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经文: 亚兰王便‧哈达聚集他的全军,率领三十二个王,带着车马上来围攻撒马利亚;又差遣使者进城见以色列王亚哈,对他说:「便‧哈达如此说:你的金银都要归我,你妻子儿女中最美的也要归我。」以色列王回答说:「我主我王啊,可以依着你的话,我与我所有的都归你。」使者又来说:「便‧哈达如此说:我已差遣人去见你,要你将你的金银、妻子、儿女都给我。但明日约在这时候,我还要差遣臣仆到你那里,搜查你的家和你仆人的家,将你眼中一切所喜爱的都拿了去。」以色列王召了国中的长老来,对他们说:「请你们看看,这人是怎样地谋害我,他先差遣人到我这里来,要我的妻子、儿女,和金银,我并没有推辞他。」长老和百姓对王说:「不要听从他,也不要应允他。」故此,以色列王对便‧哈达的使者说:「你们告诉我主我王说:王头一次差遣人向仆人所要的,仆人都依从;但这次所要的,我不能依从。」使者就去回复便‧哈达。便‧哈达又差遣人去见亚哈说:「撒马利亚的尘土若够跟从我的人每人捧一捧的,愿神明重重地降罚与我!」以色列王说:「你告诉他说,才顶盔贯甲的,休要像摘盔卸甲的夸口。」便‧哈达和诸王正在帐幕里喝酒,听见这话,就对他臣仆说:「摆队吧!」他们就摆队攻城。
20:1-20:12
注释: 8.亚哈与亚兰人的争战与上帝对亚哈的审判预言 20:1-43 (1)亚兰王便哈达侵略以色列,提出过份的要求,亚哈王无法接 受,双方决裂实际进行打仗。#20:1-12 ●「便哈达」:字义是「哈达(亚兰神的名字)的儿子」。 这个王可能是便哈达二世。 ◎由于当时代的文献不足,很多亚兰王又都叫「便哈达」,所 以无法精确的确认到底便哈达是哪个便哈达。学者们认为亚 兰诸王的年代顺序可能是:便哈达一世 王上 15 ,便哈达二 世 王上 20 ,哈大底谢,便哈达三世,哈薛,便哈达四世。 ●「三十二个王」:应该是指臣服于亚兰的部落酋长与城邦君 主。 ◎这次亚兰王的行动是直接率领大军围困以色列首都,看似要 把以色列纳为附庸之一,由 20:4 看起来,亚哈王也认为是 如此。 ●「最美的」:原文是「那好的」。 ● 20:3 中亚哈大概认为「你的金银都要归我,你妻子儿女中 最美的也要归我」这个说法只是「当亚兰附庸」的意思罢了 ,所以 20:4 他就答应了。没想到 20:6 亚兰王是真的要劫 掠撒马利亚。 ●「谋害」我:「罪恶」、「危难」、「伤害」。 ●「推辞」:「拒绝」。 ●「应允」他:「屈服」、「同意」、「接受」。 ◎ 20:7-9 中,亚哈应该知道拒绝亚兰王就是战争的开始,因 此他必须获得全体国民的同意与支持,才能与亚兰军队决战 。 ●「才顶盔贯甲的,休要像摘盔卸甲的夸口」:原文是「不要 像脱下武装(松开束腰)的人一样夸耀」。意思接近于「还 不知道鹿死谁手」,「还没打仗,不要太早说自己已经胜利 了」。 ●「摆队吧」:原文是「放置」、「设立」,意思是「排好攻 击」队形。 ◎由 20:9 看起来,以色列王的回话很像讨价还价,以低姿态 回答亚兰王,因此亚兰王大概认为自己再恐吓一下以色列王 就可以得逞了。因此 20:10 亚兰王说了一些恐吓的话,但 是 20:12 亚兰王却是在营账中喝酒,可见他大概没想到以 色列王已经决心不让步,不惜一战了。 经文: 有一个先知来见以色列王亚哈,说:「耶和华如此说:『这一大群人你看见了吗?今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手里,你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亚哈说:「借着谁呢?」他回答说:「耶和华说,借着跟从省长的少年人。」亚哈说:「要谁率领呢?」他说:「要你亲自率领。」于是亚哈数点跟从省长的少年人,共有二百三十二名,后又数点以色列的众兵,共有七千名。午间,他们就出城;便‧哈达和帮助他的三十二个王正在帐幕里痛饮。跟从省长的少年人先出城;便‧哈达差遣人去探望,他们回报说:「有人从撒马利亚出来了。」他说:「他们若为讲和出来,要活捉他们;若为打仗出来,也要活捉他们。」跟从省长的少年人出城,军兵跟随他们;各人遇见敌人就杀。亚兰人逃跑,以色列人追赶他们;亚兰王便‧哈达骑着马和马兵一同逃跑。以色列王出城攻打车马,大大击杀亚兰人。那先知来见以色列王,对他说:「你当自强,留心怎样防备;因为到明年这时候,亚兰王必上来攻击你。」
20:13-20:22
注释: (2)上帝透过先知启示以色列王,将亚兰人交在以色列王手中,透过 亚哈王领导战士打败亚兰人 20:13-22 ● 20:13 一开始有个「看啊」,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 ◎即使以利亞已经放弃以色列和亚哈了,上帝还忍耐给以色列人 机会。 20:13 上帝主动派先知来预告亚哈将战胜,并说明他 帮助亚哈的动机是「你就知道我是耶和华」。我们可以由自己 的遭遇看到上帝的慈爱与恩典吗?而「耶和华」意义正是「自 有永有的」,「你就知道我是耶和华」意思也就等于「你就知 道上帝是真正存在的」。 ●「省长」:此字的意义是指亚哈、巴比伦或波斯下的行政单位 ,但究竟亚哈王底下的「省」是怎样的单位,我们 目前没有资料可以确认。 ●跟从省长的「少年人」:「侍从」、「仆人」、「青少年」。 此处的意思应该是「年轻的军官」。 ●「要谁率领呢」:原文是「谁驾驭」、「谁控制」或「谁开战」 。意思是「谁来驾驭这些年轻军官呢?」或 「由哪一方开战呢?」、「哪一方先进攻呢? 」。由 20:21 看起来翻译成「谁先开战」比 较合乎上下文,因为亚哈王一开始并没有出 城攻击亚兰人。 ●「七千名」:原文是「七个千」,很可能是「七个军队单位」 ,并不一定有七千人的部队。 ●「午间」:「正午」、「中午」。 ◎ 20:18 显出亚兰王非常轻敌,认为可以活捉全部的敌军,这反 倒造成以色列部队获得一开始的优势。 ●「那先知」:原文有「冠词」,指 20:13 的先知。 ●「自强」,留心:「奋勇自强」、「使出力量」。 ●「留心怎样防备」:原文是「要知道,要留意怎样做」。 ●「到明年这时候」:应该是指明年春天。 ◎ 20:22 先知的警告当然一方面是叫亚哈要好好准备军队与防御 工事,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要亚哈想想是不是要专心依靠上帝 。我们生命中的危险,对我们是不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需要 神。 经文: 亚兰王的臣仆对亚兰王说:「以色列人的神是山神,所以他们胜过我们;但在平原与他们打仗,我们必定得胜。王当这样行:把诸王革去,派军长代替他们,又照着王丧失军兵之数,再招募一军,马补马,车补车,我们在平原与他们打仗,必定得胜。」王便听臣仆的话去行。次年,便‧哈达果然点齐亚兰人上亚弗去,要与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也点齐军兵,预备食物,迎着亚兰人出去,对着他们安营,好像两小群山羊羔;亚兰人却满了地面。
20:23-20:27
注释: (3)亚兰王第二次进攻以色列,在亚弗对阵,以色列人在人数上居于 绝对劣势 20:23-27 ●诸王「革去」:「废除其职务」。 ◎ 20:24 的意思是不要让附庸国君王领兵,而要用专业的军官 率领军队。 ●「再招募」一军:原文无「再招募」,不过意义是一样的,就 是军人补军人、战车、战马都补齐。 ●「亚弗」:字义是「围住」,由于以色列有许多地点都叫「亚 弗」,因此我们不能确定到底在哪个「亚弗」打仗 ,虽然传统上认为这个亚弗在加利利湖东边。 ◎以色列多山地,传统上比较不擅长在平原上利用骑兵、战车打 仗,因此亚兰王的臣子算是相当有智慧的。再加上亚兰军有数 量上的优势,看起来以色列真是没有打胜的机会。 经文: 有神人来见以色列王,说:「耶和华如此说:『亚兰人既说我─耶和华是山神,不是平原的神,所以我必将这一大群人都交在你手中,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以色列人与亚兰人相对安营七日,到第七日两军交战;那一日以色列人杀了亚兰人步兵十万,其余的逃入亚弗城;城墙塌倒,压死剩下的二万七千人。便‧哈达也逃入城,藏在严密的屋子里。他的臣仆对他说:「我们听说以色列王都是仁慈的王,现在我们不如腰束麻布,头套绳索,出去投降以色列王,或者他存留王的性命。」于是他们腰束麻布,头套绳索,去见以色列王,说:「王的仆人便‧哈达说,求王存留我的性命。」亚哈说:「他还活着吗?他是我的兄弟。」这些人留心探出他的口气来,便急忙就着他的话说:「便‧哈达是王的兄弟!」王说:「你们去请他来。」便‧哈达出来见王,王就请他上车。便‧哈达对王说:「我父从你父那里所夺的城邑,我必归还。你可以在大马士革立街市,像我父在撒马利亚所立的一样。」亚哈说:「我照此立约,放你回去」,就与他立约,放他去了。
20:28-20:34
注释: (4)上帝透过先知预言他将把亚兰人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以色列人杀 了亚兰人十二万七千人,亚哈却接受便哈达的求和,放亚兰王回 去。 20:28-34 ●「神人」:在此处也是「先知」的意思,使用「神人」可能是 要与 20:13,22 处的「先知」区别。 ◎ 20:28 上帝拯救以色列人的目标还是要让以色列人知道「上 帝是存在的」。 20:29 双方等七天才开战,可能是具有人数 优势的亚兰人分外谨慎,要等占卜的好预兆才要出战。 ●「十万」:原文是「一百千」,那个「千」可能不是一千人, 而是一个军队计算单位。 ●「两万七千」:原文是「二十七千」,可能也没有两万七千人 那么多,只是二十七个作战单位。 ●「严密的屋子里」:原文是「房间的房间里」。 ●「仁慈」的王:「善良」、「慈爱」、「忠诚」。 ◎「腰束麻布,头套绳索」:这是战俘的装束。 ●「留心探出他的口气来」:原文是「观测征兆或预兆」。 ●急忙「就着」他的话:「接着」、「抓住」。 ●「请他上车」:当时的文献显示藩属必须在君王的车旁边奔跑 ,因此亚哈请便哈达上车,就是把便哈达当成 是地位同等的王。 ●「我父从你父那里所夺的城邑」:指 王上 15:20 的「以云、 但、亚伯伯玛迦、基尼烈全 境、拿弗他利全境」。 ●「街市」:「街道」,一般认为是建立「贸易中心」。 ◎一般认为亚哈如此宽大的对待亚兰王,是因为亚述的势力已经 兴起,亚哈想透过跟亚兰结盟一起对抗亚述。后来的夸夸之役 中,以色列就与亚兰一起对抗亚述。 经文: 有先知的一个门徒奉耶和华的命对他的同伴说:「你打我吧!」那人不肯打他。他就对那人说:「你既不听从耶和华的话,你一离开我,必有狮子咬死你。」那人一离开他,果然遇见狮子,把他咬死了。先知的门徒又遇见一个人,对他说:「你打我吧!」那人就打他,将他打伤。他就去了,用头巾蒙眼,改换面目,在路旁等候王。王从那里经过,他向王呼叫说:「仆人在阵上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人来,对我说:『你看守这人,若把他失了,你的性命必代替他的性命;不然,你必交出一他连得银子来。』仆人正在忙乱之间,那人就不见了。」以色列王对他说:「你自己定妥了,必照样判断你。」他急忙除掉蒙眼的头巾,以色列王就认出他是一个先知。他对王说:「耶和华如此说:『因你将我定要灭绝的人放去,你的命就必代替他的命,你的民也必代替他的民。』」于是以色列王闷闷不乐地回到撒马利亚,进了他的宫。
20:35-20:43
注释: (5)先知透过实际的行动与看管犯人的例子预言上帝要让以色列王与 以色列民替代亚兰王与亚兰人被灭亡 20:35-43 ●先知的一个「门徒」:原文是「儿子」,但意思的确是「门徒 」的意思。 ●你「打」我:「击打」、「殴打」、「击杀」。 ●「咬死」了:原文与「打」相同,是「击打」、「殴打」、「 击杀」之意。人被狮子「击打」,应该就没命了 。 ●打「伤」:「打出青肿」、「创伤」、「瘀伤」。 ◎ 20:38 可以看出这个先知应该是亚哈王本来就认识的。 ●「一他连得银子」:重约34公斤,表示这个被看守的俘虏应该 是重要人物,所以值得这么多的银子。当 时的奴隶价格大约是这个价格的一百分之 一。 ●「忙乱之间」:原文是「做这做那」。 ●「定妥了」:「裁定了」。 ● 20:42 的预言, 在 王上 22:1-39 中应验。 ◎此处并没有清晰的让我们知道亚哈是否了解不应该随意纵放亚 兰王,不过我们由上下文中上帝多次差遣先知来警告亚哈,而 且亚哈王也没说话反驳先知的指控,应该可以确定他知道上帝 要他杀亚兰王,但他因为总总因素不杀亚兰王。有时候我们会 像不肯打自己伙伴的先知门徒一样,没有去执行上帝的命令, 我们置身事外的时候很清楚公义的审判应该是什么,但身在其 中的时候,常常莫名其妙就做错了选择。 ── 蔡哲民等《列王纪上研经资料》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