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返回上级目录】

欣赏与妒忌(十八116

  当朋友有成就的时候,我们可能有两种反应:就是欣赏与妒忌。妒忌是很可怕的,它常常会造成破坏。耶稣被杀害和扫罗欲杀大卫的动穖就是由妒忌而引起的。

  大卫战胜了歌利亚,明显地約拿单应因而变得失色,他对大卫产生妒忌的心好像是顺理成章的。大卫是众望所归的胜利者,可是約拿单不但没有妒忌,更与他结拜为兄弟(3)。互换衣服在当时以色列人的风俗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耀的记号,还是互相委身的一种表示(4)。

  百姓是没有妒忌大卫的理由,他们看见这个年青的英雄时,应该感到无限的欢欣才是。此外,大卫更带领他们出入呢(16)!

  扫罗不但妒忌大卫,而且更因大卫做事精明,事事成功而惧怕他(15)。他知道神与大卫同在(12),因为他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十一6)。所以当群众欢迎大卫而唱出赞扬的歌时,他便大怒起来(78)。

  所以假如我们容让自己被情感支配的话,我们很快就会在行动中表露出自己的感受了。因此扫罗的妒忌驱使他欲杀大卫(1011),后果便变得不堪设想了。

祈祷 求神赐我宽大的性格。

 

诡诈与败坏(十八1730

  圣经并没有详细描写人的本性,不过耶利米书十七9却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这可以应用到扫罗和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段经文是关于扫罗怎样间接及有计划地谋杀大卫。

  首先扫罗鼓励大卫击杀非利士人,希望藉非利士人的手来杀害他(17)。我们不知道为甚么米拉会嫁给了另外一个人,却知道大卫曾经两次推辞这桩婚事,乃是因为他怕自己付不起聘礼(1823)。

  现在扫罗竟利用次女爱大卫作为对付大卫的武器(2021),所以他提议大卫以杀一百个非利士人,并割下他们的阳皮来当作聘礼。

  大卫终于接受这挑战并成功了(2627)。这里可见到神是与他同在的(2830)。本来扫罗应该因以色列胜利和获得年青有为的佳婿而开心,可是他反而更怕大卫,内心更加痛苦(29)。

  「诡诈与败坏」──你可知道耶利米的意思?当我们读到这故事便知道扫罗错在哪里,这出悲剧也是扫罗看不到的。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错误亦会视而不见呢!

祈祷 求神使我知道自己的败坏,并仰赖那加略山的爱和饶恕。──《新旧约辅读》

 

成功与嫉妒(十八1-16

大的兴起向我们显示,他是理想──虽不是没有瑕疪的统治者。十七章的事件已经显明,他对上帝毫不犹豫的信心,和他敏锐地意识上帝对以色列爱心的目的;已有一段时间没有人有这种洞察力。他在战事中的技巧和领导,也在十七章中突出来。现在到了十八章中,无疑大的军事才干更为真实和持久;他打败哥利亚不是昙花一现。

这段经文,在他领导的资历上再加另一项──可爱的性格赢取每个认识他和被他所认识的人的心。十六节指出不但是他的犹大支派,而且整个国家称赞他的军事领导(『出入』一词指出征)。可能这节圣经,基本上是指以色列和犹大的军兵。在第六节以下指出他在一般人中间怎样受爱戴,例如那些没有参加战事的妇女。在第五节中可见他在扫罗的宫廷没有人嫉妒他;扫罗的臣仆,这里指王国中的领导人物,他的宫廷官员本来很容易对这个崛起者产生怀疑和不满。

最值得注意的是王储約拿单的态度。如果有人感到大的兴起会造成威胁的话,这人一定是約拿单。但他也受大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友谊成为模范;没有任何事可以摇动他们所立的严肃约,但这里不是强调約拿单未经考验的忠诚,反而是大迷人的魅力,王储欢迎这位有一天可能代替他的人,这象征約拿单亲自在大身上披戴皇袍和勋章。

惟一敌视大的是扫罗,这里强调他失去了控制(10节以下)。他不能自制去袭击大。扫罗的嫉妒立下仇恨的根基。妇女的诗歌不是蔑视扫罗;希伯来文『万』字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可能『无数』是更佳的翻译;意思是指在扫罗和大之间,杀死许多的敌人。但很容易看见,扫罗最少拒绝大与他同等。

同时,大赢取了所有人的赞赏,甚至吓倒王(15节)。用今日的措词,他具有巨大的领袖魅力,是一位天生的领袖:但圣经的作者特别指出耶和华与他同在14节)。领袖与人的其它才干一样,乃是上帝赐予的;正如扫罗深知的,这种才干会被取去(12节),没有天才是自己应得的。

贪婪和嫉妒都是人类的强有力的情绪,出现在一个人遇见另一个较他有才干、有财产或声誉的人。这种危险,出现在一个年青人开始挑战或超过已建立起来的领袖时。扫罗向这种情绪屈服;圣经中突出的自甘卑微的例子是施洗约翰,参约翰福音一章廿六节以下,三章三十节。故此约翰可以保留伟大的名声;而扫罗在失败和耻辱中逐渐败坏了。

大的功绩(十八17-30

这段与一至十六节──这整章有同一个基本主题:大的动人的及致胜的品格,和大的军事才能,以及扫罗对他的敌视。这三个主题,随时间继续发展。

(一)全国对大的钟爱及忠诚显示在廿八节(这里标准修正本按照希腊七十士译本作『全以色列』,而不采用希伯来文版本。编按:中文和合本没有译出这些字)。更特别的是扫罗的女儿米甲爱上大,正如二十节告诉我们(希伯来文版本28节也有这个意思。编按:中文和合本正是这样译的。)一个小情节在十七节以下详细叙述,指出虽然扫罗起初决定鼓励大娶他的长女米拉,目的是遵守他在十七章廿五节的诺言,但后来他又改变主意,不想给大,以免这段皇室婚姻增加大更大的光彩和权力的基础。但他希望大与皇室无缘,却因米甲爱大而粉碎了。故此这位王再一次改变他的主意──也许这是他困扰的性格的一种记号。除了对扫罗的影响之外,米甲爱大,再一次证明甚至皇室之内,也不能抵挡大的魅力。

(二)大进一步勇猛地与非利士作战,使他可以与皇室结缘。在以色列有一习俗,新郎要支付所谓『礼金』(bride-price)给他未来的岳父,这是一笔很大的数目,通常是宝石或牲畜;当然他也要这样做,来得到一位皇室的新娘。大的家庭并非富有(见1823节),故此扫罗要他呈上一百块血淋淋的非利士人的阳皮。这种概念使我们回忆美国印第安人战争的剥头皮习俗;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恐怖的胜利品不但证明杀死一百个男人,而且同时显示他们真的是非利士人(因为邻近的民族,已经在行割礼的仪式中,丧失他们的阳皮)。当时与非利士的争战,大概只是边界小规模的战斗,而不是阵地战,故此要收集这些结婚礼物,不是很轻易的事;但大却完成要求的两倍!结果扫罗盼望大有战事的风险又告失败了。大仍然生存,并且作为战士的声誉更大大的提高,超过众人之上(30节)。当时国家领袖须要有伟大的军事才能,而大具备了这一切。

(三)扫罗的敌对,开始那种冲动的样子(10节以下),现在变成为他与这年青人关系的经常性因素(29节)。他们没有马上完全分开,扫罗的情绪起伏不定,但从现在开始两人的故事,主要为扫罗恐惧大。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能同情扫罗,因为他感到大有一天会作王是对的;但在这里及稍后的叙述中,清楚指出大从来没有直接对抗扫罗;这就使他不会丧失已经获得的普遍欣赏和声誉。

上帝掌管事态,可以从扫罗因大有更大的成功及声望而仇恨他,这一个因素上看见。所有的事件一直证明『耶和华与大同在』,参十六章十八节,十八章十四节。──《每日研经丛书》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