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12:1-15 罗波安拒绝人民的请求 1 所罗门死後,以色列人要立他儿子罗波安为王 「示剑」:位於以法莲山地,原是迦南地的异教中心,但在以 色列宗教生活中亦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约书亚曾在此与以色列 人立约(见书24:25),约瑟的骸骨亦葬於此(见书24:32)。 2-5 以色列人向罗波安请愿 要求他减轻百姓的负担,因所罗门在世时为了建筑圣殿和国家其他的 庞大开支,曾使以色列人服苦役(见王上5:13-14),及向他们徵收重 税(见王上4:7)。这请愿团从埃及请了耶罗波安来作发言人。 2 「住在那里」:有古译本作「从埃及回来」(参代下10:2)。 6-15 罗波安徵询朝廷上各臣子的意见 年老的参谋官早已察觉百姓对先王政策的不满,便劝他暂且顺从民意 ,以得民心(6-7)。但与罗波安同辈的臣子则主张以强硬态度对付 百姓,甚至加重他们的负担(8-11)。 8 「少年人」:指较为年轻的一代。他们既与罗波安同辈,此时 年龄应有四十岁(参王上14:21)。 罗波安终於接纳後者的意见,拒绝了百姓的请求(12-15)。 最後作者就此事的发展作出解释:耶和华要藉此实现先前有关 国家分裂的预言(见王上11:29-39)。 12:16-24 以色列人背叛罗波安 百姓见罗波安的态度强硬,便决定脱离他的统治(16-19)。 16 「关涉」:原文作「产业」。 18 罗波安差派亚多兰镇压是次叛变,但亚多兰竟被百姓杀死,罗 波安於是逃回耶路撒冷。 「急忙」:或可译作「振作精神」或「醒悟过来」。 20 百姓都拥立耶罗波安为王,惟有犹大人和便雅悯人仍归从罗波 安。 「犹大支派」:这里包括便雅悯人在内(见王上11:32注)。 21-24 罗波安召集十八万精兵企图收复失地,但先知示玛雅奉耶和华 的命令阻止了这场内战。 12:25-33 耶罗波安另设敬拜中心和礼仪 耶罗波安脱离了大卫家,作以色列十支派的君王,便致力巩固自己的 地位。他分别在约但河西面和东面,选择了示剑和毗努伊勒二城作为 据点(25)。此二城在耶罗波安之前已存有 (参串15, 16), 他只是 在这些险要地方加强防御设施。在宗教方面,耶罗波安造了两只金牛 犊,安放在以色列南部的伯特利和北部的但,作为百姓敬拜的中心, 免得他们要下到犹大的耶路撒冷献祭 (26-30)。 根据埃及神只的传 统,此牛犊乃神的座位,并非代表神自己。 28 「筹画定妥」:原文作「与他人商议」。 「难」:可译作「太麻烦」或「太多了」。 30 全节可译作「这事成了(百姓的)罪,因为百姓去到远在但地 的那一只(牛犊)面前(敬拜)」。 此外,耶罗波安自立殿宇、祭司和节期(31-33)。 31 「凡民」:原指所有各种各样的人民。 32 「节期」:指住棚节,本来百姓应在七月十五日守节(参串2, 5),但耶罗波安私下将时间改迟了一个月。 思想问题(第十二章) 1 罗波安在决定是否依从耶罗波安的要求时,明显犯了那一项错误? 罗波安的老年臣仆和少年侍从在资格上有何不同? 他们的建议有何基本差异? 2 圣经常教训人要听年长者的教训。 你认为年老的人有什麽优点? 对他们的经验,你是否虚心求问?参箴4:1。 3 耶罗波安的请求与罗波安答覆是否偶发事件? 这段记载对他们的性格和神的主权有何提示? 4 照本章记载,以色列民原本相当从领袖(参1, 24),但他们为何 反叛罗波安?参3, 16, 20节。 领袖对百姓有什麽影响? 你若在教会负责职事,你的言语行为是否更要小心呢? 5 耶罗波安夺权後推行那几项措施呢? 目的何在?见25-33节。 照人的常理而言,耶罗波安在政治上算是杰出人物,但他犯了什 麽致命的错误?参30节; 王下17:21-23。 6 你认为神人示玛雅这次传神的信息是否轻易的事? 若你知道某件事是出於神,你愿否顺服?参诗39:9。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