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

【返回上级目录】

撒母耳:士師和先知(撒上一至七)

  

撒母耳承先啟後,由神權轉到君王,由士師、祭司到先知。撒母耳為以色列最後一位士師(13:20),也是首位先知;他首創先知學院(19:20;王下2:3-54:38),也是一名特別的祭司,身兼三職,也是一個時代偉人。

 

一. 童年時代(撒上一至三)

當時以色列士師時之末,國勢衰弱、宗教腐敗、社會混亂、人心黑暗,惟在以法連山地有一位敬畏之賢婦哈拿。哈拿長期不能生育,憑信心求神應允一孩子。她為兒子起名叫撒母耳(解作「神的垂聽」),並把他獻給神。民族救星撒母耳應運而生(一章)。二章1-10為哈拿之歌。哈拿讚美神垂聽和應允她的禱告所發出的優美頌歌(1-10),不單稱頌神的主權,且預表以色列將設立君王,最終還要在基督身上,應驗君王的職分(10)

撒母耳在孩提時已開始跟隨示羅會幕的祭司以利事奉耶和華。當時祭司以利年老昏庸無能,家規不嚴。祭司兩個兒子的惡行記載於二章12-26節。這二人不單運用他們的職權謀取個人利益(12-17),更與會幕門前侍候的婦人苟合(22)。雖然以利曾責備他們(22-25),卻對他們不加禁止,且警告來得太遲。在這紛亂的環境中,撒母耳漸漸長大(18-2126)。在27-36節,一位不知名的神人宣告審判將臨到以利和他的祭司家系,神也會定意一個「合祂心意的祭司」(35)取代他的職份,那就是撒母耳。撒母耳在第三章被神立為先知,神也告訴他審判必臨到以利家(11-14)。當撒母耳的話證實是真確可信,百姓就知道他真是耶和華的先知,使神的默示傳遍整個以色列(19至四1)

 

二. 約櫃的被擄與復得(撒上四至七)

以色列與非利士人的戰役,正應驗了二章27-36節和三章11-14節的部分預言。以色列人被擊敗,約櫃被奪取,以利的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被殺(11;耶七14)。以利聽到這些災難的消息,也隨之逝世(1718)。非利士人將耶和華的約櫃放在亞實突他們的神大袞的廟中(12);然而,當大袞的神像斷碎成塊和仆倒在約櫃前,加上一場災疫突然在亞實突發生,約櫃就被移往迦特(8);當災疫在迦特出現,它被送到以革倫(9-10);又當災疫在以革倫拼發,非利士人被迫把約櫃歸還給以色列(11-12)。他們把它放在一輛車上,由兩隻有乳的母牛負軛推動,向著以色列的邊境和伯示麥城走去(1-21)。在這事情上,耶和華證明了,儘管以色列人以為這件「寶物」會祝福他們,故在出戰時常以約櫃為「護身符」,但神是看內心的(十六7),不受他們擺佈;同時,祂也不會讓非利士人以為能戰勝以色列人,且認為擄走約櫃就表示他們的神大袞為大。

約櫃的記載在七章2節告一段落。二十年過去,以色列人又開始尋求神。撒母耳保證,只要以色列人認罪,並除掉對諸巴力和亞斯他錄的敬奉,神就會拯救他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欺壓(3)。他在米斯巴召集全國(5),重新確立對神的忠心。當以色列人聚集,非利士人前來攻擊,耶和華施行神蹟,令以色列人戰勝(1011),證明他們對約順服,會保障國家的平安(參出二十三22;申二十1-4)。撒母耳不但為士師審民務,也是先知,奮興百姓之靈性生活,可見他是一名奮興佈道家。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