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段

【返回上级目录】

大衛之興(撒下二至十)

 

A. 大衛作猶大王(撒下二至四)

一﹒受膏作猶大王(撒下二1-7)

掃羅死後,大衛為位合法繼承人,但他沒有憑自己的實力和族人的支持魯莽行事,先尋求神旨。耶和華指示大衛前往希伯崙,猶大支派在那裏膏立他作他們的王。大衛未取得耶路撒冷前,以此城為治理猶大人的政教中心。

 

二﹒平息內戰(撒下二8至四12)

大衛只作了南面猶大的王,餘下的支派卻在掃羅軍隊的元帥押尼珥影響下,立伊施波設為掃羅的繼任人(8-10),在北方稱王。伊施波設是掃羅的兒子,在與非利士人的戰役中倖然生還。大衛與伊施波設各據一方,雙方武裝衝突在所不免。押尼珥用當時流行的徒手搏鬥的方法來定勝負,希望阻止大衛的勢力向北擴展(12-14)。在這次衝突中,以色列人敗在大衛的面前,約押的弟弟亞撒黑被押尼珥殺死(12-30)。掃羅家和大衛家爭戰許久(1)。當大衛的勢力日強,伊施波設的勢力漸弱,押尼珥離開伊施波設轉而投靠大衛(1-21)。然而,約押為報他兄弟亞撒黑流血的仇,藉詞與押尼珥說話而把他殺了(22-38)。雖然大衛厭惡這惡行,為押尼珥舉哀,並咒詛約押(39),但那罪行沒有受到懲罰,直至在所羅門統治初期才得到報應(參王上二5629-34)。不久之後,伊施波設被兩名軍長所殺,他們把他的首級帶往給身在希伯崙的大衛看,希望得到賞賜(撒下四1-8),他們卻不知道此舉足陷大衛於不義。大衛下令把二人殺了,同時厚葬伊施波設(12)。掃羅家系唯一生還的男丁就只有約拿單的瘸腿兒子,名叫米非波設(4)

 

B. 大衛作全以色列王(撒下五至十)

. 受膏作以色列王(撒下五)

伊施波設死後,以色列各支派的代表,有長老也有軍隊首領來到希伯崙見大衛(參代上十二38-40)。基於三個原因他們要立大衛作全以色列王:1. 大衛與他們原是體肉之親;2. 大衛曾為國家民族的生存力戰彊場,出死入生;3. 撒母耳祕密膏大衛為全以色列王的事,眾所周知。於是大衛被立為以色列眾支派的王(1-4)。統一王國後,大衛登位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打耶路撒冷(撒下五8-9),他選擇在這裡建都,為全國設立一個政教中心,也在那裏建築宮殿居住(6-12)

 

. 約櫃被帶往耶路撒冷(撒下六)

大衛建都耶路撒冷後,決定把代表神與祂的百姓同在的約櫃運來耶京。因著在掃羅的統治時期,約櫃一直存放在基列耶琳的亞比拿達家,大衛決定把它運回。然而,亞比拿達的一個兒子烏撒,違反觸摸約櫃的規定,被耶和華擊殺,因而使約櫃延誤達3個月之久才運往耶路撒冷(3-11)。在第二次嘗試中,大衛帶領一列歡欣的隊伍進入耶路撒冷城,把約櫃放進為它而預備的帳幕中(12-17)。約櫃在耶路撒冷不但使此城成為全國宗教中心(申十二5-14),也將大衛和全民交在至高神的治理下。

 

. 大衛之約(撒下七)

大衛定意為耶和華建聖殿,來安放約櫃(2),神卻透過先知拿單對大衛宣佈祂的應許。神單方面與大衛立約,立的是「永遠的約」( 8-16),這約後來稱之為「大衛之約」。這約的許多福氣是神本諸祂的恩典和祂永遠的計劃,答應賜給大衛,非靠大衛自己的能力來得到;因此是神不附任何條件的應許。基督的國度(羅一3),亦是根據此約建立的。

大衛之約又是以亞伯拉罕之約(創十七6)為基礎的,因為以色列民已建立了一個王國,並展望那個以基督為王的永遠的國。此約應許四件事:1. 大衛死後,他的兒子的王國必被堅立(12)2. 他的兒子必完成他的心願為神建造聖殿(13)3. 大衛的家和國必永遠堅立(16)4. 大衛的國位也必永遠堅立(16)。前兩個應許是屬世的,幾乎立即應驗;後面兩個是屬基督的國度的,也一定會在王國時期內實現。

  七章18-29節為大衛感恩的祈禱,感謝神對他和他的後裔的奇妙應許,以及對全以色列民的無比恩惠。

 

四﹒大衛的戰績(撒下八)

在大衛的統治下,記載大衛唯一的功績乃是打仗,在打仗中神是祝福他的,與神立約的大衛到那裡打仗都得勝。他征服了四境眾多民族,擴張以色列的疆界,並為國家建立繁榮和安靖的時代。

 

五﹒大衛和米非波設(撒下九)

大衛為記念他與約拿單的結盟(參撒上十八1-3,二十13-1642),遂查探掃羅家的生還者,好向他施恩。當大衛找出米非波設,便把他帶到宮廷,享受與王同席吃飯的榮譽。

 

六﹒大衛與亞捫爭戰(撒下十)

  亞捫人的首領(3)顯然是懼怕大衛當了統一以色列的王,聯合亞蘭(利亞)四個城邦的王出兵攻打大衛。大衛的將軍約押將大軍分兩路同時攻打亞捫與亞蘭人,並且大敗敵方聯軍(13-14)。亞蘭人不甘失敗,作第二次進攻(15)。結果,亞蘭大軍不敵,向以色列國臣服,不敢再幫助亞捫人。大衛至此已完成全控制約但河東西兩岸之地。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