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返回上级目录】

【撒上十三1「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

         「四十岁」:原文并无数字,可能是抄录时遗漏了。从文字上推测这数字必是二十或以上;从常理推断,約拿单已成年,能率领军队打仗,说扫罗是四十岁也是十分合理的。──《串珠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十三1的正确数目是多少?】

     马所拉或留传至今的经文中,撒母耳记上十三1失去了一个在原稿中有记载的数字。将马所拉经文的撒母耳记上十三1直译如下:「扫罗是……的儿子,当他登基的时候,年……当他在以色列统治两年,当(直译是「和」)扫罗从以色列中为自己拣选三百人。」(译按:中文和合本撒上十三1作「扫罗登基年四十岁」;四十岁的字下有虚线,表示原文无「四十岁」)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当扫罗登基时,他超过二十岁。因为假如数目是十九或以下,「年」这个字应作众数写法(sanim);但本节经文中「年」字是单数写法(sanah),所以我们可以说年之前的数目必定超过二十(参看E.Kautzsch,ed.Gesenius’1910#134.2 and Rem 1)。(这条关于数目的特别的句法规例,在阿拉伯文中也有应用。)

         翻译作「扫罗统治一年」(KJV)是不正确的,因为希伯来经文并非记载「统治」,而是「当他作王(bemolko)的时候,扫罗是年之子」。翻译作「扫罗登基年[四十]」,纯粹出于臆测,关于这方面,边注也已说明(译按:中文和合本于「四十」之下加虚线。)

         英文圣经NASB依照「四十」这个臆测的说法,但再加上一句同是臆测的经文:「他统治以色列三十[]年」。假如第一节末及第二节首如上述方法处理,NASB的做法是不需要的。RSV不加推测,照着马所拉经文空白的地方,不加任何字句:「扫罗登基年……他统治以色列……和二年。」耶路撒冷圣经完全省略第一节,但在边注处将马所拉经文的第一节毫不修饰地直译出来。

         NIV的第一个数字作「三十」,第二个数字则作「[四十]二」。在NIV的注脚建议读者参阅使徒行传十三21,该处有如下记载:「后来他们要求一个王,神就将……基士的儿子扫罗,给他们作王四十年。」若依照使徒行传十21,扫罗作王只有四十年,我们就难以解释撒母耳记上十三1的记载——扫罗作王四十二年。因此,正如上文所显示的,毋须将撒母耳记上十三1的第二个数目字加以修改;而只简单地翻译成:「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就从以色列中拣选了三千人。」(译按:中文和合本亦如此翻译。)这句经文,正好作为一个引子,带出約拿单于密抹的辉煌战绩。──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撒上十三2「就从以色列中拣选了三千人:二千跟随扫罗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随約拿单在便雅悯的基比亚;其余的人,扫罗都打发各回各家去了。」

         「密抹」:便雅悯的小镇,位于耶路撒冷之北约十四公里(九英里)。──《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三3「約拿单攻击迦巴非利士人的防营,非利士人听见了。扫罗就在遍地吹角,意思说,要使希伯来人听见。」

         「迦巴」:位于耶路撒冷东北偏北的十公里(六英里)处。──《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三4「以色列众人听见扫罗攻击非利士人的防营,又听见以色列人为非利士人所憎恶,就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

 

【撒上十三5「非利士人聚集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有车三万辆,马兵六千,步兵像海边的萨那样多,就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

         「三万辆」:可能是「三千辆」之误。参七十士译本及叙利亚译本。

         「伯亚文」:位于密抹之西,伯特利之东的旷野。──《串珠圣经注释》

 

【非利士人为何能在密抹使用三万辆战车(撒上十三5)?】

     密抹俯瞰一个颇为广阔的谷地,因此,我们想象,在密抹一带地区可以部署五万辆战车。不过,问题却出在战车的数量上。德里兹(见Keil and DelitzschSamuel,PP.126-27)指出,根据撒母耳记上十三5的记载,非利士人军队中的马兵只有六千,从这一点看来,差不多可以肯定战车的实际数目远较经文记载的为少。圣经关于战事的记载之中,若包括有马兵及战车的话,马兵的数目必超过战车的数目(参撒下十8;王上十26;代下十二3等处经文)。而且,在古代军事强国的大事记中,均没有记载一支军队能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战车;埃及、亚述、迦勒底或波斯都没有。因此,像非利士这个由五个城邦组成的三等国家,极不可能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战车队。德里兹(Delitzsch)认为:「三万这个数目必定是经文起了讹误的结果,我们可以依照亚兰文或阿拉伯文的版本,而把三万[slssim ele-p]读作三千[s'lose-t "la-pim],又或许只是一千。若经文原来的数目是一千,那么,可能是写经文的人忽略了[Yisra'el]这个字中的字母lamed,并出于疏忽地重写了一次。此外,第二个lamed被看作代表三十[因为lamed再加上一点在上面,就代表三十。]

         响应德里兹(Delitzsch)的建议,学者要讨论的是:在主前三世纪以前,希伯来文士所采用的数字记法是那一种呢?七十士译本与马所拉经文所记载的读法差不多相同(triakonta chiliades har-maton),这可能是主前三世纪末叶时翻译的。因此,有更大可能性的是,撒上十三5最早期的经文所记载的数目是三千,但在经文流传过程中,「三千」误抄为「三万」。在经文流传过程中,数字及专有名词最容易产生讹误,而撒母耳记上就最常出现这类问题。「圣经无谬误」这个教义,只保障圣经最初之原稿没有丝毫错误,却不表示其他抄本都绝对正确。──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撒上十三6「以色列百姓见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丛林、石穴、隐密处,和坑中。」

 

【撒上十三7「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都战战兢兢地跟随他。」

         「扫罗还是在吉甲」:为了等候撒母耳到来在出征前献祭。──《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三8「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

 

〔撒上十三8~14扫罗自己献祭,好像有三个最大的理由︰第一,因为他看见百姓离开他散去;第二,因为撒母耳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第三,而且非利士人,就是他们的仇敌,聚集在密抹,势将下到吉甲来攻打他。所以他就勉强献上燔祭。扫罗在这里,并不是作甚么恶事,他乃是献祭给耶和华。扫罗的被神厌弃,是因为他太热心,太要献祭,太急于祈祷。他作这事的理由是何等的多;并他的『我心里说』,并非神的命令。神要我们按着祂的吩咐来事奉祂,却不要我们随着『我想』、『我以为』来作祂的工。一切根据于『我想』、『我以为』而作的,都是神所弃绝的。神所要的是人合乎祂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们也像扫罗那样,只看自己的需要和环境的需要,而忘记了等候神的时间,就去作了神所没有命令我们作的。

 

【撒上十三9「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

 

【撒上十三10「刚献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要问他好。」

 

【撒上十三11「撒母耳说:“你作的是什么事呢?”扫罗说:“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

 

【撒上十三12「所以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我就勉强献上燔祭。”」

 

【撒上十三13「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作了胡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

 

【扫罗并不属?犹大支派,为何神却应许坚立他的王位呢?(参撒上十三13)】

          扫罗不等待祭司,私自献祭于坛上,破坏了神的律法。在扫罗献祭后,撒母耳来到,便对他说:「你作了胡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撒上十三13)最后的一句说话,是否就等于神的应许呢?不尽然!因为这句话只陈明了若扫罗仍然信靠神,将会发生何事;扫罗和他的后裔将永远坐在以色列的王位上。但扫罗违背神的命令,没有杀尽亚玛力人,却将亚吉王留下(参撒上十五)。他更在吉甲侵犯了只有祭司才拥有的特权,扫罗所做的这两件事,都使神失望。神审判扫罗,拒绝他,让犹大支派的大卫坐在以色列的王位上。雅各暮年卧病在床,当他临终时,已透露了十二支派将来的遭遇。远在那时,犹大族已被应许赐予以色列的王位。创世记四十九10记载以下应许:「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来到……」——即是等到弥赛亚耶稣来到。以色列的王位,将会为犹大支派大卫家所保留,神亦早已知道扫罗会不顺服及背叛他。至于撒母耳记上十三13只陈明了,因着扫罗自己的不顺服,便丧失了神的应许——他和他的后裔坐在以色列的王位上。──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撒上十三14「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耶和华已立他作百姓的君」这种「立定」不是出于人的拥护,也不是靠自己的努力,乃是靠着神的旨意。他使人升高,也使人降卑。扫罗可能因此激怒而暴跳如雷,然而他的势力已江河日下,大卫的权柄却如日东升,因为这是神的旨意。我们当忠心,合乎神使用;不久他要指派你服事他。「升迁」不是从东或从西来的,乃是从上头来的。——迈尔《圣经人物大卫》

 

【撒上十三15「撒母耳就起来,从吉甲上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数点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

         「撒母耳就起来」:根据七十士译本,上基比亚(扫罗的家乡)的是扫罗而不是撒母耳(参2, 14:2)。──《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三16「扫罗和他儿子約拿单,并跟随他们的人,都住在便雅悯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安营在密抹。」

         「便雅悯的迦巴」:显然是当时以色列人唯一可防守的地方,在密抹以南,是个有屏障的深谷。──《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三17「有掠兵从非利士营中出来,分为三队:一队往俄弗拉向书亚地去,」

         「掠兵」:专事突击的前锋部队。──《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三18「一队往伯和仑去,一队往洗波音谷对面的地境向旷野去。」

         「洗波音谷对面的地境」:应作「那眺望洗波音谷的地境」。──《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三19「那时,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枪。」

 

【撒上十三20「以色列人要磨锄、犁、斧、铲,就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

 

【撒上十三21「但有锉可以锉铲、犁、三齿叉、斧子,并赶牛锥。」

         本节经文残缺,引起几种不同的解释和译法,其中一个解释是:磨农具的非利士铁匠收费昂贵,犁、耒耜收银三分之二舍客勒,其余则收银三分之一舍客勒。──《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三22「所以到了争战的日子,跟随扫罗和約拿单的人,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有枪的,惟独扫罗和他儿子約拿单有。」

 

【撒上十三23「非利士人的一队防兵到了密抹的隘口。」

         本节为14章之伏笔,点出非利士防兵的所在。──《串珠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第十三章】

   一、非利士人的争霸(十三1-715-23

         1、他们现行的管辖

         2、他们军队的数量

         3、他们较佳的装备\cs8

   二、谁统治以色列?(十三8-15上)

         1、缺乏信心

         2、滥用职权

         3、不顺从

——《每日研经丛书》

 

【等待与信任(十三1-14)】

   一、一个艰难的处境

   二、苦闷的等待

   三、错误的选择

——《新旧约辅读》

 

【大卫王——合乎神心意的人(十三14)】

   一、是神预定的王(十六1

   二、是新造有神复活生命的人(十六10

   三、忠心的牧羊人(十七34-36

   四、具有实际战斗的经历,使用神的兵器,五块光滑的石子,人被神磨炼除去神以外的棱角,放在神的囊中成为神的利器(赛四十九2

         1、第一块石射中仇敌的额,是主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来二14

         2、第一块石是主的受死,除灭魔鬼一切的作为

         3、第二块石是主的埋葬,世界撒但旧人彻底毁灭

         4、第三块石是主的复活,开始了一个新创造,赐下复活的生命

         5、第四块石是主的升天,赐下圣灵的生命与恩赐

         6、第五块石是主的再来,审判一切,更新一切

   五、献上赞美的祭,认识一切的遭遇是从宝座上下来(撒下一17-27

——《撒母耳记上》圣经研读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