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19:1-7 希西家求问以赛亚 希西家面对敌人的威吓,便去求问耶和华,差人叫以赛亚代祷。以赛亚安慰他,指出亚述王必会退兵,并且被杀。 1
「撕裂衣服,披上麻布」:是自卑及悲痛的表现(参串2, 3)。 3
妇人没有力量生产,大概是当时通用的谚语,比喻痛苦无助的情景。 4
「余剩的民」:指当时困在耶路撒冷的居民(参本章30-31),与以赛亚书所提的「余种」(赛1:9; 参赛10:22)有别。 6
「仆人」:原文与「臣仆」不同。此字可指「下人」。 7
「风声」:或作「报告」。 19:8-13 亚述王再威吓犹大 亚述王由拉吉上立拿,从那里再派使者劝犹大投降。
由于9节的特哈加在主前七○一年仍未作古实王,
再加上此段似乎重复18:19-35之内容,一些学者认为19:9之后的经文是记载十三年后
(主前六八八年)的另一次战役
(亦有人认为应以18:16与18:17之间作为分界)。
但史载特哈加在主前七○一年时已代表当时的古实王(特哈加的兄长)外出作战,所以此段仍可能是指同一次战役。 8
全节或译作「当(或由于)拉伯沙基听见亚述王拔营离开拉吉,他便回去,正遇见亚述王攻打立拿」。
「立拿」:位于拉吉之北约十六公里(十英里)。 9
「古实」:位于埃及尼罗河之北部。亚述王大概是为了埃及的威胁更加迫切地要使犹大投降。 12
此节所提的地方位于亚述之西,近叙利亚边境。
「伊甸」:即摩1:5的「伯伊甸」。 13
此节所提及的地方见王下18:34注。 19:14-19 希西家求告耶和华 希西家求神鉴察他的处境,并救犹大脱离亚述的威胁,藉以证明耶和华不像假神无能为力。 14
「书信」:上次亚述王派使者在城外大声呼喊(王下18:18),今次以书面作为对犹大的最后通牒。 15
「坐在二上」:耶和华其实是在施恩座之上,二基路伯则在两旁(见出25:22; 民7:89)。 19:20-34 以赛亚预言亚述必败 耶和华答允希西家的祷告,藉以赛亚宣告亚述王必蒙羞引退。 21-24 斥责亚述王的狂傲 21
「处女」与「女子」:乃代表当地的居民。
「摇头」:表示羞辱和讥诮(参串28)。 23
「极深」:或作「极高」。
「极高之处」:原作「最远之住处」。
「肥田」:或译作「最佳」。 25-26 指出亚述王其实是神的器皿,神是借着他的强暴成就自己的计划(参赛10:5-6)。 25
「所作」:或作「所命定」。 26
「青菜」:原作「青绿的植物」,通常指易枯干的花草,是软弱无力的象征。
「又如 ...... 禾稼」:原文仅作「未长成而枯干」(参诗129:6),指生长在房顶上的植物,因没有根而不能长成。 27-28 预言亚述王必蒙羞回国 27
「你坐下」:或作「你的住处」。 28
「子」和「嚼环」:是当时猎人用以制服猛兽的工具(
参结19:4, 9);另一方面,以钩子钩鼻,亦是当时亚述人对待战俘的习惯。 29-34 预言耶路撒冷必会获救,生还的犹大人只损失两年的收割。 29
「今年」的收割和耕种都被战争破坏,所以「明年」仍要靠野生的粮食。 30
「往下扎根,向上结果」:代表坚稳和兴旺。 19:35-37 亚述王退兵及后被杀 35
耶和华的使者可能是借着鼠疫击杀亚述军,有历史记载大群老鼠毁坏亚述军的武器,以致他们被敌军屠杀。 36
「尼尼微」:是亚述的首都。 37
「一日」:指主前六八一年的时候,与36节相隔二十年。
「尼斯洛」:有学者认为它是亚述城的神只,亦可能是指巴比伦的神玛特。
「亚拉腊」:在亚述以北。 思想问题(第十九章) 1 试比较希西家和他父亲亚哈斯对强敌犯境的反应。参16章; 赛7:2; 37:1-2。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分别? 他们给予你什么榜样? 2 细读希西家的祈祷,然后将内容分析、点列。他祈祷的重点是什么? 试学习他祈祷的方式,写出你的祷文,向神祷告。 3 在亚述王西拿基立看来,他昔日打败列国是因他们的神不及他有力(18:33),希西家对这事有何解释(18)? 耶和华又有什么解释?参25-26节。 你由此得到什么教训? 4 34节的话与希西家的盼望(4)是否相符? 这表明神那方面的属性?参撒下7:8-16。 ── 蔡哲民《列王纪下研经资料》尚缺 暂以《串珠圣经注释》替代
□ 本书版权所有---安息日会心雨文字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