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经文: 过了许久,到第三年,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亞说:「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就去,要使亚哈得见他。那时,撒马利亚有大饥荒;
18:1-18:2
注释: 4.三年后,上帝命令以利亞让亚哈见他,以利亞透过俄巴底通知 亚哈。 18:1-16 (1)到不下雨的第三年,上帝命令以利亞让亚哈见他。 18:1-2 ●「第三年」:犹太传统认为这次旱灾持续三年半 路 4:25 雅 5:17 。可能这个第三年并非 接续 17:1 旱灾开始的时间,而是接着 17:19-24 使寡妇的儿子复活之后。 ●「得见」:「成为可看见的」、「出现」、「显现」。 ●「大饥荒」:「严重的饥荒」。 ◎上帝也信守以利亞 17:1 的话,透过以利亞的祷告才要解决 降雨的问题。这里也显示当以利亞不让亚哈看见他时,亚哈 也没办法找到以利亞,以致三年的旱灾让首都撒马利亚都陷 入大饥荒之中。 经文: 亚哈将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了来。(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华,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俄巴底将一百个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个洞里,拿饼和水供养他们。)亚哈对俄巴底说:「我们走遍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边,或者找得着青草,可以救活骡马,免得绝了牲畜。」于是二人分地游行,亚哈独走一路,俄巴底独走一路。
18:3-18:6
注释: (2)当时亚哈要求敬虔的家宰俄巴底分两路去找水以救牲畜。 18:3-6 ●「家宰」:原文是「管理他家的」、「在他家之上的」。应 该是指管理王家事务的高官。 ●「俄巴底」:字义是「耶和华的仆人」。跟「俄巴底亚书」 的「俄巴底亚」是同样的字。 ●「甚是敬畏」耶和华:「极度地敬畏」。 ◎此处用「极度敬畏上帝」来描述俄巴底。很难想象信仰混乱 的北国王朝,会让一个敬畏上帝的人担任「家宰」。有时人 因为敬畏神,反倒是事事谨慎而可信赖,即使没有一样的信 仰,亚哈也会选择这种可靠的人来当王家总管。 ◎「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一般多神信仰者并不会 杀害另一神祇的神职人员,不过很可能上帝先知起来反对巴 力崇拜,那就构成了对政权与政策的威胁,就可能因此被杀 。 ●「洞」:石灰岩质地的迦密山脉共有两千多个山洞。此处也 可能是指撒马利亚山区的山洞。 ◎要私下违反王后的意志,供应100人的饮食,需要消耗大量 的资源,所以此处称「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华」。我们是否 善用我们的力量来帮助神的国或神职人员? ●「骡马」:「骡子」和「战马」。 ◎亚哈对饥荒的反应与大卫的反应 撒下 21:1 完全相反。 他重视的是军队与战马(骡马)所需的粮草。不过弄到连君 王和总管都要亲自出来找牲畜用的青草,表示饥荒已经非常 严重了。 经文: 俄巴底在路上恰与以利亞相遇,俄巴底认出他来,就俯伏在地,说:「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回答说:「是。你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亞在这里。」俄巴底说:「仆人有甚么罪,你竟要将我交在亚哈手里,使他杀我呢?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神起誓,无论哪一邦哪一国,我主都打发人去找你。若说你没有在那里,就必使那邦那国的人起誓说,实在是找不着你。现在你说,要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亞在这里;恐怕我一离开你,耶和华的灵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这样,我去告诉亚哈,他若找不着你,就必杀我;仆人却是自幼敬畏耶和华的。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我将耶和华的一百个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个洞里,拿饼和水供养他们,岂没有人将这事告诉我主吗?现在你说,要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亞在这里,他必杀我。」
18:7-18:14
注释: (3)俄巴底遇到以利亞,却不敢把以利亞的行踪转告亚哈,因 为之前亚哈已经派人四处找以利亞,却无法找到。因此俄 巴底认为以利亞是不可能被亚哈找到的。 18:7-14 ◎「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这个用词表示俄巴底是非常尊 敬以利亞的,所以称呼以利亞 为「我主」。 ◎ 18:9-10 显示亚哈王的国势强大,所以当他发现以利亞 的预言成真,开始要找以利亞算账的时候,能够命令周围 的国家协助找以利亞。另外,撒马利亚附近的以利亞搜寻 工作,恐怕是王家总管俄巴底负责的,如果以利亞突然在 首都附近出现,俄巴底是不是失职呢?更不用说以利亞曾 经在这样严密的搜寻下脱身,俄巴底自然要害怕以利亞又 要不见,导致他的性命难保了。 ◎ 18:13 这件事情,亚哈一定不知道,但是俄巴底却相信 以利亞知道,这可以看出俄巴底认为以利亞的重要性与能 力超过他的主人亚哈。 经文: 以利亞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万军之耶和华起誓,我今日必使亚哈得见我。」于是俄巴底去迎着亚哈,告诉他;亚哈就去迎着以利亞。
18:15-18:16
注释: (4)以利亞发誓保证自己一定会让亚哈见到。于是俄巴底前去 通报。 18:15-16 ◎ 18:15 以利亞回答的方式就是「发誓」,亚哈一定会看 到以利亞。这样俄巴底至少不用负担以利亞不见的问题。 对亚哈来说,恐怕也早知道以利亞的厉害,能够找到旱 灾的源头,应该比其他支微末节的责任追究问题重要。 由 18:16 看起来,亚哈也的确立刻放下找青草的工作去 跟以利亞会面。 经文: 亚哈见了以利亞,便说:「使以色列遭灾的就是你吗?」以利亞说:「使以色列遭灾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的诫命,去随从巴力。现在你当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和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个先知,并耶洗别所供养事奉亚舍拉的那四百个先知,使他们都上迦密山去见我。」亚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以利亞前来对众民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众民一言不答。以利亞对众民说:「作耶和华先知的只剩下我一个人;巴力的先知却有四百五十个人。当给我们两只牛犊,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选一只,切成块子,放在柴上,不要点火;我也预备一只牛犊放在柴上,也不点火。你们求告你们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华的名。那降火显应的神,就是神。」众民回答说:「这话甚好。」
18:17-18:24
注释: 5.以利亞要求亚哈让他在迦密山上与巴力先知斗法,以利亞大 胜重新献祭,并且雨降下来。 18:17-46 (1)以利亞责备亚哈随从巴力导致以色列遭灾,并且要求与巴 力信仰的八百五十个巴力先知上迦密山,透过由天降火来 测试谁是真神。 18:17-24 ●「遭灾」:「扰乱」、「灾难」、「连累」 书 6:18 7:25 。 ◎许多人认为 18:17 亚哈指控以利亞「连累」以色列,是因 为他认为以利亞触怒巴力。不过亚哈很可能两个神都信, 因此以利亞 17:1 的预言对亚哈来说也是「灵验」的,但 这个惩罚的预言是来自以利亞,因此亚哈认为以利亞是「 祸源」。 ◎ 18:18 以利亞对亚哈的指控,如果由经文看来,是正确无 误的。因为亚哈意图把巴力信仰进一步变成国教,导致上 帝非得立刻采取行动。这样就导致旱灾与饥荒临到,连累了 整个国家。 ●「以色列众人」:原文是「整个以色列」,实际的意义应该 是足以代表整个以色列的领袖阶层。 ●「供养事奉」: 「吃....宴席」。 ●「亚舍拉」:迦南的女神,巴力的配偶。通常是以立在 巴力祭坛旁边的木柱型态出现。 ●「迦密山」:原意是「花园」,位于以色列北边,和及腓尼 基交界处,六百公尺高,在现代的海法以南。 ◎由 18:19 看起来王后耶洗别养了400个女神先知,那450个 巴力先知不就应该是亚哈养的? ●「心持两意」:原文是「在两边跳跃」。 ◎这个较量用到「火」是因为「火」与风暴之神巴力的闪电有 关。巴力的肖像是手执闪电,当时的文献更将之形容为闪出 火或电光,也有文献形容巴力用火来建造自己的居所。因此 巴力的崇拜者也认为巴力是火的主宰。 ●降火「显应」:「回答」、「回应」。 ◎圣经规定不可试探、检验神 申 6:16 诗 95:9-11 ,但是此 处上帝为了挽回以色列人,主动要办个「检验上帝大会」。 百姓还说「这话甚好」。由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上帝的爱与 人们的无知。 经文: 以利亞对巴力的先知说:「你们既是人多,当先挑选一只牛犊,预备好了,就求告你们神的名,却不要点火。」他们将所得的牛犊预备好了,从早晨到午间,求告巴力的名说:「巴力啊,求你应允我们!」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他们在所筑的坛四围踊跳。到了正午,以利亞嬉笑他们,说:「大声求告吧!因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边,或行路,或睡觉,你们当叫醒他。」他们大声求告,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从午后直到献晚祭的时候,他们狂呼乱叫,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也没有理会的。
18:25-18:29
注释: (2)以利亞要求巴力先知先进行呼求,但没有任何效果。 18:25-29 ●「踊跳」:「跛行」、「跳」。 ●「嬉笑」:「嘲笑」。 ●「默想」:「沈思」。 ●「走到一边」:「走开」。 ◎此处以利亞用的讥讽说巴力:「默想」、「走到一边」、「 旅行」、「睡觉」、「叫醒」。是与乌加列文献描述巴力的 活动相关,这些文献纪录巴力的确是有这些活动。 ◎中午以后,以利亞笑巴力的先知应该要「大声呼求」,结果 巴力的先知也就真的「大声呼求起来」,也自刺自割。事实 上台湾的庙会中也有这种自刺自割的仪式,好像天下的地方 宗教信仰差异并不是很大,总是会透过这种伤害自己的方式 来换取神明的注意。有些基督徒参加「禁食祷告」一类的活 动时,也会有「刻苦或伤害自己将会使祷告比较灵验」的想 法,其实这不是圣经的信仰,是民间信仰。 ●「狂呼乱叫」:原文是「预言」,不过此处是指「宗教仪式 下的狂乱呼喊」。 经文: 以利亞对众民说:「你们到我这里来。」众民就到他那里。他便重修已经毁坏耶和华的坛。以利亞照雅各子孙支派的数目,取了十二块石头(耶和华的话曾临到雅各说:「你的名要叫以色列」),用这些石头为耶和华的名筑一座坛,在坛的四围挖沟,可容谷种二细亚,又在坛上摆好了柴,把牛犊切成块子放在柴上,对众人说:「你们用四个桶盛满水,倒在燔祭和柴上」;又说:「倒第二次。」他们就倒第二次;又说:「倒第三次。」他们就倒第三次。水流在坛的四围,沟里也满了水。到了献晚祭的时候,先知以利亞近前来,说:「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事。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应允我!使这民知道你─耶和华是神,又知道是你叫这民的心回转。」于是,耶和华降下火来,烧尽燔祭、木柴、石头、尘土,又烧干沟里的水。众民看见了,就俯伏在地,说:「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
18:30-18:39
注释: (3)以利亞重修上帝的坛,并倒水在坛与祭物上,并祷告神,于是 上帝降火烧尽祭物与祭坛。 18:30-39 ●「到我这里来」:原文是「靠近我」。 ●「重修」:原文是「医治」。 ◎筑祭坛不一定要用十二块石头,以利亞用十二块石头,应该 是要提醒以色列人自己的来历,与上帝怎样带领他们进入与 出埃及。 ●「谷种」:「种子」。 ●「二细亚」:约14公升。 ◎倒三次水,显然就是要让整个祭物和木材都湿透,难以着火 。 ●「献晚祭的时候」:大约下午三点。 ●「以色列的神」:引用列祖时,一般都是称呼「雅各的神」 出 3:6 3:15-16 ,此处以利亞特别改成 「以色列的神」应该也是要提醒以色列人 跟上帝的关系。 ●「应允」我:「回应」、「回答」,跟 18:24 的「显应」 原文相同。简单的说就是求上帝「降火回应」。 ●「知道」你是:「认识」,「藉由经验中体认」,旧约圣经 以此字来描述「性行为」。因此此处讲的不 单是知识上的「了解」,也是关系的建立。 ●「耶和华降下火来」:原文是「耶和华的火降下」。「耶和华 的火」是单数型态,可能是指闪电一类 的火焰降下。不过一般的闪电不可能将 石头做的祭坛一并烧成灰烬,所以应该 是一种神跡性的火焰。 ●「烧尽」燔祭、木柴、石头:原文是「吞吃」。 ●「烧干」沟里的水:原文是「舔起」。 ◎ 18:36-37 中以利亞祷告的重点是希望上帝用神跡让百姓与 上帝重新建立关系。 ◎ 18:38 显示上帝的火将祭坛都烧成灰烬,这并非一般的火焰 或闪电能够造成的。因此百姓震惊,立刻承认上帝是神。 经文: 以利亞对他们说:「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脱!」众人就拿住他们。以利亞带他们到基顺河边,在那里杀了他们。以利亞对亚哈说:「你现在可以上去吃喝,因为有多雨的响声了。」亚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顶,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对仆人说:「你上去,向海观看。」仆人就上去观看,说:「没有甚么。」他说:「你再去观看。」如此七次。第七次仆人说:「我看见有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不过如人手那样大。」以利亞说:「你上去告诉亚哈,当套车下去,免得被雨阻挡。」霎时间,天因风云黑暗,降下大雨。亚哈就坐车往耶斯列去了。耶和华的灵(原文是手)降在以利亞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亚哈前头,直到耶斯列的城门。
18:40-18:46
注释: (4)以利亞杀掉巴力的先知,并预言降雨。并透过上帝的灵,比亚 哈早回到耶斯列的城门。 18:40-46 ●「基顺」河:字义是「蜿蜒」,「基顺河」位于迦密山下的 平原。 ●「在那里杀了他们」:照 申 13:5 17:2-5 的规定进行。 ●「多雨的响声了」:原文是「雨的喧哗响声」。 ◎ 18:41-42 可能表示亚哈看两边斗法,大概也没空吃饭。突 然下到山下杀先知,食物可能也留在山上,因此以利亞要亚 哈上山去吃饭。 ◎ 18:42-44 纪录许多细节,显示以利亞祷告,并要仆人去看 海边的云,总共七次(应该也要耗费不少时间)。 ●「束上腰」:当时的人穿长外衣,不容易走得很快,所以在 走动之前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把腰束起来。 ●「耶斯列」:字义是「神栽种」,距离迦密山大约25公里。 亚哈在耶斯列建有行宫。 ●耶和华的「灵」:「手」、「力量」、「权势」。 ◎以利亞顺利的完成任务,展示上帝是真神,也让旱灾过去。 过程中也多次教育、顾念以色列人,上帝也给予力量与神跡 ,几乎是一个完美的服事典范。 ── 蔡哲民等《列王纪上研经资料》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