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19:1-20:26 大卫返京与示巴背叛 押沙龙之乱平定後,大卫被迎接回耶京。以色列众支派与犹大支派在 请大卫回宫的事上起了冲突,便雅悯人示巴乘机引导以色列支派造反 ,结果示巴被杀,叛乱事件得以平息。 1-8上 约押谏王 大卫为逆子押沙龙的死大大悲恸,使部下的士气大挫。经约押进谏後 ,大卫停止为押沙龙哀哭,转去慰劳为他争战的军兵。 3 这与平常凯旋而归的军队成强烈的对比。 6 约押指出大卫不分皂白,押沙龙作反死不足惜,但大卫却为他 难过万分,令曾为他出生入死的部下误会,以为他不承认他们 所立下的功劳。 7 大卫不重视爱戴他的百姓,这百姓的心若远离他,王位便难保 了。 8下-39 众民迎大卫回京 以色列支派建议迎请大卫回京,以弥补参与押沙龙叛变所造成的嫌隙 (8下-10)。 大卫却提示他的亲族犹大支派勿落後於人,结果犹大人抢先迎王回京 (11-15)。 在约但河畔,迎接大卫的包括曾辱骂他的示每、欺哄主人米非波设的 洗巴及年迈忠诚的乡绅巴西莱(16-39)。 11 犹大支派迟迟未有行动请大卫回京,是因在押沙龙叛变事件中 曾参与领导而自觉有愧。 12 大卫不究既往,强调血缘亲情。 13 叛变领袖之一的亚玛撒亦被大卫接纳赦宥,并允封以元帅职衔 ,以挽民心。 「我的骨肉」:亚玛撒为大卫的外甥。 「立你替约押常作元帅」:大卫早有意去掉约押元帅一职,大 概是与他跋扈、越权、违命将押沙龙杀死有关。 20 「约瑟全家」:泛指整个以色列(参王上11:28)。 21 「咒骂耶和华的受膏者」:示每不独冒犯国君,而且亵渎神, 因国君乃神所膏立的。 22 「与我反对」:即越权擅作主张(参可8:33)。 24 米非波设「没有修脚 ...... 洗衣服」:是为了大卫逃难而深感悲 哀的表现。 25 「来到耶路撒冷」:按上下文,米非波设遇大卫的地点应在约 但河畔,他原住於耶京,毋须从别处来。 七十士译本作:从耶路撒冷来。 29 「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大卫不想了事情的底蕴,究竟谁是 谁非。 37 「王的仆人金罕」:巴西莱的儿子。 40-43 以色列与犹大人为迎王而起争执 犹大支派比以色列众支派抢先一步迎接大卫王回京,以色列众支派颇 有微言,误会大卫偏袒犹大支派,与犹大支派产生冲突,导致叛变再 起(见下文),亦种下日後家分裂的种子。 40 「吉甲」:位於约但平原,确实地点不详。 41 「以色列众人」:指犹大以外其余支派。 他们对王的质询暗示大卫对犹大支派有偏私之嫌。 42 「我们吃了 ...... 甚麽呢」:暗讽以色列众支派迎王另有目的, 以致怀疑犹大人为利而抢先迎王。 43 「按支派 ...... 有十分的情分」:在王的统治下。以色列众支派 占十分(利未不在计算之内),人数比例上占大多数。 「在大卫身上 ...... 更有情分」:意思是以色列众支派比犹大人 可以对大卫有更优先的要求。 「不先与我们商量呢」:或译作「岂不是我们先说的麽」, 参11节。 思想问题(第19章) 1 大卫素来英明,为何会因儿子的死而使部下士气大挫? 约押对他的劝谏是否合宜? 你能否由此更多体会到属灵领袖应具备的条件? 2 从以色列与犹大众人对大卫的叛离以至归顺,你能否体会到人的 善变和神的大量? 3 示每曾侮辱大卫,为什麽大卫这时还要原谅他呢? 大卫对他的侮辱是否真的忘怀呢?参王上2:8-9。 4 米非波设虽然被大卫误解,然而他对大卫仍忠心一片。 这对你的事奉及工作有什麽提醒? 5 巴西莱曾有恩於大卫,却不要求大卫报答他。 他的表现给我们什麽榜样? 6 以色列人和犹大人是为什麽事情起了纷争? 他们基本上是否都希望为自己争取利益呢? 社会上和教会内的纷争是否也有类似的原因?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