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六、雅比斯(安慰的信息) 【经文】代上四1-10 (一)忧伤之子 (二)祷告之子 (三)尊贵之子 (四)安慰之子 本书的二、三、四章,论及以色列后裔时,特别注重犹大支派。读第二章时,说及神惩罚犹大支派犯罪的人,故第二章真理甚为严厉。 今日读第四章,觉得满有优美,柔和,安慰的讯息。有一个人,不知是谁,只说这个人的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伤痛之意,这孩子,比所有的孩子更有出息,更尊荣,他的母亲满得安慰。 前几日在街上,有人问我「这次传不传安慰的讯息」?我在任何地方必定传神安慰的声音,因是神的旨意,祂要安慰祂的百姓,祂的孩子们。 安慰讯息是活在世上每个人的需要,人生在世,常有痛苦,常经忧患;也许你现在无此经验,将来或许会有,因是人生必经之路。圣经中满有安慰的真理,供给千千万万人的需要,愿神藉今日的讯息,来帮助我们!藉这母亲来安慰我们。 (一)忧伤之子──母亲给孩子起名叫雅比斯,因生他时甚是痛苦。有人说是「难产」,「生产之苦」,其实这里没有此意;中文圣经表面含有此意,原来希伯来文和英文不是这意,而是「她生这孩子时,正是她最痛苦之时」──她正在忧伤当中生这个孩子。也许是丈夫去世,日夕用眼泪洗脸,心中有说不出的伤痛,也许正遭遇患难,天灾人祸频仍;也许碰到说不出之困难、打击……以致心中伤痛,我不知她的伤痛是什么,但知她在伤痛中生这孩子;因而起这名雅比斯──忧伤之子。他可以代表人生忧伤中的感触,也表露人在患难中的深刻印象。伤痛刻在孩子身上而取这名,实在又以表出母亲的心痛到什么程度。世上的患难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呵,这种患难所带给我们心中的伤痛能冲淡许多好处。 生了一个孩子,本来很欢喜,在福建的风情习惯,大门口放炮仗,以示庆祝;在广东,孩子满月,大摆羌酌,欢宴亲友,庆贺一番。但这母亲太伤心,这种伤心把欢喜快乐冲淡了;在痛苦患难中什么事都无甚意思,好听好看的,都看淡了。这是人在患难中所经验,苦难对人生太深刻了。假如我们前数十年很快乐,现在变为患难;那么,这患难感受的痛苦把数十年的快乐冲淡了──这是雅比斯母亲的经验。 有些人在患难中要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是天然的。有一个姊妹,受大痛苦,终日流泪,直至今日,眼中还带泪痕,因哭得太多了,名也改为「若梦」──是「浮生若梦」之意,这伤心人心中深刻的痛苦,永远不忘的。 经中也有一个妇人,从伯利恒到摩押去,后来丈夫去世,泪未干,大儿子又去世,不久,三个儿子都去世了;只剩下孤寒婆媳三人,这是路得记的拿俄米。后来,听闻伯利恒丰收,便偕媳妇回来,人见了说:「这是拿俄米么?」她说:「不要叫我拿俄米,(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她实在太痛苦呵!患难留给她的痕迹太深了! 人生在世,不会永远天晴无雨,世上那有无波无浪的海。这人这名,代表人生的痛苦经验,也可能代表你我之人生经验。 (二)祷告之子──「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说,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神就应允他的所求。」这孩子是祷告之子,可能雅比斯经常在苦难中,可能从小就在这苦难的环境中,可能他从小就会祷告。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舒服的环境,对孩子未必有好处,反而患难的环境,会有好处,会使你晓得祷告,求神看顾。 有一个人,他几个孩子都很会祷告,为什么?原来他们的父母在战时带领他们流离颠沛,痛苦饱尝前途茫茫的战乱中;他们祷告,祷告,从小就这样,从患难痛苦的环境中产生出来。雅比斯在苦难中祷告,情词恳切,最合神的心意,神就应允了。这祷告,对我们灵性上是大有好处的。 请看雅比斯的祷告,包括三件事:A 神的赐福、B 神的同在、C 神的保守,这祷告,在圣经中有许多宝贵的应许,都在这三方面的: A 神的赐福──「神赐福与祂的民」(代下卅一10)「祂使我的福杯满溢」(诗廿三5)「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诗百廿七1)一生有神的赐福最为重要。否则有时虽有本事,路路不通。 B 神的同在──神对約书亞说:「你当刚强壮……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书一9)神答应約书亞无论往何处去,必与他同在,在人生路途上,神在右边扶持,才是最稳妥的。 C 神的保守──诗百廿一篇,从头到尾,神必保守,不论白天,晚上,神都保守。免去一切患难,「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这应许是何等宝贵呵! 看此三件事,雅比斯一生,有神赐福,有神同在,有神保守,他是以色列人,向「以色列的神」(四10)祷告。我们属主的人,向自己的主祷告,不要忧伤像无盼望之人一样。这段经文说明人生途程上有一条祷告的路,也是今日每个遭遇患难的人可走的路。 雅比斯的祷告,恰与雅各一样,雅各在伯特利,神在天梯上对雅各说的话(创廿八13-15)其中13-14正似雅比斯头一个祷告「甚愿赐福与我」的话,15「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那里去,我必保佑你……正如雅比斯的第二、第三个祷告,同在与保佑。三件事完全一样,是否雅比斯读到从前祖宗以色列的事,他巴不得神也这样待他;所以,他向以色列的神有这样的祷告?神的应许,雅各的经验,都可以作我们的保证。我们要学雅各,抓住神的应许,这是患难中的出路,患难生忍耐,患难生祷告,对人生灵性是大有造就的。 (三)尊贵之子──雅比斯出生时,诚然是在家庭困难,母亲伤痛之中,如似百上加斤;岂料这孩子出生以后,并没有增加困难和伤痛,比众子更尊贵。有时神赐福我们,是像黑纸包的礼物,我们看不出,以为「好惨」,其实乃是神赐恩典来报偿所遭遇到的痛苦。 某人多子,六子未生时,时时怨叹,怨叹为么没有子的又不多生,而自己多子又偏再有;这样怨叹八个月,孩子才出世,后来这个第六子是最好的,他爱神,能读书,有本事。母亲过了几年,脸才欢容,用广东话对我说:「好彩生埋这个」,从前的「好惨」,现在变成「好彩」了。神藉这个孩子赐福她,请各位注意,神的赐福才是最要紧的。今日再与各位对照另一段圣经: 诗九一15-16「他若求告我,我就应允许他,他在急难中,我要与他同在,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贵,我要使他足享长寿,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15节完全像今日所读之圣经,因雅比斯的爱神,神就答允他的祷告,在急难中与他同在,搭救他,使他尊贵。尚有二事,就是足享长寿和救恩显明。但是最要紧的是你要爱神。 但以理在俘虏中,能在君王面前作总长,他责备伯沙撒,伯沙撒仍要把紫袍加在他身上;约瑟是囚犯,最大的希望是释放出来,而神把他送上宝座,备极尊荣。这两人是神使他们尊贵,且是出乎他们意外的。各位,你若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就要爱神。今日虽落在苦难之中,要祷告,神就赐福,神会赐福你作尊贵之子。 (四)安慰之子──雅比斯出生时母亲伤痛,结果与初生时光景大大不同,他尊贵了;母亲也因此得安慰,这个讯息,说神是赐福之神,安慰之神。 我们的经历有如蚌在海边,一天,沙粒跑进蚌内,在磨难中,甚为痛苦;在刺激之下,分泌炭酸钙化合物,渐渐把这物包裹起来。五年,打开一看,变为平均圆润的珍珠,如果过了十年,更珍贵,价值更大,我们的痛苦是这样。 这母亲为雅比斯所受的痛苦,一年十年,以至于廿年卅年,孩子尊贵了,母亲就得大大的安慰。长时间的磨炼,是一件痛苦的事,但结果大有喜乐。 有一本圣经──是一位母亲常常读的圣经,她死了,有人打开,在耶利米四九11「你撇下孤儿,我必保全他的命,你的寡妇可以倚靠我。」旁边有几行是这母亲手写的字:「主阿,孩子是你赐给我的,我必定尽我的责任,相信必看顾他。」原来这母亲有九个孩子,无倚无靠,常伤心流泪,有人劝她把孩子送给人;一天晚上,她大哭,极度伤痛,为这孩子心,她把丈夫送给她的圣经打开一看,看到神给予耶利米的应许,她安心照顾这九个孩子。各位,你知道吗?其中第六子,便是全世界都晓得是神重用的仆人,一生带领过百多万人归主的慕迪先生。也许这母亲已看不见这孩子的成功,神是信实的,到底这孩子成为母亲的安慰。我们祷告、忍耐,即使看不见,神的话语还是真的,愿我们在任何环境中,都不放下对神的信心,爱神、相信神的应许,祂能安慰每个忧伤的心。── 曾霖芳《历代志上家谱精义》 七、奇妙的团契 【经文】代上四11-23 (一)因主的恩慈 (二)因彼此认识 (三)因生命相通 今日所读经文中,记载犹大支派中各样的人,在十三节有一出名的人叫俄陀聂,是以色列人的士师,大能勇士,神使用他救以色列人脱离仇敌之手,14有一些人其中约押(不是大之元帅)之匠人──如木匠、铜铁匠、石匠……工人阶级,犹大支派中有尊贵的人,(四9),有神重用的大能勇士,也有工人阶级的匠人。十五节说到迦勒,迦勒是信心的英雄,以色列人在旷野,因大家不信神,信心不够,以致所有以色列人倒弊旷野,只有約书亞与迦勒,与以色列人后代得入迦南,17-18说有一个人名米列,娶法老女儿比提雅为妻,娶的既然是埃及王的女儿,那么,米列便是法老的驸马爷,有权势地位,在此又可以见到有属灵和属世的人。廿一节记载的是织细麻布的各家,通常细麻布是王家或祭司所用,他们织细麻布就是为王家作工的。廿二节有几人是在摩押掌权的,就是在外邦作大官也许作王的。廿三节又有些匠,他们与王同处,从这各式各样的人中,有尊贵的,有卑贱的,奇怪的是卑微的匠,与尊贵的王同在一处。──保留那些尊贵的,有信心的,大能大勇的……放在一边未题,只向那些卑微的人看。 看看匠──我到犹太国,特找一个上午,看看匠如何用坭土作工;到了烧地,看见坭工陶工浑身污坭,肮脏得很,地低房狭,局促不堪。这里所说的如许卑微下贱肮脏的人,他们与王在一起,我想,王怎样能与这些人同处呢?真是不可思议。今日我就以这事为题,称为「奇妙的团契」。 (一)因王的恩慈──高高在上的人,能与最卑微的同在一起,是什么意思?这王可象征神,经上常说神是王,诗五2「我的王我的神呵,求你垂听我呼求的声音。」 诗八四3「……我的王我的神呵……」诗九7「惟耶和华坐为王。」诗十16「耶和华永永远远为王。」四七7「神是全地的王。」8「神作王治理万国,坐在祂的圣宝座上。」──在诗篇满有耶和华是全地的君王,惟有祂是王……等经文。 先知撒母耳对以色列人说:「……其实耶和华你们的神是你们的王。」每个神的百姓都当知道祂是王,要敬重祂,荣耀归祂。世上的人本是低微卑贱,污秽肮脏,「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弗四19)所以保罗在林后七1说:「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以赛亚也说自己是不洁净的人,(赛六5)「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赛六四4)这是世人的光景,也是以色列人的光景,包括以赛亚自己也在内。像匠一样污秽肮脏的。这样的人,又怎能与坐在宝座上的神团契交通呢?原来「人算什么,你顾念他,世人算怎样,你竟眷顾他。」(诗八4)「祂顾念我们在卑微的地步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诗百三六23)这奇妙的团契交通,是因祂的慈爱。有一本书说有一个出名的孤儿院,一天,来了一个周身污秽的小孩要见院长。看门人拦住说院长没有空,小孩吵起来;院长听见走出来,看见这个孩子觉得很可怜,就问他要见院长作什么?他说:「有人告诉我这个院的院长可以帮助我,所以我来。」院长问:「你有无介绍信?」他:「没有,只是这样。」院长:「这就是你的最好介绍信了。」一个身世可怜,无父无母,周身污秽的孩子,是最好入见院长的介绍信呵!从此这孩子住在院中,常与院长在一起。院长顾念他,爱他──这可以说明今日的真理。 一个荷兰人对我说,他们有很好的君王,百姓爱她,因她有爱心,是不以人民为卑贱的王。有些王高高在上,看一看也不容易,我们的王,他是老婆婆一样的心肠,随便梳头发像平民,随便穿衣服像穷人。他到处跑跑,人告诉他的苦情,王就用各样方法帮助人,常常顾念民,与人民交往。 我们的神就是像这王一样的,如果我们有信心,将重交在神前;接受主,藉耶稣基督进到祂面前,祂从来不轻看,也乐意帮助人。 (二)因彼此认识──他们认识王,王也认识他们,最大的原因,是彼此同一支派,这奇妙的团契,因彼此间有认识,这也是很自然的。 记得一件事,战后我回福建看母亲,自然是穿得整齐,一切准备好;因怕母亲见了以为儿子的景况很凄凉──其实作妈妈的不会这样的,我穿得整齐与否是无关重要的。我带行李,坐车子,向老家前去,急急想见到久别的母亲。在马路上有一个人,拿扁子,扁上捆一条绳,穿布衣短裤,定睛望我,将扁指指我,叫我的小名,「你回来呀!」我细认他,原来是小学同学,彼此认识,有好的交情,他用扁指指我也不相干;我便下车,大家很亲热的交谈起来,他谈起遭遇家散人亡的惨状,我感同身受,真是一言难尽!谈了许久,约期再会……我们能一见就交谈得如此投契,那车夫觉得惊奇。其实这完全系基于彼此认识,因我们是小时的好朋友。今日我们与神的关系,也是如此,匠虽卑微,是与王同一支派的人,彼此认识,便可以建立团契。「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祂。」(何六3)「认识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祂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彼此认识,是建立我们与神美满团契的基础。主耶稣曾说过:「凡称呼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么,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太七21-23)由这段话看来,进天国的条件,就是与主彼此认识,虽然有人有敬虔的外貌,但内心不认识神,这就不能与主同在一起。「主认识谁是祂的人。」(提后二19)我们要看看自己,是否属祂的人,如果有信心,相信祂,进到神的面前;祂认识我,我认识祂,就可以在奇妙的团契中。 (三)因生命相通──他们是属于犹大支派的,王也是犹大支派的人,同血统,同来源,可能内有叔伯兄弟的关系。正如我们与神的关系一样,我们虽然污秽肮脏,但我们信徒与神有生命相通,彼后一4说:「祂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我们有神的性情,因我们已被拯救得看祂的生命,「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约壹五12)从重生之日起,神是我的父,我是神的儿子;这是生命的关系,故能在这奇妙的团契中。 我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与朋友在他家花园中谈天,他的孩子满身坭土,污秽不堪的跑过来,要爸爸抱;爸爸便毫不介意的把孩子抱在怀中,完全没有厌恶孩子的污秽会弄污自己衣服的表情。我明白了,他们是父子呵,他们的生命相通呵!今日我们带生命到祂的宝座前,得帮助怜悯,是因我们是祂的孩子,虽然不好,仍是祂的孩子──这是基督徒一生的福气。我们又可以随时,照我们的光景,坦然无惧,到神前来求祂帮助。有重吗?到祂面前放下,便得喜乐。疲倦吗?到祂面前,祂加力量,只要你晓得享用你从祂得来的福气,这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这些人与王有团契,彼此之间也有团契,因为同是为王作工的。我们在教会中的人也都有团契,因为同事奉一位王。这是何等宝贵,何等奇妙,人有各式各样,地区也不相同,但在教会中就产生团契。 有一次我坐火车去伦敦,在车上与英国友人为主工作──派单张,每人拿一单张,我们两人虽不同族,但在主里有团契。后来,把单张派到一个人手里,那人一面笑,一面拿出一本圣经来,意思是「我与你们一样」,他是德国人,在葛培理布道中信主,谈下去,如同一家人。虽然英国与德国,前曾交战。现在我们一个中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德国人,三人之间彼此契合。前是不相识,现在已联合在一起了。教会就是这样,是一个最美好的团契。 这些地位卑微的人能与王同处,为王作工,我们今天也与神在一起,有交通,有情份,也当为主作工。我想提出三个问题: A 你肯不肯为祂作什么? B 你有没有为祂作过什么? C 你能为祂作些什么──虽然是最微小如匠的工作,以报答神的恩典吗?── 曾霖芳《历代志上家谱精义》
□ 本书版权所有---心雨文字组 |