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属灵领袖(四1~11) 信徒在甚么情况下才能真正知道和经历神的大能呢?当然是需要一些受过良好训练的人,准备好自己来接受神的话,并且把神的旨意转告其子民。 1. 难以预料的战败(1~4):神曾为以色列人成就了许多大事,也曾应允他们许多祷告,甚至连非利士人也都知道(8),可是这次以色列人却战败了,那是因为他们的宗教领袖何弗尼和非尼哈是污秽败坏的人。 2. 错误的决定(5~11):他们的决定显示出他们对神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只有非信徒如非利士人才会以为神是处身在约柜中(7)。以色列人以为他们能使神做他们心中想做的事,直至现在这仍是我们常犯的错误。因为有了像以利儿子们这类不良的宗教领袖,于是也产生了一些无知的追随者。结果就造成了灾害和悲剧,使神的敌人因而欢欣。 默想 你有否把对神的信念放在一些人为的事物或宗教的仪式上? 审判的时刻(四12~22) .悲剧的结局(12~18):以利怀破碎的心和污名而逝去,那是因为他姑息两个顽劣的儿子所致。同时他也应该告诉以色列人约柜不是护身符,它只是神与其子民同在的记号,以色列人并不能藉约柜而为所欲为。今天有些人过于注重崇拜的地方、方法、讲员,以为神是藉他们来与人相联接,其实这就是一种崇拜偶像的行为。 .悲哀的开始(19~22):通常一个孩子的诞生和命名都是使人欢欣的喜讯,但是以利的小孙儿却遭遇大不幸;祖父和双亲都死去,他在襁褓之时便接受了一个使他对自己悲惨遭遇永难忘怀的名字。以上种种,都使人明白到我们所做的愚行和罪恶都会为我们的后代种下恶果。愿意我们都不只是为自己而活的人。 默想 以利虽曾犯错,可是在他临死的时候,仍见其关心神的荣耀和祂的子民。今天我们对神,对别人到底有多少关心?我们的关注会有甚么结果?──《新旧约辅读》 一场灾难性的败仗(四1-11) 这一幕由在示罗的和平圣所,转移到在亚弗的战场:这里将以色列人生活的世界突出显明出来。非利士人虽小,但却有组织,充满活力和野心,它的地界位于巴勒斯坦西南部平原,他们原来由希腊海岛迁徙过来,是较有经验和较佳装备的军兵,善于争战。然而以色列人只是耕种畜牧的农民。他们在巴勒斯坦巩固他们的地位约一百五十年后,决定占据山地内陆,那里大部分住有以色列人。亚弗位于平原边缘,故此很清楚地看见以色列的军队,是由他们的农场及小块土地草率地组成,设法阻挡非利士人的入侵(看下图),然而非利士人只是赢得初步胜利。 以色列人的领袖,即各支派的长老,聚集商议,极需寻找方法。他们没有将这次战败归咎于无军事经验或不足的设备,或者差劣的军事领导;他们以为失败的原因不是军事方面,而乃是宗教方面,这里可衡量他们的信心,不相信非利士人的神祇在这场战争中得胜。另一方面,他们确实相信可以得到上帝的喜悦及得胜,只要用机械的方法:如果他们将上帝同在的古老象征,即约柜抬到战场上,上帝一定会让他们得胜。就是在今天,宗教与巫术的界限也很容易混淆。 有趣的是我们发现非利士人知道以色列的上帝的名声,当约柜由以利的两个儿子从示罗抬到时,他们很困窘,但却刺激他们更加努力和勇敢。 第二次的争战,使以色列人损失更惨重,随约柜侍从的死亡,最惨痛的乃是约柜被掳去。于是以色列很快便学会这个功课,上帝的手臂不能被扭曲:约柜只不过象征,不可以当作偶像来敬拜,或者当作魔术棒(下一章有更详细的叙述)。 灾难──无论是国家、团体或个人的──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很有规律地知道它在上帝的计划里有甚么地位;即使我们知道,也不能减少因损失而带来的肉身的苦楚和悲伤。然而,基督徒必须越过现在而远眺未来;在那里会有最终的解释。今天我们习惯于科学性的因果原则;换句话说,就是用昨天解释今天。但在基督徒的经验中,明天才是今天的最好解释。正如约翰﹕希克(John Hick)曾说:『如果有善与恶相互影响的最后解决方法,任何弃恶就善的决定,一定是在越过世界和死亡之外才能找得到的。』对基督徒而言,肯定『最好的尚未来到』。 战役之后(四12-22) 这个故事生动地讲到惨败的消息,怎样由战场带到离亚弗东部约三十公哩的示罗。赛跑者常带来紧急的消息,这个人采用很明显的哀恸标记,使每一个见到的人,马上知道他的消息的大意。然而,以利已经不能看见,而事实上圣所距离示罗城有些距离,所以那传达者要亲自将消息带给他。 结果年高的以利听到三重悲剧的坏消息。他两个儿子的死亡虽曾預言,但仍然带给他悲痛;以色列的灾难性战败必然压碎他的心灵;但惟独失去约柜的消息,令他最伤心,也直接引致他的死亡。这样非利士人的胜利,结束了以色列的一个以利已经领导很久的时代(18节);注意在旧约士师这个字常指政治领导,而不是律法治理。故此以色列因以利的死带来第四个悲剧──领袖的危机不断加深,出现一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