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返回上级目录】

一失足成千古恨(十一113

  一直以来大卫给人的印象是英武、虔诚、宽宏大量和圣洁,因此被称为合神心意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模范。上述的形容使我们不敢也不肯相信这章经文所描述的事实。他的堕落证明了甚么?以往显赫的成功并不保证永远都能成功的,同时也证明他不是十全十美的,他对有形的敌人能得胜有余,却缺力战胜无形的敌人。

  1. 不能胜过自己:人最大的敌人通常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主耶稣劝人要恨恶自己的生命亦有此意,大卫沉醉于安逸,虽战鼓频频,群臣出征,他却仍住在皇宫,到太阳平西才起床(2);在平顶上游行(2),不理国事,也不警醒生活。如此魔鬼那有不乘虚而入之理?

  2. 不能胜过试探:大卫的安逸闲懒生活虽没有直接使他陷入罪恶深渊,不过当遇到引诱之时便无力得胜,当然拔示巴也要负一部分的责任。人非草木,试诱在前实不易站得住,故此主祷主文中主耶稣教导我们:「求主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3. 不肯承认失败:要肯承认失败比不遭受失败更难。人往往因一时失足便一直堕落下去,看大卫的假仁假义(7)和诡诈手段(13)就可知道他已完全失去爱神的心。

祈祷 父啊,我比大卫更软弱,所以我更需要的保守。

 

失败中的失败(十一1427

  「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四27)是绝对的真理,大卫犯错后如能及时悔改就不致再闯下弥天大祸了。须知道罪是有连锁性的,若掩饰自己的罪,必会弄至罪上加罪。大卫的失败不单自己蒙羞,更连累他人:

  1. 忠心耿耿的乌利亚──他万料不到自己竟因忧国忧民,不顾个人利益而惹上杀身之祸;他手执的信件,竟是要置他于死地的密令(15)。乌利亚身先士卒,却落入别人暗杀的圈套中(1617)。

  2. 几个无辜的仆人(17)──是次暗杀行动的目标是乌利亚,为要掩饰得不被人怀疑,几个大卫的仆人也受牵连,白白的送命。

  3. 陷约押于不义──约押本是精明的元帅,熟悉兵法及行军之禁忌,却甘心与大卫同流合污,而且一早想通了应对的方法以掩人耳目(1822)。

  4. 神被仇敌大大的羞辱──神所拣选的王堕落,神的子民失败,直接受害的是神自己,因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十二14)。

  另外一个更可怜的事实,就是大卫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故此他仍戴上假面具(25),甚至公然娶拔示巴为妻(27)。

默想 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没有一件能逃得过神的眼目。──《新旧约辅读》

 

奸淫和谋杀(十一1-27

继续与亚扪延续的战事,及围攻京城拉巴,成为大与拔示巴这个著名的故事的背景。大巧妙地利用这场对抗亚扪的合法战争,掩饰他对一个无辜的人之谋杀的意图,他是大最忠心和最能干的军官。大主要的战士列在廿三章八至卅九节,而乌利亚的名字正在其中(39节)。

没有人会为大对乌利亚的行为作辩护,虽然在现代世界,他与拔示巴的奸淫会被许多人宽恕,同样古代的世界,也盛行双重的标准。在一方面,婚姻关系乃是神圣的,并且破坏时会有严重的惩罚,参见利未记二十章十节。(事实上大至少破坏以色列基本法律十诫中的三诫:他觊觎别人的妻子,与她奸淫,然后谋杀。)另一方面,无论以色列或邻邦的律法怎样说,通常君王喜悦时,都残暴地越过法律。任何人不需要深入钻研自己国家的历史,都可以看见以前的君王、统治者和政治家犯奸淫和不道德的事。君王制造法律;他们并不时常感觉要遵守,而他们的法庭也视而不见。无疑地有一种律法是给有钱人,而另一种是给穷人──或者一种为君王而立,另一种作为普通人的标准。事实上这里提及以色列法律和标准的一些事情,以致大要掩饰他与拔示巴的关系。在其它的国家,他可以撇弃她,或者从她的前夫取走她,满足他个人的兴趣。可以看见大的主意随时间而改变。起初他没有计划迎娶拔示巴;他盼望使乌利亚与她在一起,这样,一旦儿子出生时,将被视为属于乌利亚的。但因为从大的角度看乌利亚非常固执,他才觉得这次谋杀,不但解决拔示巴怀孕的难题,也使他可以娶这个寡妇。

拔示巴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相当被动的角色;我们不知道她对大或对乌利亚有感情,或者她的意愿是甚么。约押也一样,虽然通常他扮演强硬的角色,但这里他表现得很中立。他冒险地修改大的命令,可能因为他感到大的计划太露骨,容易引起意见和批评,但他从没有问及所收到的训示。故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戏剧中只有两个演员,即大和乌利亚。大是个有权势的人,他可以指挥拔示巴和约押,为了某种目的他也可以随自己喜欢,或多或少调动乌利亚。在另一方面,乌利亚一心一意献身给国家事业,他不是固执的人,除了大这样判断外;这里也没有理由假定他听到妻子淫乱的谣言,故此他拒绝探她。不久后当他夗带引致自己死亡的授权书给约押时,他也没有特别怀疑大。反之,他被描绘为一个完全献身的战士,为上帝而行事为人:故此在战争未结束前,若与妻子同房,被认为是违例的。他在十一节的话可以显出他虔诚的程度。

虔诚与权势冲突时,虔诚便交恶运。这里是大一生经历中,第一次我们看见他拥有权势后发生的道德危机。好像扫罗对付挪伯的祭司和百姓的情形一样,参见撒母耳记上廿二章。对大较公平的评判,我们认为除了乌利亚之外,他起先并不想伤害其它人;但事实上其它几个优良战士,也与乌利亚一同阵亡(16节),而当他听到这消息时,王的态度却完全麻木不仁(25节)。

这一章以大仍不悔改他滥用君王的权利作结束。许多时候君王与国家领袖做错事,甚至当谣言四起,也不会有司法带王去受审。这也是以色列的情氻,大是最高法官,也许是惟一的审判官。是否大高过法律呢?这章圣经最后一句,提醒我们没有人超过上帝的法律,甚至当人类的法庭无能为力的时候;或者人所犯的罪永不被发现时。奸淫有时候很难去证实;但这种罪如嫉忌、傲慢和贪婪,都是在心里的,这些都是人类法律的界限之外,它们也带给人类行为邪恶的影响。这些坏事绝不能逃过上帝的眼目;参考马太福音五章廿一至三十节。──《每日研经丛书》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中国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