管他们是波阿斯家里的用人,还是用钱雇来的,总之,他们是仆人。
仆人和主人有什么不同?论地位有高低不同;论身份有贵贱之别,论财物有富穷之差。至于生命是相同的。仆人是为了服侍主人,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第6章5节说:“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
可想而知,在奴隶社会时代的奴隶,他们只能默默无闻地服侍他的主人。在主人的权力之下,只有绝对顺从,却没有反抗的权力。屈梭罗格说:“一个主人无论怎样待他的仆人,即使不应该的、忿怒的、愿意的、不愿意的、忘记了或经过仔细考虑,有意的、或无意的,都是正确公义和合法。”
可见,奴隶在他们主人的心目中只不过是牺牲品,也不如现代法制社会的宠物。
据说:过去有两位农民工雇别人收割庄稼,第二天早上四点钟,主人就叫他们起来吃长寿面。他们边吃边聊,他们想这位主人真好,煮夜宵给他们吃。他们自言自语地说:“这样吃怕不会做。”当他们吃饱了之后,主人来叫他们下田割稻。因此,他们叹了一口气,说:“这样做怕没饭吃。”
这就说明主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管仆人死活;但是波阿斯非但不轻视他的仆人,并且为仆人祝福,说:“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
神既与为主(主人)的人同在,也与为奴的人同在,因为神是爱世人。人在神的眼光看是一样的宝贵。
② 不排斥外人(得2:5-)
波阿斯既然听闻路得跟从婆婆拿俄米回伯利恒的事,却未看过路得。于是问监管收割的仆人说:“那是谁家的女子?”
监管收割的仆人回答说:“是那摩押女子,跟随拿俄米从摩押地回来的。她说:‘请你容我跟着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麦穗。’她从早晨直到如今,除了在屋里坐一会儿,常在这里。”
那么,波阿斯知道在他田里拾取麦穗的女子是他曾经听说的那个路得。他却没有因路得是外邦摩押女子而排斥她;反而把她当作自家的使女一样看待,这种精神是可佳的。
基督徒不应该像犹太人那样排斥外人的那种精神。神既然恩待犹太人,也照样恩待外邦人;神既然爱我们这些外邦蒙恩的信徒,也必爱那些未曾相信耶稣的人。神既然要爱那些未曾相信耶稣的人,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接纳他们。
倘若波阿斯像耶稣时代的犹太人,路得休想在他田间拾取麦穗。
亲爱的读者!因为波阿斯的『心愿』和『精神』都可作信徒的榜样,是值得我们所效法的。
二、为基督的预表
在《旧约圣经》中有许多神忠心的仆人,他们在生活中处处彰显基督的品格,波阿斯也是其中的一个。我们在三章经文中提出底下几点,作为共同勉励!
㈠ 祝福劳苦的人 (得2:2-12)
奴隶社会,田间的农活一般是仆人和使女干的;那么路得既是拿俄米的儿媳妇,她为了生活,却甘愿作使女所做的工,也不辞劳苦。她一天不是只干几个小时,乃是从早到晚不停地做工。监管收割的仆人告诉波阿斯说:“她从早到如今,除了在屋里坐了一会儿,常在这里。”
可见,她起早贪黑不停地做工是相当劳苦的,现时代,在我们浙南地区没有一个青年女子要下田干农活,即使有,也不可能像路得一样。
路得的工作虽艰辛劳苦,却有财主波阿斯为她祝福。说:“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
故此,波阿斯有属灵的眼光,他知道路得跟从拿俄米来到伯利恒,并不是来投靠任何人,乃是投靠以色列神的翅膀下。外邦的女子愿意投靠以色列神的翅膀下;但是耶稣时代的犹太人,他们却远离神慈爱的眷顾。但耶稣的慧眼看到耶路撒冷的结局的时候,他大声地哀哭说:“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太23:37)
亲爱的读者!以利米勒全家搬到摩押地去是为了逃荒,路得跟从拿俄米来到伯利恒是为了投靠以色列神的翅膀下。她虽不辞劳苦,却得到波阿斯的祝福,同时满得耶和华的赏赐。
诗人说:“耶和华啊!人民、牲畜你都保护。神啊!你的慈爱何其宝贵!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荫下。他们必因你殿里的肥甘,得以饱足;你也必叫他们喝你乐河的水。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36:7-9)
路得的劳苦是为了维持生活,因为这是一个劳苦愁烦的世界。所以,耶稣说:“凡劳苦但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享安息。”(太11:28)
亲爱的读者!我们在世上劳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为家庭、为儿女劳苦。
二是为了服事主的教会。若是为了家庭及子女的劳苦,是因为罪的缘故。若是为主的圣工而劳苦的话,是有福的!
使徒保罗所说:“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㈡ 顾恤无助的人 (得2:8-13)
拿俄米多年在摩押地生活,家中的田地已荒废了;她和路得回家的时候,正是收大麦的时候。她们既然回来,也许有破旧的老房子做他们的栖身之处,可是仓房却如打扫过的那么干净;既然要生存,却不能没有粮食。谁愿意帮助她们婆媳俩呢?谁会给他们送粮食来呢?她们却不能因缺粮而坐以待毙。
故此,路得征求婆婆的同意而出去拾取麦穗;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块田地。波阿斯看见路得,却引起他的恻隐之心,他对路得说:“女儿啊!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要常与我的使女在一处。我的仆人在哪块田里收割,你就跟着他们去。我已经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
由此可知,波阿斯是多么体恤同情这位外邦无助的女子啊!他还吩咐仆人不要因她是外邦女子而欺负她。路得听了波阿斯对她所说的这一番话,她的心感激不尽。就俯伏在地叩拜。对波阿斯说:“我既是外邦人,怎么蒙你的恩,这样顾恤我呢?”她又说:“我主啊!愿在你眼前蒙恩,我虽然不及你的一个使女,你还用慈爱的话安慰我的心。”
可见,路得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子,她也知道犹太人对外邦人的看法,非同一般;她也承认自己不及波阿斯家中的一个使女,却蒙了波阿斯的恩。
亲爱的读者!我们的身份与路得相似。使徒保罗所说:“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耶稣基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弗2:11-13)
㈢ 恩待穷乏的人 (得2:14-16)
穷乏的人需要周济。波阿斯既是个财主,却不像耶稣在《路加福音》第十六章所说的那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的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对于穷人拉撒路却置之不理,从来没有周济过他什么。至于波阿斯非但用慈爱的话安慰路得的心,同时却恩待她。
经上说:“到了吃饭的时候,波阿斯对路得说:‘你到这里来吃饼,将饼蘸在醋里。’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边坐下,他们把烘了的穗子递给她,她吃饱了,还有余剩的。她起来又拾取麦穗。波阿斯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上,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
在这段经文中让我们知道,波阿斯他是怎样恩待路得;我们的救主也怎样恩待我们这些穷乏无助的人。智慧王所罗门说:“因为穷乏人呼求的时候,他要搭救;没有人帮助的穷苦人,他也要搭救。他要怜恤贫寒和穷乏的人,拯救穷苦人的性命。”(诗72:12-13)
再说:波阿斯怎样把饼给路得吃;耶稣也照样把饼递给门徒吃。又对他们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太26:26)
波阿斯又吩咐仆人说: ① 不可羞辱她;
她在田里拾取麦穗,是为了谋生。 ② 不可叱吓她;
假如她从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
至于路得却不会这样做,她是一名光明磊落的女子。她宁可被饿死也不会做些偷偷摸摸的事。至于波阿斯也知道她不会从捆中拾取麦穗。所以吩咐仆人要从捆中抽出些来,留在地上,任她拾取。
试问:波阿斯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知道路得跟着仆人的后面一天拾不了多少;因她太穷了。所以要特别恩待她。
亲爱的读者!在二十一世纪对我们温州人而言,温饱根本不成问题,不要说不必要到别人田里拾取麦穗,连自己的田地也不要耕种了。但是在灵性方面,我们是否感到穷乏?耶稣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又说:“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饱足。”(路6:20-21)
一个灵里贫穷的信徒,促进他去寻求真理,积极参加属灵的聚会。现在的信徒为什么总不想参加聚会;他没有感到灵里的需要,所以对于聚会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求主怜悯我们!当我们到主跟前来,到了主这块田地;主必供给我们的需要,恩待我们这些穷乏的人,使我们因他得饱足,正如路得因波阿斯得饱足一样。
㈣ 应许求他的人 (得3:1-13)
当路得把所拾取的麦穗带回家,约有一伊法大麦(约20公斤),给婆婆看。婆婆问她是在谁的田里拾取麦穗。路得告诉她是在一个名叫波阿斯之人的田里拾取。
然而,拿俄米想到波阿斯是以利米勒本族的人,也是一个至近的亲属。因此缘故,拿俄米想把路得终身的皈依寄托在波阿斯身上。于是对路得说:“女儿啊!我不当为你找个安身之处,使你享福吗?你与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处,波阿斯不是我们的亲族吗?他今夜在场上簸大麦,你要沐浴抹膏,换上衣服,下到场上,却不要使那人认出你来。你等他吃喝完了,到他睡的时候,你看准他睡得地方,就进去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他必告诉你当作的事。”路得说:“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
路得按着婆婆的吩咐去行,意味着什么?她这一举动而是向波阿斯求婚的意思。波阿斯也明白路得所作的;但是他并没有拒绝。
亲爱的读者!我们的主,他更是如此。他曾对门徒说:“你们祷告祈求,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
有一个故事描述,梅恒博士一次在赴美旅途中,在船上传道。那次他演讲的题目是《神听人祈求》。饭后,一位无信仰的青年来见他,并说:“梅博士,你说的话我一句也不信。”经过一番谈论后,梅博士说:“我现在要去船尾传道,你一起来听,散会后我们再谈。”
正当我们行径大舱时,看见一位穷苦的外国夫人头上围着头巾,面色苍白,这是正闭着眼睛在默祷。这位青年人觉得很有意思,为了捉弄她,便取出两个桔子偷偷地放在她的膝上。及至散会回来,见这位妇人正在吃桔子,青年人便与她开玩笑:“老太婆,你觉得这桔子奇怪吗?”
老太婆说:“不奇怪,我的父亲真好啊!”
“什么,你的父亲!”青年人看看老太婆苍白的头发,“你的父亲想必不在人世了吧!”
老太婆说:“不!他永远活着,在我感到干渴、痛苦时,盼望天上的父亲能够给我一点帮助,他答应了我,赐给我两个桔子,这位父亲总是听人祈求的。”
这位无信仰者的年轻人听了之后,这时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地成就了神的旨意。
耶稣的兄弟雅各说:“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雅4:2-3)
至于路得向波阿斯所求的,并不是属于妄求。所以波阿斯答应她所求的,并且吩咐她要忍耐的等候,因为还有一个未婚的年轻人比他更近,先要征求他的同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纷争。
㈤ 不嫌卑微的人 (得4:13)
路得虽是一个贤德的女子,但她出身卑微,是一个摩押的女子,曾经使以色列民犯罪惹神发怒的。既是摩押女子,她又是一个寡妇。
至于波阿斯是一个财主,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地位、有能力的犹太人,怎么会娶一个外邦的寡妇为妻呢?难道他的本国没有女子要嫁给他吗?现代的有钱人,追他的多得不可胜数。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复旦大学毕业的学生嫁给72岁的老外,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可见,波阿斯娶路得为妻,体现出他不嫌弃卑微的人。后来,神的儿子耶稣到世上来也是如此。
外邦人在犹太人的心目中像似不洁净的动物。有一次,一位迦南妇人来求耶稣医治她女儿的病。她大声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
耶稣似乎爱理不理,却一言不答。门徒进前来,求耶稣,说:“这妇人在我们后头喊叫,请打发她走吧!”
可想而知,迦南妇人的苦苦哀求却不能引起门徒们的恻隐之心;他们认为外邦人是不配与犹太人同得神的救恩。所以耶稣对那妇人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那妇人来拜他,说:“主啊,帮助我!” 你听耶稣对他怎么说呢?“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耶稣既然把以色列民当作神的儿女,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把外邦人当作狗?难道外邦人真的像米非波设所说:“不过如一条死狗一般”吗?(撒下9:8)
其实耶稣并不会嫌弃外邦人,因为他是站在犹太人这个角度里看外邦人。假如耶稣不爱外邦人的话,也不会把鬼从她女儿身上赶出去。
故此,波阿斯怎样不嫌弃外邦女子路得;耶稣也照样不嫌弃我们这些外邦的罪人。波阿斯怎样娶路得为妻;地上的教会也照样成为基督的新妇。
使徒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说:“因为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林后11:2)
【返回上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