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返回上级目录】

领袖诞生的背景(一18

  在这一卷书内,主要有两个问题:甚么能使人成为神子民的好领袖?神怎样在他们中间真实地显现呢?今天,这些问题对信徒来说都同样地十分重要。

 .父母:以色列人第一个伟大的领袖是撒母耳。他并不是现成或突然出现的,父母除了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来之外,对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1. 坏的影响:以利加拿有两个妻子,虽然这在摩西的律法下是容许的(申二十一1517),但这并不是神的意愿,因为这会为家庭带来不少麻烦。

  2. 好的影响:以利加拿很恒心地敬拜神,甚至每年长途跋涉去敬拜和献祭给神;因此撒母耳是生长在一个虔诚的家庭里,此外,虽然哈拿没有替以利加拿生下一儿半女,但他却深爱她(5),故此,撒母耳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地点:示罗本是神显现的神圣地方,可是因为人的腐败、污秽和拜偶像,结果它被神毁灭了。

祈祷 为你教会中当父母的祈祷,求神赐他们力量去带领自己的儿女认识和爱神。

 

母亲的忧虑(一918

 .一个明白的听众(911):哈拿虽然也有参加崇拜活动,但却不能解决她心里的难题,虽然以利加拿很爱她,但是却不能带给她半点安慰。祭司以利虽然穿极动人的长袍站在那儿,可是哈拿却不敢接近他,她能做甚么呢?惟有默默的流泪,祷告天上的父神。同样,很多时候,也许藉一些崇拜活动、牧者、家人及朋友们能分担我们心中的一些重担;但是,真正能让我们倾心吐意的,就只有我们的天父;这也是我们作为神儿女的永久特权,此外,哈拿更许下了一个重愿(11):她将会奉献她的儿子成为拿细耳人(「不用剃头刀」的意思,参民六)──一个完全献给神,分别为圣的人,这也是每个父母对子女所应有的心愿。

 .一个误解的听众(1218):祭司以利犯了昔日犹太人在五旬节对待基督徒般的错(徒二13),当以利知道他的错误,就愿意藉祝福给哈拿一个坚定的确据,就是她的祷告已蒙了垂听。

默想 我曾像哈拿般将忧虑对神倾心吐意,并得神垂听的确据吗?

 

一切归给神(一1928

 .从神求来的(20):为孩子命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它常常反映出父母的一些期望,特别是在旧约时代。撒母耳的一生真的活出了这圣名的意义,每当他的父母提到他的名字时,都会想起他是因祷告蒙应允才有的。其实无论是祷告得来与否,每一个儿童都是神的礼物;只是那些懂得让家庭每一部分的生活都摆在祷告中的信徒,就更能够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

 .归回给神(28):虽然撒母耳是从祈求而得,而且一生下来就奉献给神;不过他仍然是一个罪人,所以当哈拿带他到圣殿时,也同时牵了一头公牛作为赎罪祭(2425),并道出她对以利的感谢(2627)。同样,当我们祷告蒙神答允时,我们也应该与他人分享神的爱,尤其是那些曾与我们一起祈祷的人。

默想 你有哪些祷告已蒙神应允呢?请与人分享之。──《新旧约辅读》

 

哈拿在示罗(一1-18

我们在撒母耳记遇见的第一个人,名叫以利加拿,他与家人住在以色列的中部,他的家乡是拉玛琐非(Ramathaim-zophim),简称拉玛,是在以法莲支派的境内。我们不知道他是甚么时候的人,但从希伯来经卷的编排,撒母耳记是紧随士师记的,从这点可以看见当时的环境。『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当时以色列没有君主,只有地方的领袖,好像城镇的长老和在祭坛服事的祭司。以利是当时重要的祭司,因为祭坛在示罗,离拉玛北部不远。这为威胁以色列人的非利士人埋下伏笔,只是他们在第四章才开始出现。此时代约为主前一千零二十五年。

以利加拿看来相当富有,因为他可以供养两个妻子。多妻制在当时的以色列不太流行,但郄是合法的。但是我们看到在这个家庭中的不和睦,这就是为甚么一夫一妻制是新约的基督徒的理想。当然每个家庭都会有争吵,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但有多个妻子,嫉妒是最常见的事。哈拿,便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对已婚妇女而言,没有儿女是一件不快乐的事,尤其是在医药不大昌明、和孩子为地位象征的社会。以利加拿似乎想除去她的不快,但这更加导致毘尼拿的嫉妒和苦待她。故事发生在一个节期,当这个家庭在示罗的时候。每年献祭的节期(很可能是每年秋天的住棚节),他们会献上牲畜作祭,祭祀后,他们将一起吃祭牲畜的肉;祭司保留一部分的祭肉,而大部分归还给献祭者。祭肉通常很少会吃掉,故要处理这些祭肉也不容易。从这些食物中,以利加拿给哈拿的是特别的分量(译者注:标准修订本译作特别的一分,但新国际与中文和合本,皆译作『双分』);五节的希伯来文颇困难,但『双分』比只有一分容易明白得多。

毘尼拿很愤怒和怀恨,所以哈拿感到公开受辱。如果这场争吵不是发生在示罗,结果可能不同;但因为在示罗,哈拿知道她必须到耶和华的家去亲近上帝,因圣殿在那里。现代大多数的人不会认为不育是宗教的原因──而只会去看专科医生,但作者及哈拿皆相信这关系到上帝的旨意的事情。这两种思想并不彼此否定,哈拿与她同时代的人没有办法可以征询医生,但今天我们可以自由地征询医生,也可求问治理世事的上帝,如果我们忽视后一方面,便是十分愚拙的。耶稣指出,在人所不能的,可以彰显上帝的荣耀(约九1-3)。

哈拿诚恳的祈祷带许愿。通常这种许愿是为了讨上帝喜悦,但她的许愿真是不自私的,因为她要献上她的儿子;这孩子要终身服侍上帝,并且住在圣殿里。

不剃头发(11节)是每一个许愿奉献自己的人的象征,这个习惯在撒母耳时代已流传很久,并且非限于以色列人。有关这种制度最主要的经文记载民数记第六章,指出按照规例,一个男人(或女人)如何作这种誓愿。但这段经文是对自己而不是为其孩子的许愿。士师记十三章三节以下举出另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可以在出生前特别奉献给上帝,用这种方法奉献的人,有一特别名词叫『拿细耳人』。在古希伯来文抄本死海古卷中,在廿二节末,称呼尚未出生的撒母耳为拿细耳人。通常这种许愿有时间的限制,但对撒母耳郄是例外,他要一生奉献服事上帝。一个强烈的对比是参孙的例子,可见拿细耳人并不一定能维持其奉献的状况。

起初以利误会她的情绪激动为醉酒,一旦他知道她的心愿后,便在她的祷告上加上祝福,肯定祷告会蒙应允。撒母耳在未出生前,他的一生早已有计划,如果他的母亲不是在结婚的早期不育,他的前途可能完全不同,说不定他可能成为以法莲山地富有的农民,而他永远不能成为以色列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样,如果哈拿心灰意冷,引致她信奉偶像、邪术,或者仅仅忍受痛苦,即使撒母耳被生出来,他的一生也会非常不同。上帝治理一切,但祂寻找这位虔诚妇人的合作。

撒母耳的出生(一19-28

耶和华顾念她的时候,哈拿早期婚姻生活的不愉快事情便被忘记了──而她的对头人毘尼拿再不被提及了。她觉察到上帝的直接介入,改变了她的生命。对我们而言,『记念』的相反就是忘记;在希伯来的思想中,忘记有疏忽之意,就是实际上疏忽了。好像上帝在过去疏忽了她的困难;但现在祂立即响应她的祷告,在日期满足的时候(可能指妊娠期至生产期的九个月)便赐给她一个儿子作礼物。故此对哈拿及圣经作者而言,撒母耳的出生就是一件神迹。圣经告诉我们不少前生的神迹:创世记的以撒和约瑟,新约的施洗约翰。每一例子都清楚告诉我们,上帝的百姓所达到的如此成就,都完全是从上帝而来的礼物。撒母耳后来对以色列的贡献,不是因为他的才干或训练,而是上帝赐给他的 ──出现在以色列历史的分水岭和危机的时刻。

断奶(22节)在东方社会比现代的西方社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国家仍然如此),哈拿至少要等一至两年才能实现她的许愿,虽然如此,当撒母耳被带到示罗留在以利那里服事上帝的时候,他仍然是个年幼的孩子。整章圣经强调以利加拿的家庭,怎样小心地按照他们宗教的要求实行。这与基督徒的习惯大不相同──每年一次上去耶和华的地方,夗同一只或两只祭牲或其它献品。我们一定要记得以色列乃是农业社会,圣所很少而又遥远,而且旅行既缓慢且费人力,农民们根本不可能每周都上圣殿。所以,虔诚的百姓会选择适当的时间去敬拜。请注意哈拿向丈夫解释留在家中,而不一起上圣殿的原因(22节)。无论如何,撒母耳最后终于住在示罗的圣殿里。

就身体实际方面,这章圣经以年幼的撒母耳住在圣殿里作结束。选出同一个希伯来文动词sha-al,它很接近撒母耳的名字(希伯来文Shemu-el),这个字及它的各种形式在三节经文中表达了它的神学意义。特别要留意这字的最后一个形式乃Sha-ul在廿八节译作归与Lent),这个字与撒母耳同时代的年青人扫罗王Sha-ul的名字完全一样,很明显这不是巧合。经过好的开始后,扫罗证明失败,被上帝弃绝;作者盼望读者能够看见,因此撒母耳可以说是真正的扫罗,由始至终是上帝所拣选的国家领袖。

这样希伯来文的双关词(Wordplays)可以概括起来如下:

(一)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20节)

(二)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27节)

(三)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28节)。

哈拿的第一及第二句话与撒母耳的出生有关;如果没有她的祷告和上帝恩典的响应,便不会有撒母耳了。第三句话与撒母耳的整个将来有关;他虽然是哈拿的孩子,但她永远将他『借贷』给上帝。上帝赐下他,哈拿献回他,故此撒母耳的名字乃是这些事情的备忘录。我们不可忽视哈拿所作出的牺牲;但她的损失,使以色列能得,这使她的损失可以得到补偿。无论如何,父母最终的责任乃是使孩子适合服事人,为此而让他们独立。如果操纵支配他们,便会妨碍他们的发展,就像剥夺他们及社会一般。──《每日研经丛书》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