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历代志上下――建造神的家】 历代志记载犹太国的历史,着重「生命」方面,建造神的家。 从大卫王开始王国的里面败落与恢复。大卫时代扩展神的国度,夺回仇敌占领之地,如同教会得救人数的增加。所罗门在大卫的基础上,得着属天的智慧,建造神的殿,让神有安息之所与人相交。智慧是能听神的心,神借着他建造百姓内在的生命,认识神、经历神。 列王记着重各个君王的兴衰史,可以与历代志同读,列出每个君王时代二方面的记载,有全面的概念。 第一~九章 从家谱看见神对十二支派的应许与预言,对照雅各的遗言 创四十九章;摩西的遗言 申三十三章 四9~10:
犹大后裔雅比斯是苦难之子,比众弟兄更尊贵,神应允他扩展他的境界,与他同在,保佑他。 预示主耶稣藉十字架的死亡带来复活与五旬节的圣灵浇灌。 四23:预示神与人同工的原则是与主同在,为主作工。 「尼他应」是人的所是,「基低拉」是人的所作,要与王同处亲近神,生命长大,为王作工,生命流露。 生命是事奉的基础。事奉是生命的发表(可三14)。 六22~28: 撒母耳是叛党可拉的第十代子孙,无份为祭司,因着全然奉献,作拿细耳人,神破例选中他成为创造时代的器皿。 十六37: 大卫时代在约柜前事奉神的人,一日尽一日的职分。每天照圣灵活的引导,忠心尽职,明天又有新的带领(哀三23)。 代下廿九34: 利未人诚心自洁胜过祭司,神选中的器皿是甘心追求圣洁,圣别单单属于神,脱离卑贱的事,逃避私欲,破碎己的欲望,与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心,德行,仁爱,和平(提后二21)。 本卷有五次恢复的工作: 一、亚撒王,向神心诚实完全的王 代下十四~十六章 二、约沙法王,靠神得胜而站住,消灭仇敌的王 十七~廿章 三、约阿施王,幼小靠大祭司扶持的王 廿四章 四、希西家王,扫荡清除殿内污秽的王 廿九~卅二章 五、约西亚王,年幼行主道的王 卅四~卅五章――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列王纪和历代志有何不同】列王纪上下与历代志上下,它们同样是记载历史的,也都是记载王的历史,但二者有一个很大的差异,那就是列王纪只讲历史,而历代志则含有圣灵的解释。因此,如果要对列王纪所发生的事深入了解其属灵的原因,那么解释都在历代志里。历代志是以斯拉写的,他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同时神也特别用他,使他根据圣灵的默示来解释那段历史。──
陈希曾《见证的失落与回归──俄巴底亚书剪影》 【卷名】象《列王记》一样,《历代志》上和下原来合为一卷。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当时代的事件”,系保存在东方宫廷中记录当时事件的日志(见王下十四18,28;十五6,21,31;代上廿七24;尼十二23;参帖六1,2)。七十士译本将它分为两卷,所采用的卷名意思是“补遗第一卷”和“补遗第二卷”。希腊文译者采用这样的卷名,表明他们把《历代志》看作是《撒母耳记》和《列王记》的补充,提供了以前的史书中所省略的细节。英文本的译名来自哲罗姆拉丁译本,体现了希伯来原文的意思。一些武加大版本采用了复数形式,英文译者承袭了这一做法。 【著者与着时】上下二卷原系一卷,以后则分为二卷。看本书之内证,可知本书是着于被掳至巴比伦以后(三19-24,九1-2,代下卅六21-22)。旧约全书既成于公元前约四百年,尼希米尚健在时;则此书或着于公元前四百五十年左右。据历代相传,谓此书系文士以斯拉所编述,特于此混乱时代之中,表彰神对于犹大之意旨,且重述宗教史纲,而发扬救道,使被掳而回之犹大人.对于他们的世系易于考查。此书对于当时之犹太种族,并日后弥赛亚之国度,确有最大关系。——贾玉铭《圣经要义》 【写作日期】历代志是在犹大被掳之后写的(代下三六22-23);靠着家谱,我们能更接近地指出写作的日期。在历代志上三章24节,大卫谱系中的最后一个人阿拿尼,是约雅斤王(又名耶哥尼雅或哥尼雅;三17)后第八代的子孙。约雅斤是大约主前六百年的人,若一代平均是二十五年,到阿拿尼的时候最早大约是主前四百年。历代志成书决不会在这时期后许久,因为它的编者跟作者都很着意大卫的世系,尽量编写他的后代子孙。 【背景与主题】历代志那么迟的成书日期,帮助我们明白它所着重的地方。王朝没有了,但王室的家系仍然可以一路追溯,为那将要来的大卫的子孙——弥赛亚作准备。 【写作背景】历代志上、下在希伯来文圣经原本是一本书,后来旧约圣翻译成希腊文的时候才分为两部分。关于本书的作者,到今天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犹太法典认为历代志是出自以斯拉的手笔,这大概是因为历代志的最后一段(代下卅六22-23)跟以斯拉记的开头(拉一1-3) 几乎完全一样之故。不过有些学者对这现象有不同的解释:历代志的最后一段是后人加插上去的,为的是要把它和以斯拉记连接起来。无论如何,书中虽有提到波斯王古列下诏批准犹太人返故土重建圣殿一事,全书却没有记载波斯帝国和希腊时代的历史,显然是写在犹太人被掳归回故土后的短短时期之内,而编写人很可能是以斯拉。另外有学者根据书中记录了约雅敬王后人六代的族谱(代上三17-24), 认为本书是写于主前第二世纪初。然而更可能的解释是:书内部分族谱是后来加插上去的,但主体是归国后初期的作品。——《串珠圣经注释》 【历史背景】《历代志》基本上是上帝的子民从创世到波斯时期的简史,侧重于大卫和他在犹大国继承者的历史。如果《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原为一卷,作者是亚达薛西一世时回到犹太的以斯拉,那么《历代志》的历史背景,就其成书的时代而言,应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一致。但是《历代志》并不叙述其成书的历史,其中只有一些次要的家谱延伸到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历史由《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叙述。关于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见本注释《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序言。关于《历代志》所述主要的历史时期,可见《撒母耳记》和《列王记》的序言。 【主题】《历代志》一开始就是从亚当到大卫的古代族谱。创造的历史,伊甸园,人类的堕落,诸位先祖,洪水,以后的诸位先祖,以色列人在埃及,出埃及,士师时期,扫罗的统治,这一切均被略去了。作者对于摩西五经及《约书亚书》,《士师记》等没有什么补充的材料,只是提供了一系列族谱,偶然加一些传记方面或历史方面的注释(四9,10,38-43;五9,10,16-26;六31,32,48,49,54-81;七21-24;九7-34)。作者先是追溯亚当到雅各的家谱,接著述写十二支派,侧重于大卫的支派犹大和祭司的支派利未,然后从所有以色列人讲到犹大和便雅悯支派的南部王国,以及耶路撒冷城。以上引言性材料占了《历代志上》的前九章。 本书的第二也是其主要部分一开始简要地叙述了扫罗之死(代上十章),然后是大卫的历史(代上十一至廿九 章)以及他在犹大的继承人直到西底家,耶路撒冷的毁灭和被掳到巴比伦(代下一至卅六章)。原著的第三部分似乎记录了从被掳之地归回,重建耶路撒冷作为复兴的犹大小区中宗教的中心(《以斯拉尼希米记》)。 本卷书比较侧重以色列的黄金时代──大卫统治时期,但大卫的许多事情略去了,如他在希伯仑作王,在赫人乌利亚的事上犯罪,押沙龙的叛变等事。 所罗门的统治讲得比较简单(代下一至九章),但要比以后的任何继位者详细。与建造圣殿有关的事件占了大部分有关所罗门的记载(二至七章)。 《历代志》不是对《列王记》单纯历史方面的补充。它是一部独立的著作,有它自己的宗旨和观点。犹太人从巴比伦被掳之地返回以后,重建了耶路撒冷,恢复了圣殿的崇祀。这些热心的犹太人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无疑殷切地希望这些崇祀永远不再间断。他们相信在上帝的祝福下,以色列从今以后会昌盛起来,荣上加荣。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用过去的历史提醒百姓,以便让以色列人能够享受上帝应许赐给他们的光荣特权。 所以《历代志》的作者补充了有关圣殿及其崇祀,以及宗教节日的材料。但是他更关心的是生命不是仪式,是众人的心而不是圣殿。以色列人应当按照上帝的圣律法塑造自己的生活,时常注意顺从的赏赐和犯罪的刑罚。所以他重新对公义予以强调,更加充分地体现虔诚与兴旺,违命与败落之间的密切联系。 【要旨】书之要旨是论神的拣选。以色列乃神的选民,全书要旨即论此选民之经过。书之中心点即大卫及其国度如何在神永远的旨意里,而达其拣选的目的。虽然“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十35);约翰看见那在灾期中蒙了拯救、身穿白衣的大群众,“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启七9);而已在这“外邦的时代中”,得救的数目,亦不知有几多千万人,都是名登生命册;但这些外邦蒙拯救的,都是因信作亚伯拉罕子孙的,否则决不能名列被选的民中。——贾玉铭《圣经要义》 【内容】书之内容,即先述世界人类之谱系,自亚当至亚伯拉罕;再述选民之谱系,自亚伯拉罕至十二支派;以后即详十二支派各族各家的本本源源,终则详言犹大国历朝列王的历史,直至被掳至巴比伦去。其记事虽然好像至掳到巴比伦为止,但其书内预言预表的关系,以及神任其被掳的原因,却一直贯穿到基督永远之国的成立。——贾玉铭《圣经要义》 【表征】本书始终以圣殿为大卫家及天国的表征。因为圣殿即真教会并弥赛亚国度之表像,所以本书载大卫家事,始终不离圣殿。于历代志上,详论大卫如何盼望、并如何预备建立圣殿;于历代志下.则历言圣殿之建设与焚毁;于上下二卷,亦多言及圣殿内事奉与敬拜之规例等事;乃以圣殿之原委,实足表明大卫国度及旧约教会之真相。按圣殿之经过:既有大卫筹备于先,再有所罗门建造于后,计费数十年之经营始得成功,是建造之工甚为不易。后经约阿施、希西家等修茸洁净之工,亦颇费手续。其后经无道昏君之破坏,并巴比伦王之焚毁,则最为易易,可见建设难,而破坏易。虽然人的破坏,亦不过只在于物质,限于表面;最堪注意的,即神的意旨,永不改变,从这一切失败的经过中,仍能达其荣耀的计划;且是借着这一切失败的经过,成功他永远的旨意,直至圣殿所表明之基督的真教会成立。终有大卫荣耀之国度实现,——基督为王——就无不赞颂神旨意的奇妙了。——贾玉铭《圣经要义》 【联合王国和犹大国诸王登基年代】 扫罗 约主前一○五○年 ——《每日研经丛书》 【一一二、何谓历代志上(下)?作者是谁? ( 代上一1~34)】 答:历代志Book
Of Chronicles原名意系「日记」或「记事」。在希伯来文旧约原为一卷,如撒母耳记列王纪一样。迄七十士Septuagint译成希腊文时,始将各书分为上下两卷,且认为本书是撒母耳记与列王纪之补遗,称为「史实补遗」。因本书多以记载犹大国的列王史迹,重在历代王者之族谱,所以名为历代志。 1 历代志上
1 Chronicles为旧约十二卷历史书的第八卷(书;士;得;撒上;撒下;王上;王下;代上)系记载自亚当起,以后历代之谱系。扫罗之败亡,大卫之登基,筹建圣殿,得胜战迹,及其临终之事迹。本书内容除族谱外,所包含的时间,自主前1056—1015年,约有41年。 2 历代志下Ⅱ
Chronicles,为旧约历史书的第九卷,系继续前书,专载南国犹大列王之历史。从所罗门登基作王起,建造圣殿,直到西底家王Zedekiah(意神的公义)之被掳至巴比伦,以及波斯王古列Cyrus(意太阳)下诏重建圣殿止。其内容所包括时间,自主前1015—536年,约有479年。 3 历代志上下的著者未详,惟根据多数权威解经家的意见断定,乃为文士以斯拉Ezra(意帮助)于被掳回归后在耶路撒冷所写。或有尼希米Nehemiah(意主是安慰)助其完成之,可以四项理由作为考证。A、本书文笔、体裁、句法皆与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十分相似;B、以斯拉是那时代的人,于被掳回归以后写的,(代上九1,
2);C、以斯拉是亚伦后裔第十代子孙(拉七1—6),对于祭司、圣殿、事奉条例甚为熟习,所以书中记述这些特别详细;D、历代志上下与以斯拉记毗接相连,话语几有相同之记载。(代下卅六22
,23;拉一1—3)。(参一一四题)。——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为何历代志上下记载如此多族谱?】历代志上下乃主前五世纪中叶成书,编撰者是文士以斯拉,又或者最低限度是与以斯拉同期的人。 由主前五八六年开始,犹大人被掳,流徙于巴比伦,到了五三九年,所罗巴伯及耶书亚领导一群犹大人归回故土,在巴勒斯坦建立起以色列的联邦。被掳之前,经迦勒底人的一番蹂躏,犹大已丧失了所有财富,建筑物都被毁坏无存,他们还拥有的,就只有仍保留在脑海里的一切——他们的传统、圣经,当然还有神对他们的应许,就是被掳期结束后,他们可以重回故土。因此,对被掳归回者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建立起他们的谱系:由亚伯拉罕开始至雅各的十二个儿子,以至在约书亚分地时代的先辈,因为巴勒斯坦的很多地界、市镇都在那时划分给他们那些先祖了。 时至今日,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花费功夫来尽量找出自己的先祖是谁。但当日以色列的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耶和华伊罗兴曾与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立了个人化的约,向他们作出一连串出乎恩典的应许,并特别要求他们过圣洁的生活。相信绝大部份被掳至巴比伦的犹大人都选择安居于流徙之地,而不愿负起回耶路撒冷重建家园的责任,归回的只有四万二千人,这数目最多只占选择定居巴比伦的犹太人的十分之一(参赛六13)。故此,归回者必须确立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在已重建的以色列联邦中代表那个家庭。因为神的救赎计划就维系在归回者的身上,却不会藉决定安居巴比伦的大部分犹大人来成就。 直至新约时代,我们仍可看见对族谱重要性的强调。马太和路加福音的开首部份记载有耶稣基督的族谱,追溯至大卫、亚伯拉罕以及亚当。耶稣基督作为「人子」、「弥赛亚」及以色列与万国的真信徒的「救主」,他肉身上的祖先当然是极重要的。──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本书重要资料 】
──《灵修版圣经注释》 【本书大纲】
──《灵修版圣经注释》 【本书重要主题 】
──《灵修版圣经注释》 【旧约人名录】 这里是历代志上所列族谱中的、在其他经文中也提到的一些人。历代志的作者把以色列的历史以名单的形式重现,其中许多人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们从圣经中可以看到。请你查看在名单之中,那些足以激励你的人。你可能因所看到的人物(与事迹)而感到惊奇!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祭司与利未人在圣殿中的职责】 大卫王吩咐所有的百姓都要为“耶和华的名”,作他们的工作(代上22:17-18)。神需要有各样才能的人,不单单是先知与祭司,皆顺服祂、事奉祂。
──《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时代的音乐】 音乐本是神所创造的。音乐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段,对人可以有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信徒可以用音乐来颂赞神,也可以用它来帮助人认识神。
在新约时代百姓继续在各地的会堂里敬拜神,直到以后基督不受欢迎,他们才在别处敬拜主,而那时他们已经获得了丰富的音乐遗产。在新约中没多提音乐,但并不表示它不重要。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给他儿子所罗门所立的生活原则】 大卫叫所罗门一生遵行的生活原则(参看代上28:9,10),也是所有基督徒父母应当教导自己儿女的: 1.
你当亲自认识神。 2.
学习神的诫命,知道祂要你做的事。 3.
诚心乐意地敬拜神。 4.
存乐意的心事奉祂。 5.
对神忠心。 6.
不要惧怕,要刚强去行。 ──《灵修版圣经注释》 【家谱(代上一至九44)】 一、从亚当到以色列和以东(一1至二2) 1、从亚当到挪亚的众先祖(一1-4) 2、挪亚的后代(一4-54) (1)雅弗的后代(一5-7) (2)含的后代(一8-16) (3)闪的后代(一17-54) A、从闪到亚伯拉罕(一17-27) B、亚伯拉罕的后代(一28至二2)
a、以实玛利的儿子(一28-31)
b、亚伯拉罕从基士拉所生的儿子(一32,33)
c、以撒的后代(一34至二2)
(a)以扫的后代(一34-54)
(b)以色列的儿子(二1,2 二、以色列的后代(二3至七40) 1、犹大的后代(二3至四23) (1)从犹大到耶西(二3-12) (2)耶西的儿孙(二13-17) (3)迦勒的儿子(二18-20) (4)希斯仑的后代(二21-41) (5)迦勒的后代(三1-24) a、大卫的众子(三1-9) b、从所罗门到西底家的王系(三10-16) c、耶哥尼雅的儿子(三17-24)
2、犹大支派(四1-23)
(1)犹大的儿子(四1)
(2)朔巴的后代(四2-4)
(3)亚施户的后代(四5-7)
(4)哥斯的儿子(四8)
(5)雅比斯和他的祈祷(四9,10)
(6)基绿的儿子(四11,12)
(7)基纳斯的儿子(四13-15)
(8)迦勒的众子和其他人(四15-20)
(9)示拉的儿子(四21-23)
3、 西缅的后代(四24-43)
(1)西缅的儿子(四24-27)
(2)西缅人的住地(四28-33)
(3)西缅人的迁移(四34-43)
a、西缅人中的族长(四34-38) b、在基多取胜(四39-43)
4、流便的后代(五1-10)
5、迦得的后代(五11-17)
6、流便,迦得,玛拿西族所打胜仗(五18-22)
7、玛拿西半支派所居之地(五23-26)
8、利未的后代(六1-81)
(1)亚伦一族自利未到被掳到巴比伦(六1-15)
(2)利未的三支(六16-48)
(3) 亚伦后代中任祭司的(六49-53)
(4) 利未人的城 (六54-81)
9、以萨迦之后裔(七1-5)
10、便雅悯的后裔(七6-12)
11、 拿弗他利的儿子(七13)
12、 玛拿西的后代(七14-19)
13、以法莲的后代(七20-29)
14、 亚设的后代(七30-40) 三、便雅悯之家谱(八1-40) 1、 住在耶路撒冷的各代族长(八1-28) 2、基遍的各家以及扫罗的王室(八29-40) 四、耶路撒冷居民的家谱(九1-34) 五、基遍的居民;扫罗的先人和后代(九35-44) ——SDA圣经注释《历代志上》 【大纲】 一、家谱(一至九) 二、扫罗之死(十) 三、大卫的统治(一一至二九) ——马唐纳《历代志上》 【历代志上简介】 一1-十14
作领袖的鉴戒 十一1-9
漫谈属灵领袖 十一10-47
勇士的质素 十二1-40
知所追随 十三1-14
转喜为悲 十四1-17
谁是真神? 十五1-十六3
再迎约柜 十六4-43
大卫的赞歌 十七1-15
请求建殿 十七16-27
基于应许的祷告 十八1-17
战无不胜的秘诀 十九1-19
与亚扪人争战 二十1-8
显赫的战迹 二十一1-17
落在神手中 二十一18-31
灾难的结束 二十二1-18
筹建圣殿 二十三1-32
利未人的职任 二十四1-31
分班事奉 二十五1-31
圣殿的音乐 二十六1-32
利未人的职守 二十七1-34
作官长 二十八1-10
建殿的遗愿(上) 二十八11-21
建殿的遗愿(下) 二十九1-9
再思奉献 二十九10-19
奉献祷文 二十九20-30
建殿聚会的尾声 ──《新旧约辅读》 【本书有四大特色】 一、本书的内容和文字有很多与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相同(代上十章至代下卅六章相当于撒上卅一章至王下廿五章) 二、历代志特别着重数字的记录,而书内的数字往往比平行的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的来得大 三、本书作者明显地是由果报神学的观点来解释历史,他试图说明:一些很好的君王之所以遭遇悲惨的收场,都是由于他们犯了某些错误之故 四、本书对于一些人物的描述与以前某些历史人物相似(代下二13-15;出卅五30-35) ——《串珠圣经注释》 【著者编着本书之原因】 一、为表现救恩之渊源 二、为实现天国整个的计划 三、为回国各族之不至混淆 四、为事奉礼法之保存 ——贾玉铭《圣经要义》 【分段】 一、有分两段者 l、谱系(一至九) (1)追溯列祖(一) (2)详述选民(二至九) 2、大卫(一至二十九) (l)扫罗败亡(十) (2)大卫为王(十一至十二) (3)安置约柜(十三至十七) (4)胪述政治(十八至二十二) (5)计划圣殿(二十三至二十九) 二、有分三段者 1、历述谱系(一至九) 2、大卫为王(十至二十二) 3、筹建圣殿(二十三至二十九) ——贾玉铭《圣经要义》 【书之要义】 一、选民中之选民(一至十) 二、君王中之君王(十一至二十二) 三、圣殿中之圣殿(二十三至二十九) ——贾玉铭《圣经要义》 【统与道统】 一、道统关于血统 二、血统传流道统 三、道统不尽在血统 四、血统亦所以表现道统 五、血统道统实际为国统 ——贾玉铭《圣经要义》
□ 本书版权所有---心雨文字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