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23:1-3 约西亚召民立约 约西亚招聚百姓来听神的律法,并在 面前立志守约。 3
「服从」:原文作「站在上面」:指发誓忠于所立之约。 23:4-14 清除国中异教 约西亚彻底执行宗教改革,包括除掉圣殿里的偶像和废去拜偶像的圣职人员(4-7),以及拆毁国中的邱坛(8-9)和为假神而设的祭坛(10-14)。 4
「把门的」:见王下12:9注。
「汲沦溪」:见王上15:13注。 5
「行星」:指星座,是亚述及巴比伦人所敬拜的神只。 7
「娈童」:见王上14:24注。 8
「邱坛」:见王上3:2注。
「迦巴」与「别是巴」:分别代表犹大北面及南面的边界(参王上15:22注),可见约西亚的改革遍及全国。 9
曾在邱坛烧香的祭司一律不得亲近神(参串15),因为他们没 有按照律法的规定(见申12:5-6, 13-14),
竟在耶路撒冷以外献祭,所以约西亚把他们在圣殿中献祭的职务革除了。 10
「欣嫩子谷」:是耶路撒冷城南面之山谷。
「陀斐特」:指献人祭给摩洛的地方;或指为此而设的祭坛。
「使儿女经火」:见王下16:3注。 11
「马」与「日车」:都是献给亚述人所拜的太阳神。 12
「楼顶上所筑的坛」:是为拜星象而设的祭坛。
「两院」:见王下21:5注。 13
「前」:指东面。
「邪僻山」:原作「行毁灭的山」(参耶51:25);有学者认为原文应译作「受膏的山」(于原文仅一字母之差),指橄榄山。
「右边」:即南面。此节所提的假神,见王上11:5注。 23:15-20 拆毁北国的邱坛 约西亚的改革不单限于本国,连已落在亚述手中的北国也受到整肃。约西亚主要针对耶罗波安私自在伯特利所立的祭坛和祭司(见王上12:28-32),将人的骨头烧在坛上面,使它不能再供献祭之用,又把祭司杀在坛上,应验了三百年前先知所说的预言(见王上13:2)。 18
「从撒玛利亚来那先知」:即王上13:11所提到的老先知,他本住在伯特利,在这里「撒玛利亚」大概是用来代表北国。 20
约西亚把北国邱坛的祭司杀掉,但却没有杀犹大邱坛的祭司(本章9),原因是前者并非利未人(见王上12:31; 13:33;代下13:9),根本不应来到神面前献祭,律法规定这些人要被治死(见民3:10)。 23:21-23 命百姓守逾越节 这是摩西律法所规定的修例:以色列人每年须守逾越节,纪念神领他们出埃及,与他们立约使他们成为神的子民(见串38),但自从撒母耳之后他们已没有严谨地遵守这例。代下30章提到希西家王曾召集以色列人守逾越节,但当时在时间和洁净的条例上都没有完全符合律法的要求(见代下30:2-3, 17-19)。 23:24-27 进行彻底的改革但刑罚仍难避免 约西亚的改革是列王中来得最彻底的一次,但犹大因玛拿西的罪恶,仍要面临亡国的命运。 24
「家中的神像」:在圣经里这些偶像的用途主要与占卜有关(参结21:21; 亚10:2)。
「成就」:或作「履行」,即满足律法的要求。 23:28-32 约西亚被杀,他儿子约哈斯继位 29
当时巴比伦已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西迁以求作垂死挣扎,向埃及求救。埃及王法老尼哥于是北上去会合亚述王(「攻击」于原文亦可译作「帮助」:这样的译法与历史记载较为吻合)。约西亚一向与亚述敌对,自然想阻止埃及王援助亚述,结果被埃及王所杀。 30
约哈斯又名沙龙(见耶22:11),是约西亚的第四子。(见代上3:15) 23:33-37 埃及王另立约雅敬为犹大王 约哈斯作王仅三月,埃及王法老尼哥北征归来,不许他作犹大王,另立约西亚的次子以利亞敬(即约雅敬)代替他,并且逼使犹大付出罚金作为赔偿,由此可见约西亚死后埃及对犹大的控制。 33
「利比拉」:位于哈马之南约三十二公里(二十英里),通常是从北面入侵的军队所驻守的地方(参王下25:6)。
「一百他连得」:约重三公吨。
「一他连得」:重三十公斤(六十七磅)。 思想问题(第廿三章) 1 试列出约西亚宗教改革所牵涉的偶像、地点、事物及人物。在改革之前,他先做了些什么事情? 2 有什么因素使约西亚的改革在他死后不能持久?见32节。 你对宗教改革有什么新的体会? 3 虽然约西亚已经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耶和华仍不止息怒气? 你认为这样是否对以后的犹太人不公平? 你对神的公义和慈爱有什么认识? ── 蔡哲民《列王纪下研经资料》尚缺 暂以《串珠圣经注释》替代
□ 本书版权所有---安息日会心雨文字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