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求开灵眼(六1~23) 以利沙是一位有能力的先知,先前我们看见他曾使死人复活、解毒、使少变多。这章经文记载他另一件神迹就是使斧头浮起(1~7)。他将从神而来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及于每一生活的层面。我们可曾将神所赐给我们的恩典,充分地使用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呢? 以利沙洞悉亚兰王的一切计谋,故使之不得逞,想不到却引来大军的围困。尽心尽力的事奉反招来敌人加倍仇视与逼害是常见的事,以利沙的事奉正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但以利沙并没有因此而惊惶,反而安慰那惧怕的仆人: 不要惧怕(16a):以利沙本身固然不怕,同时亦嘱咐仆人不要怕。 与我们同在的更多(16b):以利沙所指的是神的同在,神较一切更强、更有力。 以利沙的祷告(17):火车火马常作为天使天军,或属灵力量的描述,仆人的眼目被神开启,使他看到以利沙所看见的,以利沙不惧怕是由于他拥有一双属灵的眼睛,看见人所看不见的事物。 今日我们也当祈求主开我们的灵眼,能看透我们不明白的事物。你有否难以解答的问题存在心里?有否遇到不能接受的遭遇?有否感到难以忍受的事物存在?那你实在需要一双灵眼,使你能看见神的作为。 以利沙第二次祷告,求神使敌军眼瞎,并将他们带进撒马利亚,因王的听从与宽恕,两国的干戈终于平息了。 主可以开启人的心眼,又可以遮蔽人的肉眼。你愿意独具慧眼、察透世情;还是如将宰之羊,被带至宰杀之地呢?求主开启我们众人的心眼,使我们不为世事所动。 思想 一双察透世事的灵眼,能使人不畏任何眉睫的困难。──《新旧约辅读》 {\Section:TopicID=272}f. 漂浮的斧头(六1~7) 这个神迹与「由鱼口里得钱币」(太十七27,Keil)一样,彰显神供应门徒的需要,并非要高举个人。有些解经家认为以利沙在门徒所指的地方用一根木头搜寻并找回斧头,但这与经文所说的他将木头抛在水里,斧头就漂上来了的记载不合(6节)。这段经文同时也证实先知的人数不断增加。 5. 铁斧头(希伯来文 'iron')乃是要来的(MT 为 s%a{~u^l),可能是求来的,或祷告得来的,不一定是指「借来的」(中英文译本)。 {\Section:TopicID=273}g. 围困亚兰人(六8~23) 这里继续带有道德教训的神迹,开眼目相对于使眼目昏迷,属灵的资源相对于人为的计谋(15~16节)等。这是以利沙与王之关系和斡旋于亚兰人之役(六24~七20)前的序曲。以利沙与这位不知名的以色列王之间关系密切,并为他提供准确的情报服务。他的消息来源可能是透过网民(参:王下五3),而非他有第六眼。因此亚兰王担心被人出卖(11节,希伯来文「帮助以色列王」;NEB 将之改为「把我们出卖给」)。 8. 亚兰人的策略是安排突袭(MT 为 tah]@no{t[i^,我的营(NIV)在圣经中唯一一次乃出现于此处,其意义不详,可能是指「从……方向进攻」(NEB)。 13. 多坍可能位于通向耶斯列平原的山谷前端,地位重要,在撒玛利亚以北约十四公里处。 16. 神的子民在受到考验之时,必定有神的支持与保护(参:诗九十一11;徒七56;罗八31)。 17~18. 在任何环境中都可能有负面及正面的观点,人所需要的是神的启示(开他的眼目──惟有神能做到),让人能见到神用更多的军马围住那些围城的军队。眼目昏迷(MT 作 sanwe{rim)有时被视为是神对不信的异教徒(go{y;创十九11)之刑罚,但耶稣说明其原因未必一定是罪(约九3)。以利沙的话(19节)乃是请君入瓮之计(Delitzsch)。 21~23. 王承认以利沙有更高的权柄(我父),请他指点。就算是在禁令(h]e{rem)之下的战犯通常都不会被用来献燔祭或处死(叛乱的首领例外)。「岂可以击杀他们吗?」(NIV、JB)强调这一点,不可(22节)乃强烈的断言。另有解经家(Montgomery)主张以利沙认为在战争上被掳者应当击杀,而投降者则可放生(参:王上二十31~43对亚哈之责备)。NEB 将第22节解释为「你可以击杀你用刀用弓掳来的,但至于这些人……」。设摆饮食(23节,希伯来文 ka{ra^,亚喀得文 qire{tu)乃接着立约协议之后,原则上排除了报复的可能性(因此有罗十二20~21)。宽厚通常带来和平。 {\Section:TopicID=274}h. 围困撒玛利亚(六24~七20) 本段经文可能并非与前段经文(因此有24节的「此后」,「后来」、「稍后」)或饥荒(八1)有直接的关联。 (1)城中的饥荒(六24~33) 23. 便哈达乃是叙利亚王朝名,与约兰同时的乃便哈达二世,在此处的则为便哈达三世。 25. 围城使得城内陷入绝境惨况,甚至连律法所禁止的驴头(参:利十一3)都被人高价买来充饥。三分之一公升(八分之一品脱)角豆(h]aru^b[i^m;NIV 作「豆荚」),而非「鸽子粪」(AV、和合;MT 为 h]ir#yyo^ni^m)或「野洋葱」(JB、现中)的售价也要五十五克银子,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参:太二十1~16及启六6的饥荒物价)。 26~29. 每一个人都可以直接向王申诉。他的回答暗示他爱莫能助。「愿神不帮助……」(MT)可能是「不,让神帮助……」(Robinson)或是「若神不帮助……」(NIV、NEB)之意。 在围城时吃人之事有稽可考〔参:申二十八55~57;结五10;以及耶路撒冷围城(约瑟夫,《犹太古史》v.13.7; vi.34)和巴比伦〕315。 30~31. 王的哀恸(即使是在私下也如此)是非常真诚的,他认为围城乃是因为国家犯罪而招祸(参:拿三6)。由他针对以利沙而起的重誓(参:王上二23)可知他将以色列招祸的责任赖在以利沙身上(参:王上十八17)。 32~33. 这凶手(希伯来文 ben-ham#ras]s]e{ah];AV 作「这凶手之子」)乃对这种人的通称,并非指约兰乃亚哈之子。当王正在说话的时候,使者(male'a{k[; NIV、RSV)来到,若读成「王」(melek[; NEB、GNB)也很合理(参七2)。这灾祸(「不幸」或「邪恶」)可能出于耶和华,按祂权能的旨意而发生(伯二10;赛四十五7)。──《丁道尔圣经注释》
□ 本书版权所有---安息日会心雨文字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