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8:1-40 便雅悯支派 本章是便雅悯支派的另一份族谱,与7:6-12的完全不同。 除了名字的差别外,两段的文体也有很大的差异:後者的格式是「乙 是甲的儿子」,而前者则为「甲生乙」。 至於为什麽有这两份不同的族谱? 实在令人费解,可惜圣经没有正面解答这问题,我们只能从旁推测。 首先,便雅悯支派的族谱曾经出现在创46:21和民26:38-40。这两份家 谱皆出自同一作者摩西。创世记所记录的是列祖时期雅各的家族,而 民数记的则是数百年後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便雅悯支派内各家族的族长 。相似的解释也许可以应用在此处 : 第一, 7:6-12和8章的族谱来自 不同时期 。 其次,8章的族谱特别记录住在首者的领袖之家世,以及 便雅悯支派所出唯一的王扫罗的家谱。 1-7 便雅悯的子孙 作者的用意是要带出住在迦巴的以忽。 3-5 「基拉」:比拉似乎不可能有两个儿子都叫基拉,学者认为「 亚比忽」应作「以忽、亚比书 ...... 的父亲」。 6 「迦巴居民 ...... 被掳到玛拿辖」:有关此事史载不详。有学者 认为这事显出部分便雅悯人曾被掳到以东(参1:40); 又有学 者认为这显示迦巴的原居民曾被便雅悯人驱逐至犹大的玛拿辖 (参2:52, 54)。 7 亚希亚在原文的写法与亚何亚 (4) 差不多完全相同,故此乃 缦、亚希亚这二人的名字很可能是抄录时误置於此 ( 参3-5注 )。 8-12 寄居摩押地的以色列人 有关沙哈连家族的历史,资料不详。南部的以色列人遇到天灾人祸时 往往迁居摩押(参得1章; 撒上22:3-4)。 12 「建立阿挪和罗德」:这二城曾出现於古埃及的记录上,故此 处所指实乃重建二城的事。 拉2:33提到:被掳後归回居於此二 城的是原来居民的子孙,至於他们的祖先何时迁居则史载不详。 13-28 便雅悯支派的族长 本段接续7节,记载本支派中一些重要领袖的名字。 14 「亚希约」:七十士译本作:「他们(比利亚和示玛)的兄弟 」。 18 「以利巴力」:与11节的并非同一人。 21 「示每」:应作「示玛」(13)。 27 「耶罗罕」:即14节的「耶利末」。 29-40 居住在基遍附近的便雅悯人 本段记载的家族都是住在基遍附近,其中以扫罗的最为详尽。 30 巴力与拿答之间另有一子尼珥(9:36)。 「基士」:基士到底是尼珥的哥哥(撒上14:51),还是儿子 (33),学者意见不一;但无论如何,大家都同意是同一人 ──扫罗王的父亲。 33 「伊施巴力」:这是扫罗小儿子的正式名字。 意思是:「巴力的人」。撒上14:49称他为「亦施韦」(耶和 华的人),撒下2:8作「伊施波设」(羞耻的人),都是後人 因宗教上的原因而故意改称的。 34 「米力巴力」:意即「巴力抗议」。 9:40里 , 第二次提及的米力巴力在原文稍有不同,意思是「 巴力的勇士」;撒下4:4则作米非波设。
□ 本书版权所有---心雨文字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