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愿落在耶和华手中(二十四1~14) 数点百姓的事干犯神的怒气,试思想下列几个问题,从而领会其中的原因。 1. 神为何向以色列人发怒?又为何激动大卫去数点百姓,藉此降罪于他?神发怒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以色列及犹大全家仍未完全归向神,他们一向的表现是贪生怕死、忘恩负义的。至于祂激动大卫的事,在历代志上二十一章指出其实是撒但激动大卫,因此我们可推断出神因向以色列人发怒,便准许撒但去激动大卫兴起不合神心意的念头,可见每一件事临到我们身上都是先得神允准的。 2. 在数点百姓数目一事上大卫究竟犯了何罪?我们最少可列举两大理由证明他是干犯了神: 神应许使亚伯拉罕的子孙如天上星、地上沙般无数,大卫竟私自核算人口,违背了神的心意; 大卫数点民众,显然出于骄傲的心,炫耀他国家的强盛与及国民之多。后人推断,若拿刀的勇士有一百三十万的话(9),全国人民至少有六百万,在当时实在是一等强国。 3. 大卫为何愿落在耶和华手里?神差先知指出大卫的不是,并列出三项灾难由他选择──饥荒、争战和瘟疫,大卫作了明智的抉择,表示只愿落在耶和华手中──因祂有丰盛的怜悯。 思想 如果你是大卫,你对神的怒气会有何反应?又会如何作出选择? 神与人和好(二十四15~25) 耶和华降瘟疫予以色列人,击杀他们七万人(15),神的刑罚是严厉的,祂原本的心意是要毁灭耶路撒冷;然而到最后关头,祂却显出慈悲和怜悯,吩咐天使停手(16)。最后耶和华垂听国民所求,恢复神和人的交通。能够止息灾祸的蔓延,最主要的当然是神在威严中,仍有说不尽的慈爱,然而我们不容忽视,大卫有其取悦神的地方: 1. 大卫逼切认罪悔改,愿意承担一切后果,不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表现是神所喜悦的。做错事有时是难免的,只要肯承认,肯负责任,肯回转,神便会看为宝贵。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2. 大卫诚意的赎罪:他谦卑领受先知的指示,立刻采取行动(19),亲身到亚劳拿的禾场,以君王的身分,亲访一位耶布斯的遗民──老农夫,证明他是真心悔改的。亚劳拿受宠若惊,乐意将禾场送出,并奉上祭牲、器皿、木柴等物。不过大卫不肯用白白得来的东西献予神(24),好证明他的虔诚。他所献的蒙悦纳,灾难立时止息,神再恢复与人相交。亚劳拿即阿珥楠(代上二十一21),这是神听人祷告的地方,也是所罗门建圣殿之处(代下三1)。 祈祷 求帮助我学习大卫有悔罪及承担后果的心。──《新旧约辅读》 大的人口统计(廿四1-17) 我们可能期望撒母耳记下结束时,或者大平安死去,或者是在最高潮,在他统治的后半段一些突出的成就出现。反而我们发现,这里出现君王及国家新的麻烦,以致上帝的怒气临到以色列(1节)。况且,这故事对现代读者感到很困惑,它从没有解释为甚么上帝会愤怒,并且为甚么人口统计是一件坏事。还有,上帝激动大这句话,引起基督徒读者许多道德和神学的困难。 要明白这章圣经,最好从历史的事实开始,同时观察叙述者怎样回顾思想这些事。基本的事实如下:(甲)大进行一次人口统计;(乙)不久便有一次严重的传染病发生;(丙)至少耶路撒冷或多或少逃脱这场传染病。(在十八至廿五节的后果,对作者乃是最重要的事。)这故事暴露这些独立的事件乃是彼此连贯的,并看见上帝在它们背后工作。 (一)人口统计。第一件事乃是人口统计,大的命令,由高效率的军官管理执行。我们不知道为甚么这是错的,但明显约押很勉强作这件事,事后大感到良心不安,故此很清楚这件事在古时以色列引起严重的错误。为甚么?可能因为感觉到评估军队潜能,乃是傲慢的行动,和缺乏对上帝的信靠;旧约多次坚持(例如士七2和撒上十四6)军事胜利不是倚靠强大的军队,而是倚靠上帝对祂百姓的计划。事实上大人口统计的确实数目,立刻受到随后发生的瘟疫剧烈地减少! 这过错由君王和百姓来承担;但上帝的目的在以后的事件中成就,故此作者相信,就是犯罪的行动,上帝一样积极地工作。 (二)传染病。在古代世界瘟疫是很普遍,在没有科学、医学的知识和技术的协助下,古时所有的人自然地会寻找属天的引导。故此不用惊讶有一位先知来到并提出准确的劝告。 (三)耶路撒冷的脱险。大在异象或异梦中,看见有一位天使,即是当时以色列流行信仰的毁灭天使──上帝的『差役』(希伯来文天使的意思),带来死亡的惩罚;大在他的异象中,看见耶路撒冷侥幸避免。这不是因为在首都或它的居民中,有甚么特别的价值,而是因为上帝全能的选择和决定;在十八至廿五节中其理由变得清楚。 这段经文对耶路撒冷,有两个教训:(甲)上帝对这城有特别的计划。(乙)不过,这城市是曾在上帝愤怒的危险之中,这两个信息在大以后几个世纪仍是真实的。它可以阐明在被亚述人围攻时,这城怎样奇迹地被拯救(王下十九32-36),以及在巴比伦围攻时的严重破坏(王下廿五8以下)。 这一个祝福的应许和灾祸的威胁之组合,也一样对教会有永恒的教训。我们可以肯定,上帝对全地的教会有祂的旨意,要祂的百姓遵行祂的使命;但个别的地方教会,可能会面对后退、分裂和失败──正如在启示录三章十四至十七节的老底嘉教会,教会一定要时常前进,否则便会面对失败和腐坏。 献给耶和华的祭坛(廿四18-25) 上帝的旨意在这整个事件之后,现在逐渐清楚:十六节大看见天使的异象,和十八节先知迦得对他的指示,都是指有关城外同一个空旷的地方,这地方原先用作打谷场,并且属于一个非以色列人,名叫亚劳拿所拥有。每一个以色列读者都知道它的所在,亚劳拿的禾场,一段时间后,所罗门的圣殿就在那里建造。故此这次的传染病,最后结束在发现或者创造一处给以色列人作新的崇拜的地方,一座神圣的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最后将取代以色列的其它祭坛的圣殿。 撒母耳记留给读者一幅暴风雨后的宁静(回顾),和上帝继续看顾(前瞻)的图画,在祂所拣选的地方象征性表现出来。对所有的以色列人和他们的犹太后裔,以及基督徒,我们不可能夸大耶路撒冷城这祭坛的重要性。上帝并不被地方或建筑物规限,而且事实上圣殿可能还有它的弊病(正如司提反很清楚地认识到,参徒七章),但这是一个标志和象征上帝深深界入人类、特别是祂的百姓中,祂承担对他们的责任,圣殿在此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自从撒母耳出生以来,上帝在所有发生的事件中工作。以色列失败时,祂在那里;他们胜利时,祂也在那里。祂曾帮助撒母耳领导以色列;起初祂也如此帮助扫罗,当祂与扫罗脱离关系后,祂带领大到显赫的地位;透过大给予这一代空前的成功和繁荣。即使在饥荒和瘟疫中,上帝也在那里;当百姓将他们的祭牲献上和崇拜时,上帝一直在那里,与他们相近。 故此撒母耳记结束时,尚有未完结的故事。经过许多的世代和世纪后,以色列发生了许多变化;当耶稣基督降临,并且建立一新的上帝的百姓,即是基督的教会的时候,改变更加大。耶路撒冷圣殿已经消失很久了,但正如希伯来书十章一至十八节中详细的解释,整个祭祀制度已经废除,但是基督徒敬拜上帝的责任,却不比旧日的以色列人为小,正如希伯来书说:『我们应当靠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上帝所喜悦的。』(来十三15-16)现今我们的世界政治非常不稳定,但我们有一位君王,祂永不改变,虽然这个人生和这个世界有许多的变化,我们仍然能够充满喜乐地与祂团契交通。──《每日研经丛书》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