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大卫的遗嘱

【返回上级目录】

根据经文:王上2章;撒下23:1-7

    金句:“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

    一、经验之谈

    上帝的仆人大卫,就属灵方面而言,是一位伟大的宗教家。就世上君王而论,他也是一位出类拔萃者。他有曲折的经历,从牧童到君王,从君王到难民。他有极广的接触面,他接触过贫民、落难者、将军、元帅、外国的尊者和君王。他身经百战,数次死里逃生。他经历过辉煌的顶点,也经历过幽暗的深渊。总之,他对人、对事、对国家、对自己,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能用真理的角度去衡量。

    他年纪老迈,不久人世,为了以色列国度的兴盛,为了大卫宝座——上帝所建立的家室——象征天国王权的政权能稳固,他在临终时把心中蕴藏已久的话语吩咐所罗门,他把这番话留待最后的时刻,正说明这事的重要性。

    有人认为大卫的遗嘱暴露了大卫的虚伪的一面,因为他要所罗门处置两个仇人,自己在世时却没有动手。其实,公义是天国和地上合神心意一切国度的施政基础。大卫的遗嘱正从这方面反映出将来神的国度对待众子民的审判标准,善者得生,恶者定罪。

    二、持守主道

    大卫嘱咐所罗门第一件事是要他行主道,遵守主的律例诫命、典章法度。大卫知道,以色列国的强盛,完全在乎国王对主的忠顺。在万民之前行道的榜样是有无比的感化力的。“这样,你无论作什么,不拘往何处去尽都亨通。”他自己的历史就说明了这一条真理。他依靠上帝时,国家最为强盛。他犯罪后,道德力的消弱影响了治国的权威,由此引起链锁反应,叛乱之事陡起。从治家的失败到治国的失败,教训已十分深刻,那一幕幕景象触目惊心。晚年,他受到别国风俗的影响,燃起了追求属世尊荣的野心,他命令数点民数,以此来显明他治国的强盛。“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历上21:1)连一向以鲁莽见称的约押也劝王不要行这愚昧事,但大卫执意而行,结果招致七万以色列人死于瘟疫。这些事,大卫记忆犹新,一个当权者的顺命与违命关系着千万生灵的安宁与否。因而他着重提出向儿子劝勉,人生最大的责任就是对上帝的忠顺,这是一条通向圣洁和蒙福的路。

    三、恶者应除

    接着大卫提到约押,他例举了约押的两大杀人罪状,要所罗门在约押还活着时对他进行死刑的处罚,如果让这个人安然下阴间,显不出神的公义和对罪的追讨,让这野心家存在更是对所罗门政权的威胁。

    约押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人的权势,他的勇力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但他有无限膨胀的野心,将个人私利置于国家利益至上,嫉妒成性,凶杀嗜命。他怕扫罗的元帅押尼珥归顺大卫后会影响自己的地位,便不顾当时正在动荡的形式,不顾对大卫产生的不利影响,诱杀了押尼珥。大卫当时就表示了对这件恶事的极端憎恨,但约押兵权在握,大卫也奈何不得这个外甥。

    在押沙龙反逆时,大卫的另一个外甥玛撒(是大卫同母异父的姐妹亚比该所生,另一姐妹洗鲁雅生亚比筛、约押、亚撒黑。见代上2:16-17)参加了叛变并担任押沙龙的元帅,大卫胜利后争取亚玛撒回归,并委以重任,但约押妒火中烧,竟然毫无人性地以亲嘴的假动作将这位表兄弟杀死(见撒下19:1320:4-10)。因他怕亚玛撒代替自己的元帅。

    这一这位野心家,若不除必后患无穷。大卫也预计他还会干恶事,必为自己挖掘好坟墓,事情也果然如此,约押虽然没有参加押沙龙的叛逆,却参加了亚多尼雅的反叛,当亚多尼雅被处死后,约押自知死期临到便逃到耶和华帐幕里,抓住祭坛的角,结果被所罗门派人杀死在祭坛旁边。

    四、善者当赏

    大卫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巴西莱对他的好处,在玛哈念待他的爱是他终身难忘的,这一位能征惯战的勇士不但有强壮的体魄,更有细腻的心灵。他对别人待他的恩情是牢记不忘,这样的人对上帝的恩情也同样会深深铭刻于心的,他为约拿单对他的爱而尽终生之可能报答他的后代,他常常触摸到那胜过妇女爱情的爱的搏动,他也常常回味巴西莱那无私之爱的甘甜。所以要所罗门在位时决不可忘却这位老人昔日的好处,要恩待巴西莱的众子,使他们能像昔日待米非波设一样,与他们同桌吃饭。在基督再来时,那站在右边的绵羊,必听见王说话:“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那行在最小的弟兄身上的爱都是行在主的身上,凭爱而作的一切,主都纪念。(见太25:31-46

    五、杜绝小人

    示每趋炎附势的一番表演,使大卫的认识范围又扩大了一步,内容也更丰富了。势利小人是不知羞耻的,他可以为小利益而忘大义,可以因得势而忘形。随风使舵,刻变时反是人生的诀窍,不择手段、不顾道义、只要达到目的,任何方法都可以使用。大卫对此也深有感受。容忍示每,保证他的安全是大卫在生时当守的诺言。但容忍并不是赞同,这种人的存在对国家、对人民、对政权都是一种祸患,大卫要所罗门留意他的行踪,必须使他自己担罪而死,在他活着时就让人看见他遭报,证明上帝和王对这类人的憎恨。所罗门召见示每,发布命令限制他的自由,违命即杀。所罗门说:“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屋居住,不可出来为别处去。你当确定的知道,你何日出来过汲沦溪何日必死,你的罪必归到自己的头上。”这样,所罗门将示每置于监视之下,禁止他与便雅悯的同族人联络。示每当即表示赞同,他深知自己有罪,也感到大卫的宽宏。但三年后,他忘了禁令,为寻回不堪忍受苦待而逃亡的两个仆人而越过汲沦溪,回城后,所罗门便宣布执行死刑,“这样,便坚定了所罗门的国位。”

    主耶稣在一次回圣城的路上,对一棵令他失望没有结果子的无花果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了!”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这件奇事令祭司长和民间长老都深感恐惧,他们担心自己的命运也会如树一般,面临枯干坏死的结局。主耶稣正是以这一神迹向世人表明:他能创造,也能毁灭。公义是他国度的根基,今日的宽容和忍耐,正是为了将来的报应更公义。一颗没有被恩典圣化的心是危险的,在未来基督的国度中必被清除出去。

    末了的话

    大卫末了的话是以诗歌来表达的,这是一首灵感最高的诗歌。这是一篇稀奇的预言。以大卫的政权来预指出弥赛亚的降临,那一位治理者,是以公义来治理人民的,其发生的功效,不是拯救,便是毁灭。他在仰望他的人的心目中是:“日出的晨光,如无云的清晨,雨后的晴光,使他发出嫩草。”但对于一切敢于冒犯神的威严,反抗神旨意的“匪类”,却是一团不灭的烈火,他们“都必像荆棘被丢弃。”“终究他被火焚烧。”大卫对所罗门的遗嘱正是根据这一公义的原则而发的。

    大卫深感自己与理想中仰望的君王太远了,非常羞愧,他说:“我家在上帝面前并非如此,”但他又想到神恩浩大,曾与他立了永约,这理想的君王必从大卫家而出,他又何等欢喜而感恩!上帝籍着他的爱子来拯救世界,也将籍着他的儿子来审判世界,将一切罪恶清除,公义圣洁将充满宇宙!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