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返回上级目录】

【撒母耳记上――创造时代的器皿】

  从撒母耳记到历代志,看见神使用的器皿与神弃绝的器皿,神在他们身上看中的是什么?王国兴衰的根源,在于神是否有绝对的权柄,君王是否顺服神的旨意。

本卷大纲:由三个人物组成:

     撒母耳-创造时代的器皿    ~八章

    扫 罗-神弃绝人要求的王  九~~十五章

    大 卫-神命定合神心意的王 十六~王上二12

  一、撒母耳:神破例选召的可拉后裔,拿细耳人。

     1. 经过生产之苦,引出神的旨意      一章(加四19)

     2. 以利践踏神的祭物,尊重冒犯神的儿子,藐视神导致祭司职分的衰落,引进先知的职分。罪恶引出神的旨意,设立大卫君王引向万王之王耶稣基督。             ~六章

     3. 事奉的开始审判以色列人背叛神的罪恶,使民归向神。

   撒母耳是最后一位士师,结朿了士师时代,开始君王的时代,使神有祂的国度,君王代表祂的权柄。     七章

     4. 百姓欲设立君王,效法外邦列国,弃绝神作王,神许可的旨意借着撒母耳膏抹扫罗王。           八章

   他一生膏抹二个王,另一个是大卫王,直到路终 廿五1

  二、扫罗王:凭肉体事奉神的王

     1. 天然人超众,高过众人一头,运用自己纔能任意妄为,领导百姓背离神的旨意。   参撒下一24

     2. 僭越祭司献祭的职分,神弃绝的开始 十三1~14

     3. 存留当灭的亚玛力美物,违抗神命,爱惜肉体,不肯毁灭  十五1~9(申七26)

     4. 为己树立纪念碑,是巴别塔的再现,夺取神的荣耀 十五10~12

     5. 追逼大卫,嫉妒至死,属肉体的逼迫属灵的   十八8(加四29)

     6. 杀害85个祭司,藐视神权   廿二18

     7. 求问交鬼的妇人,带来身亡 廿八8~14

  神的判语: 代上十13~14

   干犯神,不遵守神命,是撒但罪性的表现,是基督徒事奉神的警戒,不肯向己死,靠属地属己的纔能来事奉神,必遭神的击打至死。

  三、大卫王:

   从大卫的历史看见合乎神心意的人 十三14(徒十三36)

     1. 是神预定的王   十六1

     2. 是耶西第八个儿子,八是复活新造之数。神选召的人必须是新造有神复活生命的人。    十六10

     3. 神的预备期,旷野忠心的牧羊人,为羊争战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从仇敌口中抢回羊。    十七34~36

     4. 具有实际战斗的经历,使用神的兵器,五块光滑的石子,人被神磨炼除去神以外的棱角,放在神的囊中成为神的利器(赛四十九2)。第一块石射中仇敌的额,是主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来二14)

   第一块石是主的受死,除灭魔鬼一切的作为。

   第二块石是主的埋葬,世界撒但旧人彻底毁灭。

   第三块石是主的复活,开始了一个新创造,赐下复活的生命。

   第四块石是主的升天,赐下圣灵的生命与恩赐。

   第五块石是主的再来,审判一切,更新一切。

   人联合于主的这五件事情,是使用主已经得胜的事实。个人经历主是争战的经验,不模仿别人的经历。大卫穿不惯扫罗的盔甲,又重又不能走路。         十七章

     5. 神借着扫罗的嫉妒追逼大卫十六年,要拆毁瓦解他的旧生命,使他认识自己,承认自己是死狗不如的人,是虼蚤。神始终与大卫同在,使他献上赞美的祭,认识一切的遭遇是从宝座上下来(撒下一17~27)

    使他爱仇敌,歌颂扫罗的一生是多么美,认为这个人一直不让他登上宝座,是神手中使用的工具来雕刻他,神的旨意何等美好。

    十六年的逃亡生活,有失败也有得胜,投靠仇敌亚吉王而装疯。二次不伸手害神的受膏者扫罗,心中自责,明亮。因为他时时求问耶和华,尊主为大,与主亲近,心里坚固,神喜悦他。 十八~卅一章――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撒母耳记乃是紧接在士师记之后,叙述于列王记之前的一卷书(路得记是插进的一卷书,是和大卫的家谱有关)。撒母耳乃是主所兴起转移时代的器皿,他结束士师记时期混乱荒凉的光景,而带进那预表基督作作大君王所建立的荣耀国度的大卫王朝。

     「撒母耳」字意是「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换句话说,是借着向神祷告而产生的。每一时代的转移,除了神出来作事之外,在人这一边最大而该尽的责任,就是祷告的职事。祷告是每一次属灵转机最大的动力!撒母耳记上一开头就看见有哈拿的祷告,到撒母耳记下的末了又记载︰「大卫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如此耶和华垂听了国民所求的」(撒下廿四25)。所以这书上下卷是肇始于神听祷告,也结束于神听所求。至于全书内容,满了祷告和求问的记述,同时更是充沛了主耶稣那丰富属灵的意义。── 陈则信《默想撒母耳记上》

 

93.何谓撒母耳记上(下)?作者是谁?  (撒上一 20)

答:撒母耳记Samuel在希伯来文圣经中,与列王记,历代志,这三部史书原皆各为一卷。以后七十士希腊文译本Septu-agint才把它们分成上下两卷。其要义乃是记述以色列王国的兴衰史,而以本书最为著名。

1 撒母耳记上I Samuel是旧约历史书的第四卷(书,士,得,撒上)。本书系以感人兴趣的方式,来记述最后的士师撒母耳之生平历史。祭司以利Eli(意我的神)家庭道德上的败坏。扫罗Saul(意求问的)为王建国的胜利与错失。而至大卫David(意亲爱的)即位登基后之得胜与逃亡的生活,以及扫罗最后死亡的结局。前后所记事迹,自主前11711056年,约包括115年。

撒母耳Samuel(意神听到了)是以法莲人,乃以利加拿Elkanah(意神所创造的)之子,母名哈拿Hannah(意恩典)。撒母耳自幼由其父母奉献归于神,作以色列人的士师、先知、并兼祭司之职。他尽忠职守,是书写先知书的先声。(撒上一 1 19 20 27 28,三 20,七 10 15,十 25)。因本书大部分是撒母耳所写的(一一廿四章),且他又是主要的人物,故名撒母耳记。至其以后部分(廿五一卅一),为本书之补编,乃为先知迦得Gad(意万幸)和拿单Nathan(意神赐的)所写的。(代上廿九 29)。本书着于拉玛(参撒上七 17,十五 34 35,廿五 1),或犹太其他地区,其对象为以色列人的会众。

2 撒母耳记下ⅡSamuel是旧约历史书的第五卷(书、士、得、撒上、撒下)。本书为撒母耳记上之延续,记述以色列王国历史初叶之史实,简言之,乃是大卫时期的实录。自他卅岁登基始,叙述其在位四十年间成功胜利,与千罪失败的事迹。(撒下五 4 5)。自主前10561018年,其内容所包括的时间约有38年。本书所论大卫乃为作君王的预表,(徒二 30,撒下五 2),其国度亦为基督国度之预表,(撒下七 13,路一 32 33),并且应验了选民先祖雅各临终祝福之预言。(创四九 9 10)。

本书为撒母耳死后之先知拿单和迦得所写。(代上廿九 29)。他们与大卫同时,本书大概着于耶路撒冷,其对象乃为以色列人会众。──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书之名称】书名撒母耳记,非必以本书为撒母耳所写,乃以书之开始,详记他的事迹,且以书内所载扫罗与大卫二王,皆经撤母耳所立。或有称本书为列王纪第一书,称撒母耳下为列王纪第二书,称列王纪上下,则为第三书与第四书者。——贾玉铭《圣经要义》

 

【书之著者   】既于本书第二十五章,记载撒母耳卒,所以教中学士,多以首二十四章为其本人所写,于二十五章以下,则为先知拿单,或他人所写。——贾玉铭《圣经要义》

 

【书之要旨】本书要旨是“过渡”,按政治方面说,是从士师秉政——神权政治,变为王国——仿效列国。按宗教方面说,是从祭司时代,变为先知时代。按撒母耳则为最后的士师,也是先知时代最先的先知。他既适当此过渡,所以他于国家与宗教,皆有极大关系。——贾玉铭《圣经要义》

 

【书之时代】1)为国政扰乱的时代——“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十七6,十八1,十1,廿一25)。(2)为宗教腐败的时代——于士师时代,未提到帐幕祭祀等事,至撒母耳时方提起。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三1)。(3)为道德衰落的时代——看士师记十九至二十章,便雅悯人所犯的罪,可知当时社会人心如何黑暗,道德如何堕落。(4)为急需复兴的时代——不论政治、宗教、社会,既皆腐败不堪,正是需要大复兴的时候。所以撒母耳就作了当时复兴的人物,他是当时的士师,也是当时的先知。他不仅改革政治,也是巡行各地,训教百姓,并立先知学校,今日教中的神学院,正是拉玛的遗风。——贾玉铭《圣经要义》

 

【书之内容   】本书内容,系述明以色列国,如何自士师时代,过渡到王国时代,其中经过足以显出百姓的悖逆,在吉甲要求立王之罪,是神所痛恨的。圣经说:他们一切的恶事,都在吉甲,神在那里憎恶他们。书中所记事实,即以利、撒母耳、扫罗、大卫四人的历史。从这四人的事迹中,显出百姓虽欲效法列邦,立王治理他们,但神在他允许的旨意里,终究要达到他那命定的旨意。所以以色列国于此王国时代,神仍在天上为王,对其选民施行他的权柄;人的政治虽失败,神的政治却胜利。故实际说来,仍为神权政治的王国政治。——贾玉铭《圣经要义》

 

【卷名】《撒母耳记上》和《撒母耳记下》在1517年以前所有的希伯来文本中是合为一卷的,直到大约公元前三世纪旧约译成希腊文时才第一次将它分为两部分。在七十士译本中,撒母耳记上,下分别被称为“王国记”第一,第二,而列王记上下被称为“王国记”第三,第四。公元四世纪的哲罗姆武加大拉丁译本首次给了“列王”的名称,以代替“王国”。基督降世几世纪后,玛所拉学派的人注意到撒上廿八24在希伯来文本中处于本卷书的当中。事实上希伯来旧约一直保留原来的排列,直到1517年在威尼斯丹尼尔?本伯格(Bomberg)版本的印行。

  原书前半部分主要讲撒母耳的人生和工作,所以冠以他的名字。鉴于他所起的重要作用,采用这个卷名是很合适的,因为他是最后一位士师,最伟大的先知之一,先知学校的创造者(见《教育论》46页),希伯来王国的创建者之一,以及其立国基本原则的奠定人之一(见撒上十25)。本卷采用撒母耳的名字实质上是指内容而非作者。

 

【名称】撒母耳记上下,原是一卷书,其名称取自撒母耳记上前几章的主角,先知撒母耳。其实全卷书共有三位主角,除撒母耳外,还有两位以色列国最早的君王,扫罗和大卫根据故事内容,撒母耳膏立扫罗及大卫作王,从某个角度看,他其实是处于这两个人之间,故用他的名字作全书的名称好像不太恰当。同时,这也可能不是最初的名称,主耶稣降生前约一或两个世纪,希腊文旧约圣经,即七十士译本完成的时代,撒母耳记及列王纪同被称为『王朝统治时期』(Reigns)的四卷书,可见用这名称较为适当。——《每日研经丛书》

 

【作者】在摩西五经中,有特别指出其中某些部分系摩西所著。相比之下,《撒母耳记》中并没有提供有关其作者的线索。根据犹太传统说法,《撒母耳记上》的头二十四章是撒母耳所著。记上其余部分,以及《撒母耳记下》系拿单和迦得所著(见代上廿九29)。

  本卷书在希伯来文本以及大部分英译本中分为两部分时,仍采用《撒母耳记》的原名,尽管撒母耳的名字在《记下》中一次也没有提到。撒上廿五1记载了撒母耳之死,他的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撒母耳记》中是在撒上廿八20中。鉴于《撒母耳记》的后半部分主要是讲大卫的事迹,这一部分冠以大卫的名字也许是更合适。《塔木德经》说《撒母耳记》全部是撒母耳所著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全部《撒母耳记下》以及《撒母耳记上》的最后一部分,记载了撒母耳去世以后以色列的历史。圣经学者曾提出撒上廿七6作为证据,表明《撒母耳记》着于王国分裂的年代。但是如果《撒母耳记》的两个部分是由不同的作者写于不同的时代,为什么原来它是一卷书?然而,这卷书若为一个作者所著,他必须写于扫罗和大卫去世以后(撒下廿一1-14,见撒下廿三1)。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其作者不止一位,是两部独立创作的叙事作品的合集。每一位作者均在圣灵的感动下写作,各个部分在圣灵的引导下合成一个整体。

 

【作者】犹太传统奉撒母耳为这书的作者。现分为撒母耳记上、下。但他只能撰写书卷中他生平的事(一1-二五1),而卷书许多的资料是在先知撒母耳死后发生的。
  可能是一位跟随撒母耳学习的年轻先知,撰写余下的部分。另一个可能是祭司亚比亚他收集第一手的资料并完成这书。他曾与大卫同事,甚至与他一同度过逃亡的岁月。——马唐纳《撒母耳记上》

 

【写作日期】很难确实指出撒母耳记的写作日期。大概在主前一OOO年写作较早期的部分。事实上,书中没有关于以色列人被掳的资料(主前722年),所以可以肯定写作日期是在此之前。有些人相信提述以色列犹大的数据显示本书是在主前九三一年写成,当时正直以色列王朝分裂为二,有些用词在政治分裂前才可使用。例如在美国历史中,有些字眼可在一八六一年脱离联邦前使用,如(美国)北方人Yankees)和(美国)南方人Southrons)。——马唐纳《撒母耳记上》

 

【历史背景】《撒母耳记上》记载了以色列从士师执政到联合王国的过渡时期,包括最后一位士师撒母耳和第一位国王扫罗。《撒母耳记下》专门叙述大卫的统治。所以《撒母耳记上》包括了一个世纪左右的历史,从公元前1100年左右至1011年;《撒母耳记下》包括了40年的历史,即从公元前1011971年。

  公元前1200年左右至公元900年,是一个民族动荡,政治冲突剧烈的时期。古时候没有专人把这段时期中发生的事件记录和保存下来。古代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贝罗索斯,约瑟弗斯,以及后来的尤西比乌在撰写这段历史时,主要取材于民间传说。所以,需要用现代考古所提供的资料,有许多是古代得不到的。有新的材料不断地发现,以增加我们对《撒母耳记》所述时代的认识。

  这个动荡不安,历经苍桑的时期是从海上民族的迁移开始的,这次迁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古代近东的所有地区。在《撒母耳记》所述的整个时期中,第二十王朝的神权君主和第二十一王朝的世俗君主统治着埃及。他们统治的特点是衰弱,全国性的腐败和分裂。在这段时期中,亚述国基本上也极其衰弱。巴比伦的状况与亚述和埃及也差不多,国力甚衰,又有外敌入侵。所以埃及和叙利亚的政治影响从叙利亚消失了。海上民族及阿拉米人的迁移加添了内部的动乱,使古代近东的国际政治形势在两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动荡之中。

  结果,以色列早期的国王可以比较放手地巩固对应许之地和附近地区的控制,而没有受到过去南方北方强邻的干预。他们唯一的敌人就是巴勒斯坦当地的民族,如非利士人,亚摩利人,以东人,米甸人和亚扪人。这些邻近民族的反抗逐渐被镇压,其中大部分都臣服于以色列人。大卫和所罗门最终控制了原先属于埃及帝国以及米索不大米各国的大片领土。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时候,上帝曾命令他们在各个支派中给利未人划出城池,以便让全国人民受到公义之道的教诲。可是他们似乎不大注意这条命令。他们事实上甚至没有把迦南人赶出去,而是住在他们中间(士一21,27,29-33)。在一段时间里,利未人由于没有分到地,也就失了业。甚至摩西的孙子約拿单(见士十八30注)来到以法莲人米迦家里,“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士十七8),成为米迦“神堂”(士十七5)的祭司。他后来从米迦家里偷走了神像,与但族移民同走,成了他们的祭司(见士十八)。在那段时期中,以色列人“任意而行”,违背了上帝让利未人指教他们正路的计划,很快就陷入了周围外邦的无知和迷信之中。在士师时代,上帝六次借着让他们受制于周围民族,而设法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可是每次得救以后不久,他们又步入无知和偶像崇拜之中。

  撒母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主动抵制当时的罪恶,立志纠正这些风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创建了所谓的“先知学校”。其中之一设在他的故乡拉玛(撒上十九19-24)。后来还有其他先知学校设在吉甲(王下四38),伯特利(王下二3)和耶利哥(王下二15-22)。青年人在这里学习阅读,写作,音乐的原理,以及律法和圣史。他们学习各种手艺,以便尽可能地学会自立。旧约圣经里没有用“先知学校”的名称,不过那些如此接受训练的青年人被称作“先知的门徒”。他们献身事奉上帝,其中有些人受聘为国王顾问。

  撒母耳在年老的时候接受了他所不愿意的任务,就是着手建立君主制。经过与百姓讨论,他写了一本关于“国法”的书放在上帝面前(撒上十25)。这本书对于扫罗也许没有什么用,因为据认为扫罗没有阅读能力。撒母耳以上帝的时常同在鼓励扫罗,可是扫罗不久就拒绝撒母耳出于灵感的劝勉,为自己设立了身强力壮的卫士,让自己成为绝对的统治者。

  扫罗被上帝弃绝以后,撒母耳奉召挑选和训练了一位合上帝心意的人(撒上十三14),一位不把自己放在律法之上,而愿意顺从上帝的人。大卫所受的训练,就象基督一样,是在嫉妒和仇恨之中进行的。虽然大卫有时也违犯了他所尊崇和倡导的律法,但他总是在至尊的律法前谦卑己心。由于大卫与上帝借着摩西和撒母耳所奠定的律法相配合,以色列人逐渐征服了它所有的敌人。其北部边界实际上推进到幼发拉底河,南部推进到埃及的边界。上帝赐福给以色列人,使他们在以后的所罗门时代享受了空前绝后的民族繁荣和光彩。

 

【背景与主题】撒母耳记上、下勾画从主前十二世纪到十世纪时,神为以色列所作的事情。撒母耳(先知兼士师)、扫罗(被厌弃的君王)和大卫(牧羊人兼君王),是故事主要人物,也编织当中的情节。
  撒母耳被神兴起,从而结束士师时代,开展王朝的历史。在成长的日子里,他亲眼看到祭司的失败(以利和他的儿子为代表),以及引进先知的职任。撒母耳是当时最后一位土师和第一位先知(并非在圣经中提及的第一位先知——创二O7),他也是膏立以色列第一位君王的人。虽然他是利未人,但是他不属于亚论家族;然而,他作为一位祭司,显然得到神批准。他心清且全然奉献;而以利却是被沾污的,不顺服的。
  撒母耳记的主题是神以色列真正的君王,如何回答百姓的要求,把王权交予扫罗,然后是大卫及他的后裔。莫汝征把书卷,与圣经的主旨紧紧扣合起来:在大卫的王室家族里,他伟大的儿子耶稣基督最后道成肉身而来。基督在他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彰显他的王权。他借着死亡和复活让所有相信的人,可以与他一同作王,也借着他作王(撒下七1-16;诗八九36-37;赛九7)。
  单从趣味看,撒母耳记上确引人入胜。不但因为书中记载重要的历史事件,而且这些历史事件交织三位极具风采的人物生平——撒母耳、扫罗和大卫。这卷书被他们的事迹组合起来。——马唐纳《撒母耳记上》

 

【主题】《撒母耳记上》记载了以色列从先知和士师秉政的神权国家一下子转变为君主制的国家。有关扫罗的记录暴露了随着王国的建立而产生的若干问题。

 

【内容】撒母耳记是旧约历史书的一部分,与约书亚记、士师记和列王纪有很密切的联系;旧约的整个故事由创世记的创造开始,结束于列王纪记载被掳到巴比伦。在这样广阔的背景之下,撒母耳记讨论以色列采取君主政体的这个重要过渡时期。故此,撒母耳记上开始记载最后的士师以利及撒母耳本人,随后是以色列第一位君主扫罗;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不是这个君主制度真正的开始。所以撒母耳记下继续以大卫的统治开始,他是犹大王朝的创始人,而且建立很好的模范,让他的继承者和后裔有所仿效。撒母耳记与士师记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提及早期的政治领袖就是『士师』;撒母耳记与列王纪也很有联系,它们都对大的生平作出结论,并且继而描述他的继承者所罗门王的统治。——《每日研经丛书》

 

【内容】撒母耳记是旧约历史书的一部分,与约书亚记、士师记和列王纪有很密切的联系;旧约的整个故事由创世记的创造开始,结束于列王纪记载被掳到巴比伦。在这样广阔的背景之下,撒母耳记讨论以色列采取君主政体的这个重要过渡时期。故此,撒母耳记上开始记载最后的士师以利及撒母耳本人,随后是以色列第一位君主扫罗;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不是这个君主制度真正的开始。所以撒母耳记下继续以大卫的统治开始,他是犹大王朝的创始人,而且建立很好的模范,让他的继承者和后裔有所仿效。撒母耳记与士师记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提及早期的政治领袖就是士师;撒母耳记与列王纪也很有联系,它们都对大卫的生平作出结论,并且继而描述他的继承者所罗门王的统治。——《撒母耳记上》圣经研读

 

【撒母耳记的目的】为何写撒母耳记及为谁而写呢?这是创世记至历代志所谓旧约的历史书常遇见的两个问题。许多人以为这些经卷的主要目的,乃是记录历史发生过什么事,完全为后代子孙的好处。从某方面来看,这种传统的观念不算错,因为每个国家都很喜欢知道他们过去的历史,特别是有关他们的创始人和英雄。毫无疑问,无数代的以色列人、犹太人和基督徒,已经发现古代犹大王国的诞生,是非常有趣和有启发性的,没有理由怀疑原来作者的动机,他定意将历史资料传递给他们那个时代和后代的人。

究竟这些资料的准确性如何,这是另外的问题,它也再次带我们进入更为引起争论之区域。近代学者在很广泛之文献范围和考古学的发现中,验证了列王纪的圣经材料;但很可惜我们不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证实撒母耳记,我们甚至不能证明撒母耳或扫罗曾否存在过──虽然可能没有人会这样怀疑他们。因此,难怪许多学者在评估这卷书的历史性方面,有相当不同的见解。大 有否杀死歌利亚,抑或这只是一种传说?大 是否与押尼珥及其他人掷无关,是否这故事在撒母耳记下的记载有某方面掩饰,纯粹只有宣传的价值?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没有肯定的答案;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如果我们否定这些圣经资料,那么我们便一无所知,只能求助于我们的想象力──因为再没有其他资料的来源。故此,很少有学者会整体上否认撒母耳记,否认它包括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因为也许除此以外,我们不能有其他数据源。

         还有,撒母耳记虽然具有历史性,但是如果我们以为作者惟一的目的,只是传递历史的话,这便错了。也许传记是对这卷著作的较好描述──它提醒我们主角是上帝自己。本故事不单提及撒母耳的品德,扫罗的失败和大 的成功,更讲到上帝在以色列重要时刻的工作。撒母耳记不单是历史,也是神学;在撒母耳记里的资料不单是历史教训,也是讲章。作者看见上帝的计划,成就在 百姓的历史上,他相信这些历史可以引出伦理道德教训,对当时的人用得 。——《撒母耳记上》圣经研读

 

【目的】本书详细记下由士师至大卫末期一百多年的历史。透过这段历史中三个重要人物,我们可以明白选民的王国制度;撒母耳奠定了王国的基础,为它准备了一切;扫罗试图建立王国,却失败了;大卫才是把王国建成的英雄。不但如此,本书重申神的信实:祂实践对列祖的应许,赐给选民一个君王(创十七6,三十五11,四十九10),并指出王与王权的永恒性。大卫成了弥赛亚的预表,他的王国也象征了弥赛亚的神圣国度。——《新旧约辅读》

 

【撒母耳记上纲要】

   一、以色列的复兴者撒母耳的历史(一1-17

         1、出生和早年训练(1-11)

               1)以利加拿和哈拿(一1-8

               2)哈拿的祈祷(一9-18

               3 撒母耳的出生和童年(一19-23

               4 撒母耳奉献给上帝(一24-28

               5)哈拿的赞歌(二1-11

         2、祭司的状况(二12-36

               1)以利儿子们的行为(二12-17

               2)儿童撒母耳的工作(二18-19

               3)上帝给以利加拿和哈拿的福气(二20,21

               4)以利教子的失败(22-36)

         3、撒母耳开始担任先知(1-1)

               1)上帝给以利的信息(三1-18

               2)撒母耳成为先知(三19-1

         4、约柜被掳和归还(四2-1

               1)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作战(四2-9

               2)约柜被掳,以利之子被杀(四10,11

               3)士师兼祭司以利之死(四12-22

               4)约柜在非利士(五1-1

               5)约柜归还以色列人(六2-1

         5、撒母耳20年的工作(七2-6

         6、制伏非利士人(七7-14

         7、撒母耳审判制度的设立(七15-17

   二、君主制的建立(八1-十五35

         1、求立国王(八1-22

         2、导致膏立扫罗的事件(九1-27

         3、扫罗蒙召作王(十1-27 )

               1)受膏(十1

               2)上帝悦纳的超自然证据(十2-13

               3)扫罗回家后保持沉默(十14-16

               4)抽签送出扫罗(十17-25

               5)反对派(十26,27

         4、导致最后确立扫罗为王的事件(十一1-十二25

               1)与亚摩利人交战(十一1-11

               2)宣布扫罗为王(十一12-15

               3)撒母耳放弃行政权 (十二1-15

               4)上帝对于百姓选择的见证 (十二16-18

               5)撒母耳继续关心和祈祷(十二9-22

         5、与非利士人作战 (十三1-十四46

               1)扫罗在吉甲的僭越(十三1-23

               2)約拿单进军密抹(十四1-23

               3)扫罗鲁莽的决定(十四24-46

         6、扫罗的家谱(十四47-52

         7、扫罗的第二次考验(十五1-35

               1)他放过亚甲(十五1-9

               2)上帝弃绝扫罗(十五10-35

   三、大卫担任国王的训练(十六1-卅一13

         1、大卫受膏(十六1-13

               1)撒母耳在访问伯利恒的事上犹豫(十六1-4

               2)耶西的众子和大卫的受膏(十六5-13

         2、扫罗被弃绝后恶魔附身(十六14-23

         3、与非利士人作战及其后果(十七1-十八8

               1)歌利亚的挑战(十七1-11

               2)大卫的勇敢和胜利(十七12-58

               3)約拿单与大卫结盟(十八1-4

               4)大卫得民心(十八5-8

         4、扫罗的嫉妒及其后果(十八9-十九24

               1)大卫在危险中(十八9-12

               2)扫罗在嫁女之事上的欺诈行为(十八13-27

               3)扫罗公开与大卫为敌(十八28-十九1

               4)大卫逃离自己的家投奔撒母耳(十九12-18

               5)扫罗前往拉玛及其后果(十九19-24

         5、約拿单与大卫结盟(廿1-42

               1)约定试试扫罗的态度(廿1-8

               2)約拿单重新确认以前的盟约(廿9-23

               3)试验扫罗的态度(廿24-34

               4)大卫受到危险的警告(廿35-40

               5)約拿单与大卫告别(廿40-42

         6、大卫逃离扫罗(廿一1-廿二23

               1)大卫逃往拿伯亚希米勒处(廿一1-9

               2)逃往迦特王亚吉处(廿一10-15

               3)逃往亚林兰洞中(廿二1,2

               4)逃往摩押(廿二3,4

               5)回犹大(廿二5

               6)扫罗严惩拿伯的百姓(廿二6-23

         7、大卫帮助基伊拉人以及基伊拉人的忘恩负义(廿三1-12

         8、大卫第二次逃离扫罗(廿三13-廿四22

               1)逃往西弗旷野(廿三13-15

               2)約拿单来访(廿三16-18

               3)扫罗白白追赶大卫(廿三19-28

               4)大卫逃亡隐基底(廿三29-廿四2

               5)大卫在隐基底对扫罗的宽宏大量(廿四3-22

         9、撒母耳逝世(廿五1

         10、大卫与拿八和亚比该(廿五2-44

         11、扫罗谋害大卫的最后一次尝试及其后果 (廿六1-25

         12、大卫第二次逃到迦特(廿七1-廿八2

               1)他居留在洗革拉(廿七1-12

               2)亚吉令大卫随他出战(廿八1-2

         13、扫罗求助于巫术(廿八3-25

         14、亚吉遣走大卫(廿九1-11

         15、亚玛力人的侵袭及其结果(卅1-31

         16、扫罗之死(卅1-13

——SDA圣经注释《撒母耳记上》

 

【撒母儿耳记上大纲】

  一、撒母耳的职事直到膏立扫罗(—-九)

         1.撒母耳出生及年轻时代(一)

         2.哈拿之歌(二1-10

         3.以利和他两个不肖子(二ll-36

         4.撒母耳的蒙召(三)

         5.神的约柜(四-七)

               (1)约柜被掳(四)

               (2)约柜的大能(五)

               (3)重获约柜(六-七)

         6.要求及选得一个王(八-九)

   二、扫罗的君权直到他被弃(一O-一五)

         1.膏立和确立(一O-一一)

         2.责备百姓和百姓的责任(一二)

         3.不顺服与被弃(一三-一五)

               (1)扫罗有罪的献祭(一三)

               (2)扫罗轻率的誓言(一四)

               (3)扫罗不完全顺服(一五)

   三、大卫的一生直到扫罗之死(一六-三O)

         1.大卫被撒母耳膏立为王(一六l-13

         2.大卫服侍扫罗(一六14-23

         3.打败哥利亚(一七)

         4.大卫娶米甲(一八)

         5.逃避扫罗追杀(一九-二六)

               (1)約拿单的忠诚(一九-二O)

               (2)亚希米勒对大卫的仁慈(二一)

               (3)大卫逃脱及扫罗屠杀祭司(二二)

               (4)基伊拉人出卖大卫(二三)

               (5)第一次不害扫罗的命(二四)

               (6)拿八的愚笨(二五)

               (7)第二次不害扫罗的命(二六)

         6.住在非利士地(二七-O

               (1)夺得洗革拉(二七)    

               (2)预言扫罗的灭亡(二八)

               (3)亚吉不要大卫(二九)

               (4)亚玛力人被打败(三O

   四、扫罗之死(三一)

——马唐纳《撒母耳记上》

 

【撒母耳记上全书之分段】

   一、按三人的历史分

         1、幼年神交的撒母耳(一至七章)

               1)预备之时(一至三章)

                     a、诞生与孩提之时(一至二10

                     b、在示罗之时(二11-36

                     c、首先之选召(三章)

               2)危急之秋(四至七1

                     a、以利(四1-22

                     b、约柜(五至七l

               3)士师之年(七2-17

         2、高人一头的扫罗(八至十五章)

               l)被选为王(八至十章)

                     a、百姓之要求(八章)

                     b、撒母耳之寻觅(九章)

                     c、扫罗之当选(十章)

               2)建国胜敌(十一至十四章)

                     a、建立王国(十一至十二章)

                     b、战败敌国(十三至十四章)

               3)中途失败(十五章)

                     a、与亚玛力人之交战

                     b、违背神命之关系

                     c、撒母耳之忧忿

         3、合神心意的大卫(十六至卅一章)

               l)被立(十六至十七章)

                     a、受膏(十六章)

                     b、战敌(十七章)

               2)造就(十八至廿三章)

                     a、招妒(十八章)

                     b、谋杀(十九章)

                     c、逃亡(廿至廿一章)

                     d、追逐(廿二至廿三章)

               3)胜利(廿四至卅一章)

                     a、自己不报仇(廿四至廿七章)

                     b、报仇在于主(廿八至卅一章)

   二、按三个转机分

         1、以利之失败撒母耳之兴起(一至八章)

         2、撒母耳之退位扫罗之兴起(九至十五章)

         3、扫罗之失职大卫之兴起(十六至卅一章)

   三、按四个时代分

         1、自撒母耳生至以利死(一至四章)

         2、自搬约柜至立王(五至八章)

         3、自扫罗为王至大卫被召(九至十五章)

         4、自大卫被召至扫罗死(十六至卅一章)

——贾玉铭《圣经要义》

 

【撒母耳记上的主要段落】

   一、撒母耳的早年(一1-1上)

   二、约柜的飘流(四1-1

   三、君主制度的开始(七2-十二25

   四、扫罗的衰落和大卫的兴起(十三1-卅一13

——《撒母耳记上》圣经研读

 

【撒母耳记上大纲】

        18 领袖诞生的背景

        918 母亲的忧虑

        1928 一切归给神

        111 由衷的感谢

        1221 他人的影响

        2236 神的信息

        121 面见神

        111 属灵领袖

        1222 审判的时刻

        112 限制神的能力?

        19 神带领的方法

        10~七2 喜乐与荣耀

        317 勿忘主恩

        19 排斥神

        1022 如愿以偿

        114 引领我们的神

        1524 神计划的展开

        25~十8 神使命的印证

        916 神所赐的新方向

        1727 以色列王的加冕

        十一115 把握今天装备自己

        十二112 信仰之旅

        十二1325 我们的回应

        十三114 等待与信任

        十四115 播种的效果

        十四1623 指挥

        十四2435 三思而行

        十四3652 虽不完美神仍能用

        十五116 基本的考验──顺服

        十五1735 播种与收割

        十六113 不凭外貌去判断

        十六1423 神与恶魔

        十七119 好好的预备

        十七2040 信靠的习惯

        十七4158 谁的胜利

        十八116 欣赏与妒忌

        十八1730 诡诈与败坏

        十九110 荣耀你的双亲

        十九1124 神掌管一切

        二十117 言语中的显示

        二十1829 完全相信

        二十3042 勿为忿怒所控制

        二十一115 大卫逃亡

        二十二110 好与坏的领袖

        二十二1123 背叛者──多益

        二十三114 遵主旨意

        二十三1529 一位真挚的朋友

        二十四122 坚定的信

        二十五122 忠心耿耿

        二十五2344 聪明的妇人

        二十六112 良好的领袖

        二十六1325 更丰盛的生命

        二十七1~二十八2 危险地生活

        二十八325 扫罗的愚行

        二十九111 黑暗的日子

        三十131 大卫的胜利

        三十一113 扫罗的结局

──《新旧约辅读》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