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列王纪下
第六章
注释 6:1-7 以利沙助门徒复得斧头 先知门徒伐树建屋,不慎让斧头掉进水里,以利沙使斧头浮上水面。这件神迹发生在约但河边,可能是在耶利哥附近,因那里有先知的门徒居住(参王下2:5)
。
他们需要新的房子,大概是因为门徒的人数增多。 5
「斧头」:原作「铁」。这斧头是借来的,显示他们的生活清贫。 6:8-23 亚兰王欲捉拿以利沙 作者没有注明亚兰王或以色列王的身分,所以不能肯定这次战役的日期,大概是在约哈斯或约阿施作以色列王的时候。 8-14 亚兰王设计捉拿以利沙 当时亚兰王采用突袭战术,企图伏击以色列王,但他的阴谋屡被以利沙识破,以色列王得免其害。亚兰王于是设计捉拿以利沙,派军围困多坍。 11
「惊疑」:原文或译作「极为愤怒」。 15-17 先知的仆人见敌军把城重重包围,大为震惊,但神使他看见,有神的大能四围保护化,比敌人的势力更强大(参诗34:7-8)。 18-23 神使亚兰人突然昏眩,以利沙便把他们领进离多坍约十六公里(十英里)之首都撒玛利亚,并设宴款待他们,结果亚兰人的侵略从此停止了。 19
以利沙并没有向亚兰人撒谎,因他的家的确是在撒玛利亚(参本章32)。 21
以色列王称先知为父,见王下2:12注。 22
「就是你用 ...... 击杀他们吗」:意思大概是:所掳来的战俘(通常被强逼作奴隶,参串9),你尚且不杀死,何况这些人呢? 23
「军」:原文作「群」(与王下5:2同)。大概是指从事边境侵略活动的游击队,与本章24节之「全军」不同。
本节是指亚兰人不再采用游击战术,与下文之大军压境(24)并没有矛盾之处。 6:24-33 亚兰王围困撒玛利亚 此段叙述另一次战役。亚兰军围攻以色列首都撒玛利亚,城内粮食短缺,灾情严重,人民饥不择食,不但以不洁净之物充饥,连亲生骨肉也不惜吃掉,以色列人遭此灾难,是因为他们得罪耶和华,不肯悔改归向 (见利26:23-29; 申28:47-57)。但以列王却迁怒于以利沙(31),这可能是因为当初以利沙曾劝告君民勇抗敌军,死守京城。无论如何,现在王已放弃希望,不愿再等候耶和华的拯救(33),所以要杀害 的先知。 25
「八十舍客勒」:重约一公斤(二磅)。
「二升」:原作「四分一升」,约相等于半公升。
「鸽子粪」: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粗小谷类或野生豆荚之名称。 27
「禾场」:指打谷的地方。
「酒 」:或作「酒池」。 30
撕裂衣服及穿麻衣,是哀痛的表现,显示王关心人民的痛苦。
「城」:原文作「城墙」。当时的城墙有宽阔的平顶,王就是在墙顶上视察形势。 32
「凶手之子」:即要杀人的人。
「推」:原文作「压逼」,意思是用力把门顶住,不让使者进来。 思想问题(第六章) 1 以利沙使借来的斧头得以漂上来,却没有使门徒得新斧,或改善他们的贫困生活;他们仍须艰苦工作,这对神的供应有何提示? 2 留意以利沙怎样帮助他的仆人,使他眼目大开。你是否也愿意求神开你的眼目,使你看见更大的异象,让你对神和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 3 从本章9-10, 21-23节看来,以色列王凡事都遵从先知的吩咐而行。你是否凡事都求问神的心意? 有些什么事情你会(或不会)去请教神的仆人呢? 对于他们所传讲神的旨意,你是否完全遵从? 4 为什么以色列人在撒玛利亚城起初被围攻时,得不到耶和华的帮助,当你在困逼中呼求神时,曾否感到 不理会你,为什么神会这样做?参赛59:1-2。 5 试找出以色列王就城被围攻一事所作的回应(参27, 31, 33)。你对他的反应有何意见? 若你是以色列王,你会怎样做? ── 蔡哲民《列王纪下研经资料》尚缺 暂以《串珠圣经注释》替代
□ 本书版权所有---安息日会心雨文字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