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1-25 撒母耳引退及立王的训词 撒母耳在吉甲给扫罗举行登基大典,将领导以色列各支派的政权移交 扫罗,自己则仍继续执行祭司、先知的职分。他在交职仪式上自白, 并训勉全体会众。 1-5 自言治事正直 3 「受膏者」:指扫罗。 「牛 ...... 驴」:乃概括一切农村社会的财产(参出20:17)。 「贿赂」:带有掩饰的企图,指用金钱遮掩犯过错者的过失。 6-12 以古训今 藉神在历史中的作为及百姓屡次叛逆神的事实,指示以色列人今天求 王乃得罪神,因神现在仍然作王。 9 「付与」:原文作「卖」字。 「夏琐 ...... 非利士 ...... 摩押」:乃士师时期以色列人的三大强 敌。 11 「比但」:此名未见於士师记中,古译本一般认为是文士抄写 之误,改译作「巴拉」(参士4:6; 来11:32)。 13-18 对立国的忠告 虽然立王一事神所不悦,但只要百姓敬畏神,听从神的命令,仍可得 享神佑。最後撒母耳以打雷降雨的神迹印证这忠告的严厉性及真确性 (17)。 17-18 通常在以色列地四至十月是旱季,如今竟在五、六月间「割麦 子的时候」有「打雷降雨」的事,实在是神迹。 19-25 百姓认罪求赦及撒母耳的安慰语 百姓因惧怕神的刑罚而求神赦宥,撒母耳於是重申顺从神、事奉神的 重要,且答应「不停止为他们祷告」。 思想问题(第12章) 1 在扫罗登基的庆典中,撒母耳为何首先自白一番 (2-5), 然後 才训勉百姓? 2 撒母耳在民众面前,可坦然自称治事正直,并以耶和华和扫罗王 为证。 你若是群众的领袖,你能否问心无愧,而且在众人面前无可指摘? 3 撒母耳道出以色列的历史,到底这和当日百姓的行为有何相关? 对你又有何意义? 4 试从撒母耳对百姓的嘱咐(14-25)看耶和华是一位怎样的神。 5 撒母耳答应百姓不停止的为他们祷告(23)。 你有多久没有为别人代祷了? 6 试分析撒母耳在整个过程中对百姓的态度和手法。 你认为那些方面是今日教会领袖应学效的?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